《蓝蓝的威尼斯》教学反思.doc_第1页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反思.doc_第2页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反思.doc_第3页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反思.doc_第4页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反思.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取舍之间,经历蜕变蓝蓝的威尼斯教学反思呈贡一中语文组 叶树美 一次公开课,就是一次蜕皮,一次成长。2016年11月23日星期三上午,我参加了昆明市呈贡区中小学幼儿教师教坛新秀的评选课讲课,执教课题为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蓝蓝的威尼斯。这是一篇介绍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威尼斯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称颂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友谊的自读课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魅力绚烂,充满着诗情画意,蕴含着作者对威尼斯美丽景色的无限热爱的情感。针对这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我首先考虑到它的体裁是游记散文,所以理清楚游踪很重要,借理清游踪来巩固单元的重点知识“移步换景”,应该当作教学的重点来设计。其次,为了介绍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作者用了生动的比喻句来加以描绘,使人身临其境。如果说游踪和景观(美景)是文章骨架的话,那么美的语言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所以,学习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和贴切生动的比喻也应当是课堂学习的重点。根据以上设想,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作者行踪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2.学习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和贴切生动的比喻。3.欣赏感受威尼斯的美丽风光和文化艺术。教学重点:1.通过寻找作者行踪,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和贴切生动的比喻。教学难点:体会“蓝蓝”的深意。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准备并上完了这节课。我按照“情景导入字词大擂台走近威尼斯走入威尼斯回味威尼斯”这几个板块完成了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学生阅读、感悟,教师引导、点拨的方法,让学生领略威尼斯瑰丽的风光;学会抓住景物特征并用比喻句来描绘。同时采用图片播放和课文朗读等手段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 总结下来,个人认为这节课可圈可点的地方有:1导入。以著名学者对城市颜色的阐述引出对威尼斯的“蓝蓝”的思考,既紧扣课题(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情趣。2字词积累。读准每个音,积累一组词(舷窗、琴弦),并且切实当堂识记,课堂上在品读威尼斯的美的环节有几个学生还用到了该环节积累的词。3.注重读写结合,先知后行。考虑移步换景这一知识点当堂不容易落实,但比喻就比较容易操作,所以借用昆明冬天的红嘴鸥一景,在学生品味了课文中的两个比喻句之后加以创作或仿写,能起到迁移知识,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表面看来,整个教学过程在老师的主导下依次展开,水到渠成。然而,一身疲惫后细细反思,竟越思越恐整个教学设计,我竟然忽略了“略读课文”这一至关重要的事实存在,竟然把它上成了一篇精读课文!相对于注重“精”和“细”的精读课来讲,略读课应当是精读课的延展与深化,教学略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那么,如何上好略读课对一位语文老师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查阅资料以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三点:(1)弄清略读课与精读课教学的区别。即把精读课学生学到的读书方法用到略读课上,让学生自学为主。这次教学蓝蓝的威尼斯最大的失败,就是把“移步换景”当作了重点来讲,而这个知识点学生已经在前面的课文中做了学习。本次教学应当提及,但不宜花太多时间。(2)弄清教师的地位。在略读课上教师是配角,学生是主角,起穿针引线作用,如何能发挥的更好,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弄清哪些是需要讲解,哪些是需要彻底放手的。(3)备课要扎实。略读课文因为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发现和学习,所以弹性更大,舞台更宽。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问题,而且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并且对于课文信息,教师要比学生懂得更多,千万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参给的资料当中,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想学生之所未想,才能给学生源源不断的知识之水。回顾整一堂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我只考虑教给学生什么,却全然忘记了应该怎么教的问题,依然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尽管有学生踊跃发言,尽管有读写结合的闪光出现,但是一堂课40分钟,分明没有合理地做好安排,没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反而呈现出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于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教师上下来也倍感吃力。究其根源,还是没有认清“略读”之“读”的教法与学法。那么,究竟如何来设计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才能体现它作为略读课文的特征呢?针对这样的疑问,我几乎要推翻整个教学设计,站在略读课文的角度,立足于学生的所知,重新构建课堂教学。有鉴于此,姑且提出几个大胆的思路来:1导入即开门见山,提出主问题:为什么课文题目不说“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呢?请同学们先自主阅读,从文中寻找线索和依据,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形成共识。(15分钟左右)2在学生代表发言的过程当中,教师随机点拨“三美”,并让学生朗读;如果提到比喻句一类的美的语言,则让其他学生当即分析其手法和作用,不做重点讲解,因为比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已不陌生。(10分钟左右)3.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蓝蓝”的含义,体会作者赋予威尼斯的浓浓的人文色彩。(5分钟左右)4.学生当堂练笔为威尼斯(或者昆明)写一段100字以内的“最具魅力城市评选”推荐词(解说词),要求运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展示优秀作品。(共10分钟左右) 诚然,以上构思和设想可能也会存在疏漏,但是用一个主问题展开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进入文本去发现、挖掘并思考,这不正是学习略读课文的根本所在吗?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会学生自学是教师的根本职责。略读课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倘若我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做到在自己精心设计的前提下,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发现,然后放得出去又收得回来,不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吗?不就真正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了吗?其实,归根结底: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懂得取舍,方为王道。舍学生之已知,取学生之未知;舍教师之灌输,取学生之自主;舍传统之束缚,取突破之思维。回想从教初中语文近三年,竟然大部分时间都在“瞻前顾后”、“循循善诱”和“特别保护”的状态下授课,导致学生渐渐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独立、失去了质疑和批评的能力、失去了自主探究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作为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教育的放手,是健康与开放的心态,是团结与合作的胸襟,是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责任。也只有放手,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教育情感的内化与拓展、学生内在的潜能的激发,而教育,也才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