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海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二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江苏省淮海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二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江苏省淮海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二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江苏省淮海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二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江苏省淮海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二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淮海中学2015届高三二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c核酸可以作为催化作用的物质 d蛋白质不能作为能源物质【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功能。【解析】脂质中的性激素可以调节生命活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可参与细胞识别;蛋白质属于三大供能物质之一。2埃博拉病毒传染性强,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下列有关埃博拉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结构简单,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在实验室中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病毒用于科学研究 a0项 b1项 c2项 d3项【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病毒的结构和培养。【解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没有细胞结构,当然也不会有核糖体;必须用活细胞培养,不能直接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病毒。3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b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d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以房颤为素材,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有关知识。【解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trna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应该与核孔复合物有关核膜是双层膜,含4层磷脂分子。4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a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c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atp的结构,atp和adp的转化和利用等考点的理解。【解析】被标记的32p在atp中出现,但atp含量变化不大,说明atp既有合成也有分解。因放射性出现在atp的末端磷酸基团,说明该磷酸基团容易脱离,否则就不会有放射性出现。5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细胞凋亡、细胞间信息传递和免疫的理解。【解析】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未得到足够生存因子的神经细胞发生的程序性死亡是基因表达引起的,而生存因子可以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应的神经细胞不发生凋亡;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生存因子这种化学信号来传递信息的;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细胞免疫。6左侧表格各选项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右图来准确表示的是( )选项qrsta生物膜系统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b细胞跨膜运输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c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生态功能d非膜性结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核仁qrst 【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析】细胞中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故a正确;细胞跨膜运输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故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故c错误;核仁是细胞核中的结构,不属于细胞器,故d错误。7很多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以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如图曲线。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b在10 h时,对照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c在1011 h时,实验组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d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解析】癌细胞的出现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故a错误。在10h时,对照组中虽然都在分裂期但只有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dna数是体细胞的2倍,其余细胞不是,故b错误。在10-11h实验组细胞进入分裂期,在分裂间期时对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故c错误。加入维生素c的实验组能让细胞推迟进入分裂期,说明对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较明显,故d正确。8下图是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组图像表示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b图细胞所处时期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排序为图d图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析】图示为一个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为间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末期,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在前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非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实现基因重组,在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实现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9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随机的1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巴氏小体不能用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b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3个巴氏小体c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yd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个体杂交,产生一只xaxay的幼体,是由于其父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以及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析】正常来说,当细胞中存在巴氏小体时,表明为雌猫,没有巴氏小体,为雄猫,a错;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2个巴氏小体,b错;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y,c正确;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个体杂交,产生一只xaxay的幼体,是由于其父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xy没分离,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d错。 10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理解。【解析】病毒的繁殖离不开细胞,要标记噬菌体,应先标记细菌细胞,a错误。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细菌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分开,c错误。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只能说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11下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基因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ab之间c、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d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及基因与性状关系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解析】基因碱基对缺失,应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错误;i、是非基因序列,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一个基因可控制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受多个基因的控制,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d正确。12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灵活运用遗传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由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单列鳞鱼进行互交后代中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可知,f1中单列鳞鱼进行互交产生的后代中,单列鳞鱼基因型为2aabb、4aabb,野生型鳞鱼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无鳞鱼的基因型为2aabb,散鳞鱼的基因型为1aabb。故f1中单列鳞鱼的基因型为aabb,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aabb(无鳞鱼)aabb(纯合野生型鳞鱼)。13某科学兴趣小组发现某植物雄株出现一突变体,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用q表示),以及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用p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突变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分别为1、0b若突变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分别为0、1c若突变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q和p分别为1、1d若突变基因仅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分别可能为1/2、1/2【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为基因突变和遗传定律的结合考查。【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若突变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子代雄株都表现突变性状;若突变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xbyxbxbxby(正常)、xbxb(突变性状);若突变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xbyxbxbxby(正常)、xbxb(正常);若突变基因仅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bbbbbb(突变性状)或bbbbbb(突变性状):bb(正常)1:1。14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解析】生殖隔离看在自然状态下是否能交配及交配成功后的后代是否可育,而题干中未有涉及,故a错误。从生态系统成分看吃粪便属于分解者,但吃蜈蚣和千足虫属于消费者,故b正确。这种蜣螂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正确。因为发生了进化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肯定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15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a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丙 d群落丁【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群落的抗干扰能力。【解析】由图分析四群落中,甲有4个种群,乙、丙、丁都有6个种群,但乙、丙各有一个优势种群,而丁各种群间数量差异不明显,一种群受到害虫袭击,其他种群可替之,因此最不易受影响。16下图为某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胰岛b细胞受损 b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c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知识,也考查了对曲线的分析处理能力。【解析】从图示看出,基因突变鼠的血糖升高能力受到影响,其原因是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17如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过程均会加强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d与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体温调节与水平衡的调节。【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调节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8如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过敏反应的理解。【解析】a错误: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并不能引起过敏反应,而是产生抗体结合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形成致敏靶细胞;b错误:图中再次进入的过敏原与首次进入的应是相同的,否则不能引起组织胺的释放;c错误: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其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19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之间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递b三种生物的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位置才能正常运转d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成分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相关问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本行为信息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a错误;由于生产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所必需的,因此可判断异养生物为分解者,从物质转化方向分析异养生物是消费者,b正确;生态缸需要有能量的输入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需要适宜的光照,但不能放在直射光的环境下,c正确;若自养生物等成分能正常生活,则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正常,d正确。20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 【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析】比较表格中增长速率的变化为先增大后减小,可以推知,该种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增长呈“s”型,故a错误;第12年时增长速率为1.2,说明种群数量仍然增长,故年龄组成不是衰退型,故b错误;研究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故c错误;表格中第8年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环境容纳量的1/2,故d正确。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21对于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efg单体e单体f单体gc、h、o元素其它元素图 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功能关系图abcd0生长素浓度促进抑制图 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发育的影响图 细胞结构示意图t/0v/mmols-1100-50图 酶活性受温度影响a图中的e和g是组成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b图中c、d点的浓度分别促进、抑制芽的生长发育c图的细胞结构必须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d图表示离体培养的动物细胞中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答案】a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内容较多,有一定综合性。【解析】e为dna,g为蛋白质,两者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亚显微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低温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22图甲表示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乙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某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丙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乙所示的生物体中肯定存在某细胞含有4个b基因b若b1链的(atc)/b2链的(atg)0.3,则b2为rna链c由图乙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个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d若图乙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出物质乙【答案】bc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的功能和突变的有关知识。【解析】由图乙可知基因型为aabb,但是不知道到底有没有c基因,所以不能判断其是否可以产生黑色素;已知/b2链含有碱基t,所以应该是dna链,故b错误;物质甲必须在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生成物质乙,所以图乙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是不可能合成出物质乙的;图乙所示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可以含有4个b基因。23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有人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清水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答案】ab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实验操作和相关知识的理解。【解析】应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应该震荡以后再取样,保证随机取样 ;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和一般装片制作不同,应该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24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养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蔬菜,水面上方黄瓜藤枝蔓茂盛。漂浮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大棚里同时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起驱虫作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该生态系统中螃蟹、漂浮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d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以作为分解者【答案】ac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解析】该生态大棚中的主要生产者蔬菜要不断输出,故要进行人为输入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故a错误。辣椒的驱虫依赖信息传递,故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故c错误。生产者从排泄物中获取养分,获取的是无机物,而分解者利用的是有机物,故d错误。2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b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答案】bc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解析】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物种数量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可提高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流向农作物,提高能量利用率,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不矛盾。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65分。26(6分)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中a、b、c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_(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_。(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_。(3)b类型中,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a浓度差所造成的势能 batp直接提供能量c光能驱动 d细胞内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4)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a噬菌体 b细菌 c果蝇 d小鼠(5)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为了证实这一假设,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别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进行正常呼吸,乙组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一段时间后两组溶液中浓度降低的是_组。【答案】(6分)(1)q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2)需要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需要能量 (3)b (4)b (5)甲【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物质运输方式和细胞结构。【解析】(1)糖蛋白存在于细胞的外表面,则p是外表面,q是内表面,所以细胞质基质存在于q。(2)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atp。(3)y离子与x离子通过同一个载体运输,可知y离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x离子转运时释放的能量。(4)c类型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光能,噬菌体属于病毒,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果蝇和小鼠属于动物,不能直接利用光能,最可能采用该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生物是细菌。27(10分)下图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某种植物光合速率(以o2释放量为测定指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1) 图中bc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若其它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 。(2) 在图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平均释放速率为0.8mol/(m2s ) ,则a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约为 mol/(m2s )。(3) 在实验过程中,给该植物浇灌hl8o2,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l8o2先参与 。(4) 叶绿素分子中的mg2可被cu2置换,实验中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形成的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可能是 。(5) 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值为10:31:119,经植物生长调节剂ttgx15处理细胞后,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变为10:46:220。据此分析,ttgx15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 。 【答案】(10分)(1)光照强度、温度 红光和蓝紫光(2)先减少后增加(共2分,只答“增加”得1分,只答“减少”得0分) 1.8(3)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l8o2),二氧化碳(cl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2分)(4)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化学性质)更稳定(5)(ttgx-15)对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或答“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2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植物激素。意在通过坐标曲线分析,考查学生对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定量分析光合作用。同时通过提供信息,考查学生信息的提取、利用能力。【解析】(1)阴天条件下,光照较弱,温度较低,光照强度和温度成为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2)净光合速率表示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情况,负值表示减少,正值表示增加,cd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先减少后增加。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即为呼吸速率,等于氧气吸收速率,则g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为1+0.8=1.8(mol/m2s)。(4)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叶绿素受破坏,不加碳酸钙时色素提取液为黄褐色;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所以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使叶片标本长时间保持绿色。(5)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生长素处理该植物细胞后,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的含量增加,说明生长素能够促进转录过程。28(7分)氢是一种清洁能源。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h2o分解成和o2,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转变为氢气。(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_。(2)cccp(一种化学物质)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诱导其产氢。已知缺硫也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设完全培养液(a组)和缺硫培养液(b组),在特定条件下培养莱茵衣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总量。实验结果:b组a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_作用。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则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为_和_。(3)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4)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_,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莱茵衣藻产氢量。【答案】7分)(1)类囊体薄膜 (2)促进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 (3)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转变为h2,参与暗反应的减少,有机物生成量减少(2分) (4)氧气抑制产氢酶的活性【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相关实验设计,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解析】本题以莱茵衣藻光合作用为背景,考查光反应阶段、化学物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设计。(1)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2)本题为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a组是完全培养液,b组是缺硫培养液,实验结果b组a组,即缺硫培养液产氢多,所以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促进作用。为探究cccp的影响所以要增设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相互关系,还需要增设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3)光合作用暗反应需要参加反应,如产氢使量减少,使有机物生成量减少,不利于莱茵衣藻生长。(4)由题意可知,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氧气抑制产氢酶的活性。29(9分)as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患儿脑细胞中ube3a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ube3a蛋白由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ube3a基因控制合成,该基因在人脑细胞中的表达与其来源有关: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由于邻近的snrpn基因产生的反义rna干扰而无法表达(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 ube3a蛋白是泛素蛋白酶体的核心组分之一,后者可特异性“标记”p53蛋白并使其降解。检测p53蛋白的方法是 。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另一途径是通过 (细胞器)来完成的。(2)由于ube3a基因和snrpn基因 ,所以它们的遗传关系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对绝大多数as综合征患儿和正常人的ube3a基因进行测序,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右图所示。由此判断绝大多数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来自 方的ube3a基因发生 ,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发生。(3)研究表明,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有在神经组织中才会发生ube3a基因被抑制的现象,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 性。 (4)动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现产前诊断出一个15号染色体为“三体”的受精卵是由正常卵细胞与异常精子受精形成的,其ube3a基因全部正常。该受精卵可随机丢失一条15号染色体而完成胚胎发育,则发育成as综合征患者的几率是 (不考虑基因突变,请用分数表示)。(5)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家族中的xla男性患者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两点原因: 。【答案】(9分)(1)抗原-抗体杂交 溶酶体 (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答“(基因)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母 碱基(对)的替换 (3)组织特异(或答:“组织选择”,“细胞特异”,“细胞选择”) (4)1/3(5)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与该致病基因的表达相关(或其它合理答案)(共2分,答对1项即得1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与该致病基因的表达相关的能力。【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检测蛋白质存在的常用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使细胞中蛋白质降解。(2)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ube3a基因和snrpn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意,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无法表达,则as综合征患者的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导致细胞ube3a基因不能表达。(3)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有在神经组织中才会发生ube3a基因被抑制的现象,说明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4)根据题意,三体的15号染色体中有两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受精卵可随机丢失一条15号染色体而完成胚胎发育,则剩下的两条15号染色体组成有两种情况: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2/3;两条15号染色体都来自父方,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1/3。如果两条15号染色体都来自父方,ube3a基因无法表达,会导致as综合症,因此受精卵发育成as综合症的概率为1/3。(5)根据题意,男性患者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原因可能是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是其他基因的表达与该致病基因的表达相关。图甲图乙30(9分)下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 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2)gnrh与睾丸酮在化学本质上的差异是: 。图乙中abcd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 调节机制。(3)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组别平均年龄吸毒史吸毒量lh(mlu/ml)fsh(mlu/ml)睾丸酮(mlu/ml)吸毒者23岁4年1.4g/d1.452.874.09健康人23岁4.666.66.69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 (请填图中字母)。为了确定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引起的,可将其体内lh和fsh ,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4)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研究表明环境激素可沿着 传递进入人体,被靶细胞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有的环境激素可使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dna片段丢失,使得精子出现 ,造成精子畸形率升高。【答案】(9分)(1)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 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不利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2)前者是蛋白质(肽类),后者是固醇类(类固醇) 分级(分级调节)和(负)反馈(2分) (3)bcd(2分) 补充到健康人(正常)水平 (4)食物链(食物网)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缺失)【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1)分析图甲,图中的有关信息分子有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等;由于t细胞能够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t细胞活性下降,造成免疫能力下降。(2)gnrh为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多肽类,睾丸酮属于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化学本质为固醇类;图乙中的abcd过程既包括分级调节,也包括(负)反馈调节。(3)分析表各种数据可以推知,吸毒者与正常人相比,lh、fsh、睾丸酮的含量都会下降,这几种物质的产生过程为图中的bc过程,d过程为负反馈调节,也会减弱;将体内lh和fsh补充至正常人水平后,如果睾丸受损,则睾丸酮分泌仍然不足,如果睾丸正常,睾丸酮的分泌正常,因此可以根据睾丸酮的分泌量来判断。(4)环境激素可以沿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富集,这属于生物富集作用;精子中的dna分子断裂和dna片段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31(7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关系。(2)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3)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答案】(7分)(1)福寿螺的密度消费者捕食 (2)大于s (3) 次生狐尾草【命题立意】本题以实验为背景、图像识别为重点考查了生态与环境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解析】(1)富寿螺取食水生植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福寿螺密度越大,鸭舌草日均密度增长率越小,所以二者间是捕食关系。(2)日均密度增长率只要大于,就意味着种群的密度增加,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水花生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下降,但仍大于0,所以种群的数量不断增加,增长率下降,所以水花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3)在原有土壤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