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汉魅HanMei—医学专区分享】.doc_第1页
肝脓肿--【汉魅HanMei—医学专区分享】.doc_第2页
肝脓肿--【汉魅HanMei—医学专区分享】.doc_第3页
肝脓肿--【汉魅HanMei—医学专区分享】.doc_第4页
肝脓肿--【汉魅HanMei—医学专区分享】.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性肝脓肿【诊断】【治疗措施】【病因学】【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概述】全身各部化脓性感染均有可能继发细菌性肝脓肿,近年由于新型抗生素的应用、超声显像及超声导引下肝穿刺技术的推广,这种严重腹部疾病的预后已有改善。【诊断】超声显像对肝脓肿的诊断、定位与动态观察有重要价值,并可了解脓肿数。一旦脓肿形成,出现液化,超声常示边界不清的液性占位。但尚未液化的脓肿与小于2cm者超声难以一次确诊,而有待多次复测。 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凡有化脓性疾病者,突然出现明显寒战高热,肝区疼痛伴叩压痛,肝肿大,白细胞增高提示细菌性感染者,应考虑细菌性肝脓肿。如超声示边界不清的液性占位,诊断已可成立。如超声导引下经皮肝穿刺获得脓液则可确诊,脓液尚可培养以指导治疗。【治疗措施】根据国内材料,细菌性肝脓肿经各种方法治疗的死亡率约为:单纯抗菌药物治疗者20%左右,抗菌药物合并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者15%左右。但多发脓肿死亡率显著高于单个脓肿。本病应视为全身性病变加以治疗,其要点:结合原发感染灶的分析,选用合适抗菌药物,获细菌培养结果后加以调整。十分重视全身性支持疗法。适当配合中药治疗。对已液化成熟的脓肿,小而多发者宜单纯药物治疗,单个较大或其中有较大的脓肿者,可在超声指引下反复穿刺抽脓,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或经皮穿刺置入导管作引流。在目前已有较好的抗菌药物与较准确的超声定位条件下,外科切开引流术已较少用。但对全身毒性症状严重、脓肿较大且有穿破危险者,或邻近多个脓肿而穿刺不能达到充分引流者,或药物治疗未能控制其迅速发展者,可酌情作切开引流。原发化脓灶的相应治疗。 抗菌药物可首先针对大肠杆菌、链球菌与葡萄球菌,待细菌培养有结果后再选用合适药物。通常可供选用的抗菌物有氨基糖甙类药物、先锋霉素、林可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灭滴灵等。全身性支持必要时可小量多次输血。中药治疗宜辨证论治,对重症者宜清热解毒与扶正兼顾。超声指引下穿刺抽脓关键在于准确定位,穿刺点应避免进入胸腔,穿刺针粗细适度;有时可经皮穿置入硅胶管或塑料管作持续引流。切开引流目前多经腹进行,通常取右肋缘下斜切口,在严密保护腹腔与脏器条件下切开脓腔,迅速吸净脓液,以有侧孔的乳胶管作引流,有时可将一小塑料管扎附于胶管,以便术后由此注入抗菌药物。对右肝后方脓肝,亦可经腹膜外途径作切开引流,通常由右侧第十二肋床切口进入,在腹膜外以手指经右肾上极的腹膜后间隙进入脓腔,此法目前已少用。慢性局限性肝脓疡久治愈亦可手术切除。【病因学】感染来源、途径与病原 : 全身各部化脓性感染,尤其腹腔内感染,可通过下述途径进入肝脏:胆道:据报道,约2252%细菌性肝脓肿来自胆道炎症,包括胆石、胆囊炎、胆道蛔虫、其他原因所致胆管狭窄与阻塞等。门静脉:所有腹腔内、胃肠道的感染均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过去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来源为化脓性阑尾炎,可占3050%,近年已被胆道感染所取代。其他还有溃疡病、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伴感染、痔核感染等。肝动脉:全身性或其他全身各部化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骨髓炎、痈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等均可通过肝动脉进入肝脏。这种途径约占细菌性肝脓肿的10%左右。邻近组织器官化脓性炎症的直接蔓延:包括胆囊、右肾、溃疡病穿孔、胰腺、膈下脓肿等。其他尚有创伤、异物等所引起者,亦有来源不明者。脓液培养提示,革兰氏阴性菌多干革兰氏阳性菌,常见者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其他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伤寒杆菌、霉菌等均曾有报道。混合感染多于单一细菌感染。细菌性肝脓肿可多发或单发,以多发常见,但右肝远多左肝。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因。【临床表现】由于肝脏血供丰富,一旦发生化脓性感染,可迅速导致明显的全身症状,并在短期内明显加重。临床常见先有某些先驱化脓性感染,如胆道炎症、化脓性阑尾炎,继而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迅速肿大、白细胞增高,并伴乏力、纳差、噁心、呕吐重者出现全身脓毒症状。肝痛乃较有定位价值的症状,大多由于肝脏迅速肿大、肝包膜膨胀,故钝痛较多,呈持续性;但亦有表现为胀痛、灼痛、跳痛、甚或绞痛者;如脓肿刺激右膈可出现右肩、背痛。发热常为驰张型中等偏高,多伴寒战出汗但亦有15%左右无发热。多发性脓肿症状常明显重于单个脓肿。重症病人可出现黄疸。肝脓肿尚可穿破进入邻近腔隙导致胸腔或肺部感染、膈下脓肿、腹膜炎、盆腔脓肿等。如就诊时已出现并发症常混淆诊断。右肝上部脓肝出现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者并不不见。细菌性肝脓肿体征有:重病容,可有轻度黄疸,肝肿大并有压痛或叩痛,如脓肿位于上方则示肝上界抬高,或有右侧胸腔积液征,肝脓肿部位局部皮肤可有凹陷性水肿,甚或局部隆起。化验可见白细胞显著增高,中性比例达90%左右,甚者出现左移。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要点:阿米巴性肝脓肿:常有阿米巴痢疾史;起病较慢,病程较长,病情较轻,少见明显毒血症;脓液似巧克力,一般无细菌,但常可见阿米巴滋养体;大便亦可查出阿米巴滋养体;抗阿米巴治疗有效。右膈下脓疡:常有溃疡病穿孔、阑尾穿孔等腹膜炎史,或腹部手术后,通常全身症状略轻于细菌性肝脓肿,仔细的超声显像当不难鉴别肝内抑或肝外脓肿。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感染:颇难鉴别,但通常临床症状较轻,超声检查常有助于肝内结石的诊断。伴癌性高热的肝癌:早期细菌性肝脓肿尚未完全液化者有时需与伴癌性高热的肝癌作鉴别,而伴癌性高热的肝癌有癌坏死液化者又需与单个细菌性肝脓肿鉴别。通常肝癌引起癌热多无寒战,肝局部多无明显炎症表现(如凹陷水肿、明显压痛),白细胞值虽可增高但中性不显著增高;常有肝炎、肝硬化背景;70%病人甲胎蛋白(AFP)高于正常值;超声可见有明显边界、有包膜的实质性占位;其他定位诊断方法亦有助鉴别。右下肺炎亦可出现与肝脓肿相似症状,但通过胸部X线与肝超声检查不难鉴别。阿米巴性肝脓肿【诊断】【治疗措施】【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概述】阿米巴肠病常并发阿米巴肝脓肿,国内临床资料约占1.810,亦有高达46者,国外尸检材料为1059。近年由于有效的药物与必要时加用准确超声导引下抽脓,病情已不难控制。【诊断】发病前曾有痢疾或腹泻史,然后有发热、肝痛、肝大,大便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超声显像示肝内有边界不很清晰的液性占位,再加上穿刺得典型的巧克力样脓液,则可诊断。【治疗措施】治疗要点有三:抗阿米巴药物,需要时反复穿刺抽脓,支持治疗。外科治疗仅适于个别病人。 抗阿米巴药物首选灭滴灵,因其高效、安全,并有抗厌氧菌作用,使多数病人可免除穿刺抽脓,治愈率达7090%。氯喹(氯化喹啉)、吐根素亦有较高疗效,但毒性较大,可作为灭滴灵的替换药物。合并细菌感染者可选相应抗菌药物。经皮肝穿刺抽脓过去为本病极重要的有效治疗手段,灭滴灵应用后,多数已无需穿刺抽脓,但部分病人仍需应用,其要点为:穿刺前35天先行抗阿巴治疗与必需的支持治疗;穿刺前必须作认真的超声检查,搞清脓肿大小、数目、位置、以及穿刺的进路;穿刺点选最近脓腔但又不穿过胸腔者;严格无菌操作;穿刺针粗细适度,每次尽量抽完,但过度负压易致出血;脓腔抽空后可再用超声核实,并注入抗菌药物以防继发性感染,通常每周23次,脓液减少后可递减。支持治疗包括维生素,必要的补液,小量输血。脓腔太大或合并细菌感染,而穿刺不能有效控制者,亦可酌用闭式引流,即通过套管针置入大小适中、软硬适度的塑料或硅胶管,但引流后需防治继发性感染。有并发穿入附近体腔者亦宜作用相应引流。切开引流宜严格选择。慢性厚壁脓肿经上述治疗无效亦可考虑肝部分切除。 【临床表现】起病较缓慢,病情较长,可有高热,不规则发热,盗汗。【鉴别诊断】细菌性肝脓肿:常先有胆道、阑尾等化脓性疾病史,发病急骤而重,常伴明显脓毒症状,白细胞计数尤其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超声显示不少为多发性脓肿,穿刺所得脓液常呈黄白色、有臭味,涂片或培养有菌,常有转移性脓肿出现,用抗阿米巴治疗无效。但与继发细菌感染的阿米巴肝脓肿颇难鉴别。肝囊肿:通常鉴别上困难。但遇慢性阿米巴肝脓肿而不们临床明显炎症表现者,或肝囊肿伴感染者亦需细心鉴别。超声显像与穿刺所得脓液的特征有助鉴别。肝包虫囊肿:通常亦不难鉴别,但遇包虫囊肿合并感染者亦宜细察。疫区居住史与包虫皮试阳性乃肝包虫囊肝两个特征。原发性肝癌:在合并癌中心坏死液化伴癌热者宜细心鉴别,尤其是阿米巴肝脓肿尚未十分成熟,即未完全液化者,颇难鉴别。在此类伴未完全液化病灶的对象,肝穿刺宜谨慎。但结合肝炎、肝硬化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AFP阳性,超声显像示占位性病变周围有晕圈等,鉴别尚有可能。氯喹治疗后发热减退不能完全排除肝癌,应仔细分析,有时需短期随访观察其动态变化。第四节 肝脓肿 一、病因病理全身性细菌感染,特别是腹腔内感染时,细菌侵入肝脏,如果病人抵抗力弱,可发生肝脓肿。细菌可以下列途径进入肝脏:胆道:胆道蛔虫症,胆管结石等并发化脓性胆管炎时,细菌沿着胆管上行,是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原因;肝动脉:体内任何部位的化脓性病变,如骨髓炎,中耳炎、痈等,特别在发生脓毒血症时,细菌可经肝动脉进入肝脏;门静脉:已较少见,如痔核感染、坏疽性阑尾炎、菌痢等,引起门静脉属支的血栓性静脉炎:脓毒栓子脱落进入肝内,即可引起脓肿。肝外伤:特别是肝的贯通伤或闭合伤后肝内血肿的感染而形成脓肿。细菌性肝脓肿的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单发性肝脓肿脓腔有时可以很大,多发性肝脓肿的直径则可在数毫米至数厘米之间,数个脓肿也可融合成一个大脓肿。二、临床表现细菌性肝脓肿多为继发病变,其临床表现受原发疾病的影响,多系在原发病病程中骤起寒战、高热、大汗,肝区或右上腹痛并伴有厌食、乏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多发性肝脓肿症状最重,单发性者症状较为隐匿。查体有时可见右季肋区呈饱满状态,有时甚至可见局限性隆起,右下胸及肝区叩击痛,肋间有压痛及皮肤可出现凹陷性水肿;肝脏常肿大,有明显触痛,严重时,由于肝脏的广泛性损害可出现黄疸和腹水。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有时出现贫血。肝功能试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X线胸部透视:右叶脓肿可见右膈肌升高,运动受限;肝影增大或局限性隆起;有时伴有反应性胸膜腔积液。左叶脓肿,X线钡餐检查常有胃小弯受压,推移征象。超声波检查在肝内可显示液平段。肝扫描,CT及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对诊断肝脓肿的存在和定位有一定价值。细菌性肝脓肿的严重并发症是向膈下,腹腔、胸腔穿破以及胆源性肝脓肿引起胆道大出血。三、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方法:根据病史,临床上的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X线检查可见病侧膈肌抬高和固定,常有胸腔积液。肝左叶的脓肿可见胃被推移的征象。放射性同位素肝扫描对直径大于2公分的脓肿可以检出。超声肝扫描能显示肝内占位性损害的位置。大小和数目。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可在脓肿部位显示一无血管区。诊断性肝穿刺抽脓,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应在超声波探查引导下进行。阳性的穿刺结果,为治疗提供了依据。(二)鉴别诊断:1.阿米巴性肝脓肿 见表:2-7表2-7 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性肝脓肿的鉴别 细菌性肝脓肿 阿米巴性肝脓肿病 史继发于胆道感染或其他化脓性疾病继发于阿米巴痢疾后病 程病情急骤严重,全身脓毒血症状明显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症状较轻血液化验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可高达90%。有时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白细胞计数可增加,血液细菌培养阴性粪便检查无特殊发现部分病人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脓肿穿刺多为黄白色脓液,涂片和培养可发现细菌大多为棕褐色脓液,镜检有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若无混合感染,涂片和培养无细菌诊断性治疗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无效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好转2.右膈下脓肿 多继发于化脓性腹膜炎或上腹部大手术后。全身反应如寒战,发热等和局部体征常不如肝脓肿严重但右肩部牵涉性痛较著,深吸气时尤重。X线检查右膈下常有气液面出现,右侧横膈升高,膈肌运动受限。3.肝癌:与脓肿相比,病程较慢,无急性感染表现。肝呈进行肿大坚硬、表面高低不平而无显示压痛。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常呈阳性,超声波检查等有助于鉴别。但当肝癌并发高热或癌块坏死合并感染时,可导致误诊。四、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全身支持疗法:给予充分营养,纠正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多次小量输血和血浆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二)抗生素治疗:应使用较大剂量。由于肝脓肿的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未确定病原菌之前,可首选对此两种细菌有效的抗菌素,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素。(三)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单个脓肿,应施行切开引流,病程长的慢性局限性厚壁脓肿,也可行肝叶切除或部分肝切除术。多发性小脓肿不宜行手术治疗,但对其中较大的脓肿,也可行切开引流,常用的手术途径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