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完整版ppt课件.ppt_第1页
运动处方完整版ppt课件.ppt_第2页
运动处方完整版ppt课件.ppt_第3页
运动处方完整版ppt课件.ppt_第4页
运动处方完整版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处方制定与应用 1 主要内容 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的分类运动处方的原理运动处方的作用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应用 2 运动处方的由来 庄子 黄帝内经 左传 等都体现了运动处方的思想 华佗更是发明了 五禽戏 来进行治病 健身 而现代意义上运动处方概念的提出则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最先提出了运动处方的概念 3 1953年 西德的黑廷格等发表了不同强度 不同持续时间和频率运动对人体产生不同影响的论文 引起了世界各国应用运动处方的广泛关注 随后德国和英国创造了一种巡回锻炼法 即最初的运动处方模式 首次提出人体运动产生适应性反应后 怎样调整运动量和负荷量的问题 是对运动处方研究取得突破性的重大进展 4 1965年应美国太空署的要求 为宇航员制定一套全新的运动处方 8年之后 有3位宇航员历时28天太空飞行健康归来 这是运动处方在航天生理学的应用中取得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成果 运动处方从此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5 运动处方的概念 WHO于1969年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 使得它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它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 时间 频率和活动方式 这如同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用量的处方一样 故称运动处方 6 运动处方的分类 健身性运动处方以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为目的的称为健身运动处方治疗性运动处方以预防疾病 辅助治疗某些慢性病为目的的称为治疗性运动处方康复性运动处方以恢复身体运动功能及病后康复为目的的称为康复性运动处方竞技训练运动处方以提高专业运动成绩为目的称为竞技训练运动处方 7 运动处方原理 运动处方锻炼主要是采用中等强度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性运动 也称有氧运动 AerobicTraining 因此 其健身作用的理论基础就是有氧运动的健身价值 超量恢复原理 及 全面身心健康概念 8 超量恢复原理 人体对一定量的运动负荷刺激适应过程分为负荷 恢复和超量恢复3个阶段 在负荷阶段能量物质被大量消耗 物质代谢产物 乳酸 尿素等 被蓄积起来 人体机能下降 产生疲劳 停止运动后 到了恢复和超量恢复阶段 机体内环境 热 酸碱和水 恢复平衡 肌肉内被消耗的能源物质得到补充 并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 此现象称为 超量恢复 Overload 9 如果在超量恢复阶段内再进行下一次超负荷锻炼 肌内物质和肌力就会逐步积累起来 进而逐步提高机体能力和训练水平 一般来说 超量恢复常在运动后1 2天内出现 10 运动处方对人体的作用 增强心肺血管的功能心肌强健有力 动脉管壁的弹性增加 进而降低血压 增强血液循环 保证全身组织器官的营养供应 使肌肉更为健美增强肌肉力量 体积和弹性 减少脂肪组织 增强关节 骨骼和肌肉的机能增强关节活动性 软骨 韧带和肌腱等结缔组织增厚 并富有弹性 减少损伤 使皮肤更充满活力促进了血液循环 增强了结缔组织弹性 减少皱纹形成 推迟皮肤衰老 11 运动处方对人体的作用 促进顺利度过更年期促进雌雄激素分泌 增加激素的利用率 使肾上腺 性腺更健康 性欲保持时间更长 减轻更年期整个生理 心理负担 消除紧张情绪 调节体温等 保持健康的心理释放被压抑的情感 使心理恢复平衡和愉快 能增强心理承受力 使工作 生活更轻松 减轻疲劳 使运动者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增加食欲 促进消化能力促进消化机能 增强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提高糖代谢水平和排除废物的能力 12 运动处方内容 运动目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注意事项 13 运动目的 减肥健身或改善心脏功能和代谢预防文明病 老年病增强肌肉力量放松精神压力因人而异 14 运动项目 应该考虑以下条件 以利于健身锻炼的安全 持久 实效 经医学检查许可 运动方式 运动强度 运动量符合本人的体力 为本人喜欢的项目并具有运动经验 场地 器材设备许可 有同伴与指导者 15 第一类有氧耐力运动项目 如步行 慢跑 登山 游泳 跳绳 骑自行车 划船 滑冰 越野滑雪 登楼梯以及室内功率自行车 跑台运动等 16 第二类伸展运动及健身操 如广播体操 武术 健身迪斯科 跳舞及各类医疗体操和矫正体操等 17 第三类力量性锻炼 有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 如引体向上 俯卧撑 爬绳等 也有克服器械阻力的练习 如杠铃 哑铃 力量训练器等 一般力量负荷采用中等强度 每次进行8 10组练习 每组重复8 12次 每周至少锻炼2次 18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衡量运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问题 常用心率来确定和控制运动强度 测量运动强度的简单办法是 测量运动后10秒脉搏 6 就是1分钟的运动强度 适宜运动强度范围 可用靶心率来控制 以本人最高心率的70 80 的强度作为标准 19 运动强度的指标 功率 Kgm 分或Kpm 分 瓦特 Watt 能量消耗量 KJ 分 kJ kg分 摄氧量 VO2 L 分 ml kg 分 心率 HR 次 分 能量代谢率 relativemetabolicrate RMR 代谢当量 Mets法 心率 收缩压双乘积 简称DP 即doubleproduct 20 1 功率 Kgm 分或Kpm 分 Kgm是将一公斤重的物体上举一米高的工作量 Kp上力的单位 是在1G G是重力加速度 状态下 作用于1kg物体的重力的大小 所以 在地球上Kg和Kp也可以认为是相同的 例1 体重60Kg的人 从阶梯垂直距离每分钟上升20米 约120阶 时 其运动强度为 60Kg 20米 分 1200Kgm 分例2 功率自行车阻力为0 5Kg 转速定为60周 分 转一周前进是6米 问 规律是多少 功率自行车的功率 公斤米 分 阻力 公斤 转速 周 分 每周距离 米 周 代入公式得 功率 0 5 60 6 180Kgm 分 21 2 瓦特 Watt 功率自行车的运动强度常用瓦特表示 1瓦特 每秒1焦耳 J 的运动强度 相当于6Kpm 分 22 3 能量消耗量 KJ 分 kJ kg分 体内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热量 用热量单位千焦耳 KJ 表示 由于 一般每消耗1升的氧气约产生20 93千焦耳 5千卡 的热量 因此 测定运动中的耗氧量就可以求出千卡单位的运动强度 23 4 摄氧量 VO2 L 分 ml kg 分 以运动中一分钟消耗的氧表示运动强度的方法 也称耗氧量 常以运动中摄氧量占机体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数 VO2max表示 60 80 VO2max的运动强度 相当于最大心率的70 85 24 上述4种运动强度表示方法的换算表 25 5 心率 HR 次 分 当心率在110 170次 分范围内时 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呈直线相关 所以 在此范围内用心率可以表示运动强度 当以摄氧量和最大摄氧量百分数分别表示运动强度时 心率与体力强弱有关 A 当以绝对强度表示时 直线的斜率因体力而异 体力强的人斜率小 利用这种关系可以评价体力 见图A B 当以相对强度表示时 直线无体力差异 按照此图可以以心率求出 VO2max 例如 心率130次 分时 其运动强度约相当于50 VO2max 见图B 26 6 能量代谢率 relativemetabolicrate RMR 运动中的能量代谢量是安静状态下能量代谢量的几倍 这里的能量代谢量也是以摄氧量为基础的 BMR basalmetabolicrate 清晨 空腹 安静 卧位状态下的能量消耗量 叫基础代谢率 用RMR可以用数值简单表示体育 运动 劳动等所有身体活动的强度 计算方法 以摄氧量为基础 RMR 27 7 代谢当量 Mets法 表示 运动时代谢率对安静时代谢率的倍数 定义 每公斤体重 从事1分钟活动 消耗3 5ml的氧气 其活动强度定为1Met 即1Met 3 5mlO2 kgmin 规定Met值的依据 1Met的活动强度大约相当于健康成年人安静代谢水平 健康成年人的安静代谢率约为每小时 每公斤体重消耗1千卡 即 平均体重按照70kg计算 安静代谢率为250mlO2 kgmin 250mlO2 kgmin 70kg 3 57mlO2 kgmin 28 7 代谢当量 Mets法 Met与RMR的关系 数值上有若干不同 但与之相似 RMR的数值与由运动而消耗的1分钟cal数值大体一致 根据 RMR计算公式的坟墓约1千卡 分 Mets也包括安静时的代谢 所以是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和安静需要热量合计的数值 不表示正确的运动强度 换算公式 29 7 代谢当量 Mets法 Mets值的测定方法 因为1Met 3 5mlO2 kgmin 所以只要测出活动时摄氧量 就可计算出其强度相当于多少个Mets 例 每分钟100米快步走时 摄氧量约14mlO2 kgmin 所以 14mlO2 kgmin 3 5mlO2 kgmin 4Mets 30 31 8 心率 收缩压双乘积 简称DP 即doubleproduct 表示 心肌耗氧量大小 心绞痛发病原因就是因心肌耗氧量超过了冠状动脉的供血 供氧量不足 故可用心肌耗氧量的大小来评定心脏功能 计算方法 DP 心率 收缩压 10 2 32 运动强度的分类 绝对强度 每分钟60米速度步行 功率自行车每分钟2000kpm等相对强度 个人最大摄氧量的80 70 等 33 如何解决最大摄氧量测定困难的问题 日本体育科学中心运动处方专门委员会推荐 根据5分钟和12分钟跑制定出心率推定出 最大摄氧量的计算图表 美国运动医学会1990年推荐运动强度分类系统 适合于青年 中年和老年人 甚至也适合于运动能力受限的病人 34 按心率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 1 年龄减算法 Jungmann标准 运动适宜心率 180 或170 年龄适用 身体健康者 注意 60岁以上或体质较差的中老年人用170 35 2 净增心率计算法按体质强 中 弱分三组控制运动强度 强组 运动后心率 安静时心率 60次 分中组 运动后心率 安静时心率 40次 分弱组 运动后心率 安静时心率 20次 分适用于 心脏病 高血压 肺气肿等慢性病人 36 3 运动量百分比分级法计算公式 运动后心率 运动前心率 运动前心率 100 评定 大运动强度 运动后净增心率达71 以上 中等运动强度 运动后净增心率在51 70 小运动强度 运动后净增心率在50 以下 适用于 广泛 尤其适用于高血压 冠心病和年老体弱者 37 4 靶心率法或称运动适宜心率 targetheartrate THR 定义 能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 如何确认 最大心率的60 85 约相当于57 78 最大吸氧量 如何测定最大心率 A 作极限或症状限制性运动实验以确定最大心率B 大致公式推算 个人误差在 10次左右 一般人 最大心率 220 年龄平时常运动的人 最大心率 210 0 8 年龄 在日常工作中为方便起见而常用此法 38 举例 40岁的中年人可以分为3个阶段 每阶段锻炼6 8周 就可获得安全 最佳效果第一阶段 220 40 0 65 117次 分第二阶段 220 40 0 75 135次 分第一阶段 220 40 0 85 153次 分 39 部分国家预计最大心率的公式 上海瑞金医院 男 HRreserve 次 分 220 0 7 年龄女 HRreserve 次 分 223 0 8 年龄日本成年人 男 HRmax 次 分 209 0 69 年龄女 HRmax 次 分 205 0 75 年龄美国Cooper 男 最大心率 205 年龄 2女 最大心率 220 年龄 40 5 按卡沃南法 Karvonen 计算运动时心率运动时心率 次 分 按年龄预计的最大心率 静息时心率 60 静息时心率 41 6 按最大心率储备的50 85 确定运动心率最大心率储备是指最大心率和安静心率之差 运动心率 次 分 最大心率 安静心率 50 85 安静心率 42 7 心率百分比表示法指表示其本人最大运动能力的相当于几 的适合强度的方法 表示方法 A 心率储备 运动中心率 安静时心率 本人最大心率 安静时心率 100B 运动时心率占个体最大心率的百分数 HRmax 运动中心率 本人最大心率 100 注意 B时其 与相对运动强度不一致 如 安静时的心率约相当于30 HRmax 43 总结 心率和运动强度的关系 1 日本池上教授认为 运动心率在110次 分以下 机体的血压 血液 尿和ECG等指标无明显变化 健身价值不大 运动心率在140次 分时 每搏输出量接近并达到最佳状态 健身效果明显 运动心率在150次 分时 每搏输出量最大 健身效果最好 运动心率在160 170次 分之间时 虽无不良的异常反应 但也未出现更好的健身效果 运动心率在180次 分时 体内免疫球蛋白减少 易感染疾病 并易产生疲劳或运动伤痛 44 最适宜的锻炼强度在65 75 即心率在130 150次 分之间 即 最佳运动心率范围如下男31 40岁 女26 35岁 140 150次 分男41 50岁 女36 45岁 130 140次 分男51 60岁 女46 55岁 120 130次 分男61岁以上 女55岁以上 100 120次 分 45 2 一般有氧运动效果的范围 是最大运动强度的50 60 46 47 WRONG TryAgain 48 CORRECT 49 运动时间 以健身为目的的运动 以强度小而时间长的处方效果好 中老年人 对于青少年来说 以短时间的激烈运动反复多次的处方 对增进健康有很好的作用 必要的运动时间 20 60min 时间与强度的配合 50 必要的运动时间 不能一概而定 也是根据运动强度 运动频度 运动目的 年龄和身体条件等而不同 决定于 某种强度的运动刺激对呼吸 循环功能 从运动开始到达到恒常运动所需的时间 为什么至少15 20分钟 原理 为了给予呼吸 循环系统有效的刺激 使各种生理功能充分发动起来 达到恒常运动的时间轻运动时为5分钟左右 强运动为3分钟左右 可见 5分钟以内的运动对呼吸 循环系统的刺激还是不充分的 因此在达到恒常运动以后还需要继续运动一些时间 合计要10分钟左右 再加上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时间至少5 8分钟 所以 实际所需要的时间为15 20分钟 这是比较客观的最低限度 51 时间和强度的配合 每次运动时间和强度的配合 可明显地改变运动量 一般 健康成年人宜采用中等强度 长时间的运动 体力弱而时间充裕的人 可采用小强度 长时间的配合 体力好但时间不富裕者 可采用大强度 短时间的配合 52 运动频率 每周到底运动多少次好 指每周的锻炼次数 53 研究1 肌肉一旦停止锻炼 退化之快是惊人的 运动效果要靠不断运动来取得 而无法储存 一个人3天不运动 他的肌肉的最大力量会丧失1 5 在48 72小时之后 一个人必须使他的肌肉再次取得合乎需要的物理效果 否则将前功尽弃 所以 由于运动效应和蓄积作用 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天 作为一般健身保健或处于退休和疗养条件者 坚持每天锻炼一次当然更好 54 研究2 没有必要每日运动 因为只有小运动量或次日不残留疲劳的运动才是可取的 结论 各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锻炼次数 每周锻炼3 4次是最适宜的频度 但每周最低不能少于2次 55 运动频率 每周锻炼3 4次是最适宜的频度 不仅效果可充分蓄积 也不产生疲劳 如果增加频率为每周4次或5次 效果也相应提高 56 体质基础和运动效果的特异性 体质基础 1 锻炼前体质差者 小强度运动也能收到显著效果 2 锻炼前体质强者 要求更高运动强度的刺激才能见效 57 运动效果的特异性 定义 运动时身体的生理适应 根据运动种类或方法有所不同 称为运动效果的特异性 结论 一般认为 运动效果是有特异性的 因此根据锻炼目的而选择适合的运动种类和方法很重要 例如 自行车运动时只在自行车上才有特异性发挥 一条腿运动只在运动腿上产生效果 要明确自己锻炼的目的 意义和方法 知道用什么方法训练身体的什么部位 不要盲从教练 指导者的指示 58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运动处方 禁忌过度剧烈或刺激性强的运动 加强自我医务监督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59 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 身体各方面生理指标的测试 身体运动能力的测试 根据个人需要确立客观的训练目标 根据上述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科学制定运动方案 按照处方分步实施 及时小结整改 60 冠心病的运动处方 心功能容量在6 7METS以下及有心功能障碍者 应在康复医疗机构进行医学监护下康复 心脏功能容量 7METS者 AMI 心绞痛 心电图不正常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 多数在康复中心进行 而中年以后希望通过锻炼预防冠心病者大多在健身房或家庭中进行 61 步行及慢跑 步行简便易行 宜在优美环境中进行 对改善心肺功能 提高摄氧效果最好 一般慢步为1 2km h 散步为3km h 慢步为5km h 疾步为6km h 慢跑为8km h 每分钟步行100步以上者可使心率达100 110次 min 一般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每次15 30min 中间休息1 2次 每次3 5min 以后可逐渐增加步行速度和持续时间 直至3 5km h 步行30min休息5min 每日2次 持之以恒 步行时应选择平坦路 步幅均匀 步态稳定 呼吸自然 防止跌倒 62 也可用下面方法步行 步行400 800m路 3 4min走200m 休息3min 步行两段1000m平路 用18min走1000m 休息3 5min 再走1000m 2000m平路 其中有5 10度坡度的路100m 再用25min走1000m 休息8 10min 再走1000m 63 自行车 8km h相当于2 3METS 10km h只相当于3 4METS 功量偏小 应将车座高度和车把弯度调好 行车中保持身体稍前倾 避免用力握把 64 游泳体力较好 原来会游泳 具有条件 能长期坚持者 可以从事游泳锻炼 据报道 游泳可使摄氧量增高 为8 9 6 5METS不等 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以免时间过久 引起肌肉痉挛和心胶痛发作 65 体操应用体操进行康复由来已久 目前已创造数种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冠心病医疗体操 广播操亦可推广应用 据测定 第三套广播体操可使心率达100 110次 min 运动量3 4METS 太极拳太极拳动作舒松自然 动中有静 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更为合适 简化太极拳运动量较小 心率只能达到90 105次 min 66 运动处方示例 67 68 秒钟 次蹲起实验 由瑞典体育联合会设计的测定运动员心脏功能的 秒钟 次蹲起实验的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静坐 分钟 侧出 秒钟的脉博数 乘 得出 分钟的脉博数 标以 指数 在 秒钟内完成 次蹲起 每秒钟做一次 即刻侧 秒钟的脉博数 乘 标以 休息 分钟再侧 秒钟的脉博数 乘 即休息状态下的 分钟的脉博数 标以 按以下公式计算指数 69 评价 指数小于或等于 心脏功能为最好 很好 一般 不好大于 很差 结合运动成绩分析法 结合运动成绩测定一次 过一段时间再重新测量一次 前后进行比较 前后运动成绩一样 心率下降和前后心率一样 运动成绩提高都说明机能状况良好 70 反映运动量的大小 基础脉博 逐步减慢为好 运动后脉博恢复的速度 恢复的快反映机能好 运动结束后 分钟脉博恢复到运动前的数量此次运动量为小 脉博较运动前每分钟快 次 此次运动量为中 脉博较运动前每分钟快 次 此次运动量为大 71 体力测验 定义 对运动负荷试验无异常的人 进行肌力 爆发力 柔韧性等运动能力和全身耐力测验 72 方法 1 定距离的耐力跑 2400米跑 库珀 1600米跑 73 2 定时间的耐力跑 12分钟跑 依据 与最大摄氧量相关系数最高方式 走 跑 游泳 任选其一 目的 检查和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 注 还可以当作日常锻炼项目之一 运动强度 比平常高 并要尽力 测验对象条件 35岁以下 身体健康 有半年以上运动经历 按库珀介绍的锻炼计划至少压迫运动了6周 评价标准 见体力测试 74 附加内容1 75 一次训练课的安排 一次训练课的安排分为准备部分训练部分结束部分 76 1 时间安排 在不同的训练阶段 三部分的时间划分各不相同 早期阶段 准备部分时间长 一般10 15分钟 训练部分20 25分钟 结束部分5 10分钟 中后期阶段 准备部分时间5 10分钟 训练部分30 35分钟 结束部分5分钟 一堂课表现为 开始慢慢的 中间爽快的 终了微火似的运动过程 以健身为目的的锻炼合计运动时间 约为30 45分钟 77 2 训练内容安排 1 准备部分 2 训练部分 3 结束部分 78 1 准备部分 作用 使机体逐渐 暖和 起来 使身体逐渐适应运动强度较大的训练 以免因心 肺等内脏器官和骨关节功能不能相适应而导致意外 安排 采用活动强度较小的步行 伸展性体操或太极拳 79 2 训练部分 内容 A运动处方的主项运动欲达到的目标 即达到靶心率 运动强度 一般定为最大能力的40 60 持续时间 至少维持12分钟以上 B一定活动范围的肌力训练运动强度 最大能力的80 左右训练方法 训练器械方法 80 2 训练部分 方法 A持续训练法 在达到一定训练程度后即持续按该强度继续运动 直至维持15分钟为止 例如 在活动平板 跑台 或功率车上健身跑改良 循环训练法 取相对性质的活动方法 如同属耐力训练法的跑步 自行车 登山器等项目 把他们组合起来 每项运动5分钟 优点 不感到单调枯燥 优点 便于监测B间断训练法 大强度和小强度运动交替进行 但达到靶心率强度的时间不应少于12分钟 举例 上山跑 中间走一段平路 再作快跑 再做一套健身操 优点 易于为人们接受 不枯燥 对运动强度有调节作用 缺点 不易监测 81 3 结束部分 作用 防止出现意外 不能突然停止原理 结束后 要使高负荷的心肺和肢体活动逐渐安静 冷却 下来 不能突然结 因为此时雪柳仍大量集中于四肢 若突然停止 则使回心血量锐减 可能会出现 重力性休克 即由于搏出量不足 引起脑贫血而发生休克症状 处理 放松体操 散步或自我按摩等 82 附加内容2 83 锻炼中运动量的监控 1 一般感觉判定运动量2 心率监测运动量3 主观运动强度 RPE 判定法 84 1 一般感觉判定运动量 1 运动量适宜的标志 锻炼后有微汗 轻松愉快 食欲和睡眠良好 稍感疲劳 肌肉酸痛 但休息后可以消失 次日觉体力充沛 有运动欲望 2 运动量过大的表现 锻炼后大汗淋漓 头晕眼花 胸闷 气喘 非常疲劳 倦怠 易激动 睡眠不佳 食欲减退 脉搏在运动后15分钟尚未恢复 次日周身乏力 缺乏运动欲望3 运动量不足的表现 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而无微汗 脉搏也无何变化或在2分钟内很快恢复 对心肺功能没有刺激作用 不会产生运动效果 85 2 心率监测运动量 1 学会准确熟练地测定自己的心率 部位 桡动脉或颈总动脉记数时间 10秒 6注意 跑步或游泳时要停止下来测 但心率恢复很快 解决办法由库珀建议为 在测得的心率上再加上10 2 学会计算自己的靶心率 THR 靶心率范围部分专家认为是最大心率值的65 85 但美国库珀认为60 85 对普通锻炼者来说较合适 即 下限 220 年龄 60 或65 上限 220 年龄 85 86 3 主观运动强度 RPE 判定法 RPE ratingofperceivedexertion 是瑞典科学家Brog于1962年提出的 也有人称之为Brog量表优点 1 每个点 15个 相对应点分值乘10以后常与达到该点的心率大体一致 2 与运动强度有很好的相关性 缺点 按运动种类和对运动的熟练程度而不同 对习惯于运动的人可靠性高 一般认为 1 运动者的运动感觉得分在12 15分之间说明运动强度是合理的 中老年人也要达到11 13分 2 国外运动医师认为 确定合理运动强度的最好方法是靶心率和RPE两种方法的结合 即 先按适宜的心率范围进行运动 然后在运动中结合RPE评价表来掌握运动强度 这样 在锻炼中不用停下来测心率也能知道自己的运动强度是否合理了 也就是说 靶心率为标准 RPE为方法 87 88 美国运动医学会提出三种确定和监测运动强度的方法 89 附加内容3 90 自我监督表 主观感觉客观检查 91 注 凡有征象的指标 可在相应表现上打 92 一 主观感觉 1 一般感觉 反映整个机体的功能状况 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状况 一般感觉好的人 在运动过程中总是精神饱满 精力充沛 心情愉快 积极性高 但在患病或过度训练时 就会感到精神萎糜不振 疲倦 乏力 头晕或心情易激动等 在进行自我监督时 根据情况可填写为良好 一般或不好 93 若出现对运动不感兴趣 表现冷淡或厌倦 不服从教师或教练员的指导 情绪容易冲动 可能是教学和训练不当或出现疲劳 也可能是早期过度训练的征象 根据个人的运动心情 可填写为很想训练 愿意训练 不想训练 冷淡或厌倦等 2 运动心情 一个身体健康 精神状况良好的人 在参加体育锻炼时 总是心情愉悦 乐于参加运动的 94 如果运动时或运动后除上述不良感觉外 还有心悸 头晕 头痛 气喘 恶心甚至呕吐 心前区或上腹部疼痛等症状 说明机体对运动负荷不适应 或身体功能状况和健康状况不良 在自我监督记录表中 可填写具体的不良感觉 3 不良感觉 指运动训练或比赛后的不良感觉 如肌肉酸痛 关节疼痛 四肢无力等 一般来说 在强度较大的训练或比赛后 由于机体疲劳 大部分人会产生二些不良的感觉 但这些现象经过适当休息后就会消失 95 4 睡眠 正常的睡眠状态应是入睡快 睡得深 不做或很少做梦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 睡眠应当是良好的 体育活动参加者和运动员中出现失眠 睡眠不好的现象 大多是对运动负荷不适应或是过度训练的早期反应 记录时可填写睡眠的时间以及睡眠状况 如良好 一般 不好或失眠 多梦 易醒等 96 5 食欲 生活制度规律 健康状况正常的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 食欲应该是正常的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或运动员 由于能量消耗多 一般食欲良好 食量也较大 但健康状况不良或过度训练时 食欲便会减退 食量减少 此外 运动训练刚结束后马上进餐 食欲也是较差的 记录时可填写食欲良好 一般 不好或厌食等 97 6 排汗量 运动时人体排汗量的多少 与运动负荷或运动强度 气温 湿度 风速 训练水平 情绪 衣着量 饮水量以及汗腺的数目等因素有关 如果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 运动时出现大量排汗的情况 可能是过度训练的征象 根据排汗情况 记录时可填写为汗量较多 一般 不多或其他 98 二 客观检查 基础脉博 清晨 脉博的频率与训练水平有密切关系 逐步减少为训练水平提高 脉博可以反映头天训练情况 也可进一步评定训练水平 1 方法 清晨 空腹 静卧 测量 秒钟 2 部位 桡动脉 颈动脉 心脏 3 正常 每分钟 次 运动员每分钟 次 4 评定标准 A 脉博逐渐下降或不变 表明机体反应良好 99 B 脉博增加 次 分钟 表明机体不良 C 经常保持较快脉率 持续三天以上 而又无生病发烧等原因 应考虑运动量安排不当或负担量过大 体重 1 初参加锻练者的体重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初下降中稳定后增加 2 运动员一次训练后的体重变化 一般项目体重减轻 克 克 马拉松训练减轻 克 克 马拉松比赛减轻 克 克 100 三 评价 合理地训练 运动成绩会逐步提高 如果正常训练 成绩仍上不去 可考虑过度训练等方面的问题 3 体重的测定方法 清晨 空腹 大小便后 赤足 单衣 一般情况下经过一昼夜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