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家的故事案例设计镇江市丹徒区荣炳中心小学 张元华一、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第一册(三年级上) 第二单元我的家庭 第二课我家的故事二、 学习目标1、了解家庭及家庭成员的情况,形成家的概念。2、体会父母为维系家庭的幸福所付出的努力与辛劳。3、感受父母对子女的一片真爱,激发自己尊敬父母、关爱父母的热情。说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孩子在家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只接受爱,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对父母的辛劳和关爱熟视无睹。因此,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通过家庭故事的交流,对自己的家庭和父母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从而逐步养成热爱自己的家庭,尊敬父母、关爱父母的高尚道德情操。三、总体设计意图课堂以本单元学过的音乐可爱的家庭创设情景,以大家喜闻乐见的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实话实说的形式展开谈话,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组织引导学生,巧妙地激发学生谈话的欲望,如剥笋般层层深入的引出话题。使学生在毫无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情感得到升华。使课堂成为学生真言碰撞、真情流露的平台。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四、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将课文中“聪明谷”和“亲情园”中的两张表格制成调查表打印起来,每人一份完成调查。2、搜集家中一件小物品并了解小物品背后的故事。(教师可作适当提示:可以是一张照片、一件首饰、一份礼物)3、搜集一张你家的“全家福”。课堂教学(一)创设情景导入谈话1、播放音乐可爱的家庭,会唱的同学可跟着一起唱。2、揭示谈话的话题我的家。(二)推选嘉宾准备谈话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说说自己家人的生日,看谁说得多。2、同学推荐与自荐相结合,选出四位同学作为本次活动的嘉宾。(教师可有意识地选择平时能说会道的同学作嘉宾。)3、嘉宾作自我介绍,就位。(设计意图:通过说家人的生日选嘉宾进一步创设谈话的氛围,激发学生谈话的欲望。而所选嘉宾可以在活动中起示范、导向作用。教学中要注意对未选上的学生适当鼓励,以免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三)切入主题展开谈话1、瞧这一家子(1)教师展示自己的一张“全家福”,说说自己的家庭成员,引导学生说话。(2)嘉宾结合自己的“全家福”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为其他学生作示范。(3)小组互说,指名交流。(4)教师点评:我们都有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家,从你们的表情和言语中,我感受到了你们都很爱自己的家。2、难忘的生日(1)学生说说家中一次难忘的生日。可以是自己的生日,也可以是家人的生日。(可能学生会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的生日,而忽略家人的生日。在学生说话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说家人的生日,从而在潜意识之中激起他们对家人的关爱。)(2)请嘉宾作点评。3、家庭小插曲(1)展示书中家庭生活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图上的一些家庭生活情景。(2)拿出你带来的小物品,说说自己家庭中的小故事。(嘉宾先说,再由其他学生说或评价。)(3)教师结语:我的家,你的家,他的家都是那么平凡、普通,我们一起做事,一起游戏,谁生了病,大家都着急、担心,这是为什么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爱自己的家,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在“我的家”的前面添上“我爱”。)(设计意图:谈话的三个主题都围绕着“我的家”,层层深入地激发学生家及家人的感情。“瞧这一家子”使学生产生家的概念,“难忘的生日”使学生感受到家的温馨及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家庭小插曲”让学生在叙述家庭小故事的同时体味家带来的乐趣,从而达到爱家的情感自然流露的目的。)(四)出示调查表升华谈话1、结合家庭成员情况调查表,说说调查过程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事。(设计意图:通过调查后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父母为维系家庭的幸福所付出的辛劳和对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把学生的情感从对家的爱上升到对父母长辈的爱。)(五)倾诉情感结束谈话1、每个嘉宾说一句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作为本次谈话的结束语。2、其他同学也写一句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课后延伸1、制作一张贺卡,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那句话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父母。2、为父母做一件你能做而且能令他们高兴的事。五、 教学实录(一)创设谈话氛围播放音乐可爱的家庭,生不约而同地和着音乐的旋律唱起歌来。(这首曲子前面刚学过。)师:这是实话实说的录制现场,今天崔永元有事请我代他主持,大家欢迎吗?生齐说:欢迎!师:今天的谈话主题是(还没等老师说完,几个学生就喊出:可爱的家庭。)师:真聪明。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的家。(课件打出:我的家)(二)推选嘉宾师:每期节目,都会有几个嘉宾在前台做客。今天的嘉宾我们将从在座的同学们当中产生。(生一片骚动)不过,要先来个资格赛。师:请相互说说自己家人的生日,看谁说得多。说得多的同学就有机会成为本期的嘉宾。(生话匣顿开,不一会儿就举起了许多小手。)师有意识地选择了四位同学作为嘉宾(二男二女,均是平时能说会道的学生)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大家别失望,待会儿台下的观众也有许多的表现机会。师对台上嘉宾:怎么样?先来个自我介绍?嘉宾1:我叫朱涵帆,家住嘉宾2:我叫余涌涛,今年十一岁,家住(三)说说我家的故事1、瞧这一家子师:(师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看,这是我八岁时的一张照片,猜猜哪个是我?生:站在中间,留着小平头的那个男孩。师:对,这就是八岁时的我,(指照片介绍)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这是我弟弟。你们说,我长得像爸爸还是像妈妈?生1:你爸爸。生2:你妈妈。生3:既像你爸爸又像你妈妈。师:为什么呢?生1:你是他们的孩子。生2:你是妈妈生的。师:对,我是爸妈的骨肉,血管里流淌着他们的血液,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现在让我来认识认识你的一家子,好吗?嘉宾先来。嘉宾1:(将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我这张照片是我五岁生日时拍的,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中间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就是我。嘉宾2:这张照片是我去年夏令营出发前和父母的合影。这是我妈妈,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大家都说我跟爸爸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生哗笑)嘉宾3、嘉宾4师:台下的观众谁想说说?生:(眼眶湿润,指着照片)这是我妈妈,这是我爸爸,可他在去年离开了我(教室里一下子沉寂下来)师:老师也感到十分难过,如果你愿意可以把老师当作你爸爸,把同学们当作你的兄弟姐妹,大家愿意吗?2、难忘的生日师:现在我们说点高兴的事好吗?刚才有同学说到了生日,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令你难忘的一次生日,如何?(教室里又活跃起来)可以说你自己的生日,也可以说家人的生日。生1:前年我八岁生日时,妈妈为我定了一个大蛋糕,爸爸送给我一个计时器(说着竟拿出计时器展示)当时我不懂爸爸为什么要送我这件礼物,现在我明白了,爸爸是要我珍惜时间。师:真是一件有意义的生日礼物。生2:今年过生日时,有许多同学为我庆祝,爸爸妈妈带我到良友酒家搓了一顿。师:真是够气派的!师:有谁愿意说说家人的生日?生:去年我爸爸三十七岁生日,我折了三十七只千纸鹤,祝他一生幸福平安。他高兴得抱起我亲了又亲。师:你爸爸一定被你感动了。师:同学们的生日真是快乐无比,各位嘉宾点评一下?嘉宾:同学们说自己生日的很多,可说家长生日的却很少。我们以后要多关心父母。(师带头鼓掌,生跟着鼓起掌来)3、家庭小插曲师:(展示书本上的家庭生活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这些家庭的生活故事。生1:他们一起把自己的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生2:爷爷病了,小女孩给躺在床上的爷爷端茶送水。师:家家都有一本故事书,下面,请大家拿出你带来的小物品,说说你的家庭小插曲。嘉宾1:(拿出一块小金牌)在我满月时,妈妈到金店给我打了这块金牌,上面写着“吉祥如意”四个字,妈妈说他们希望我一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师:这哪是一块金牌呵,这分明是一颗爱心呐!嘉宾2:(拿出一瓶雨花石)五岁时,爸爸带我去南京的雨花台玩,我看见这精美的石头非吵着爸爸给我买,爸爸扭不过我,给我买了一瓶。师:台下的同学相互说说。(教师巡视,参与交流)师:谁还想说说你家的故事?生:这是我们全家人在外公去世前一起照的,有大姨、小姨、妈妈、爸爸等许多人。那时外公生病了,我和姐姐把他从医院里接回来,给他过生日。除了我,大家都知道外公是最后一个生日,于是我们一起照了这张像。没过半月,外公就去世了,但我看见这张像,就想起外公。师:是啊,这张照片中有你们一家人对外公的怀念。师:是啊,我的家,你的家,他的家都是那么平凡、普通。我们一起做事,一起游戏,谁生了病,大家都着急、担心,这是为什么呢?生1: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生2:因为我们血管里流着一样的血。生3:因为我们相互关心。师:对,我们是一家人,不管怎样,大家总是互相关心,互相惦记,因为我们爱自己的家,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在“我的家”前面添上“我爱”两字)(四)出示调查表,谈感想师:说到这儿,老师有一个问题问大家,你们了解家里人吗?请拿出你们的家庭成员调查表,汇报一下你在调查中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事。生1:我妈妈是个老师,一天到晚为学生操劳。有一次,妈妈备课备得很晚,我一觉睡醒,她还没睡。师: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啊!生2:我爸爸是个警察,三天两头要值班。常常是我睡了他还没回家。第二天,我醒了,他却已经走了。师:光荣啊,人民的勤务员。师:今天的谈话已接近尾声,按照惯例,每位嘉宾要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节目。请你们把最想对爸妈说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这次谈话的结束语。(播放可爱的家庭的音乐旋律)嘉宾1:爸妈,我爱你们!嘉宾2:感谢爸妈对我的关心、照顾。嘉宾3:世上只有爸妈好,有爸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嘉宾4:爸妈,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们。师:台下的同学你们又想对父母说什么话呢?生:师:我们的同学今天突然就长大了,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五)课后延伸课件出示做一做:1、制作一张贺卡,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那句话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父母。 2、为父母做一件你能做而且能令他们高兴的事。六、教学反思在极其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学生依依不舍的目光中,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完成了我家的故事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觉得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实现了四个转变:1、由教师唱主角向师生双边互动转变传统的思品课,教师领导课堂。整堂课以教师讲为主,辅以简单的师生问答。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效率低,效果差。本课教学,我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谈话式活动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则是课堂的组织引导者。纵观整堂教学,我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式,而是带有了朋友间对话的特点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而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我尽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间的心理紧张气氛,让学生活泼、好学的天性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这正是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2、由重结果的灌输向重过程的体悟转变传统的思品课堂,往往是教师将一些道德观念、良好的行为习惯条文化,然后逐条灌输给学生。学生在毫无心理体验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结果。造成多数学生嘴上讲得头头是道,实际又是另外一套。新课程重视过程的情感体悟,让道德观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之产生共鸣,从而从内心深处唤醒学生的良知,使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本课先从音乐可爱的家庭导入,通过“瞧这一家子”的谈话形成家的概念。通过“难忘的生日”和“家庭小插曲”的家庭故事的叙述,学生体验到了家的温馨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在调查表的汇报中,学生对父母的辛劳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最后的向父母说一句话中,学生自然而然到流露出了爱父母、敬父母的感情。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的是引导、点拨,而无一处灌输的痕迹。相信,这样产生的情才是真情,这样产生的爱才是真爱。3、由重课前预设向重课堂生成转变课堂因生成而美丽。确实如此。预设的课堂是机械的、呆板的,如果课堂只有预设而无生成,那么教师的劳动与工人生产零件又有什么差别呢?生成的课堂才是有灵性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有个性、有思想的人。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课前预设的前提下,注重课堂中的生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灵活的教学机智,艺术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意外”。本课的教学中,当学生介绍自己一家子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哽咽到说自己的爸爸已离开了他。这是教师在预设教案时未料到的。在我认为,学生介绍自己家人时一定是愉悦的。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我巧妙地用“如果你愿意可以把老师当作你爸爸,把同学们当作你的兄弟姐妹,大家愿意吗?”的话语,把该生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摆脱出来,也给了其他同学一次关心他人的机会。设想,当初如简单的让其坐下,该生还有心思再参与下面的活动吗?如过多地进行劝慰,这节课的任务还能完成吗?4、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课内外相结合转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空间有限。新课标下的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时要把课前的实践、课内的教学和课后的延伸有机的融合,这也是过程体悟所必须的。本课在课前就布置学生进行调查采访、搜集资料等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为课堂教学作了充分的准备,也直接与知识产生碰撞,积累了情感。课后将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在自制的贺卡上送给父母及为父母做一件事则是对课堂中形成的新道德的巩固和升华。整个学习过程遵循了由“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规律。但是在教学后,安排嘉宾的设计引起了我的思考。推选嘉宾本来的目的是在谈话中起示范作用,引导其他学生围绕话题畅所欲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嘉宾在起示范作用的同时有点喧宾夺主了。他们成了活动的主角,其他学生的参与机会大大减少,使整堂课的学生参与面下降。这与我在课堂中过分重视嘉宾有很大的关系。若再教此课,教师一定要把关注点转向广大的学生。总之,通过对本课的研究,我认识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师生的关系将更为民主、平等、和谐,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更为突出。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出色的英语,从朗读开始有感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一、 背景及主题的生成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亦是如此。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的二级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四级目标又进一步指出:“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今在课堂上,我们似乎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孩子们难听的读书声让我“惨不忍闻”。具体表现在:很多学生在读英语时唱“仰脸歌”,拖音很重;有的学生不敢读,表情僵硬,声音很轻真可谓齐读读不“齐”,个读读不“像”,读不“准”。英语是语言课,连书都读不好,有何来说?何来自由发挥?更何谈语言能力的高低?正当我一筹莫展时,这次外出所听的一节市英语骨干教师示范课仿佛黑暗中的星星,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二、案例片段描述教者选择的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阅读教材A cat and A bird 。进入课堂,在常规的Free talk 后,教者通过游戏完成了under , near 的教学。片段一 T : Today , Ill tell you a story about two small animals . Listen and think over What animal in the story about ? Ss listen to the tape ,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A cat and A bird )点评: 教师在放录音前,给学生明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所以学生听得专注而入神。片段二 (CAI呈现朗读要求:自己读故事,不懂的单词或句子做好记号,可随时问老师) 学生一边自读课文,一边找出不理解的词。 结合学生的交流,完成了catch , fly 的教学。点评: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任教者在此处设计了这样的自学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片段三 (CAI) T : Are the cat and the bird good friends ? Read after me . Ss read after the teacher . ( 结合回答板书:No ) T : How do you know ? (CAI ) 四人小组讨论第三、第四自然段,用线划出文中跟上述问题相关的关键句。( 结合回答板书:I want some food . You cant catch me . Look , the bird is clever . )片段四 (CAI 呈现猫的语言、小鸟的语言)1、 学生选择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2、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3、 生生练习几次后,教师提供头饰及语境,指名表情朗读。点评:下面的学生个个充满期待、跃跃欲试。十几遍读下来,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学生自我的体会更令听课的我振奋不已。一堂课下来,教者没有采用烦琐的手段,没有花哨的形式,却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三、 反思(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后很长时间里,我沉浸在兴奋之中,也在不断地思考。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其中特别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居然被如何创设真实的情境搞得筋疲力尽,却没有发现通过朗读也可以训练正确的语音和语调,也能实实在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为大胆地说英语奠定了基础。从一句到两句、从少到多地开口说使自己产生了学会的信心,从而越学越想学,越学兴趣越浓。(二)朗读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词汇量。 孤立的单词不容易记,而语句、文章是有情节的,词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更便于识记。学生经常朗读,接触到的生词、句式日益增多。这对学生灵活运用常用词以及短语十分有益。如单词“interesting”比较长,难以记忆,但由于放在对话“A: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B: I like Maths . A: Why? B: Its interesting.”中,学生感兴趣容易记住。 实践证明,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都善于朗读,通过朗读积累词汇。(三)朗读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手段。 朗读是一种有声有色的语言艺术,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学生把书面文字还原成口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使用技能,说写起来就可以运用自如。如学习了“A telephone call”一课,学生就能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文中的语言进行重组扩充打电话问候生病的同学。A: Hello. This is xx speaking. Whos that?B: Hello, xx. This is xx. May I speak to xx?A: Sorry, hes not at home. Hes now in the hospital to see the doctor.B: Oh, dear. Whats wrong with him?A: Hes got a bad cough.B: Im sorry to hear that. I hope hell get better soon.A: Thank you.B: Goodbye.这样的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有助于训练学生自己不规范的口语,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四)朗读可以促进学生听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美国著名功能派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示人们:学习母语是说在前、读在后;而在没有外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外语,是读在前、说在后。因此,我们学习外语只能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创造条件,而英语朗读训练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学习手段。反复朗读一段文章,综合了发音器官、听觉器官、大脑神经机能等的熟练运行,必然会加深记忆,所以朗读在英语教学中尤其重要。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录音,能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感知和想象。如对话 Doctor: Whats wrong with you ?Jane: Ive got a fever. Doctor: Anything else? Jane: Ive got a bad cough, too. Doctor: Open your mouth and say “Ah”.Jane: Ahhh. Doctor: Youve got a cold. Take some medicine and have a lot of rest. Jane : OK. Thank you, doctor.这些具体的情景既能帮助学生增强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记忆,又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学生示范朗读可以用于新课之始,也可在熟悉新词语之后进行。前者能给学生一种“进入新阶段”之感,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学好新课。后者可看做是一定意义上的听力练习,通过教师示范读,学生能听出课文中刚学过的某些词语甚至课文大部分内容,从而产生成功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朗读评价至关重要。恰当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结合语境对学生的朗读做出反馈,既不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升华朗读的情感。如案例中的任教者在教学时,就结合了课文中cat和bird的不同语气及说话的意图,对学生的表情朗读做出了及时的评价,学生既受到了鼓励,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在各种朗读中感受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使小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中得到培养,更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小学生想读、爱读,进而爱说、爱学。我相信,好英语,从朗读开始。荣炳中心小学新课程改革50问模拟试题一、填空题1、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势在必行。 变“组织教学”为“ ”, 变“讲授知识”为“ ”, 变“巩固知识”为“ ”, 变“运用知识”为“ ”, 变“检查知识”为“ ”。2、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它必须具备 、 、 三种构成要素。3、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 目标和 目标。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的 ,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 ,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5、交往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 教育、 教育、 教育、 教育、 教育等5个方面。6、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多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 、 与 。7、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为自己所指称的“学习环境”增加了三种必不可少的新要素,即 、 与 。8、 “ 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9、问题情境有以下种类: 问题的 情境、 问题的 情境、 问题的 情境。10、一个好的课堂,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梅里尔哈明博士的话说,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他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课堂中可以观察的五种品质:清晰的 、流淌着轻松的 、自主性、集体感和觉察。二、 问答题1、 新课程的教学原则有哪些?2、 在新课程观念下,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3、 教学策略有什么特点?4、 什么是“自学辅导”模式?三、 论述题1、 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谈谈怎样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2、 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谈谈在新课程观念下,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实际生活:学生学习英语的乐园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方式初探吴锁华 镇江市丹徒区荣炳中心小学 212126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往往伴随着浓郁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觉得消极,被动。小学英语教材是一幅浓缩的社会生活画卷,名胜古迹,公共设施,生活标志等处都可见到英语的应用,因此为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兴趣盎然地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实际中的学习资源,将学生的英语学习与真正实际生活链接起来,即将英语课堂努力引申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让生活成为学生运用英语的乐园,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生活化”方式:一、 校园环境“英语化”“无痕感知”式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 我校为创设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专门设立了英语标牌,英语走廊,每月出刊一次展示英语教学的专题校级板报,教室内的学习园地也设立了学生的各项英语作业的展示栏,中高年级班内黑板报也专门开辟了“英语角”,实验班的教室门上还专门设立了“英语小信箱”,周五晨会的“小溪流”广播也经常有英语专题报道。 全体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尝试通过实物、图片、录音、课件、动作和语言等手段,创设浓郁的课堂语言环境,以此来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课内外学生处处感受到英语,时时有机会表达英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可见,校园环境在学生英语学习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了无痕感知。二、 搜集生活素材“添油加醋”式兴趣是最重要的内驱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素材,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搜集富有生活气息的素材,巧妙地建立起学生生活与教学内容间的联系,将有利于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英语。 如在学习水果、动物、家具等常用单词时,让学生在课外收集课本上没有涉及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单词,归好类,编好册,成为自己收藏的小词库。又如教学日常问候用语时,在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同时,让学生收集各种打招呼的日常问候语,让学生摘记在自己的采蜜集中,让学生多积累,常运用,使学生在“做中学”,这种学习英语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轻松地学会教材中的单词,而且还学到教材以外的英语知识,扩展学生视野,使学生享受到由体验获得新知的快乐。三、 巧设生活情景“身临其境”式 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母语中的故事,自然场景或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使学生置于近乎“真实”的学习情景之中。这样可以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使学生学好英语。 例如,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 ?”这一句型时,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中“小熊请客”的故事,导入关于dinner的对话。教师扮演小熊,系着围裙,手捧着托盘,示范课文中出现的句型和生词:“Welcom to Pandas home.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what about you?/Every thing is ready!这样就把学生引入他们熟悉的故事情景中。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扮演的小动物角色,运用句型“Id like some ”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且有意义的情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并保持了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热情。 又如,在教学课文In the Nature park 时,教师可以呈现本地自然公园的图片,或直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尽情享受和观察美妙的自然风景的同时学习和运用词汇“Forest,lake grass flower,river.bridge! 以及“There is/are”等句型。在自然情景中学习英语时,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四、 诱导语言积累“触类旁通”式 为了强化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开阔课外视野,更为了加强课内外衔接,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诱导学生语言积累。1、 每天一句漂亮的英语,可以是谚语,名人名言,也可以是一句英语笑话,或是学生自己的精彩表达。由学生自己抄写在黑板上,供大家交流欣赏。2、 每周两次“口语秀”,刚开始由教师指导,以课本内容为素材,表演小品,讲故事,说笑话,再慢慢由学生自己去编,去发现,去表演。3、 每周一歌,发动学生每周学唱一首英语歌曲。日积月累,时间一长,学生就能学会不少英文歌曲。4、 每月阅读,欣赏一篇美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读至少一篇精短美妙的英语小品。5、 每日做值日报告,为了使每一位学生有更多机会练习口语,每天课前5分钟可安排一名学生做值日报告,用英语说出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出勤、新闻等情况。丰富的课外活动既可以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培养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素养。五、 尝试愉悦实践“学以致用”式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交际,英语教学也必须强调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提高。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要引申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感受英语学习的快乐。例如,教学“My class mate,Jim ”这一话题时,可引申用英语介绍他人。教完 “Do you have any hobbies?Yes,I do .I like”句型后,可让学生运用该句型调查自己的家庭成员、朋友、亲戚的业余爱好等。又如,在学习At the zoo这一话题时,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课文内容,学会描述动物形体特征的句型“Look at the,It has,Its so big/small.Its so funny”,此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入生活观察,选择自己或朋友喜欢的小动物,模仿上述句式介绍它们的特点。这种“源自生活,服务生活”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积淀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并在演练中学会交往,进而充实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总而言之,将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学生的真正实际生活链接起来,能变抽象的英语知识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英语学习永远对学生有种魅力,不再感觉枯燥乏味。小学课程改革之我观课改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的优劣源于观念。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放松,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各科新课程标准和各科新教材,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指导思想、改革的目标,熟悉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领悟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体系以及内容要求。特别要重视教学观念在以下五方面更新和突破,即变学科本位观为整合教学观;变师生授受关系为交往互动关系;变知识和技能的课程目标框架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整合的目标框架;变课堂运行的封闭和预设为开放和生成;变被动、个体、接受的单一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将新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演变为个体的个性化理念。 认真研究实验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教材体系、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方式的优化。要加强等综合性课程的研究,将音乐、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融合到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的熏陶之中。努力做到教法学法新颖,学科个性鲜明。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这个背景下,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相继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虽然这些评价标准的表述方式和指标体系各有不同,但综观这些研究成果,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课堂教学评价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这些变化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过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转变。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和承担者。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不考虑学生为主体的教,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处理“评教”与“评学”的关系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ava虚拟机内存模型面试题及答案
- 中国电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泰语二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解读语文面试题及答案
- 思想品德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校园保安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电工操作面试题及答案
- 客房清扫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能铜陵发电有限公司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广州市从化区社区专职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楼板加固施工协议书
- 《室内绿植布置》课件
- 手术医师人员档案
- 回收黄金免责合同协议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英语试题(含答案)
- 开利30HXY-HXC螺杆冷水机组开机、运行维护手册
- 医学防汛知识课件
- 2025年税法知识培训
- 婚内债务协议
- 70岁老年人三力测试能力考试题库附答案
- 新任教师学生管理方法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