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外文文献译文.doc

U形卡槽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46张CAD图纸+毕业答辩论文】【4副模具】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U形卡槽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全套CAD图纸+毕业答辩论文】【冲压模具】.rar
A4-全套设计-U形卡槽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论文-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答辩稿PPT.ppt---(点击预览)
目录+摘要.doc---(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冲压工艺卡片.doc---(点击预览)
四套模具设计图[共47张]
第1套落料冲孔
第2套冲小孔
第3套翻边
第4套弯曲
外文文献及翻译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4304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6-22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关 键 词:
形卡槽 冲压 工艺 模具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毕业 答辩 论文 模具
资源描述:

目  录


摘 要IV

ABSTRACTV

1前 言1

1.1 模具加工及金属薄板冲压加工的特点及优势1

1.2 课题讨论及难点分析2

1.3 课题总体设计思路3

2工艺分析及工艺方案确定5

2.1零件三维造型图5

2.2工件的零件图5

2.3工艺分析5

2.3.1翻边高度计算6

2.3.2冲小孔工艺分析6

2.3.3弯曲部分工艺分析6

2.4工艺方案的确定6

3落料冲孔模的设计9

3.1毛坯尺寸计算9

3.2 排样9

3.3 确定模具压力中心10

3.4 冲压力的计算10

3.4.1 落料力10

3.4.2冲孔力11

3.4.3卸料力11

3.4.4推件力11

3.4.5总冲压力11

3.5冲压设备的选择11

3.6工作部分尺寸计算12

3.6.1落料凸、凹模刃口的尺寸计算12

3.6.2冲孔凸、凹模的刃口尺寸13

3.7冲孔落料复合模的设计14

3.7.1落料冲孔复合模结构的设计14

3.1.2 落料冲孔复合模主要零件的设计15

4冲小孔模的设计21

4.1确定模具压力中心21

4.2冲孔力的计算21

4.3冲压设备的选择21

4.4冲孔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21

4.5冲小孔模的设计22

4.5.1冲小孔模结构的设计22

4.5.2冲小孔模主要零件的设计22

5翻边模的设计26

5.1确定模具压力中心26

5.2翻边力的计算26

5.3冲压设备的选择26

5.4翻边模刃口尺寸计算26

5.5翻边模的设计27

5.5.1翻边模结构的设计27

5.5.2翻边模主要零件的设计27

6弯曲模的设计30

6.1确定模具压力中心30

6.2弯曲力的计算30

6.3冲压设备的选择30

6.4翻边模刃口尺寸计算30

6.5弯曲模的设计31

6.5.1弯曲模结构的设计31

6.5.2弯曲模主要零件的设计32

7结 论36

谢 辞37

参考文献38


摘 要


本课题所设计的零件是较为典型的U型弯曲件。工件一侧有一个直径为1.8mm的小圆孔和翻边,另一侧有三个孔,且在U型卡槽底部有三道褶边。通过对零件各部分进行计算分析后最终确定加工工序。经计算得翻边可以一次成型,工件整个成型过程所涉及的工序有:落料、冲孔、冲小孔、翻边、弯曲五步。在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后,确定最终工艺方案为:落料冲孔复合,冲小孔、翻边、弯曲顺次进行。在确定工艺方案的基础上对主要模具进行设计,分析工件成型过程,并画出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在本次设计中主要对落料复合模以及冲小孔模、翻边模、弯曲模进行设计。

关键词:落料冲孔;冲小孔;翻边;弯曲


Punching Process Analyzed and Die Design of the U Shape Groove


ABSTRACT

Typical bended workpiece of U shape with three folds was designed in this graduation project. Two hoes are flanged on one side with a Φ1.8 mm hole. There are three holes on the other side. The process was determined by calculating and analyzing. Flanging can be shaped by one step after calculating. Five steps as blanking, punching, punching a small hole, flanging and bending were included. Analyzed the technics of parts, the final process was determined as four steps: blanking-punching compound, punching a small hole, flanging and bending. Besides, the main dies were designed, the process was analyzed, and the die assembly and workpiece pictures were drawed. In this graduation project, blanking-punching compound die, punching a small hole die, flanging die and flanging die were designed.  

Key words: blanking-punching compound; punching a small hole; flanging; bending




1前 言

1.1 模具加工及金属薄板冲压加工的特点及优势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于汽车生产的模具近年来也快速发展[1]。服务于汽车生产的模具和塑料模具使用量最大的两大类。此外,还有铸造模具、锻造模具、橡胶模具、粉末冶金模具及拉丝模具和无机材料成型模具等。在汽车工业十分发达的国家,为汽车服务的模具往往要占到全部模具生产量的40%以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目前为汽车服务的模具约已占到了全部模具产量的1/3左右[2]。在这些模具中,冲压模具在模具行业和汽车覆盖件模具,直接关系到汽车车型,因此其地位尤为重要。要生产出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汽车,先进技术装备必不可少,而模具就是汽车先进技术装备中的重要装备。“现代工业,模具先行”、“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水平的产品”,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不管是汽车还是模具,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我国已成为生产大国,但离生产强国的距离还很远。然而,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要成为汽车、模具等的制造强国是我们的目标。为了向汽车行业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装备,必须不断提高汽车冲压模具的冲压模具的水平与能力。

金属薄板冲压成形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制造技术[3],金属薄板及其制品在冲压成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成形性能或成形性,是横跨薄板冶金制造和冲压成形生产两大行业之间的交叉性工程技术 ,即冲压成形性能及其应用。冲压加工是靠冲压设备和模具实现对板料毛坯的塑性加工过程。冲压加工具有许多十分明显的优点,它利用冲压设备与冲模的简单的运动完成相当复杂形状零件的制造过程,而且并不需要操作工人的过多参与,所以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很高,产品质量稳定,一般情况下,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为每分钟数十件。又由于冲压加工的操作十分简单,为操作过程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对某些工艺成熟的冲压件,生产效率可达每分钟数百件,甚至超过一千件以上。

   冲压加工用的原材料多为冷轧板料和冷轧带材[4]。原材料的良好表面质量使用大量生产方式、高效而廉价的方法获得的。在冲压加工中这些良好的表面质量又不容易遭到破坏,所以冲压件的表面质量又不致遭到破坏,所以冲压件的表面质量好,而成本都很低廉。这个特点,在汽车支撑件件的生产上表现得十分明显[5]。

   利用冲压加工方法,可以制造形状十分复杂的零件,能够把强度好、刚度大、重量轻等相互矛盾的特点融为一体,形成十分合理的结构形式。冲压加工时,一般不需要对毛坯加热,而且也不像切削加工那样把一部分金属切成切屑,造成原材料的损耗,所以它是一种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具有环保意义的加工方法。

冲压产品的质量与尺寸精度都是由冲模保证的[6],基本上不受操作人员的素质与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所以冲压产品的质量管理简单,也容易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冲压件的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好,通常都不需要后续的加工而直接装配或作为成品零件直接使用。

冲压加工是一种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的,如汽车车身等大型零件每分钟可生产几件,而小零高速冲压则每分钟可生产千件以上。由于冲压加工的毛坯是板材或卷材,一般又在冷状态下加工,因此较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比较适合配置机器人而实现无人化生产[7]。

冲压加工的材料利用率较高,一般可达70%~85%,冲压加工的能耗也较低,由于冲压生产具有节材、节能和高生产率等特点,所以冲压件呈批量生产时,其成本比较低,经济效益高[8]。

冲压件与铸件、锻件相比,具有薄、匀、轻、强的特点。冲压可制出其他方法难于制造的带有加强筋、肋、起伏或翻边的工件,以提高其刚性。由于采用精密模具,工件精度可达微米级,且重复精度高、规格一致,可以冲压出孔窝、凸台等。

   冷冲压件一般不再经切削加工,或仅需要少量的切削加工。热冲压件精度和表面状态低于冷冲压件,但仍优于铸件、锻件,切削加工量少。

   冲压是高效的生产方法[9],采用复合模,尤其是多工位级进模,可在一台压力机上完成多道冲压工序,实现由带料开卷、矫平、冲裁到成形、精整的全自动生产。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一般每分钟可生产数百件[5]。由于冲压加工方法具有前述的许多优点,现在他已经成为金属加工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制造方法。


内容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外文文献及译文文献、资料题目:Texture evolution during equal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 Part I. Effect of route, number of passes and initial texture文献、资料来源: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2003院 (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 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 级: 成型053姓 名: 李超学 号: 2005101234指导教师: 任国成翻译日期: 2009.4.28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外文文献译文中文译文:在等静角挤压中织构的转变第一部分 变形路线、道次和初始织构的影响摘要试验结果表明,等静角挤压(ECAE)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来控制金属和合金的织构。两个过程参数、变形路线和道次都对织构的转变有重要的影响。变形路线确定了允许建立许多新的组成部分的目标。在四道次以前,变形取决于变形路线和初始织构,产生了由弱变得很强的所有类型的织构强度,而在四道次以后,将会看到织构以所有的路线全面变弱,产生了一个由适中到强再到很弱的织构,一个简单的泰勒模型表明一个机械纯剪切激活的晶体滑移是控制织构取向的管理机制。然而,在四道次以后,具有高取向误差的亚微米晶粒结构相信可以限制晶体滑移和织构变弱。1、 导言 亚微米晶(SMG)材料(晶粒尺寸小于1微米)是具有吸引力的工艺对象,这是因为他们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密集的塑性变形已经被证明为是产生SMG材料的有效的方法。很多技术能够实现所要求的应变水平。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等静角挤压方法允许通过简单的剪切产生SMG散装件。ECAE技术加工的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在过去的五年以达到很高的水平。尺寸非常细的晶粒(小于1微米)会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性能,如理想塑性、高强度、较高的塑性和韧性、低温超塑性。最近一些研究的重点放在ECAE变形金属的织构上。通过ECAE对晶粒细化机制进行织构分析是极为重要的。这一阶段对各种类型的ECAE变形及模具角度相符合的少数特定织构进行了调查和模拟,本文的意图是介绍对在材料降到室温下通过模具角度为90的ECAE加工后织构形成的系统研究。这项研究阐明了ECAE技术来控制织构的潜力。2、 实验2.1 原始材料和ECAE加工高纯度的Al0.5Cu合金是均匀和分散的塑件。这种单相高层错能(SFE)合金是分析织构转变的方便材料,所有的试样遵守两个ECAE道次由路径C经过250c一小时的退火来产生一个再结晶晶粒为60微米的均匀和坚固的织构。当然,有些试样随后通过四道次路径C和300c下一小时退火来产生再结晶晶粒尺寸为100微米的弱织构。有一天平板产品组织水平的发展被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ECAE成了进行平板生产的方法,一个特殊的注释应该加在这个情况下对工艺路线的定义上,规定选择剪切水平和方向的不同路线将会在随后的道次中通过坯料在xyz轴上的旋转来达到。同样的拉长坯料在通常状况下研究时在路线A的每个道次中坯料的倾向性并没有发上变化。在路线B中,试样在Z轴上旋转90。在路线D中,试样在每个道次不断地围绕Y轴旋转+90,在路线C中试样在每个道次不断地围绕Z轴旋转+180,值得注意的是,Z轴是平板钢在B和D路线中以Z轴为旋转轴的,而不是拉长坯料的X轴。对于较强的初始织构,A、B和D路线研究证明是通过1、2、3、4、6和8道次完成的。对路线C则是通过从一到八的所有道次来完成。对于弱初始织构,只做了经路线A和D从一到四道次的实验。ECAE实验是在低于室温和一个较低的柱塞速度下完成的。每个道次的工序需要小心控制。被较好润滑的75mm*75mm*15mm的试样在一个有尖角的模具以与每道次中一个正确的应变值(=1.16)相应的90进行加工。图一 平板的ECAE2.2 织构测量对晶体的测量通过Phillips XPert 衍射对一段与XY平面平行的中厚的坯料的织构进行了调查,在部分极图上111,200 and 220平面形成了。这个Beartex软件用来处理原始数据,并为辐射散焦和计算取向分布函数(ODF)更正每组数据。一个对其本质的分析通过检查ODF在的固定植为0、5、10、15、20、22.5、25、30、40和45,这些是在Roe/Matthies会议上和欧拉角、一同由Beartex提出的。此外,Beartex估计的取向分布的积分强度在某一特定的范围和定位空间内,他是来描述晶粒的体积分数在某一范围内具有某一特定方向。大家可以考虑一下,组分在5范围内的分布。织构或OD指数是ODF极值的均方根(RMS),用于测量评估织构强度。假定OD指数介于1到3t.r对应于任意弱织构中。介于3到5t.r的对应于弱到中等织构。5到20t.r与中等到强织构相适应。在20t.r以上的与非常强的织构相对应。最后对每个极图来说,最后一个道次的挤压轴(X轴)始终是面向X方向的,如图4所示。在图1中,垂直于极图的平面是平行于Z轴的。2.3 织构模型基于泰勒晶体塑性滑移模型的计算机代码是用于测纯剪切变形。它适用于塑性变形主要是由晶体滑移来完成的低相应温度时。其他变形机制如剪切、孪生、晶界滑移和转动还有晶粒的大小和形状都不予以考虑。尽管这样简单,人们也发现该模型为研究单晶的织构转变提供了合理的预测,包括有中到高层错能立方晶格金属不管是何种变形模式,在模拟时取向为300和100分别会产生弱(无规则的)和强初始织构。表一3 结论3.1 初始织构较强的初始织构(OD指数=21.7t.r)主要包括三个主要取向(表二)。这个不规则的织构对应于传统转变过程中最强的织构。若初始织构的OD指数为2.6t.r(表二)。3.2 织构取向的转变表一阐述了每个ECAE路线中主要滑移面的定义。表2-5则阐述了主要取向(欧拉角为、(Roe/Matthies)并对应于xyzuvw理想描述)和相关滑移面。织构的取向也和这些有显著特点的这两种类型的初始织构有着相似的变化。首先,初始织构通过一和二道次中的取向移动和变弱产生限制作用。(表2-5,请看路线A和D图2a和b)在更高的道次数量时,初始织构在取相上的影响消失了。例如,对三和四道次中通过路线D相反的极图表现出与一个很强的无规则的初始织构相似的取向。其次,ECAE路线在低道次数量时对织构的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实上,所有产生于四个被考虑道次的取相覆盖了一个标准三角形的显著区域。(表2-5,图2-5)。例如,随着一个较强的初始织构,越来越多的取向如(1 0 2)2 4 1(路线A),(2 1 2)4 2 5(路线D),(4 1 6)4 1 3(路线C),(3 0 4)4 6 3(路线C),(7 2 10)4 9 1和(1 0 4)4 5 1(路线B)产生了。这些取向于传统的成型方式相比是非同寻常的。第三,ODF分析表明,一些有限数量的包含一个或几个主要取向的滑移面适于每条路线都有联系的,不论他们的道次数量和初始织构(表1-5;图6)。滑移面的数量由一到六。但是对每条线路来说,只有一到两个主要的滑移面。这些主滑移面在路线A中被计作FC3和FC2(图6),在B和D路线中被计作FBD2,在D路线的三个道次后被计作FD1,在路线B路线的3个道次后被计作FB3和FB1,在路线C中被计作FC3和FC1(表一)。大量的滑移面反映了这个不对称的织构。它是在一个道次后,通过一个无规则的初始织构得到的(1 1 1)极图表明的 ECAE中产生。这种模式与以Y轴成10-15角的平面轧制织构(图5b)相似。它直接影响这种不对称。在更高的道次中,织构保持是平面的和不对称的。和其他的轧制情况不同。第四,在极图证明的产生于不同路线的织构和变形滑移面有一些相似之处。ODF空间中对于一个给定的滑移面和截面,变形路线在取向上的作用是改变角。并在较小的程度上改变角。因此,角和角分别影响(X Y Z)平面和u v w方向。无论是在滑移面变化内的主要取向还是有一个新取向的新滑移面产生,这个早先提到的特定名称考虑到了这个相似之处。当一个滑移面有Fxy这种类型,它的字母X对应于特定的路线,(分别是A、B、C、D)而Y对应于一组特定的角度、。三个主要类型滑移面Fx1, Fx2 和 Fx3都被表一所示的确定。这些滑移面显示了对大多数路径和道次(例如对Fx1从(230, 0) 到(180, 45))一系列的角、来说的相似价值。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和角的特定价值取决于变形路线。表一说明反极图区域加上一系列平面和被主要滑移面所覆盖的欧拉角(例如,Fx1,当重组对应于FA1,FB1, FC1, FD1 和FBD1滑移面的所有路线)。表六说明在第一道次后ODF空间中的滑移面FA1,FA2和FA3。表二第五,对任何路线来说,取向的较少变化被看作是N道次增强,一些主要的滑移面和取向通过N的增加来选择和保存。织构转变可以用简单的规律来描述,它表明如何处理其力学性能对织构的影响。表三 对路线A,材料变形接近单调,它产生了一些在取向上小的渐变,包括一些相同的平面如(1 0 2)和(2 1 3) 这种类型的线型转变跟轧制种的相似。 对路线D三道次后,在ODF中没有显著的变化,无论是何种初始织构,也没有可观察的极图,每道次不断旋转90,这种情况是非常令人惊讶的。然而,对每个极图或ODF,以N道次的旋转作为参考,因此旋转90的作为N-1道次。 对路线B,可以注意到一个特殊的转变,在三道次后,虽然极图模型出现不同,但主要成分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图三;表四)。事实上,相应奇数道次的极图通过与之相应的道次可被近似的推断为使镜面对称的。她的平面可在图四中显示出来。这些循环变化与平板在路线B中的不断旋状90是有关的。 路线C是最典型的(图三;表四)。因为纯剪切在随后的道次中是转化的,所以织构往往变回前几个道次中的初始强织构,由于被晶体结构和变形史的强制限制,N-2道次总的织构在N道次的回复并没有被充分的认识到,相反,一些新型的细小织构永久的产生,给予一个较强的滞后现象,在图三中所示的对N=3、5和7,主平面接近(1 0 3)和(2 1 2)。而对N=2,4,6和8,主平面确定为(7 2 10)(3 0 2)。同样,主滑移面强度,FC1特别是FC3是交替的(表四)。表四表五图二 对路线C两道次后的强(a)和弱(b)初始织构,和四道次后的强(c)和弱(d)织构的与(0 0 1)相反的极图3.3 织构强度转变对织构强度的研究揭示了由图7a所显示出来的几点。首先,初始织构对低ECAE道次中的织构强度施加较大的力。对任何道次,初始织构越强,在少数ECAE道次中由OD指数和主要部分的百分数表示的织构就越强。在高压下,三或四道次后,初始织构对织构强度的影响明显降低。其次,随着道次的增加织构强度全面减小,OD指数或取向百分数明显减少,对弱初始织构,最强的织构在A或D路线中的一和二道次中产生。三道次后,弱织构出现了。对于一个较强的初始织构,这两个区域是可以划分的,最急剧的变化和最强的织构在四道次以前获得,而四道次后,织构强度的减少和中强到很弱取决于道次的织构产生了。第三,织构强度转变取决于路线,路线A、B和D呈现出织构强度的不断减少,路线D和A在四道次后对FD1和FA1滑移面的织构变化是最有效的,这部分包含不足总体积的百分之四,在路线B中,对一个强初始织构,在OD指数从5到7时获得一个中强织构是可能的。路线C是特殊的,它显示了织构强度的循环变化,在四道次后,织构对奇数道次是很弱的,但对FC3滑移面的主要取向是的道次是很强的。她的组成部分在12%至14%和不到5%区间内震荡(表4)。图三 路线C中二(a)、三(b)、四(c)、五(d)、六(e)、七(f)道次后与(0 0 1)相反的极图图四 对强初始织构经路线B在三(a)和四(b)道次后的(1 1 1)极图图五 通过模拟(a,c,e)预测的和实验性的(b,d,f)(1 1 1)极图分别对应于(a),(b)-对弱初始织构的一道次;(c)(d)-对强初始织构经路线A的四道次;对强初始织构经路线C的四道次3.4 织构取向模型一般说来,模型为强和弱织构都提供了很好的织构取向的预测,这证明ECAE变形是纯剪切(图5和8)。随着无规则初始织构一个紧密相配被发现了,因为织构是最容易产生的而且大量取向在计算中被确定,例如,对无规则初始织构,对路线D升到三道次和路线A升到四道次(将图2b和8b相比)获得了试验和模拟的相关性。模型所给的主要变形滑移面是路线A中的FA2和FA3,路线C中的FC1和FC3。路线D的FD1和FD2,路线B中的FB1和FB3,Fx1类型的滑移面从(1 0 3)平面变到(1 1 7)平面,Fx2的从(2 1 2)平面变到(3 3 4)/(2 2 3)平面,Fx3以(1 0 3)和(7 2 10)作为主平面。类似的趋势在相应路线中通过实验看到。最后,模型证明了在路线C时织构的循环转化。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功,随着道次的增加,在模型和实验间也有差别。例如,对路线D的四道次,计算机代码选择了平面(1 0 3),尤其是(3 3 4)而不是(1 0 3),(2 1 2)通过实验获得(将图2d和8b相比)。强初始织构有了更明显的变化。在路线C中,模拟无法获得重现被滞后作用强加的逐步织构变化。事实上,在两个织构兼有相当的震荡,最初的一个和其后的一个。图六 对弱初始织构一道次后的典型滑移面3.5 织构强度模型织构强度的模拟在图7b中显示出来,在所有情况下,模拟预测出比实验中强很多的织构,强度的二和三规定的OD指数值是有很大不同的(相比于图7a和b)。此外,不管什么样的初始织构,当道次增加时在A、B和D路线得到了不断增强的力,这一结果使通过实验使织构显著变弱是矛盾的。4 讨论试验和模拟表明,在很大程度上,ECAE使织构取向和强度容易控制。两个具体的ECAE参数。路线和道次数量被证明对这种控制是非常有效的。强和接近无规则的初始织构的影响已经研究过了,说明这些作用是非常方便的,首先对织构取向,其次对织构强度。图七 经路线A,B,C,D随着道次数量的增加对强和弱的初始织构的实验性和模拟的OD指数4.1 织构取向的转变织构取向对处理由模拟证明的宏观构成来说是很灵敏的。这个给予泰勒理论的简单模型表明通过凹平面由纯剪切进行力学活化的晶体滑移是主要机制。它是通过由显示在其上的ECAE来控制织构转化的。这阐明了滑移面形成的原因和无论是怎样的ECAE道次或路线下的一些的滑移面的相似性。由于纯剪切的限制性,晶体滑移选择了一些积极有利的稳定取向。它可以依靠他们的初始织构来获取所有的变形晶粒。然而,在多晶体中,大部分晶粒找到了这些理想取向中最紧密的取向。随着紧密取向,这些重要的不断排列的晶粒,应更准确称之为滑移面或管道,在材料内部产生。对一个给定的材料,这样的滑移面就产生了。纯剪切对有多种滑移面证明的对称织构是可靠的。图八 经路线D两道次后(a),经路线D四道次后(b),经路线A四道次后(c)对弱初始织构通过模拟预测的与(0 0 1)相反的极图取向转变的复杂性表现出一种ECAE路线的功能。路线是一种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因为它在每道次中选择一组剪切平面和方向,并用确切的织林该计划它们。因此,即使纯剪切在每个道次都出现而且容易产生相同的织构。在N道次进入ECAE模具中试样初始织构将会是在特有的道次中通过转动的每条路线产生不同。因此,第N道次完后,最后织构在每条路线中是不同的。对路线A,积累的应变接近于单调和在同一平面的。这样只有少数织构取向的渐变。路线C是循环的平面变形情况。在那剪切方向在每个道次的发生循环织构转变的相同剪切平面出现反向。路线B、D在变形的三个方面是非单调的。这些非单调的路线B、D和C给了这种最不规则和易变的织构转变。显著的影响是(1)滑移面的主要取向每个道次都变化;(2)一些滑移面在其他的损失时变得显著。(3)滑移面部分或全部的改变。由于多种组合的加工路线。控制织构的机会很多,然而产生任何可能的取向是不可能的,因为有纯剪切引起的晶体滑移将趋向于产生一些特定的取向。相比于ECAE路线初始织构和道次对织构取向起到了限制作用。在前几道次(N=1,2,3)初始织构起到了限制作用。这些作用在N3时消失。每个道次的变形数量太高以至于初始影响减少被证明了。甚至在路线C,尽管有纯剪切的转化和滞后性的原因,在两道次后,使初始织构不同而获得了组成部分。最后,随着道次的增加,减少的织构取向的变化发生了。在每个由织构削弱和结构转变导致的在最后取向周围的全面传播出现了,其解释如下。4.2 织构强度转变织构由中等到很低的全面削弱随着道次的增加被观察到。特别是三或四道次后,不管是怎样的初始织构,织构的无规则性通过初始织构而增强是在减少指令的影响下,对路线D、A和C(在奇数道次的最后情况)。在强初始织构下通过路线B或C四道次获得中强的织构是可能的。随着道次的增加而软化的织构也可被发现。而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U形卡槽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46张CAD图纸+毕业答辩论文】【4副模具】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4304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