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_第1页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_第2页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_第3页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_第4页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了解变化和性质的关系;(3)了解常用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的仪器连接和使用、加热、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饰演基本操作;(5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知识的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运用科学的原理解决问题的良好的科学素养。复习重点:(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复习难点:实验探究的意义、过程、基本方法。复习方法:知识点归纳、问题讨论、交流、练习复习过程知识点梳理一、化学的作用和发展史问题1、化学有什么用处?【教师活动】(1)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 ;(2)化学是一门实用学科,它与数学、 等学科共同成为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使得生物、电子、航天、激光、地质、海洋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总之,化学与人类的 、 、 、 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保、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学生活动】(1)(2)问题2、我国劳动人民对化学的贡献【教师活动】公元前1700年(商代)开始冶炼 ;春秋战国懂得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化学成就: 、 。【学生活动】问题3、化学是研究 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活动】问题4、近代化学进入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英国科学家 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意大利的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 ,完善了化学的研究理论。即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 , 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这两种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化学学习和研究变的有规律可循。【学生活动】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问题5、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常伴随 、 、 、 、 和沉淀等现象。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如 、 等。物理性质包括: 化学性质包括: 【学生活动】三、实验要点回顾1、 实验中量的规定天平最小精确度为 克,10mL量筒最小精确度为 毫升。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中液体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学生回答:2、 取用药品给试管中加固体粉末和颗粒状固体的操作区别是:前者将药品送至管底,迅速竖起试管;后者将药品 取用大量液体药品,操作时应注意:一倒( ),二向( ),三紧挨(瓶口与管口紧贴着)。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操作时应“三点一线”,到接近刻度时,应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用胶头滴管注意:不能伸入容器内,也不能接触 ,而应置于 。学生回答:3、 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加热仪器:酒精灯、试管、蒸发皿、烧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贮存仪器: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固定支撑仪器:试管夹、铁架台;4、固体一般放在 中,液体一般放在 中。特殊的,白磷放在冷水中,遇光易分解的如硝酸、硝酸银、碘等放在棕色瓶中。一般试剂瓶用玻璃塞,氢氧化钠溶液用 塞。学生回答:5、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组装装置的一般顺序是: 学生回答: 6、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7、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试管如何放置?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学生回答:四、实验探究问题1、科学探究的重要流程为: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学生活动】问题2、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教师讲解】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它现象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化学变化的现象,一般记录三个方面:形态:包括物质的状态、 、 、 气味等外观:包括物质的颜色、烟、雾、浑浊、喷泉等能量:包括物质变化中发生的光、电、热、声、爆炸等问题3、绿色化学是 。问题4、炼丹和 ,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器具,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做了贡献。问题5、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学生回答】五、中考高频考点解读例1 1. 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例2 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火上烧油 B.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 D.死灰复燃例3根据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如: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活性炭具有_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如: 。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除了考虑物质的性质外,还要考虑多种因素,如: 。例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例5某学生实验过程中获得以下数据,不合理的是( )A.用10mL的量筒量取了8.5mL浓硫酸 B.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大理石样品质量为23.5gC.用pH试纸测定某工厂排放的污水pH=5.20 D.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3.8%例6利用家庭生活用品也可以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下列实验仅利用家庭生活用品不可能完成的是( )A.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失去生理活性 B.检验花生油中是否掺有少量“地沟油”C.检验加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单质 D.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三、变式训练:(可供选择)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花生霉变 C.瓷碗破碎 D.火药爆炸2.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3.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用做电线4.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 A.23.g B.27.4g C.32.3g D.32.6g6.经过一年的初中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1)上图中,甲是一个燃着的 (填仪器名称),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 焰,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 盖灭。(2)右图中,乙的仪器名称是 ,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仪器内液体的 保持水平。7.化学学习中,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知识。下面A、B、C三个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若A实验中的烧杯是一个干冷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2)B实验室通过证明_的组成来推断水的组成;(3)C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