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程集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安徽省程集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安徽省程集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安徽省程集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安徽省程集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第卷(阅读题 共6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国学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的,因此就学术内涵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料积累的丰富,理论和方法的成熟,国学古为今用的任务可能还会不断有所调整和发展变化,在重建国学的过程中出现认识分歧和“百家争鸣”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把包括古典文献、出土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祖先的丰厚馈赠保护好,保存好,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与合理利用,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选自方克立何为国学)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的学者建议暂时不要用“国学”的概念,因为它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笼统、模糊而且外延边界不清。b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从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的角度界定的,也是多数学者所达成的共识。c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d作者认为,国学是个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它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和、总称。2下列说法不属于“国学内涵丰富”的内容的一项是(3分)a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既可以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也可以是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b国学内容宏博,仅四库全书总目的“子部”就分为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c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了一万三千余种历代中医古籍,因此说国学是“一座山”,没有任何夸张。d因为在学术内涵方面,国学和现代学科体系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因此,国学与文、史、哲是并列的一级学科。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它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就是从它转型发展而的。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c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它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等。d对于国学,我们正确的态度是既要心存敬意,又要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与合理利用,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二、文言类文本阅读(共3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司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如与语。安进曰:“今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问曰:“事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以习为太平知府。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后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援兵至,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洪武元年,初置翰林院,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及官侍从,宠愈渥。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洪武元年四月,江西行省参政阙,帝以命安,谕之曰:“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安辞,帝不许。至任,政绩闪著。其年九月卒于官。疾剧,草上时务十二事。帝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明史列传第二十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a太祖多其能让。 多:赞扬。b安如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 婴:围绕。c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 过:错误。d卿首谒军门。 谒:拜谒。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吾每念,常痛于骨髓。b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为之奈何?c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安自小聪明,涉猎广泛,学有专攻,元末科举成功后,被任命为明道书院山长,后来太祖还专门赐门帖子赞扬他,可见他学养谋略深厚。b元末大乱,豪杰并起争夺天下,陶安避世不出,明太祖大军一到他又率领乡亲迎接,并说太祖起兵是顺天意得民心,可见他善于政治投机。c陶安深知金陵的战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战略目标,陈友定叛军包围饶州城时,陶安内抚民心外御强敌而获胜,可见他有军事才能。d陶安在地方任职心系百姓、政绩显著,在中央任职出谋划策、针砭时弊临终之前还在考虑政务,上书言及十二事,可见他对朝廷的忠诚。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援兵至,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3分)译:_(2)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3分)译:_(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译:_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_第6页/共8页江宁夹口(三首)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词的上片描绘了什么的景象?请简要分析。(4分)9简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1)_,_;(2)_,_。(3)_?(4)_。沉默呵,沉默呵!(5)_,(6)_。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乙】(1)见贤思齐焉,_。 (论语里仁) (2)风萧萧兮易水寒,_。 (荆轲刺秦王)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_,不仁。 (左氏春秋传) (5)_,刑人如恐不胜。 (司马迁史记)(6)_,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朱成玉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这一本书的历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家属的祖母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痛苦。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地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泪水,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不管天气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在那些树叶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他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些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我想,如果祖母是叶子,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做一次旅行。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它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11作者为什么会把祖母比喻成“一片不知愁的落叶”?(4分)12文章的第一段有何作用? (6分)13理解“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中的大去当作一场旅行”这句话的含义。(6分)14结合本文和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文章结尾“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这句话的理解。(8分)第卷(表达题 共84分)四、语言基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参乘(shng) 奇葩(p) 顷之(qng) 长歌当哭 (dng)b. 箕踞(j) 骨髓 (su) 衣钵(b) 图穷匕现(b)c. 刀俎(z) 瘦削(xu) 劲敌 (jng) 叱咤风云(ch)d. 桀獒 (ji) 攒射(cun) 拊心(f) 妄自菲薄 (fi)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 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b. “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c.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d. 这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我们要不断的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各项安全法规,以杜绝安全事故的不再发生。b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d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出具有预防及治疗肠胃病的药粥系列产品。18用一句话拟一则新闻(20个字以内,含标点)(4分)新华网北京11月4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将涉及哪些方面改革、会出台哪些重大决策、将对中国未来改革产生何种影响,围绕这些问题,连日来,世界媒体纷纷进行报道,表示充分关注和期待。埃菲社报道说,会议将启动空前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这些改革对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至关重要。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注的议题可能包括转变政府职能、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再平衡和金融系统市场化、推动产业升级及提高创新能力等。会议推出的改革措施,将有助于深化和拓宽金融资本市场。俄罗斯独立报刊文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进一步确立新的发展模式,并以市场改革的深化推动城镇化建设。英国金融时报刊文指出,会议将确定中国未来五至十年经济政策路线。中国领导人对于改革的热情不容低估。中国未来可能会更加重视国内消费、金融创新,并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答:_19按要求答题。(6分)(1)拟写对联,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4分)上联:银蛇乱舞卷南旱北涝将去(提示:今年是农历蛇年,明年是农历马年。)下联:_(2)将下列词语重新组合,形成一副对联(2分)无知 恨 大鹏 路窄 展翅 嫌 小犬 天低上联:_下联:_20指出下列汉字的构造方法(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填选项)。(5分)(1)亦:_;(2)武:_;(3)教:_;(4)象:_;(5)爨:_。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以“触动”为话题,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生活中,一处熟视无睹的风景猛然间让我们魂悸魄动于它另外的美;身边的人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小小举动而常让我们热泪盈眶;一篇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常让我们遐思无限。但是,也有,惨遭蹂躏的山水花草,不堪入目;满口喷青的言辞,不堪入耳;行文如涂鸦,全篇尽不说一句人话;更有甚者,处事凡是涉及名利权位,极尽占有排他之能事。如此诸类,你心灵深处的那根弦一定被触动过,一定产生过刹那间的感想和看法。【要求】 任选角度,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程集中学2013-2014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缺少“中国传统学术文化”)2d(对照原文可知,国学与文、史、哲是同一级别的学科只是假设)3b(“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且隋书经籍志只是形成分类法的雏形,只有到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时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各3分)4d 谒:去,到。5d 则:那么,承接连词。(“今”:表假设。)a、于:对于,介词/在,介词;b、何:什么,疑问代词/怎样,疑问当初。c、之:它,人称代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6b错在“可见他善于政治投机”,应该是他富有政治远见。7(1)援军到达后,(陈友定的军队)失败逃走。各位将领想全部杀掉投降叛军的人,陶安不同意。(“去”+“者”+省略句与倒装句,各1分)(2)皇上曾经驾临东阁,和陶安以及章溢一些人讨论前代兴亡的原因。(“御”+“本末”+全句通顺,各1分)(3)(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的变故。(“所以”+“非常”+“防备”+判断句,各1分,【注】所以:的原因。“以”字意义决定,不能译为“之所以是因为”)8词的上片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2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种已孵出幼蚕;(1分)平缓的山坡长着细嫩的青草,小黄牛犊在那里哞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1分)9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2分)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2分)10【甲】(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2)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3)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4)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5)不在沉默中爆发(6)就在沉默中灭亡【乙】(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粪土当年万户侯(4)因人之力而敝之(5)杀人如不能举(6)不汲汲于富贵11祖母脸上的皱纹像叶子错综复杂的脉络,祖母喜欢收藏落叶;祖母习惯在叶子上面写些诗句寄托对祖父的思念;面对生活中的苦难,祖母像从不惊叫的落叶默默承受;祖母在秋天像一片落叶优雅地离开人世。(每点1分)(形:叙事要与落叶的特点关联)12开门见山,由秋天的落叶产生联想到祖母;为下文描写不知愁的叶子、描述祖母的事迹和刻画祖母的形象作铺垫;奠定了全文的对祖母深深怀念的情感基调。(每点2分)(言形神:手法+内容叙事要与落叶的特点关联)13运用了比喻或避讳(讳饰)的手法,(1分)生动形象形象地写出了祖母感情丰富,乐观向上的性格,她把自己的离世当做一次旅行。(1分)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赞扬和仰慕之情。(1分)(句法:修辞手法+描写对象+抒发情感)照应了题目和上文,(1分)是对祖母不知愁的人生的总结, (1分) 语言感情充沛,富有表现力,深化了文章的主旨。(1分)(章法:章法结构+描写对象+效果作用)14参考示例:(1)作者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1分)(2)借落叶形象生动地展现祖母丰富的内心世界;(1分)同时也写出祖母对自己的感染力度之深;(2分)面对苦难,祖母默默承受,完成了她的灿烂的人生;(2分)(3)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坎坷,只要我们要不畏困难,乐观面对,积极寻找解脱的办法,才能成就无悔的人生,才会拥有一个无比灿烂的人生。(2分) (作者作品反映世界【明手法+析作品(形1+形2+形象-形象)】读者的启迪(条件句。先理解句子含义,要结合文本的结构,并扣住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如何去做来答)15a(c咤,zh;b现见,髓su;d:獒骜,薄 fi16b【解析】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a“风华正茂”形容青春焕发,才华横溢,不能形容幼儿园的小孩;c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d“风云人物”指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此大词小用。17c【解析】a“杜绝”一词搭配不当,或改“安全”为“不安全”;b“当初”与“始料未及”语义重复;d成分残缺,“具有预防及治疗肠胃病”后加“功效”或“作用”。(各3分)18 海外媒体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充满期待/特别关注。(主干3分,枝叶1分)19(1)示例:白马长驱载东成西就将来(规则:词性相同,平仄相对,词义相反或相近) (2)无知小犬嫌路窄,展翅大鹏恨天低(嫌、恨可互换,前后联平仄颠倒、语意不连贯扣1分,词性不对称不给分,下同)无知小犬恨路窄,展翅大鹏嫌天低/小犬无知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恨天低大鹏展翅,嫌路窄小犬无知/大鹏恨天低展翅,小犬嫌路窄无知等。20.(1)亦:b;(2)武:c(3)教:d(4)象:a(5)爨:c (每题1分)21.参见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散 文: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应把握“形散神聚”的特征,围绕“触动”话题,注意曲折中的叙事披露人性的龌龊的借鉴意义或展现人性的光辉的积极意义,遵循观物比德,比德畅神,暗示生活哲理的理路。(重以情动人)议论文:应重视“什么触动,触动了什么;为什么:被触动及其不被触动的双面价值;怎样把握触动”的总体理路,不脱离材料分析,从现象到本质分析,层层演进,有理有据。(重以理服人)其 他:立足文体特征,以小见大(小小说、书信、戏剧、日记、寓言、童话、语录等)。注 意:忌“四不像”文体。文言文翻译: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幼年时就很聪敏,广泛阅读经史,在易经方面特别有造诣,避乱而隐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与老儒李习率领城中的百姓出城迎接。太祖接见他,并跟他谈论。陶安进言说:“如今天下大乱,豪杰们纷纷起来争夺,然而那些人的用意在于掠夺子女玉帛,没有治理乱世、拯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怀。您这次渡江作战,军威神武而又不害百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执行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不难平定。”太祖问:“我想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如果取为己有,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对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而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就留下他参与幕府,授职左司员外郎,让李习任太平府知府。陶安跟太祖攻克集庆后,又提升为郎中。等到聘请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了之后,太祖问陶安:“这四个人怎么样?”陶安回答说:“我在谋略方面不如刘基,在学问方面不如宋濂,在治理百姓的才干方面不如章溢、叶琛。”太祖赞许他能谦让。黄州刚被攻下的时候,太祖想要派一个重要的大臣去镇守那里,朝中没有胜过陶安的,于是就任命他做黄州的知州。陶安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因而安居乐业。后因事受牵连,陶安被贬桐城知府,后改配饶州知府。陈友定带兵进攻饶州,陶安接见饶州官员和百姓,传达太祖手谕可以顺从叛军,但要围住城池牢牢守候。援军到达后,陈友定的军队失败逃走。各位将领想全部杀掉投降叛军的人,陶安不同意。太祖赐诗赞扬他,饶州百姓建造生祠供奉他。洪武元年,刚刚设置翰林院,太祖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诏命,兼修撰国史。皇帝曾经驾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