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指导】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8传记 新人教版建议用时100分钟满分100分实际用时得分一、(2013吉林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林巧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黄薇 李响20世纪上半叶,职业女性崭露头角,却仍备受歧视。协和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了女性,是中国医疗史上的特蕾莎修女。“万婴之母”林巧稚,就是这样一个代表。林巧稚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一是因为她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二是因为她亲手接生了5万多婴儿,虽然她自己从未有过孩子。每一个林巧稚亲手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有她秀丽的英文签名:林巧稚的孩子。林巧稚说过:“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林巧稚对待病人极为温柔耐心,难怪很多妇女千里迢迢赶到协和找林大夫。原协和医院副院长黄人健回忆说,她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几十块钱给一个流产的贫穷妇女,让她买营养品。“那时林大夫的工资是300块,像这样资助病人的情况太常见了。”1921年协和医学院落成,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的林巧稚正是在这一年考入协和。1929年,林巧稚毕业,入学时有5个女生,3人坚持到最后。林巧稚学业优异并热心公益,得以留校任职,她是协和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也因此与协和医院签下了不近人情的聘书。林巧稚怀着矛盾的心情接下这张光荣的聘书,也接下一纸枷锁。曾有说法认为林巧稚有过一段朦胧的恋爱,但随着她在医院表现出色,协和派她赴欧美考察深造,恋情也不了了之。林巧稚去美国进修时,也婉拒了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1940年林巧稚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她又创了个纪录:协和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直到晚年病重、身体极为衰弱,林巧稚还坚持工作。家人和学生劝她休息,她说:“上用金条换不来的。”林巧稚谢绝了好意。她就要在协和守着她的病人。随着协和“收归国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展开,老协和知识分子首当其冲。林巧稚的社会威望和她的政治积极性反差强烈,理所当然是“重点改造对象”。工作组派她的学生给她讲形势、谈理论,劝导她“揭发美国人的文化侵略”。林巧稚想不通,“美国人办医学院帮我们培养人才,我的医术就是人家教的”与共产党女干部的接触,让林巧稚对共产党人有了更多好感。有一天,一个穿灰色列宁服的妇女来协和挂号找林巧稚看病,林在问诊中了解到,这名患者1927年生过孩子,因为躲避国民党抓捕不能在大医院就诊,孩子夭折,自己也不能再生育,长征中又落下许多病根后来她才知道,这位患者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林对她更增添了同情和敬佩。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夫人张洁清来协和生孩子的时候,林巧稚经常和她聊天,但并不知道张的身份。林巧稚与周恩来夫妇、彭真全家的交往,使她对共产党人和新政府有了新的看法。她的“思想动态”被工作组敏锐地捕捉到,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来到协和,亲自给林巧稚写了100多页学习体会和思想小结。林巧稚在协和大会上代表教授发言,没有采用吴晗写的报告,她回顾自己在协和不问世事一心从医教书30年,现在她愿意“打开协和的窗子看祖国”。言辞朴实恳切,在场许多老协和人流下眼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一些著名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共产党。林巧稚对周恩来说,一个 (节选自2012年文汇报)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协和医院能接纳女性医护工作者,在20世纪上半叶已算是开明之举,所以它对住院女医生和女护士提出的工作就不许结婚的特殊要求虽不合情也是合理的。b像林巧稚这样的老协和女医护人员凭借着对工作的坚定信念和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大都终身未婚,像特蕾莎修女一样以爱心坚持工作。c从厦门女子师范毕业后,林巧稚又考入协和医学院,在学习八年后留校任职。林巧稚在协和医院成功地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第一个中国籍女主任。d文中写道林巧稚与邓颖超、张洁清有意的交往后,自己对共产党人有了好感,说明在被改造的过程中她的思想有了一些转变。e文革期间,林巧稚在协和医院里仍然一丝不苟地做着医护工作,说明她对医院和患者的感情没有因政治运动而改变。解析:b项,“对工作的坚定信念和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误解原文,牵强附会; d项,“有意的交往”错误;a项,“合理”具体指合乎当时协和医院的要求。答案:bd(选b得3分,选d得2分,选a得1分)2林巧稚热爱自己的工作,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三条。(6分) 答案:从厦门女子师范毕业后坚持考入协和医学院并能够坚持到毕业;毕业后接受特殊的聘书条件献身医护工作;在医院接生5万多名婴儿(被誉为“万婴之母”);认真、督徒不便入党。(6分,其中各2分,各1分)4林巧稚对政治毫无兴趣,可她却曾拒绝过美国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这是否矛盾?请结合传记谈谈你对林巧稚的理解和评价。(8分) 答案:不矛盾(1分)。她留学深造为了提高医疗水平,拒绝美国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是出自林巧稚对中国医疗事业的热爱(2分);对国家政局的变化和后来的政治运动以及政界人物,她的确不感兴趣,只是关心自己的医疗事业(3分)。从传记中我们看到的林巧稚就是一位嫁给了协和医院的万婴之母(2分)。二、(2013吉林实验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仰望星空的秘密“钱学森之问”的中国解读郭爽“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百年钱学森的故事犹如史诗,包含了上个世纪最惊心动魄的技术革命和政治冲突,包含了一个王朝的瓦解和太空时代的诞生。不过,国际环境的大变迁于钱学森自己的经历而言,却显得简单而平淡:“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这位科学巨擘最终排除万难回到祖国。他的学问与胆识,他的智慧与情怀,或许为寻找“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开启了另一扇窗。1989年,钱学森获得当今世界理工界最高荣誉“威拉德wf小罗克韦尔”奖章。人们称他是一个三维科学家,不仅有专业的深度,也有跨学科的广度,还有跨层次的高度。在钱学森儿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父亲钱均夫。钱均夫是个业余标本制作家,深谙现代教育之道。他曾告诉儿子,捕捉昆虫是理解生物学的开始,寻找化石和岩石碎片则可小窥地理学的门径,学习绘画则有助于理解美的概念。夏日来临时,年幼的钱学森会捕捉蝴蝶,收集标本。他学习钢琴、小提琴和水彩画,房间里堆满了自然科学和数学书籍。钱学森成年后曾回忆说,“父亲为我打开了一个艺术、音乐和文学的新世界这些钱学森生前自己总结的两个人生高潮中,除了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书的时光,另外一个则是在北京师大附中学习的6年。钱学森入学时,校长林励儒领导下的师大附中弥漫着开拓创造之学风,在那个积贫积弱年代,这里可谓是一片世外桃源般的沃圃佳苑。在他的记忆中,“教生物的于君石老师,常带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我记得他给我一条蛇,让我做标本”;“美术老师高希舜(后来成为著名的国画大师)教画西洋画。我买不起油彩就用水彩学画,后来我画得很不错”;“国文老师董鲁安教我们读鲁迅的著作和中国古典文学,我对用文言写文章小品特别感兴趣”;“我们的音乐老师用一部手摇的机械唱机放些唱片,教我们学唱中外名曲,欣赏各种音乐,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后来,贝多芬憧憬世界大同的声响,一直在我心中激荡”钱学森曾这样告诉他的学生:“附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培养了我的科学兴趣。”他还曾亲笔手书一份珍贵名单,列出了给予他一生深刻影响的17个人的名字,其中7人是北师大附中的老师。其实在钱学森留美期间,他一直心系祖国发展。1947年,他与妻子蒋英在上海结婚时曾考虑留下为国家效力。但当时目睹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官僚作风后,他失望地返回美国潜心研究。直到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下定决心要回国。而当时,美国已掀立的力学研究所在北京成立;2月17日,他向国务院提交了第一份绝密报告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这是中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之作,就在这份手稿上,钱学森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发展中国航天技术的建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制定了重要的实施方案。随后的日子里,钱学森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星“东方红一号”升空钱学森一直拒绝重回美国。即便是在1979年,加州理工学院授予钱学森“杰出校友奖”时,钱学森也没有改变主意。“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些平实而高远的话语,道出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情感和对科学的荣誉感,而它们也正是中国人今天站在巨人肩膀上,得以仰望更辽阔星空的重要原因。(节选自2011年12月国际先驱导报)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北师大附中的六年学习阶段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书的时光是钱学森形成科学创新意识的两个时期,这也足以说明读书深造对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b面对回国心切的钱学森,美国政府认为钱学森的回国会给美国的对手中国带去强有力的军事技术,所以依照法律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物品。c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钱学森携妻儿返回祖国,与他们一起如愿的还有二三十名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中国学者。而且文中在此处对钱学森一家人进行了细节刻画,将其一家人返回祖国时的喜悦心情展示出来。d钱学森在新中国的军事科研领域投入了极大的工作热情,他亲自领导和参与制定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近程导弹和中近程导弹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两弹结合”试验、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e作者以平实的叙述语言向读者展示了钱学森的求学、回国、研究之路,其中偶用描写,最后作者以议论收尾,借中国的发展表达了对钱学森先生的高度评价。解析:a项除了这两个时期,在家中父亲的教育也启迪了他创新意识,且最后一句本文未提到;b项“依照法律”错;d项文中提到的“亲自领导和参与的”有“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答案:ec(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a得1分)2钱学森为什么被誉为“三维科学家”?他拥有如此的荣誉都有哪些必然性的条件?(6分)答案:因为他不仅有专业的深度,也有跨学科的广度,还有跨层次的高度。(1分。答全给分)首先是深谙教育之道的父亲为钱学森打开了一个艺术音乐和文学的世界,这些都启迪了他在科学上的创新意识(2分);其次是家教甚严、多才多艺的母亲的谆谆教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分);还有北师大附中培养了他的科学兴趣(1分);还有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求学生活,给了他研究的机会(1分)。3请指出第段和第段文字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其作用。(6分)答案:共同使用了直接引用的写法(对传主的语言描写)(2分)。这样引用能够突出他的的是在科学研究中更有造诣,而且他在新旧中国两个时期都有回国效力的想法,只不过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官僚作风让他感到失望。新中国成立后他又积极回国,并且在回国后不断地为祖国的军事科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结合传主5分)学术科研是需要增进国际间的交流学习的,所以现今很多人留学国外的做法也是为了提高留学者的研究本领,回国效力,使中国人民更有尊严地幸福生活也是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义务。(联系实际2分)三、(2013哈师大附中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代奇才今寂寥浦江清其人其事谙熟掌故的人没准还记得,当年的北平曾有著名的“清华双清”。“双清”者,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个是鼎鼎大名的浦江清。而今,前者依然声名煊赫,后者却已门庭寥落。浦江清的治学之路丰富多姿:初从吴宓研修西洋文学,继随陈寅恪治东方学,后回归王国维所做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几年下来,他中西并举,古今兼擅,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不胫而走。浦江清在诗文创作上极勤奋,但在治学上却极谨慎,饶有东大前辈“述而不作”之风。甚一日,南方气候无疑与其更相宜,东南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遇刺。即便亲友如何劝阻,他只是说:“闻先生遇害,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呢!”回到清华后,他立即接替闻一多的工作,续讲“楚辞”,并与朱自清等共同整理闻一多遗著。不久,朱自清亦病亡,使国文系再受打击。作为硕果仅存的元老,浦江清独撑危局,不顾病弱之躯,毅然承担了主编朱自清全集的重任。解放后的学生马嘶这样描述对浦江清的印象:“他的衣着不很讲究,有点不修边幅的样子,天冷时便穿上一件棉袍,那时,男人穿长袍已显得很不合潮流了。”在浦江清心中,衣着并不重要,教学才是第一位的。浦江清会唱昆曲,不仅把那些脍炙人口的元曲剧情讲得有声有色,兴致高时还会哼唱一曲,谓之“吟唱教学法”,意在熏陶。他在课堂上唱昆曲,开始听讲者都掩口而笑,后来不少人都喜欢上了他那入神的清唱。令学生程毅中印象最深的便是他讲到长生殿时在堂上清唱的其中一段曲词,“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飞雁”,至今还是余音缭绕。学生白化文回忆说:“浦先生拖课半小时是常事,有时能达到一小时。他老人家很认真,万一自己迟到,那时间一定要补上。这可苦了大伙儿啦,午饭去晚了就只剩下粉条子啦。当时我还写了打油诗一首:教室楼前日影西,霖铃一曲尚低迷;唱到明皇声咽处,回肠荡气腹中啼!”。浦江清觉得郭沫若对屈原出生日期所下结论有误,为了论证自己的看法,他从头学习高解放后繁重的工作和频繁的运动,彻底摧毁了浦江清的健康,终致其十二指肠穿孔,以至于只能采取保守疗法而不能手术。期末考试时,他只能让学生挨个到其病榻前轮流口试。浦江清闭着眼睛静静地听学生回答,待回答完毕,才睁开眼睛,在成绩册上写个“优”字。浦江清逝世时只有五十三岁,时为教研室主任的游国恩与室内的研究生、助教们做了几副挽联,后人对程毅中所做一副印象深刻,那就是:秋雨梧桐成绝唱,春风桃李有余哀。(根据刘超、浦汉明、白化文、程毅中等回忆文章改写)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浦江清的论文八仙考问世后,学界大佬朱希祖不以为然,张荫麟则极为倾服。b浦江清在课堂上清唱的长生殿唱词,令学生程毅中印象深刻,至今还是余音缭绕。c白化文写的打油诗以形象、幽默的笔调描绘出浦江清清唱拖课时学生的饥饿与无奈。d浦江清对自己的屈原出生日研究结论的自信,表现出他在学术上坚持己见的独立精神及其个性上的坦率和真诚。e本文综合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浦江清的形象。解析: a项,并非学界大佬朱希祖对八仙考不以为然,而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对八仙考也极为倾服;e项,没有运用心理描写。答案: ae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程毅中“秋雨梧桐成绝唱,春风桃李有余哀”这副挽联有哪些内涵?(6分) 答案:作者用“秋雨梧桐”隐喻先师浦江清(2分)。用“春风桃李”隐喻受教于浦江清的青年弟子(2分)。“成绝唱”“有余哀”表达了弟子们对先师已逝、音容不复的痛悼与哀思(2分)。3根据文章内容,你觉得浦江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举例说明。(6分) 答案:浦江清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这从他写作八仙考,研究屈原出生日期等事论著,在读者大众中无法普及,影响有限。(以上3点每点4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态度:对钻研学术而言,喧嚣与浮躁未必可取,拥有真才实学且成就斐然的大学者,往往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门庭寥落”亦可理解。(4分)(本题原因4分,态度4分,不必与答案完全相符,言之成理即可)四、(2013石家庄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学者苏步青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明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教学人才。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诵读课件
- 汉字易错字课件
- Unit 2 Home Sweet Home 单元测试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
- 3S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知到智慧树答案
- 《红楼梦》赏析知到智慧树答案
- 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楷书面
- 2025汽车销售的中介合同样本
- DBJ41-T 137-2014 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 求诸己课件教学课件
-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试题及答案解析
- 工地受伤赔偿协议书
- NB-T10859-2021水电工程金属结构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 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磁悬浮型与普通型离心冷水机组的性能及能耗比较
- 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
- 口腔种植一期手术
- 严重精神障碍社区随访经验
- 员工团队意识培训课件
- 小儿推拿手法穴位的全身调理与养生保健
- 警械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