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九 第2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第2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第2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第2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第2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新兴力量的崛起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一、“欧洲人的欧洲”1背景: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二战前的水平。2主要过程(1)1951年4月,法国等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也称西欧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又称为原子能联营)成立。(3)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3影响: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加快了防务合作的步伐。知识点拨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即在于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西欧各国只有加强联合、协同利益,才能共同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也才能够扭转与经济、政治大国竞争过程中的不利地位。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主要原因(1)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2)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3)重视教育。2发展状况(1)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3)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4)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泡沫经济时代。泡沫经济破灭后,经济持续低迷。3影响(1)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误区警示日本崛起的根本原因:日本在战后经济崛起的根本原因并非美国的扶植,而是日本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三、东方巨龙的腾飞1历程(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2)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3)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2影响(1)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1背景:亚、非、拉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2诞生: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3宗旨、原则: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4内容(1)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2)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5主要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误区警示不结盟的含义并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不与美苏超级大国结盟。主题一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条件1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2)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丧失。(3)外部因素:美苏的威胁。(4)直接原因: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2条件(1)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也比较密切。(2)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3)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4)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5)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材料一图为1986年欧共体国家制作的欧共体旗帜。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1)图片中欧洲共同体旗帜上12颗星象征着什么?12颗星组成的图形有什么寓意?欧洲国家制作这面旗帜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象征:12颗星象征着当时欧洲共同体的12个成员国。寓意:12颗星围成一个圆形,它的寓意是欧洲的团结、统一。目的: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团结、统一的印象。(2)“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答案两极格局开始瓦解,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3) 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答案西欧各国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各国加强合作,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国家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摆脱美国的控制。图示法理解欧洲共同体主题二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的区别1斗争的性质及态度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而第三世界国家在历史上多数受过殖民压迫,它们的斗争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的、彻底的。2宗旨不同:西欧和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进行冷战;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要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3过程不同: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斗争到经济斗争。材料一不结盟运动发展简况时间1961年1964年1995年不结盟国家25个47个100多个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材料二2012年11月9日,日本共同社报道,日美两国政府磋商于12月修改1997年修订的日美防务指针,内容将以强化冲绳西南诸岛附近的警戒监视活动的“动态防卫合作”为主,重点把中国因素考虑在内。(1)归纳不结盟运动发展的趋势如何?它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什么?答案不结盟运动不断发展壮大。反映了第三世界崛起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改变了少数大国操纵世界命运的局面。(2)在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中日本充当了何种角色,其目的何在?答案充当了“马前卒”和“铁杆盟友”的角色。目的:日本对于钓鱼岛问题的解决仍寄希望于日美军事同盟的加强上。图示法理解二战后日本的崛起及不结盟运动【学习思考】1(教材p161)日本是一个岛国,虽然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实力受到重创,但是它在战后却迅速勃兴,成为经济大国,请探究其中的原因。提示(1)二战后日本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2)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3)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4)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2(教材p16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请你谈谈,中国进一步发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提示此题答案开放,鼓励畅所欲言,但要言之有理。(1)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政局长期稳定,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充分汲取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思想、以德治国的思想。(3)中国地域辽阔,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有相对丰富的国内资源;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较低,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4)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多优良港湾;有漫长的陆界线,多陆上邻国,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加强经济文化交流。(5)把握知识经济兴起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采用新科学技术的成果,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6)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提高和加强在亚太组织和世贸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3(教材p163)你同意“弱国无外交”的说法吗?发展中国家应如何争取发展的条件?提示(1)是否同意“弱国无外交”:答案开放,鼓励畅所欲言,但要言之有理。不同意:“弱国”应把握本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例如,中国是个大国,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前也是一个“弱国”。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改变了落后的面貌,并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政策,把握国际形势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加强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同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和交往。“弱国”应通过不同方式联合起来,以增强自己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1960年西亚国家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冲破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收入,同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3年石油提价,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并导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改变了联合国受大国操纵和控制的局面,不结盟运动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国际讲坛,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同意:有些大国一贯无视弱小民族国家的领土主权和利益,把大国的意志强加给“弱国”,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发动对朝鲜、越南、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等国家的侵略和干涉及2l世纪初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干涉。大国一贯推行霸权主义的强权政策,一度操纵和控制联合国,并无视联合国的存在,如轰炸南联盟等。(2)如何争取发展的条件:依据本国国情和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科技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出口。利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本国产品,减少进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以适应新科学技术的发展。采取措施,稳定国内政局和社会秩序,健全民主与法制。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互尊重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加强国家间的合作。【自我测评】(教材p163)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请根据相关史实,说明两极格局的“相对的稳定性”及其作用,并分析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提示(1)“相对稳定性”及其作用:美苏两国彼此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也掩盖了一些地区冲突、局部战争和民族矛盾。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并存,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并用于自身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世界整体发展。亚、非、拉美国家利用美苏争霸的形势,设法从西方及东方获取最大的援助。由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崛起。雅尔塔体制在原则上提倡和平、民主。联合国安理会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2)“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西欧、日本经济崛起,经济上与美国竞争,政治上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举足轻重。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崛起,也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苏联政治、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