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提升练(十一)古代诗歌阅读(a组)(建议用时30分钟)1.(2014泉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湘月龚自珍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天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注】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辞官回家。该词作于嘉庆十七年(1812)盛夏,龚自珍由京城返回故乡杭州时。(1)词中“两般春梦”指的是什么?(2分)答:_【解析】可从“两”字和“梦”字出发去寻找答案,上阕中提到了“功名”和“文卷”,两者(功名和文名)是大部分人的梦想,而作者却不把它们当作“平生意”,可见“两般春梦”指的就是“屠狗功名”和“雕龙文卷”。答案:指的是“屠狗功名”(1分)和“雕龙文卷”(或为官为文)两种人生追求(1分)。【易错提醒】诗歌鉴赏不能“以译代析”赏析诗歌常见的误区是“以译代析”,即只是对诗句做简单的翻译,没有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答题,这显然不符合鉴赏题的要求。鉴赏离不开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因此鉴赏诗歌时往往有解释一下诗句内容的必要,但是这种解释只是鉴赏的前提,而不是鉴赏本身。“以译代析”的结果是没有赏析,没有提炼概括,更没有针对题目要求进行深层次探究。(2)下阕首句的写景有什么特点?请具体加以赏析。(4分)答:_【解析】下阕几句写的是西湖之景,“一抹”斜阳,“半堤”香草,“清愁”起,都说明作者眼中的景色是带忧含愁的。解答时除了要答出“借景抒情”的特点外,还要回答出作者想通过此景表现什么。答案:借景抒情,(1分)用日薄西山、惨淡萧条的景象来表现时代的黑暗、心灵的苦闷。(3分)2.(2014龙岩模拟)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归至武阳渡作刘克庄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注】此诗写的是诗人将抵家时的情景。楝(lin):落叶乔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扫”字的妙处。(2分)答:_【解析】对关键词的理解,先要解释词语的含义,然后放到语境中想象出描绘的景象,最后点出词语的表达效果。答案:“扫”字写出了风吹楝花的动态,(1分)表现了风疾,又衬托出诗人归家心情之急切。(1分)【讲评建议】诗歌鉴赏炼字类题目的答题步骤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具体诗句中,并结合全诗的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答题步骤:(1)下判断(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3)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全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角度思考。“高城已近被云遮”,寓情于景,通过云遮高城表达了自己被雨阻的懊恼。结尾两句,直抒胸臆,直言不要遮没城西塔,这样会影响自己辨认家,归家之情溢于言表。答案:寓情于景,通过云遮高城表达了自己被雨阻的懊恼。(2分)直抒胸臆,后两句直言不要遮没城西塔,这样会影响自己辨认家,归家之情溢于言表。(2分)3.(2014宁德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江夜清吴锡麒万峰壁立大江横,秋色连天露洗清。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隔汀孤鸟欲同梦,逆浪老鱼微有声。半夜月沉潮又上,渔灯流过蓼花明。(1)为什么诗人“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答:_【解析】答题时注意指出是“错觉”或月夜行船所见的特有感觉等;联系上句“秋色连天露洗清”,解析颔联两句的诗意内涵,点出“无所依凭”或“自由”“逍遥”的心境。答案:“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这两句表现的是诗人秋月之夜行船大江时的错觉:(1分)在清碧如秋露洗过的夜空之下,行船于大江之上,人飘飘欲仙,似乎没有船也没有月,也不知是水流还是风行,只觉得无所依凭,恍若空游一般自由(逍遥)。(2分)(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颈联或尾联进行简要赏析。(3分)答:_【解析】答题时要注意指明手法,描述诗句所写景象,指明景中所包含的情感。答案:示例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1分)颈联选用汀洲、孤鸟、逆浪、老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幽、朦胧而静谧的长江夜行图:隔着汀洲的孤鸟仿佛欲与诗人一起进入梦乡,水中逆浪而游的老鱼喋喋有声。(1分)它表达了诗人乘船夜游长江触景而生的孤寂、凄清(或闲适)之感。(1分)示例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1分)尾联选用落月、潮水、渔灯、蓼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且富有生机的长江夜景图:半夜里皓月沉入西山,江潮又涨起,打鱼人家也在拂晓前忙碌起来,那流星般划过的“渔灯”照明了水边的蓼花。(1分)它表达了诗人乘船夜游长江的淡淡的喜悦(怡然)之情(或:表达了诗人乘船夜游长江途中由惆怅转为喜悦的感情)。(1分)4.(2014福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渔家傲题玄真子图宋张元幹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注】玄真子:指唐代诗人张志和。本句中“渔童”和“樵青”指玄真子的两个奴婢。太虚:天空。浮家泛宅:指舟居。烟波老:指在烟波浩瀚的江湖中终老一生。(1)词的上阕词人通过描述玄真子图中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答:_【解析】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斜风细雨垂钓图,表现了词人沉浸在江南春色的自然美景之中的愉快心情,表现了词人对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的热情讴歌。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远山浮云环绕、细雨迷蒙、斜风中白鸟飞翔、渔翁春江垂钓的优美和乐的画面,(1分)由景入情,(1分)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以及对渔翁闲逸自在生活的向往。(1分,能写出对渔翁自在生活的向往即可得分)(2)词人笔下的“玄真子”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的下阕进行简要分析。(3分)答:_【解析】词中塑造了一位不求荣华,闲逸旷达(或超然物外)的渔翁(即玄真子)形象。“浮家泛宅忘昏晓”一句写渔翁安居舟上,怡然自得;“醉眼”三句,直接抒发了词人不羡慕功名利禄,摆脱世俗烦恼的超然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法用益物权
- 纯水系统考试题及答案
- 茶叶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点是什么
- 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 引入新质生产力的企业案例
-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核心
- 新质生产力:三新一高解读
- 重心的概念与意义
- 工会干部视角:新质生产力探讨
- 中国先秦文学课件
- 灼热丝试验培训
- 老年人护理基础知识
- 森林生态系统韧性-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反光运动服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二级安全培训题库及答案
- 房东租房合同免责协议书
- 2024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真题带答案分析
- 公路声屏障安装施工合同
- T/CECS 10400-2024固废基胶凝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