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_第1页
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_第2页
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_第3页
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_第4页
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发展规划(2011年3月4日第四届教代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创办于1964年,是市教委直属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在是“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是北京市社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基地校(数控技术);是全国轻工总会“塑料成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副主任学校;是北京市二轻行业工人技术等级考核站;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二级)培训点和考点以及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NIT证书培训点和考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等文件精神,综合考虑首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源发展走向等因素,在总结“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学校特制定今后五年(20112015年)的发展规划。第一部分“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坚持职业教育的服务定位,坚持符合“四个规律”办学,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准则,以大力促进学校特色、精品型发展为切入点,提升发展重心,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搭建学生继续求学的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终身学习奠定发展基础;加大课程改革工作力度,实行开放式办学,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为首都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积极引进先进职教理念,加大社会培训规模,为现代制造业等行业提供多层次高技能型人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服务社会的综合实力,将学校办成有特色、精品型、国际化的优质特色职业学校。二、总体目标学校发展总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新模式,立足首都现代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交通行业发展,服务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形成特色、塑造精品,融合国际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开放办学,提升核心竞争力,创建有特色、精品型、国际化的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有特色”是:以优化的专业结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特色,形成人才培养特色,从而彰显办学特色;“精品型”是:打造“严谨善导、格高业精”的教师队伍,塑造骨干精品课程、形成精细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职教人才;“国际化”是:拓宽教育教学思路,积极引进融合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加强与国际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服务社会、开放办学;“优质特色的职业学校”就是体现:建设一流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建设高效、敬业的教职工队伍和优美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坚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学校办学宗旨: (学校办学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成就未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学校办学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以服务于现代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交通行业发展,服务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为现代化一流的企业、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基本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创业的能力。 学校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学校办学特色定位: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开放办学,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面向现代化一流的企业和行业定向培养人才的办学特色。学校办学水平定位:经过“十二五”期间的继续努力,使学校的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等综合实力达到 “市内先进、国内知名、骨干特色专业在全国同类学校中领先。”三、主要发展目标(一)办学规模及层次20112015年期间,北京市初中毕业生总数将下降并稳定在89万人左右,职业学校将面临生源危机;同时,随着首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轨道交通行业、现代医药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农业对各类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将为职业学校的生存拓展广阔的空间。办学规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保持稳定在2000人左右,年均招生规模控制在10个班左右(500名学生左右)。其中,除开拓北京市生源市场外,积极拓宽全国生源市场,年均招生规模逐渐达到4个班200人;每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取得双证书或多证书的毕业生在98%以上。办学层次学校在20112015年期间,形成以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与大学合作的高等学历(大专)教育和社会职业资格培训等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同时,继续做好与大学合作的中高职衔接的高职学历班。社会培训大力开展面向社会及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工作;充实调整完善培训机构。在2011年底,与大学合作的高等学历(大专)教育和各种技能培训班人数每年稳定在2000人次,力争实现在现有办学基础上的总收入达到50万元;至2015年底培训人数基本稳定在2500人次,学校培训工作总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二)构建适应首都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结构体系从适应社会经济需要出发,以社会急需的专业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市场竞争力强、就业形势看好的专业;调整、整合现有专业,加强对传统专业、优势专业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积极探索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从2011年起,经过5年的专业建设,在调整、优化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到2015年,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三大类专业体系:加工制造类专业体系,包括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等专业及数控机床维修等专门化;信息技术类专业体系,包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及数码设备维修、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和广告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等新建专业;社会服务类专业体系,包括物业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商品专卖和文秘等专业。全校专业总数控制在15个左右,经常开设专业在810个,在参加市级课改的基础上力争到2015年建成12个市级骨干特色或现代化标志专业。不断增强专业的适应性,专业质量进一步提高,把学校建设成为北京市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三)构建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研发体系“十二五”期间,继续完善学校教科研发展与管理制度,构建与中等职业教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教科研水平相适应的教育研发体系,使教科研工作为学校的长期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首都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优良服务。学校教科研工作力争要实现“三个一流”,即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科研水平。 “十二五”期间,成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以数控、机电、模具等先进制造业技术应用与咨询为主的教科研一体的技术应用服务中心。建立长期有效的学校教科研工作服务企业的管理机制,鼓励教师主动到企业承担技术课题,为企业服务,形成学校服务企业、企业支持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四)依法治校,建立现代职业学校的科学管理体系学校将继续坚持“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方针,坚持以正确的决策凝聚人心,以事业凝聚人心,依法治校,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直属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的意见等文件的规定,继续推行教职工聘用合同制度,继续实施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制度,建立现代职业学校的科学管理体系。 坚持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人,以实干的精神带动人、相信人、激励人、成就人,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核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学校公共考核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学校管理人员、工勤人员考核办法等七个工作考核制度,实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形成“人人有考核、事事有考核”的全员覆盖考核体系,在全校形成科学规范的自我约束激励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办学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办学质量。(五)形成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完善和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合理调整专任教师、教辅人员与管理人员、工勤人员比例:建立起一支精简、高效的教职工队伍。按照北京市现代化标志性学校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学校师生比例维持在1:20左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打造“名师工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以“严谨、善导、格高、业精”为标准,建设一支数量适应学校发展规模,结构配置合理,具备较高的学识水平、素质水平和从事职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1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到2015年,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要占教师总数的20%以上,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人数比例为40%。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学历;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全部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其中90%以上的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具有本科学历。2学科结构:保证专业教学力量,充实新建专业师资,加强重点专业队伍建设,逐年缓解紧缺专业师资匮乏的矛盾,努力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合理,能够主动适应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校级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达到50%,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0%;到2015年,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2.54.53;实验实训指导教师中的20%具有技师以上技术等级,80%具有高级工技术等级;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90%以上。3兼职教师队伍结构:结合学校发展和专业设置的调整,建立健全兼职教师队伍人才库,每个专业至少聘请2名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作为学校专职教师队伍的补充。(六)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体系“十二五”期间,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坚持“与岗位零距离”的技能标准,建立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内外并举,优势互补,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逐步形成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实际操作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教研室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当地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多方筹措资金,以国际先进职教理念为指导,建设与完善教学配套设施,形成符合首都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专业建设需要的实验实训体系:“十二五”期间,继续完善和提高以模具、数控、机电、高分子等现代制造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使之达到国家级重点实训基地的建设标准;根据交通行业发展需求和学校轨道交通类专业建设需要,建设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训基地;根据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的需要,完善现有以网络工程为主的信息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拟建数码设备维修、影视后期制作、广告设计等专业实训室;根据社会服务类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继续建设相关专业实训室。(七)校园基础能力建设遵循“积蓄力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在硬件建设上,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继续完成“十一五”期间对校园的布局结构设计。按照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总体规划,有计划地、分期分层次地进行基本建设的组织实施。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综合实训楼上加层及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总体规划的二期工程教学图书馆综合楼建设,该工程完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学校的办学基础条件。大力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建设,建设一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风格优雅的现代化校园,提升校园品位,精心打造诗情化、艺术化、哲理化、人性化的校园人文空间。校园整体设计体现“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美化生态校园环境”的特点,赋予校园一草一木一石以哲理。本着装饰、装点、花草树木结合的方针,建设“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优美的、花园式的校园。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在文化氛围的优化与创新中寻求和谐发展。积极引进宣传企业文化,强化技能型人才综合素养,营造有利于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要把工业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在校内外开展学校专业宣传,让企业了解学校办学特色,专业特色,树立学校社会形象。 (八)教职工年人均收入随着学校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将逐年提高教职工的生活水平, 2011年教职工人均年收入已达到7.1万元,计划到2015年教职工人均收入将比2011年增长40%左右,力争达到年人均收入10万元。(九)信息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建设将按照“以人为本、深化应用、精细服务、支撑创新”的方针,计划到2015年,建成高水平校园网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全面覆盖校园、公共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应用系统建设较好地满足各方面需求,师生电子身份统一认证和校务信息统一采集,支持管理决策及社会服务;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放灵活,资源内容丰富、有特色;信息化体制、制度、标准基本完善,资金、人员投入充足,服务体系集成化、精细化;学校各单位信息化资源实现整合,信息化与学校各项活动良好融合;师生信息化素养显著增强,应用水平大幅提高;优质、安全、绿色、和谐、人本的数字化、智能化校园基本建成。第二部分 “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程一、打造示范专业和精品课程工程(一)依托校企合作办学,打造示范、特色骨干专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学校专业建设以主动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着眼点,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以校企合作为保障,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依据首都产业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立足现代制造业,主动服务现代信息业和现代服务业,根据办学规模,学校的专业数量稳定在15个左右。以示范、特色骨干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群的建设,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办学的整体水平,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以校企合作共建为抓手,加大投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十二五”期间,力争建成23个市级示范专业;建成12个市级特色骨干专业,建成23个校级特色骨干专业。在校内形成示范、特色骨干专业体系,引领我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整体提升。结合我校现有基础,加大开发现代服务产业类专业,满足首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到“十二五”末期,学校的专业数量应当达到15个左右。贯彻“扬优、扶新、集群”的专业发展策略,在未来五年内学校将着力构建现代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社会服务类等三大专业群。每个专业群都以示范、特色骨干专业为核心,引领和带动整个专业体系发展。重点建设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及数码设备维修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力争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成为北京市示范专业,模具制造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也将按照北京市示范性专业标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计算机及数码设备维修等专业按照北京市重点专业标准进行建设。创建若干个在市内有影响、在社会上有相当知名度的示范专业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独特性的特色骨干专业,依托示范、特色骨干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提高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改造提升现有课程体系,打造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十二五”期间,学校要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以及市教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要求,处理好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学生就业与可持续发展、个性发展与多元需求的关系,构建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适应行业企业发展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等要求,有效对接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手段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改革,努力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学习的过程,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是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行动计划。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在已有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产学研结合,整合提升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成果,构建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学习的机制。结合学校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经过五年的努力,每年力争建成13门校级精品课程,其先进经验在全校进行推广,并且在时机成熟时推荐申报市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以此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换与更新,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性环节教学,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促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打造“名师”、构建“创新团队”工程通过打造“名师”、构建“创新团队”工程,形成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形成较强的团队创新能力,有效地促进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一)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着力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师德建设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全过程。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师德先进个人进行评选与表彰,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二)以增强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高素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1优化教师学历结构。鼓励教师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至2015年培养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要占教师总数的20%以上,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人数比例为40%。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学校采取理论进修、企业实践和境内外培训等多种方式,培训专业教师。鼓励与奖励教师“三上”(上学历、上职称、上技能资格)与“三下”(下企业顶岗锻炼、下校内实习车间实习、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带学生实习)。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职进修或脱产培训。学校对具有一定教学水平、有培养前途的教师有计划地送出去进修学习。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在学校任教三年以上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必须取得符合本专业要求的一项具有国家或行业颁发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学校“教师进修费”预算逐年增长,根据实际情况,承担全部或部分教师的培养费用。此外,教师还必须自觉参加上级部门定期组织和举办的继续教育技术培训。“十二五”期间,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90%。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北京市和行业权威性各种类型的技能比赛。 4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利用企业设备资源,教师了解掌握新技术、明确企业真实工作要求,把企业最前沿的技术运用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中去。(三)实施“名师培育”工程。遴选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承担国家级市级以上教改课题、参加教改实践、重点课程建设和学校提供经费支持,至2015年争取培养北京市教学名师1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215名,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5名。造就一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优秀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鼓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校企合作企业中承担项目,参与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共同搞好校企合作。(四)创新团队建设。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围绕专业特色及学校长远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组织模式,结合北京市教委“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创新团队计划”,以重点专业教学改革科研项目为载体,构建12个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在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专业创新团队。鼓励创新团队与国内外一流职业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广泛合作与交流,开展课题联合研究,共建团队科研平台,进行专业研讨和考察访问等活动。探索有利于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五)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另一方面,聘任导师指导青年教师,从教学、科研、师德等方面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教师完成角色转变。(六)实施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建立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吸引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使他们承担专业课课时比例明显提高。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实习实训机制,“十二五”期间,每年从企业特聘23名能工巧匠进入学校,开发实训课程,培训“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建立特聘能工巧匠工作室,构筑学校实训教学人才聚集高地,为学校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三、打造“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教育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承载着巨大的挑战。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信息资源建设与完善、管理系统建设与深化应用,关系到校园信息化的发展未来,影响着学校总体的战略规划,必将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中心工作。信息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师生需求,不断改善和提升学校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信息革命”已经成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科技革新的大趋势,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已经成为新时期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使命,“融合、融入”已经成为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的根本着力点。为此,学校在“十二五”期间提出“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制定了“一个目标、两大平台、九大系统”的整体建设框架。“一个目标”就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积极打造智能化、特色化、协同化的“智慧校园”;“两大平台”就是构建“管理服务平台”和“知识服务平台”;“九大系统”就是围绕构建两大平台,建设九大支撑系统:以促进管理、优化管理、科学管理为主要功能的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行政管理),学校各部门信息化资源实现整合,信息化与学校各项活动良好融合,建设“高效、绿色、节约、安全”的无纸化办公环境;以数据存储管理、整合利用为主要功能的公共数据管理系统,提供平台开放灵活,资源内容丰富、有特色的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以规范权限、分层管理为主要功能的身份认证系统,师生电子身份统一认证和校务信息统一采集,支持管理、决策及社会服务;以实时办公、远程管理为主要功能的管理服务系统,支持异地登录办公、学习,开展远程教育、社会培训和在线学习;以智能服务、安全管理、统一运维为主要功能的智能运维支持系统,保障数字校园的运行;以整合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社会优质教学资源实时在线学习为主要功能的数字视频教学系统,实现校校联合办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提升教学现代化水平、模拟企业就业岗位实际情境为主要功能的仿真教学系统,实现不出校门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以整合学校特色资源、社会优质数字资源为主要功能的数字图书资料系统,构建“书香校园”,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以整合学校各部门数据库、科研课题、热点难点问题专题研究成果以及企业基本情况、特色资源为主要功能的教科研系统,支持校企合作,开展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根据建设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思路, “十二五”期间“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在2011年巩固基础,第二步是在20122013年全面推进,第三步是在20142015年优化提升。重点任务共有四项:进一步加强全校信息化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实施内部管理的智能化改造;进一步加强数字资源建设;进一步推进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到“十二五”结束,优质、安全、绿色、和谐、人本的数字化、智能化校园基本建成。四、打造服务社会及教科研一体的技术咨询服务工程“十二五”期间,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成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以数控、机电和模具等先进制造业技术应用与咨询为主的,利用自身现代化的校内实践基地,开展富有特色的集社会服务、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技术应用咨询与服务,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高度融合。1全面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利用学校的技术优势、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以主动服务北京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重点建设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扩大服务范围,加大力度开发服务项目,以多种形式开展科研、技术、咨询服务,在社会服务中发挥学校在区域、行业、职业学校中示范和带动的作用,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服务。2以先进制造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引领,发挥学校实训基地的研发功能,实施企业技术服务计划。配合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承担企业、行业科研课题;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加工、技术开发和科技咨询服务,更好地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企业调整改革步伐服务。3学校将利用人才集中、技术集中的优势,选派业务好、素质高、应用技术研发服务能力强的教师,到行业企业对口挂职或兼职,参与合作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跟踪最新技术的发展,协助合作企业进行研究开发,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加大科技服务力度。4坚持创新,改革管理体制,加速校企合作。以全校师资、培训机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社会服务基础,有效利用行业内的各类资源,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学校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提高项目开发的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技术服务质量。5充分发挥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和高分子材料加工等重点专业的技术资源优势,为相关企业进行设备维护,提供数控、机电工程设备购置和招投标咨询服务。 6以服务社会及教科研一体的技术咨询服务工程为切入点,提升学校整体教育研究水平。教师通过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承担企业、行业科研课题;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引导教科研规范有序开展和提升层次,培育科研带头人和教科研队伍,推动学校课程体系改革,使学校教科研能力、教科研成果再上新台阶。并在服务社会及教科研一体的技术咨询服务中发现新的课程和专业需求,加快研究成果课程的转化过程,为学校老专业改造、新专业开设做好准备。五、全面实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工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工程是学校“十二五”期间学生德育教育的主线。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爱岗敬业,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教育落脚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二五”期间,学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的主要工作是:1完善全员育人的德育网络全面深入贯彻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为重点,认真落实,不断加强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十二五”期间,学校将把“德育为先,德育为首”的要求落实到教学、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全员育人、分工合作的德育工作体系。2深入开展“三成教育”坚持“人人可以成功、人人可以成才”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各项德育工作促进每一个学生实现人生的目标,走向成功。“十二五”期间,结合学生身心、思想成长规律,学校将逐步实施“成型、成人、成才”的“三成阶段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引导,提高学生在价值取向中的认知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的成功需要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成人和成才为条件。成人重在道德的养成和品格的磨练,成才重在有效的学习与勤奋的实践,成功则重在执著的追求与不懈的奋斗。学校将采取:成型教育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做有规矩的“自动化学校人”;成人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做有责任的“社会人”;成才教育以职业规范教育为主线,做有能力的“职业人”。3构建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体活动,着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打造精品校园文化,创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入校教育、军训教育、关心外地学生活动、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活动、“五月的鲜花”文艺汇演、运动会、“心系祖国,奉献爱心”和“文明风采”竞赛等大型活动,并进一步扩大活动覆盖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同时充分发挥校广播站、团刊、宣传栏、板报等宣传舆论作用,结合各类主题纪念日、主题宣传日和国内重大事件等对学生进行相关宣传教育。“十二五”期间,构建并完善常规化、系列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4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坚持“育人先育心”,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二五”期间,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试的方法,提供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心理素质;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胜任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5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建设“十二五”期间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从理论上探索开展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内在规律,重点研究和谐校园的内涵,进行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研究;从实践上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征集典型学生、典型问题特色方法研究案例,通过开展和谐支部、和谐班级、和谐宿舍等评比活动,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从而达到学校提出的“成就他人,共同发展”的目标。6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进一步渗透“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贯彻实施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改方案,保证德育课教学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确保课堂教学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中,形成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六、面向企业、服务社会的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工程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面临着两个重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对城乡需要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要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为此,学校开展实施“面向企业、服务社会的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工程”。重点开展以下方面工作:1面向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在现有培训规模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劳动保障部技能鉴定中心的支持,扩大鉴定工种、等级,开辟新的技能鉴定项目,面向企业和社会不同层次具有技能需求人员,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资源优势,服务社会。2开展新技术培训讲座,提升人力资源素质随着首都经济发展,各行业中新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将被广泛应用,行业对新技能、新的管理知识的培训需求将会增加,为此,学校将充分发挥师资和教学资源优势,邀请社会和行业内的专家定期到校为师生举办新的管理知识和新的技术技能培训讲座,不断提升企业后备员工的人力资源素质。3开展学历教育,满足学历提升需求根据首都经济发展和各行业从业人员学历提升的要求,学校将整合师资和教学资源,发挥远程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开设面向企业与社会的成人中专班和成人高职班。成人教育以业余学习为主,采取“学历技能”模式,学员除获得学历证书外,还可取得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七、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实现校园总体规划的建设工程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是学校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形象的基本标志,是实施环境育人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期间是学校实施校园总体规划、全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为保证学校“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的实施,学校“十二五”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校园规划工作,按照学校“十二五”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和事业发展目标,以建设人文型校园、职业型校园、数字型校园和园林型校园为主题,落实校园总体规划,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富有传统文明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和谐校园环境。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优化资源配置,修缮与新建相结合;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实用与艺术相结合;注重环保和节能,前瞻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科学合理确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妥善处理拆除与建设的关系,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依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和学校校园整体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实施校舍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等工程,新建、扩建校园面积约16171平方米:1校舍抗震加固工程。为消除校园安全隐患,确保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于2011年对学校现有没有达到国家抗震规范的部分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在加固的同时进行节能改造。主要包括:实验教研楼、学生食堂、锅炉房和配电室,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 2综合实训楼加层工程。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对校园总体规划进行了微调,计划在现学校实训基地综合实训楼上加建一层,对现集中于彩钢板房内的所有计算机房等实训教室进行搬迁,竣工后建筑高度22.4米,新建规模1135平方米。3教学图书馆综合楼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教学图书馆综合楼工程建设项目。拟建的教学图书馆综合楼项目总建筑面积15036平方米。4校园市政配套工程与绿化美化工程。加快学校校园的绿化美化进程,进一步丰富校园内的园林景观,并使校园内的植物、花卉、小品、雕塑为相关的专业教学服务。第三部分 主要保障措施一、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规划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中的保证监督作用,为深化改革、推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政治保障。立足科学发展、依法治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明确新阶段党组织的工作职责,改进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增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和完善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办好学校,建立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管理和监督作用,为学校“十二五”规划顺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