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3
第1章 工艺分析工艺方案的确定…………………………10
1.3 零件材料性能分析及工件工艺性分析……………10
1.4 零件工艺性的分析 ………………………………12
1.6 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形式……………………14
第2章 工作原理……………………………………………16
第3章 工艺设计及排样方案…………………………… 17
3.2 确定排样方式和计算材料利用率……………………19
第4章 工作零件设计…………………………………… 22
第5章 参考资料………………………………………… 30
第6章 总结……………………………………………… 31
前 言
模具在现代生产中,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他它以其特定的形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原材料成形。例如,冲压件和锻件是通过冲压和锻造方式使金属材料在模具内发生塑性变形而获得的;金属压铸件、粉末冶金零件以及塑件、陶瓷、橡胶、玻璃等非金属制件,绝大多数也是通过模具成形的。由于模具成形具有优质、高产、省料、低成本等特点,现已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汽车、拖拉机、航空航天、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家用电器、石油化工、轻工日用品等工业部门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
现在,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和发展模具技术,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引起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在德国则冠以“金属加工业中的帝王”,在罗马尼亚视为“模具就是黄金”。因此可以断言,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日益提高,模具技术也会不断发展,并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模具是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是专门为工业生产服务,并用于特定产品生产而被特殊制作的工艺装备,随着工业产品向多样化发展,模具生产从形状、尺寸、数量、材料、结构、精度、使用条件及寿命等方面,向着多样化发展的倾向也日趋明显。模具基本上是按订货合同单件生产,因此,模具产品的多样性及单件生产的技术特点十分突出。所以,工厂的设计、工艺、工艺装备和管理等,都要适应这个技术特点。大部分精密复杂模具都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检测设备要求精密度更高。模具加工技术集中了机械、电子乃至化学和光学等工业技术的精华。同时,模具对熟练技工的依赖程度远比其他加工业要大。因此,技术的先进性及对熟练技巧的依靠性也是模具产品的技术特点。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上的应用日渐广泛和高新技术对模具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模具的高新技术特点将日益明显,而对熟练技巧的依靠性将逐步淡化。
作为工业生产基础工艺装备,模具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模具技术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80年代以来,我国模具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这些年来,中国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目前,中国17000多个模具生产厂点,从业人数约50多万。1999年中国模具工业总产值已达245亿元人民币。工业总产值中企业自产自用的约占三分之二,作为商品销售的约占三分之一。
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约占50%,塑料模具约占33%,压铸模具约占6%,其它各类模具约占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其他所有制形式的模具厂家,包括集体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集体
和私营的模具企业在广东和浙江等省发展得最为迅速。例如,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从事模具制造的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多达数千家,成为国内知名的“模具之乡”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在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为了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纷纷加入了对模具制造的投入,例如科龙、美的、康佳和威力等集团都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多集中于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现已有几千家。例如,江苏无锡的微研有限公司为一日本独资企业,员工有200余人,拥有精密数控模具加工设备60余台,1998年其模具产值超过2亿元。
中国模具工业的技术水平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国内已能生产精度达2微米的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最多已达160个,寿命1~2亿次。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现在已能生产48英寸电视的塑壳模具、6.5Kg大容量洗衣机的塑料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整体仪表板等模具。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国内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等。在大型精密复杂压铸模方面,国内已能生产自动扶梯整体踏板压铸模及汽车后桥齿轮箱压铸模。在汽车模具方面,现已能制造新轿车的部分覆盖件模具。其他类型的模具,例如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铝合金和塑料门窗异型材挤出模等,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可替代进口模具。
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
比重还比较低,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还不够广泛等等。特别在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技术上存在明显差距,这些类型模具的生产能力也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而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
但是,由于我国的模具行业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产需矛盾:随着工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模具的需求越来越大。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只达到70%左右。造成矛盾突出的原因是模具企业的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周期长。另外,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
企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很多模具生产能力集中在各主机厂的模具分厂或车间内,模具的商品化程度低,而国外70%以上都是专业模具厂,且走的是“小而精”的道路,因此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俱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