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色谱分析教案教学题目第一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8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色谱学原理,理解色谱学基础理论。了解色谱流出曲线和术语,掌握分离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分离度的重要参数。教学要求掌握内容1.色谱法的分类方法和基本术语;2.色谱分离的原理熟悉内容1.分配系数与保留行为的关系2.色谱分析法基本参数的定义及用途了解内容1.色谱法的用途及特点2.色谱法的分类和发展教学重点色谱分离的原理、色谱法的基本术语、教学难点分配系数与保留行为的关系对塔板理论和板高方程的理解教学进程第一节 色谱分析法概述 1学时 第二节 色谱过程和基本术语 3学时 第三节 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4学时 教学手段注意内容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适当提问,以加深学生对某重点知识的印象。部分内容学生课后自学。深化、拓宽回顾以前学过的分离方法,引出色谱分离方法,使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述塔板理论时与化工中精馏塔分离联系起来。深化塔板概念。习题见讲稿参考资料1色谱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现代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3现代生物样品分离分析方法 科学出版社。第一节 色谱分析法概述一、色谱法的定义及用途1定义:色谱分析法简称为色谱法或称层析法(chromatography),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分离分析方法。其分离原理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使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离。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分离方法沉淀法: 蒸馏法: 萃取法: 2色谱法的用途:色谱法已广泛用于各个领域,成为多组分混合物的最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因此,对于复杂的药物分析的,首选是色谱方法,在各国药典中都大量收载色谱法。现在色谱法形成一门专门的科学,广泛的用于各个领域,成为多组分混合物的最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二、色谱法的起源1 创立:1906 年,俄国植物学家Tsweet 发现色谱分离现象(植物色素分离见图示)。在碳酸钙上出现了具有不同颜色的色带,并将由此色带组成的谱图命名为“色谱图”。2 现状: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分离混合物各组分并加以分析固定相除了固体,还可以是液体流动相液体或气体色谱柱各种材质和尺寸被分离组分不再仅局限于有色物质教学要求、方法及时间分配三、 色谱法的特点1 优点:“三高”、“一快”、“一广” 2 缺点:四、色谱法的分类1 按两相分子的聚集状态分类2 按固定相的固定方式分类3 按分离机制分类色谱法简单分类:五、色谱法的发展1、历史2、在我国的发展3、展望第二节 色谱过程和基本术语一、色谱过程、分离原理及特点色谱过程色谱分离原理色谱分离特点1不同组分通过色谱柱时的迁移速度不等提供了分离的可能性2各组分沿柱子扩散分布峰宽不利于不同组分分离。二、色谱流出曲线和有关概念色谱流出曲线和色谱峰1.流出曲线(色谱图):电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2.基线:无样品时的电信号(二)保留值:色谱定性参数1. 保留时间tR: 2. 死时间tm(或t0):3.调整保留时间tR: 4.保留体积VR: 5.死体积Vm (或V0): 6.调整保留体积VR:7.相对保留值ris(选择性系数):调整保留值之比(三)色谱峰高和峰面积1.峰高h: 2.峰面积A: (四)色谱区域宽度:1. 标准差:2. 半峰宽W1/2:3. 峰宽W :4.三、分配系数与色谱分离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相平衡参数1.分配系数K(平衡常数):2.容量因子k (容量比,分配比):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与保留时间的关系第三节 色谱基本原理一、塔板理论(一)、塔板理论的提出(二)、塔板理论的假设1、将塔分成若干小段,每段相当一块塔板,用n表示,在每块板上组分瞬间达到气液平衡。2、所有组分开始时都处在柱中第零号塔板上。3、流动相以脉冲形式进入,每个脉冲相当于一个塔板体积。4、组分在所有板上线性吸附或分配,分配系数是一常数(三)、理论板数的计算 n = 5.54 ( )2 n =16 ( )2 neff = 5.54 ( )2 neff = 16 ( )2 理论与有效的关系: neff = ( )2 n (四)、塔板理论的评价 二、速率理论(一)、范氏方程的提出(二)、速率理论的模型组分分子在柱内的行为大致是:组分分子由载气携带向前走,而固定液分子将其回拉,由于载气分子的连续流动,逐渐释放,由于各组分与固定相分子作用力不同,在柱中滞留时间不同,运行速度不同。组分分子还受到载体阻力,浓差扩散、传质阻力等影响。速率理论方程 H = A + B/u + Cu(1)涡流扩散项 H1 = = 2dP(2)分子扩散项 H = = 2 rDg/u (3)流动相传质阻力 H3 = = 0.01 u(4)固定相传质阻力 H4 = = u(三)、范氏方程讨论1、颗粒大小与粒度范围2、u对H的影响3、 k、 Tc对H的影响三、色谱分离度(一)、理论板数与有效板数的关系(二)、相对保留值与T的关系(三)、分离方程 Rs = R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学题目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8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的速率理论方程,掌握气相色谱的工作系统,了解色谱柱柱效的评价方法,掌握色谱条件的选择方法和色谱新技术的进展教学要求掌握内容1.色谱法定性;2.色谱法定量熟悉内容1.色谱柱的填充与制备2. 组分与固定液作用力关系了解内容填充柱气相色谱系统教学重点色谱柱的填充与制备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教学难点组分与固定液作用力关系内标法定量教学进程第一节 填充柱气相色谱系统 1学时 第二节 气固色谱固定相 1学时 第三节气液色谱固定相 2学时第四节 色谱定性分析 2学时第五节 色谱定量分析 2学时教学手段注意内容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适当提问,以加深学生对某重点知识的印象。部分内容学生课后自学。讲解气相色谱分离模式时注意两种模式分离原理的比较深化、拓宽讲解气相色谱分离模式时与第三章液相色谱分泌模式比较和呼应。习题见讲稿参考资料1色谱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现代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3现代生物样品分离分析方法 科学出版社。第一节 填充柱气相色谱系统一、系统流程图二、分析单元(一)气路系统1、作用2、构成3、常见气路系统4、载气流速的测量与校正(1)测量方法:(2)如果柱前压、柱前流速出口 Fc = (二)进样系统(三)色谱柱1 形状2 规格:3 材质(四)检测器1作用:将色谱柱分离后的各组分的浓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2种类:(1)热导池检测器: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3)电子捕获检测器: (4)火焰光度检测器: (5)质谱检测器: (五)记录仪1作用:2注意:。3要求: (六)温度控制系统:第二节 气固色谱固定相一、气固色谱的优点和缺点二、常用固定相1、炭:活性炭、碳分子筛2、氧化铝3、硅胶 SiO2 xH2O4、分子筛5、GDX高分子多孔微球第三节 气液色谱固定相一、 液色谱载体固定相载体固定液(一)对载体的要求(二)载体的分类1硅藻土载体: 由天然硅藻土锻烧而成,主要成分无机盐。根据制造工艺和助剂不同,分为红色与白色硅藻土两类。2非硅藻土载体 (三)载体的表面处理1、处理的原因2、处理的方法(1)酸洗: (2)碱洗: (3)硅烷化:(四)载体的选择二、气液色谱固定液(一)对固定液的要求(二)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的作用力组分之所以能够分离,是由于它们在柱中k不同,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力不同,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 1、定向力: 2、诱导力: 3、色散力: 4、氢键作用力:(三)固定液的分类 1、按极性分类 (1)按相对极性分类A规定B计算方法 q = lg Px = 100 (1-)(2)相特征常数法-Rohrschneider(罗氏常数) 1966年,Rohrschneider提出了相特征常数法,常称为罗氏常数。选用五种不同性质的组分来表征一种固定液的特性,每种组分与固定液间作用力类型不同;用五种代表物在多种固定液柱上的保留指数,与在非极性固定液柱上保留指数之差,来代表固定液的相对极性,使极性的表达更加完善。 P = I = IP - IS2、按固定液的化学类型分类烃类 聚硅氧烷类 醇、醚类 酯类 有机皂土、液晶、手性固定相 (四)固定液的选择1、已知样品 (1) 按相似性原则(2) 按主要差别Tb或极性差。(3) 按麦氏常数选择固定液 (4) 特殊样品选特殊固定液 (5) 混合固定液2、未知样品(1)毛细管柱初分离 (2)几种最佳固定液 三、气液色谱填充柱的制备1、 根据样品选择固定液、载体。2、 根据固定液选择溶剂。3、根据配比和所需固定相的量,计算所需固定液的量、载体的量。4、涂渍5、柱的填充(1)柱的清洗:(2)柱的填充:(3)柱的老化:第四节 色谱定性分析一、一般定性1、已知物直接对照法定性(1)利用保留时间和保留体积定性(2)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3)用比保留体积定性(4)已知物峰高增加法定性(5)双柱定性2、保留值随分子结构或性质变化规律定性 (1)碳数规律(2)沸点规律(3)LC中的保留值规则二、保留指数定性 (Kovats) 1、保留指数的计算 I = 100 Z + n 2、X在Z、Z+1之间3、 测量方法 二、 联用方法定性四、化学方法定性第五节 色谱定量分析色谱定量的依据是:组分的重量或在载气中的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成正比 Wi = fiAi一、峰面积的测量1、对称峰面积 2、不对称峰面积 3、峰高乘保留时间 4、自动积分仪法5、峰高在定量分析中的作用 一定的样品,二、定量校正因子 意义 为什么提出?1、校正因子的表达式 (1)质量校正因子 fm(2)摩尔校正因子 (3)体积校正因子 2、相对响应值3、峰高定量校正因子三、百分含量的计算1、归一化法 Xi% = 使用条件 特点 2、内标法Xi% = 100 特点3、外标法(校正曲线法) 特点4、叠加法(内加法) xi% = 100 = 5、转化定量法 气谱中使用的一种定量方法,将被测组分在进入检测器前利用催化剂转化为同一组分,一般转化为CO2或CH4,使定量工作简化。教学题目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8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各种分离原理及色谱条件的优化和选择原则。教学要求掌握内容1.HPLC的分离模式的分离机制熟悉内容1.HPLC流动相的要求2.影响HPLC分离的因素了解内容1.HPLC的用途及特点2.HPLC的分类和发展教学重点HPLC的分离模式的分离机制;HPLC流动相的要求教学难点基本类型的分离机制;流动相是如何参与分离机制教学进程第一节 概 述 1学时 第二节 液谱过程的理论 1学时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柱 1学时第四节 液谱流动相及其选择性 1学时第五节 分离模式及原理 4学时教学手段注意内容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适当提问,以加深学生对某重点知识的印象。部分内容学生课后自学。深化、拓宽讲解流动相和固定相时与第二章气相色谱的内容呼应、比较。讲解流动相是如何参与分离机制时与第二章气相色谱的内容呼应、比较。习题见讲稿参考资料1色谱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现代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3现代生物样品分离分析方法 科学出版社。第一节 概 述 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液相色谱法,根据固定相形式不同,可分为纸色谱、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柱液相色谱。根据分离原理又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色谱、排阻色谱等,目前,液相色谱主要指柱液相色谱。一、发展简况 几十年来,色谱学科不论在色谱工作者人数、发表著作的数量、所分离样品的种类和复杂性,以及分离速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而且这期间有几次飞跃:第一次,四十年代 分配色谱 纸色谱;第二次,六十年代早期 凝胶、排阻色谱。预计还会有更大发展,现代液相色谱技术使柱色谱不论在分离效率、分析速度还是在操作自动化方面都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二、HPLC的特点 1、可分离分析高极性、高分子量和离子型的各种物质。2、柱效很高,每米可达3万块以上,一般用20 - 25cm的柱子,由于固定相的不断改进,最短的只有3cm,板数可达3000-4000,能满足一般分析的需要,有很高的分析速度。3、柱子短,对压力要求低。过去高压,现在高精度、高稳定性。 4、一般在室温下操作,样品不需预处理,操作方便,容易掌握。5、流动相的作用比气谱中大,流动相的选择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6、HPLC不仅用于分析目的,还可用于制备纯样品。7、柱子昂贵,消耗大量溶剂,仪器价高,缺高灵敏度、通用的检测器。三、HPLC装置(一)、HPLC流程 (二)、各部件构成及作用1、储液器2、过滤器3、梯度洗脱4、高压输液泵5、进样装置 6、检测器 (1)作用: (2)种类:紫外检测器、电化学、极谱、电导、库仑、离子选择电极最常用的是紫外检测器和折光检测器。第二节 液谱过程的理论一、溶质在色谱过程中的保留值 tR = (1+K)二、液相色谱过程中的谱带扩展 影响谱带展宽也主要由涡流扩散、分子扩散和传质三部分组成,但是,由于流动相物理性质的差别很大。(一) 溶质在流动相流动中的涡流扩散(二)径向分子扩散(三)固定相颗粒表面滞流层对扩散的影响(四)颗粒内滞流层对溶质扩散的贡献(五)动力学阻力三、柱效和板高方程 1、板高和板数 n = 16= 5.54( H = L/n 2、折合参数 3、板高方程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柱一、固定相1作用:强调固定相的选择-选择最佳分离方法,并不排除某些化合物可通过流动相的改变,使用通用固定相实现特殊组分的分离。2类型(1)薄壳型微球 (2)深孔大颗粒(3)小颗粒二、柱型 常用的标准柱型: 发展方向: 主要材料: 三、柱的选择性在气谱中,固定相的种类很多,选择固定相是分离的关键,在液谱中不同,虽然固定相的种类不少,但是,除柱效外,其它性质无明显区别。四、色谱柱的填充1、干法:2、湿法(匀浆法): 一般地说,在粒度小于20m的固定相的情况下,可以用匀浆法(湿法)填充。第四节 液谱流动相及其选择性一、流动相的作用 流动相-溶剂-洗脱液-载液 样品-质-洗脱物 固定相一定,组分的保留和分离主要由溶剂决定,对一个确定的组分,流动相决定k的能力-溶剂强度;k和溶剂强度成反比。二、对流动相的要求1、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只溶解样品,不发生反应。 2、与所用检测器有相容性,如紫外检测器-溶剂在紫外区不能有吸收。常用的溶剂有十六种,在液谱中经常使用二元或多元溶剂的混合流动相,调节洗脱强度和选择性3、尽量使用粘度小的溶剂。4、溶剂易于获取并易于纯化。5、沸点太低,传输过程中易出现气泡。6、毒性尽量小,不易起火。 7、成本低。三、溶剂的分类 1、溶剂强度 2、溶解度参数 3、选择性参数 第五节 分离模式及原理一、 液-固吸附色谱LSC,(一)分离原理 平衡常数K = 选择性决定于溶剂强度之差,如果改变溶剂的浓度、性质、PH值等,就可使值发生较大的变化,使保留值变化,这就是梯度洗脱的根据。(二)固定相 (三)流动相 流动相以非极性溶剂为主,在液谱中,可供选择的固定相种类不多,主要靠改变流动相来实现对复杂样品的分离。(四)、应用 液固色谱最适合于不同极性化合物的分离,极性越大,吸附作用越大,k值越大。用液固色谱法分离异构体比其它类型的色谱法有更好的选择性,是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缺点是峰拖尾。二、液-液分配色谱(一)、分离原理流动相与固定相为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组分既溶解于固定相,也溶解于流动相,根据在两相中溶解度的不同分配,相当于液-液萃取。在一定色谱条件下(二)、固定相 在惰性载体表面涂敷或键合一层固定液薄膜,前者称涂层固定相,后者称键合固定相。由于固定液在流动相中的溶解,不能稳定的保持在载体上,给操作带来麻烦。因此,键合固定相使用更多些。1、涂层固定相: 2、键合固定相: (三)流动相:1正相色谱2反相色谱3 PH值对保留值有影响, (四)、应用 化学键合相的诞生,为色谱分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不仅用于反相、正相,部分用于离子交换、体积排阻等。三、离子对色谱(一)分离原理 在两相体系中,一个离子型化合物或能解离的分子,在水相中与适当的平衡离子形成离子对,被有机相提取: 平衡常数 (二)、固定相(三)、流动相(四)、应用主要用于离子型或可离子化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多数与生命科学有关系,如天然化合物、合成药物、生物体液等等。 四、离子交换与离子色谱(一)、分离原理 离子交换在交换剂表面进行 A + B-R = B + A-R(二)、固定相 1、微粒树脂型-聚苯乙烯树脂2、表面多孔型离子交换剂3、硅胶键合相多孔微粒(三)、流动相1有机溶剂:2缓冲溶液:3溶液强度: 4PH影响: 五、体积排阻色谱(一)、分离原理 固定相表面有不同尺寸的孔,样品中组分的分子量不同,体积也不同,如果样品分子直径大于孔径直径,分子不能进入小孔,随流动相迅速流出,如果样品分子直径小于孔径直径,流出速度慢。 (二)固定相(三)流动相六、亲和色谱(一)、分离原理 一对可相互作用的生物分子,一个被固定在固定相表面上,另一个为样品分子。反配体被配体固定相所吸附形成可逆的复合物,没有被吸附的“杂质”随洗脱液流出,被吸附的生物分子,通过洗脱液组成或条件的变化,洗下来,达到分离与纯化的目的。(二)固定相(三)流动相教学题目第四章 薄层色谱分析法(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薄层色谱法的特点,掌握薄层色谱法的理论和薄层色谱技术的实验条件的选择。教学要求掌握内容1.薄层色谱分离原理;2.薄层色谱定性、定量分析熟悉内容薄层色谱的基本操作过程了解内容1.薄层色谱法的用途及特点2.薄层色谱法的发展教学重点薄层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教学难点薄层色谱分离原理教学进程第一节 薄层色谱概述 0.5学时 第二节 薄层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 1学时 第三节 薄层色谱定性、定量分析 1.5学时第四节 薄层色谱操作 1学时教学手段注意内容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适当提问,以加深学生对某重点知识的印象。部分内容学生课后自学。深化、拓宽讲解薄层色谱分离原理时与第三章液相色谱中吸附、分配色谱分离模式呼应。习题见讲稿参考资料1色谱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现代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3现代生物样品分离分析方法 科学出版社。第一节 薄层色谱概述一、薄层色谱概念二、薄层色谱的特点三、薄层色谱应用1可用于判断两个化合物是否相同(同一展开条件下是否有相同的移动值);2可用于确定混合物中含有的组分数;3可用于为柱色谱选择合适的展开剂,监视柱色谱分离状况和效果;4可用于检测反应过程。第二节 薄层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一、固定相选择二、展开剂选择 薄层色谱展开剂的选择和柱色谱一样,主要根据样品中各组分的极性、溶剂对于样品中各组分溶解度等因素来考虑。展开剂的极性越大,对化合物的洗脱力也越大。选择展开剂时,除参照表列溶剂极性来选择外,更多地采用试验的方法,在一块薄层板上进行试验三、相对移动值 在不同的展开条件下,各化合物的移动距离不会相同,而在同一条件下,相对于展开剂的移动距离,各化合物有可比较的展开数据,称为相对移动值,或比移值: Rf=li/lo 第三节 薄层色谱定性、定量分析一、定性分析日光,紫外光,显色1. 比移值Rf 2. 相对比移值Rs 二、定量分析洗脱法,薄层扫描法定量分析1020cm 第四节 薄层色谱操作一、制板(以硅胶板为例)二、点样三、展开 四、显色,计算Rf值教学题目第五章毛细管电泳色谱分析法(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毛细管电泳的特点和进展,掌握毛细管电泳的理论及其实验条件的选择。教学要求掌握内容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熟悉内容毛细管电泳实验条件的选择。了解内容1.毛细管电泳用途及特点2.毛细管电泳的分类和发展教学重点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教学难点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教学进程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色谱法概述 1学时 第二节 毛细管电泳仪系统 1学时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2学时教学手段注意内容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适当提问,以加深学生对某重点知识的印象。部分内容学生课后自学。深化、拓宽讲解毛细管电泳法的分离模式时与传统电泳、经典电泳法比较。习题见讲稿参考资料1色谱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现代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3现代生物样品分离分析方法 科学出版社。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色谱法概述一、由来、发展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分析技术,它是凝胶电泳技术的发展,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补充。该技术可分析的成分小至有机离子、大至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可用于分析多种体液样本如血清或血浆、尿、脑脊液及唾液等,HPLC分析高效、快速、微量。二、毛细管电泳技术特点(1)它是在内径(1O200)m的石英毛细管中进行的,在毛细管中的散热较好,沿着管截面的温度梯度很小,因此,可以提高加在毛细管两端的电压,所加电压可达几十千伏。 (2)它不需要阻流介质,、但可使用凝胶作分子筛介质。(3)可使用在柱检测法,缩短分析时间,结合计算机处理数据,可实现自动化操作。(4)灵敏度高,检测眼可达(10-131O-15)mol,使用激光诱导的荧光检测限可达(1O-191O-21)mol。 (5)分辨率高,理论塔板数为几十万至几百万米。(6)取样量少,有时只需几个纳升(nL,10-9L),流动相只需几毫升。 第二节 毛细管电泳仪系统HPCE仪器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充满缓冲液的毛细管,两端分别浸入盛有缓冲液的储瓶中,之后通以3OkV的电压,整个带电管路置于一个安全保护盒内以防高压危险,打开有机玻璃盒时即自动切断电源。待测组分从毛细管的一端引人,在电场作用下,由于离子迁移速度有差别,而在整个毛细管内形成不同的样品区带,在毛细管的另一端放置检测器,以便连续地检测流过的每一个组分带,分析信号通过检狈u器接收后。经放大再输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储存。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原理一、电泳迁移不同分子所带电荷性质、多少不同,形状、大小各异。一定电解质及PH的缓冲液或其它溶液内,受电场作用,样本中各组分按一定速度迁移,从而形成电泳。二、电渗迁移电渗迁移指在电场作用下溶液相对于带电管壁移动的现象。特殊结构的熔合硅毛细管管壁通常在水溶液中带负电荷,在电压作用下溶液整体向负极移动,形成电渗流。带电微粒在毛细管内实际移动的速度为电泳流和电渗流的矢量和。三、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改进方法1热效应:2电渗流控制: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根据其分离样本的原理设计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毛细管区带电泳(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毛细管等速电泳(capillary chromatography,CITP);毛细管胶速电动色谱(micelle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MECC);毛细管凝胶电泳(capillary gelelectrophoresis,CGE);毛细管等电聚焦(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CIEF)。教学题目第六章 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法(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超临界流体及其特性、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特点和基本概念;掌握超临界流体色谱条件的选择。教学要求掌握内容1超临界流体及其特点;2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机制熟悉内容超临界流体色谱条件的选择 了解内容1.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用途及特点2.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发展教学重点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机制教学难点超临界流体及其特点教学进程第一节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概述 1学时 第二节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结构 1学时 第三节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基本原理 2学时教学手段注意内容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适当提问,以加深学生对某重点知识的印象。部分内容学生课后自学。深化、拓宽讲解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机制时与第二章气相色谱和第三章液相色谱的分离机制呼应、比较。习题见讲稿参考资料1色谱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现代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3现代生物样品分离分析方法 科学出版社。第一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概述一、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定义 使用超过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流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Isopropyltriphenylphosphonium-bromide-13C3-Triphenyl-propan-2-yl-phosphonium-bromide-sup-13-sup-C-sub-3-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5Z-3-Oxotetradecenoyl-CoA-5Z-3-Oxotetradecenoyl-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2030中国植物基食品消费者认知度与渠道拓展策略
- 厦门华厦学院《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于Python)》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3-O-α-D-Forosaminyl-plus-griseusin-生命科学试剂-MCE
-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高等数学进阶I》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财经大学《数据库技术与应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中学历史教学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心梗患者应急预案演练脚本(3篇)
- 防暴演练应急预案幼儿园(3篇)
- 2025年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二次装修管理培训课件
-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课件 第4、5章 钢结构检测与加固、混凝土结构检测与加固
- 混凝土结构-钢筋位置、钢筋保护层厚度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译林版九年级上下册英语单词表(含音标)
- 员工工资明细表Excel模板
- 计数型MSA分析表格
- 枢纽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 临床实验中不良事件的管理
-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 炼钢厂电工应知应会考试题库500题(含各题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