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理清记事文章的顺序_第1页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理清记事文章的顺序_第2页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理清记事文章的顺序_第3页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理清记事文章的顺序_第4页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理清记事文章的顺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清记事文章的顺序北街小学 罗勇 教学目标: 1、能大到致理清记事文章的写作顺序,掌握时间顺序。 2、理清文章时间顺序,并练习用抓重点词的方法了解文章大意。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时间顺序,并练习用抓重点词的方法了解文章大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采访一下大家,你们平时做事情,会按一定的顺序吗?生:要按一定的顺序 师:对啊,肯定会。 师:发展变化着的事物,总是有一定顺序,作者写文章,脑子里也有一条写作路线,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这就是作者写文章的思路,也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那么,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理清文章的顺序,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 二、直接出示主题:师:孩子们知道:常见的写作顺序有那些吗?(生说,师边贴 ,边口头解释)生: 师: 其实常见的写作顺序有3种: (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三)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即空间顺序。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师:孩子认识他们了,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住它吧。生:读 三、理清记事文章的三种顺序【1】时间先后顺序 师:孩子们都很厉害哟,可是你会用吗?老师考考你? 师:请专心听老师读这段话,你们认真思考: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师;读小草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与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生:听师: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生:时间顺序 师: 按时间顺序分别从春夏秋冬四季进行写作。师:你从哪些关键信息知道的?生1:春天生2:夏天生3:秋天生4:冬天生5:第二年春天师:你是从这些表示时间的关键词语看出,这段话是按时间顺序分别从春、夏、秋、冬四季写出了小草的不同特点。【2】事情发展的顺序师:孩子们很厉害,那下面这段话,我就请一个能干的孩子来读一读,其它孩子认真思考: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同学们高兴地在紫竹院公园里游玩。小军玩得口渴了,买了一根冰棍儿吃。他随手就把冰棍儿纸扔在了地上。小丽看见了,连忙把冰棍儿纸捡起来。她对小军说:“我们要保持公园的环境整洁,不要随地乱扔东西。小军听了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他们一起把冰棍儿纸扔到垃圾箱里。 生:抽一生读生:听师: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生:事情发展的顺序 师: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作。师:你从哪些关键信息知道的?生1:生2:生3:生4:生5:师:你是抓住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知道这段话事情发展的顺序。【3】地点变换的顺序师:孩子们很厉害,那下面这段话,我就请孩子们自己默读,边读边思考: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全班默读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生:听师: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生:空间顺序 师: 按空间顺序进行写作。师:你从哪些关键信息知道的?生1:生2:生3:生4:生5:师: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屋外和屋里两个不同地点,来判定是按空间顺序进行写作。 师:总结三种顺序。 生:全班再次读三种顺序。 四、理清一篇文章中的几种顺序 师:通过了分析,我们掌握了三种常用的写作顺序,那么我们就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说说下面的文章运用了什么的写作顺序呢? 小院 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生:全班齐读师:说说看,按什么顺序写的?生1:生2:生3:生4:生5:师: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夏天和秋天两个不同时间,来判定是按时间间顺序进行写作。师:这段话,我们还可以抓住西面、北面、东面和南面四个不同地点,来判定是按空间间顺序进行写作。师:总结 :有时候,在一篇文章中,不单单只有一种写作顺序,往往是几种写作顺序同时存在,那我们按什么顺序来理清文章呢?那就要看哪一种更明显,更容易帮助我们理解课文。以后孩子们要记喽。五、从时间顺序,理解课文大意远行靠什么 最初,人们要外出只能步行、骑马,或乘独木舟。后来,人们发明了马车和帆船,就可以驾着车和船,到比较远的地方去了。二百多年前,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从此有了火车和轮船。火车满载着乘客在大地上奔驰,轮船把人们送到天涯海角。不久,人们又发明了内燃机。火车跑得更快了,汽车在公路上川流不息,军舰在大海上巡逻,快艇疾驶而过。千百年来,人们幻想着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飞机使人好梦成真,人们可以不受高山大海的阻隔,自由地飞到世界各地。现在,人们又发明了电力机车、核潜艇、磁悬浮列车、太阳能汽车还有了可以遨游太空的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师:请四人小组认真读一读课文,先找课文中点明时间的词句,再根据时间顺序找出相应的交通工具,完成下表。时间交通工具师:巡视,做的好的组打星,选出2组汇报师:这篇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了什么内容? 生:这篇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发展过程。师:同学们看,当我们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就比较容易理清了文章的顺序,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从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入手,来概括文章概括段意,分段,根据每一段的意思,我们就能一下子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对于学习特别长的文章很有用哟。师:总结,学习了这么多,我们知道关于时间顺序的词语,它总是一组一组的出现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词组?说一说。生:说师:板书 六、拓展【1】排一排 师:我们班的孩子都是很,按顺序的好孩子,可老师这里有两个小马虎,他们把句子的顺序打乱了,你能来帮帮他排出正确的顺序吗? 例1 ( )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正确的顺序是: 你是依据什么来排序的: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先后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正确的排列应是: 1、4、2、5、3、6。 例2 ( )一天,我对小明说:“咱们明天捉知了,好吗?”他愉快地答应了。 ( )开始,我怎么也捉不到。 ( )第二天,我们俩准备好了网罩,向树下跑去。 ( )小明却一连捉了三、四只,我真羡慕他。 ( )夏天一到,我们村口的大树上,从早到晚总能传来“知了知了”的叫声,我多么想亲手捉一只知了啊!( )最后,在小明的帮助下,我也套住了一只,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正确的顺序是: 你是依据什么来排序的: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夏天一到、一天、第二天、开始、最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也就是以时间先后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正确的排列应是: 2、4、3、5、1、6。 【2】填一填(请你补写下面这段话的空白部分,使其成为一段完整的话)小闹钟 小闹钟的作用可大啦! ( ),它总是准时把我闹醒,告诉我:“应该起床了!” 下午放学回家,它又提醒我:“ 。” 六点做完作业,它滴答滴答的告诉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