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绪论……………………………………………………………………………………………1
设计总说明………………………………………………………………………………2
结构计算 ……………………………………………………………………………………7
1 设计资料…………………………………………………………………………………7
1.1 工程名称…………………………………………………………………………………7
1.2 工程概况…………………………………………………………………………………7
1.3 设计资料…………………………………………………………………………………7
2 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8
2.1 柱网布置…………………………………………………………………………………8
2.2 计算单元选取……………………………………………………………………………8
2.3 梁柱截面尺寸的确定……………………………………………………………………10
2.4 板厚的确定………………………………………………………………………………11
3 恒载计算…………………………………………………………………………………12
3.1 屋面荷载标准值…………………………………………………………………………12
3.2 楼面荷载标准值…………………………………………………………………………12
3.3 框架梁柱荷载标准值…………………………………………………………………12
3.4 填充墙荷载标准值………………………………………………………………………13
3.5 门窗荷载标准值…………………………………………………………………………13
3.6楼梯荷载标准值…………………………………………………………………13
4 活载计算 ………………………………………………………………………………14
5 楼层荷载汇总 …………………………………………………………………………14
5.1 顶层荷载…………………………………………………………………………………14
5.2五层荷载 ……………………………………………………………………………15
5.3 二~四层荷载……………………………………………………………………………16
5.4 一层荷载…………………………………………………………………………………16
6 地震作用………………………………………………………………………………19
6.1 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19
6.2 横向框架自振周期计算…………………………………………………………………22
6.3 横向框架水平地震作用…………………………………………………………………22
6.4 变形验算…………………………………………………………………………………23
6.5 横向框架②轴柱端弯矩计算……………………………………………………………26
6.6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26
7 横向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31
7.1 横向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33
7.2 横向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34
8 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39
8.1 计算单元…………………………………………………………………………………39
8.2 荷载计算…………………………………………………………………………………40
8.3 各层结点弯矩计算……………………………………………………………………42
8.4 梁柱线刚度比 …………………………………………………………………………44
8.5 横向框架的弯矩用二次分配法进行弯矩分配 ………………………………………46
9 横向框架的内力组合 ………………………………………………………………57
9.1 弯矩调幅…………………………………………………………………………………57
9.2 内力组合…………………………………………………………………………………60
10 截面设计………………………………………………………………………………61
10.1 框架梁…………………………………………………………………………………61
10.2 框架柱…………………………………………………………………………………68
10.3 现浇板…………………………………………………………………………………77
10.4 次梁……………………………………………………………………………………82
11 楼梯设计………………………………………………………………………………84
11.1 楼梯板计算……………………………………………………………………………84
11.2 平台板计算……………………………………………………………………………85
11.3 平台梁计算……………………………………………………………………………85
12 地基基础设计…………………………………………………………………………86
12.1 地基变形验算…………………………………………………………………………86
12.2 柱下基础设计……………………………………………………………………87
12.3 地基地基梁计算………………………………………………………………………94
结论…………………………………………………………………………………………96致谢…………………………………………………………………………………………97主要参考文献………………………………………………………………………………98
附表1梁的内力组合…………………………………………………………………………99
附表2柱的内力组合………………………………………………………………………100
附表3梁柱结点弯矩调整………………………………………………………………102
附表4柱端剪力调整……………………………………………………………………103
附表5调整后横向框架各柱剪力组合………………………………………………104
绪论
0.1毕业设计的目的
1.在知识上,应综合应用各种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使理论深化,知识拓宽,专业技能延伸。
2.在能力上,培养调研、收集、加工、整理和应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3.在综合素质方面,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协调合作的能力。
0.2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1.认真贯彻“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
2.进一步掌握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及基本方法和步骤。
3.认真处理好结构设计及建筑的总体与细部关系,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形式、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
4.确定结构计算简图,进行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方法必须手算,电算校核。
5.了解和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设计规范和规定,并能正确使用。
6.认真编写设计计算书,绘制相应的设计图纸,并要求正确、规范、美观。
设计总说明
1 设计简介:
本设计为六层教学楼,按照设计要求与规范,本建筑座北朝南,处于文明路与现代路的交汇处。本建筑对建筑材料要求较高,主体采用了混凝土材料,外墙采用乳胶漆,美观大方。
本建筑采用“一”字形框架结构,顶层部分有女儿墙,使整个建筑不枯燥单调,教学楼出入口位于南面,楼梯布置于北面,且两端有出入口,使其有合理的布局,从而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体现了必须适合教学的这一特点。
2 建筑做法:
根据建筑《苏J01-2005》《房屋建筑学》等资料采用以下建筑做法:
2.1地 面:(除卫生间)水磨石地面(有防水层)
15厚1:2水泥白石子磨光打蜡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15厚1:3水泥沙浆找平层
40厚C20细石混凝土
防水层:刷冷底子油一道,二毡三油防潮层,
绿豆砂一层热沥青粘牢
20厚1:3水泥沙浆找平层
60厚C15混凝土
100厚碎石或碎砖夯实
素土夯实
2.2楼 面:(除卫生间)水磨石楼面(防水层)
15厚1:2水泥白石子磨光打蜡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30厚C20细石混凝土
防水层:聚氨酯二遍涂膜,厚1.2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
2.3踢脚线:地砖踢脚,台度
8厚地砖素水泥浆擦缝
5厚1:1水泥细砂结合层
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
刷界面处理剂一道
2.4内 墙:乳胶漆外墙面
刷乳胶漆
5厚1:0.3:3石灰膏砂浆水泥粉面
12厚1:1:6水泥石灰砂浆打底
刷界面处理剂一道
2.5 外 墙:涂料外墙面
刷外墙涂料
6厚1:2.5水泥砂浆粉面,水刷带出小麻面
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
刷界面处理剂一道
2.6屋 面: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屋面
铺贴防滑面砖,干水泥擦缝
20厚1:2.5水泥砂浆
40厚C20混凝土,表面刷素水泥浆一道
隔离层
高分子防水卷材一层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2.7平顶: 喷涂顶棚 (现浇混凝土)
刷涂料
3厚麻刀灰粉面
8厚1:0.3:3水泥石灰膏粉面
刷素水泥浆一道(内掺建筑胶)
现浇钢筋混凝土
2.8油漆: 乳胶漆
乳胶漆二度
满刮腻子二道
刷稀释乳胶漆一度
2.9台阶: 防滑砖台阶
10厚防滑地砖(带防滑条),干水泥擦缝
8厚1:1水泥细砂浆结合层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素水泥砂浆结合层一道
70厚C15混凝土台阶面向外坡1%
200厚碎石,灌1:5水泥砂浆
素土夯实
2.10散水:细石混凝土散水
40厚C20细石混凝土,撒1:2水泥黄砂压实抹光
120厚碎石垫层
素土夯实,向外坡4%
2.11 卫生间:地砖楼面(带防水层)
8-10厚地砖楼面,干水泥擦缝
5厚1:1水泥细砂浆结合层
30厚C20细石混凝土
防水层:聚氨酯二遍涂膜,厚1.2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现捣制钢筋混凝土楼板
3 设计内容:
3.1 建筑设计:
本建筑采用的是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层数为6层,顶层为阅览室、报告厅,五层为办公室,其余为教室及其辅助用房。一层层高为4.2m,二层层高为3.6m,标准层层高为3.6m,六层层高为3.9m, 室内外高差为0.45m,平屋顶。
建筑设计阶段,通收集各种优秀的设计方案,同时对相关建筑物的实地考察,形成一定的设计概念,再对相关规范认真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初步建筑方案设计,在图纸上绘制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主要立面图、主要剖面图的草图。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进行反复修改,并最终在计算机上绘制详图,达到正确美观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