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doc

[T0052]六层4019平米L型行政办公楼设计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4375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8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06-25 上传人:小*** IP属地:福建
50
积分
关 键 词:
t0052 平米 行政 办公楼 设计
资源描述:

摘 要


拟在上虞市建造办公楼一栋。办公楼为六层,层高3.6米,总高度21.9米;总长度36.9米,总宽度27.9米;建筑面积为4019平方米。建筑设计为满足办公要求,设置了大开间,并设置了两部楼梯,每层设置厕所。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有关本工程结构的计算详后面的内容。

关键词:框架结构;荷载;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办公楼


Abstract

There is a office building to build in shangyu’s suburb。The building has six floor and each of the height is 3.6m ,and its overall height is 21.9m;The building’s length is 36.9m,and its width is27.9m;the area of the building is 4019m2。For the sake of the builder’ office work, the design use big space ,and the building has two stairs,each of the floor has toilet.office。This building adopts frame structure .the framework calculate about this building is below this summary。

Key word:frame structure;load;building design;structure;office building


工程概况


本设计采用普通框架结构,为L形,其中南北走向的柱网布置为7200*4500,为内廊式结构,走廊宽度为2.4m,东西走向的柱网布置为6900*4500及3600*4500,为外廊式结构,走廊悬挑,宽度为1.8m,本设计选取南北向的一榀框架进行计算。

本设计的框架梁的截面尺寸为:250mm*700mm,次梁的截面尺寸为250mm*400mm。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为400mm*500mm。层高为3.6m。

屋面为不上人屋面,屋面活荷载为0.5KN/m2,楼面的活荷载为2.0KN/m2。基本风压为0.3KN/m。上虞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故不考虑地震作用,水平方向只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一、板的计算

板和框架及联系梁现浇,根据板的长宽比将板分成双向板和单向板分别进行计算,双向板和单向板均采用表格法,并配以一定的计算简图。由于板的周边支撑梁对板的有利影响,对于连续板的中间区格,其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截面的弯矩可予以折减,设计中取0.8的折减系数。


二、次梁的计算

 次梁的支座为框架梁,由于本设计中的次梁的相邻跨度差小于10%,忽略框架梁的抗扭刚度,连续梁的计算简图取为以框架为铰支座的多跨连续梁,按塑性内力重分别计算。


内容简介:
高层住宅的抗震发展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土地的紧张,建造高层住宅楼已经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缓解城市用地压力的最有效的方法。高层建筑中抗震设防是头等大事,建筑高度的增长直接导致了对建筑不利因素的产生,地震、风等等都会对高层建筑带来意想不到的破坏。通过对我国高层住宅的抗震发展趋势进行地分析,阐述了我国高层住宅的抗震发展前景。高层住宅的抗震发展要将起点与趋势结合起来,通过对其他国家高层住宅抗震技术的发展分析和我国自身技术等发展情况,来确定高层住宅抗震的发展方向,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高层住宅 抗震 技术 发展 引 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许多难点,诸如:地震地面运动的不确定性、抗震设防水准及对地震作用的预估、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弹性、非线性)分析的正确性、对影响结构抗震性能因素的认识以及所采取的有效性等。人们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研究,从20世纪初开始,至今已近100年,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工程实践和震害经验,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已有国际上能基本接受的、比较合适的抗震设计方法反应谱理论及结构“能力设计”原理,并在许多国家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但是这一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近十多年来,人们又在进一步研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1早期的抗震设计方法对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的研究,是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后逐渐开展起来的。1915年,日本佐野提出了衡量地震动的尺度“震度”的概念,并认为作用于建筑物的地震力F=RW(R为震度,W为建筑物的重量)。日本关东大地震后的第二年(1924年),这种“震度法”被纳入日本城市建筑法规,并规定R取0.1。20世纪2030年代,国际上比较普遍的注意到把结构抗震设计纳入到建筑设计中去,当时已经意识到房屋惯性力的重要性。在还无法对地面运动加速度进行可靠量测的情况下,又缺乏对结构动力反应知识的认识,对地震惯性力的大小无法以任何可靠性来估算,一般认为可以接受的是,用大约相当于建筑物重量10%的水平力进行设计。当时假定地震力与结构特性和地基情况等无关,而且还假定房屋的抗震力仅与结构的承载力有关,设计中加大安全系数,进行容许应力水准上的弹性设计,故建筑物对实际承载力通常要大一些,显然,早期的抗震的设计方法是很粗糙的。1.1 反应谱理论及能力设计1933年美国长滩地震时,取得了第一个强震加速度记录,1940年美国在Elcentro地震中又取得了重要的强震加速度记录。在得到这些强震记录和建筑物自振特性资料的基础上,美国一些学者提出了地震反应谱理论。1956年,美国旧金山采用了新的抗震设计规定,该规定以加速度反应谱为基础,建立了建筑物自振周期(T)、阻尼比与基底剪力系数的关系。此后,经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研究发展,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目前普遍采用的抗震设计方法。我国及国际上,多数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本质上都采用了反应谱理论及结构能力设计(Capacity Design)原则,其主要特点如下:1.1.1 用规范规定的设计反应谱进行结构线弹性分析北美和欧洲国家的设计反应谱是通过50年超越概率10%的弹性反应谱值除以一个“延性降低系数”R或“性能系数”q得出的。我国1978年抗震设计规范,是将50年超越概率10%的弹性反应谱值乘以一个小于1.0的结构影响系数C得出的,其本质与上述除以降低系数R或q是相同的。1989年及2001年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两次修定中,设计反应谱直接采用50年超越概率63%的弹性反应谱,就本质而言,设计反应值比50年超越概率10%的弹性反应谱值仍然是降低的,当然,这种规定方式有其优点。1.1.2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是根据设计反应谱所作有线弹性计算通过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后的内力进行设计考虑合理的结构屈服机构及非弹性变形的需要,按相应的不同的延性要求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包括内力调整放大及构造措施),有些结构还需验算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不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这是能力设计原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设计反应谱值比弹性反应谱值可以降低的主要依据之一。在早期方案设计阶段,结构体系、结构体形的规则性及结构的整体性,需满足规范的规定,以使结构能可靠地发挥非弹性延性变形能力。“能力设计”原理中特别强调这一概念。欧洲规范将这方面要求称为“概念设计”(Comceptual Design)。2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洲混凝土协会以及我国等有关机构和专家研究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它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并由为业主选择性能目标;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静力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并通过专家的评估论证。这一理念是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3结论目前,基于性能抗震设计(包括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在工程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如: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结构分析模型和参数的选用存在不少经验因素、模型试验和震害资料欠缺、对非结构和设施的抗震性能要求和震后灾害估计缺乏研究等。但是,这一方法随着工程中的不断应用,必然会趋于成熟。参考文献1 蔡健 ,周靖 禹奇才.建筑抗震设计理论研究进展J.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报,2005 (1) .65732 伍坚,刘少宏.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思想新探讨A.重庆建筑C. 2005(09).1830 3 项志光,建筑物的抗震概念设计A. 建设科技C北京:建设科技杂志社,2005(15):22294 刘学海,浅谈跨世纪住宅的结构设计A.住宅科技C上海:住宅科技杂志社,1998(8):121133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2122296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7 徐培福、肖从真.高层建筑混凝土的稳定设计A.建筑结构M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T0052]六层4019平米L型行政办公楼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4375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