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发挥优势.doc_第1页
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发挥优势.doc_第2页
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发挥优势.doc_第3页
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发挥优势.doc_第4页
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发挥优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放思想 抓住机遇 发挥优势调区划 扩城区 办科教 兴产业尽快将常德建设成为有较强竞争力和鲜明特色的特大城市“我为常德城市发展献一策”郑爱民(单位:深圳航空城(东部)实业有限公司、E-mail:)三、兴科教、建设科教名城规划建设“常德大学园区”及“大学科技园区”,使常德成为湖南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高地。(一)、依托“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柳叶湖,规划建设常德市国家及省级 “大学科技园区”,将柳叶湖建设成“科技湖”、常德建设成“科技城”。依托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兴办大学科技园,是国内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和有效途径。 建设大学科技园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40年代后期,斯坦福大学将学校的一部分土地出租给一些工业公司开设工,并将自己的技术投入其中,又与创业资本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产业化道路,建立起影响深远的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高新技术工业区。到20世纪80年代,斯坦福工业区已发展成为闻名全球的“硅谷”。英国剑桥大学,于1973年在其校园附近设立了第一个“科学公园”,在那里从事开发研究,直接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至今它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城。剑桥的“科学公园”还与附近的城镇连接成长达48公里的“高技术走廊”,不仅推动了英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影响着世界。1、柳叶湖,可以借鉴的几个湖“生态柳叶湖,休闲天下人”,号称“中国城市第一湖的柳叶湖,正以世界眼光,全力推出“游山观景张家界、亲水休闲柳叶湖”、“洞庭天下水、中国柳叶湖”、“人间仙境桃花源、休闲度假柳叶湖”、“生态柳叶湖、世界爱情港”等品牌形象,希望成为“生态乐园、度假胜地、水上天堂、国际赛场”。在旅游方面,2001年11月2日,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在“体育及赛场”方面,1995年,湖南省水上运动学校搬迁至柳叶湖;1999年9月17日,亚洲第八届皮划艇锦标赛暨亚洲第二届青年皮划艇锦标赛在柳叶湖举行。随着体育场馆设施的不断完善及一系列国际国内赛事的举办,中国赛艇皮划艇技术委员会/中国赛艇皮划艇联合会驻柳叶湖办事处、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驻柳叶湖办事处都纷纷落户柳叶湖。柳叶湖,有必要借鉴如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及东莞松山湖等开发经验,在继续发展、提升“旅游湖”、“休闲湖”、“体育湖”的基础上,开发“科技湖”、“教育湖”,使柳叶湖真正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第一湖”。(1)、杭州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湖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左右,最深处有5米多,最浅处不到1米。现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 西湖,是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 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西湖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西湖,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 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2007年5月8日,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管理部门,与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管委会,主要职责是负责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统一规划、保护、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受委托管理西湖风景名胜区区域内的街道。市园林文物局,主要职责是负责杭州城区园林绿化的管理、建设工作;负责全市文物、博物馆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下辖39个单位和1个托管单位。现有在职职工5000余人。杭州市西湖区,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总面积312.43平方千米,辖5个镇、2个乡、7个街道。西湖就在辖区内(西湖、及西湖街道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代管),是西湖龙井茶叶原产地,又是杭州规划中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区内有浙江大学等近百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机关均集中设在西湖区。 (2)、武汉东湖武汉东湖,总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既是著名旅游风景园区,更是中国科技教育资源的聚集区。旅游湖,武汉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总面积82平方公里。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2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启动5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定位“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景区。东湖有梅园、荷花圃、樱花园、及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水生花园、松柏园、盆景园等植物观赏园。其中,东湖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目前,登录的世界梅花品种共262个,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52个。东湖荷花资源圃,拥有荷花品种505个,水生植物20多个,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东湖樱花园,是与日本泓前、美国华盛顿齐名的三大赏樱胜地之一。东湖,每年举办民俗文化艺术节、中国梅花节、樱花节、牡丹节、屈原暨端午文化节、夏日沙滩风情、金秋园林艺术节等活动。 文化湖,园区,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离骚碑、楚天台、楚才园、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文化底蕴深厚,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东湖风景区,围绕创建5A景区打造“人文东湖”。编写全面介绍东湖景点、历史、文化、趣闻轶事的导游词,策划创作一首东湖主题歌、征集一句广告词、拍一部以东湖为背景的影视剧,查访、寻找、挖掘毛泽东在东湖发生的故事,及挖掘孙权“凤凰台”、“吴主庙”、“曹操庙”、“白马冢”等历史故事。科教湖,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60多个国家重点学科,1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多名两院院士,30万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40万在校大学生。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暨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是与北京中关村齐名的中国两大智力密集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1988年成立;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00年,被科技部、外交部批准为APEC科技工业园区;2001年,被原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东湖高新区,2006年,东湖高新区工商注册企业累计11647家,高新区从业人员14.5万人(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技工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860亿元、财政收入26.15亿元。东湖高新区,计划到2010年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科技园区和国家重要的自主创新平台,为跻身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奠定坚实基础。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是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首期启动建设的重点工程,按照“一园两区”的布局规划,是“武汉中国光谷”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6月,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22所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试点单位;2003年9月通过了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验收;2003年12月,被国家科学技术部认定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成果产业化基地”;2005年12月13日华工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本着“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经济的成本和最科学的规划,建设一流的大学科技园区”的工作方针,依托高等学校的人才优势和开发区的创业文化及政策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科技园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和培育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制度创新的试验基地以及项目评估筛选中心和融资中心。武汉大学东湖国家科技园,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科技新城的中心地带,总规划面积2065亩。(3)、东莞松山湖松山湖,地处东莞几何中心,湖面面积近8平方公里。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东莞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大转移的机遇,采取以外源带动为主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增长,迅速实现从农业县向新兴工业城市的历史跨越,成为国际著名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然而这种发展模式对东莞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产业链前后两端研究开发、人才教育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落后,影响着东莞制造业乃至整个产业的升级;产业链中间加工制造环节资源消耗较大,影响着东莞的可持续发展。进入新世纪,为提高研发服务能力、人才教育能力以及由加工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化的能力,东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开发建设松山湖的战略构想。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园区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松山湖,是东莞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的示范区,将努力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企业聚集中心、研发服务中心和人才教育中心。松山湖,规划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企业聚集中心、研发服务中心、人才教育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三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聚集“三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两自”企业和高税收企业);当好“三创”示范区(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全力打造活力松山湖,实力松山湖,魅力松山湖。松山湖,自2002年开工建设以来,按照“融山、水、园为一体”、“科技与山水共一色”的彰显生态特色的规划理念,快速推进各项工作,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成效显著,产业集聚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水平不断提高,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至2007年6月,已完成130多公里高标准道路、100多万平方米生产生活设施、500多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目前,松山湖正申办“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松山湖,规划并在建设科学园、教育区、北部工业城、旅游度假区、商住配套、行政办公区等功能区。科学园,位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中心区,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拥有大面积的单元式开发用地,现有研发楼、商务办公楼、东莞留学人员创业园、生产力大厦等办公场所,配套学术交流中心、图书馆等公共服务平台, 已引进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东莞基地、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电子科技大学东莞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制造工程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等技术平台,并正全力打造信息咨询平台、产权交易平台、863软件项目孵化器,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东莞的总部中心、研发服务中心。松山湖,特别加强莞港合作。据东莞港资企业众多、香港产业支援服务业发达的特点,松山湖园区密切加强与香港政府合作,以莞港政府合作项目“莞港生产力促进基地”为主要载体,建设创新及知识产权管理中心、设计及科技创建中心、清洁生产及持续发展中心、精益制造及管理中心、生产力培训学院等服务功能平台,为东莞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生产力提升服务。同时,东莞市政府积极争取香港创新科技署、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支持,联合共建松山湖园区。松山湖,正成为我国南方一个重要的研发聚集区和东莞的研发和设计服务中心。教育区,松山湖,构筑了从基础教育到研究院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方面,规划建设有东莞虚拟大学园、及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中山大学松山湖生物技术学院(暨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校区。其中,东莞松山湖虚拟大学园,始建于2000年的东莞中国著名大学科技城,2005年11月大学城正式更名为东莞松山湖虚拟大学园(以下简称“大学园”),并整体迁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东莞松山湖虚拟大学园,现有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17所国内著名大学设立工作机构,开展教育、培训业务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北部工业城,位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北部,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分成A、B、C、D、E五个工业分区和一个城市核心区。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工业城内购地自建生产基地、或定制个性化厂房、或租赁标准厂房。松山湖,现引进了包括华为等大批大型企业入园。截止2008年3月,松山湖园区现有大中型科研机构29家,世界500强企业9家,跨国公司企业18家,中小科技开发企业100多家。旅游度假区,松山湖,规划建设有松湖花海、紫薇园、状元笔公园、中心公园、月荷湖公园、松山湖湿地公园、松山湖园艺博览中心、在水一方、花园岗(火烧山)森林公园等旅游休闲场地/设施。松山湖,已成为东莞“新八景”之首。其中,松湖花海,全长约9公里、绿化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结合山谷、岛屿等自然地貌,沿湖岸及沿岸岛屿种植了桃花、梅花、樱花、紫薇、桂花、海棠、荷花等各式各样的观赏性花卉近15万株。花海设有多处重要景区,如入口景观区、桃花谷景区、岁寒三友景区、桃源公园等,各景区均设有游艇码头。中心公园,占地1080亩,是松山湖的城市公园,具有园林观赏、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科技教育等多种功能。月荷湖公园,位于松山湖北部工业城生态核心区。沿湖岸线建设的一条休闲观光道,长达3.48公里,宽6米。滨湖配套有体育运动场、旱冰场、游艇码头、九曲桥、古建筑、荷花种植基地等景观配套设施。松山湖湿地公园,位于松山湖中部西岸,占地约1.5平方公里。湿地公园利用滩涂湿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弘扬岭南的历史与文化,建设集城市生态、人文、旅游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公园。规划九大功能分区,包括湿地核心景观区、景观改造区、生态景观保护区、中心景观区、休闲垂钓区、荷花精品区、休闲度假区、星级酒店、管理区等。松山湖园艺博览中心,位于大学路东端,占地约1000亩,荟萃园林园艺衍生产业于一体,涵盖花卉苗木、盆景石艺、园艺设备、园林资材、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行业的展示、销售和交易平台。生活及商住配套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生活配套一应俱全。城市核心区内配备小学、幼儿园、高级公寓、商务酒店、医院、商业中心、文体广场、汽车客运站等生活设施,满足了区内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各工业分区均设员工生活区,配套饭堂、便利店、自动柜员机、运动场等设施,企业可租用、购买或购地自建员工宿舍。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高尔夫俱乐部、松山湖学校、公寓区等提供良好的居住和休闲娱乐环境。松山湖,也配套有万科松山湖一号、光大锦绣山河”等低密度的房地产项目。房地产,是松山湖园区的生活配套,松山湖的发展定位不允许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但作为配套,还是规划及推出一定的地块开发房地产。松山湖,正在成为东莞城市核心区。2、大学科技园建设情况(1)、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势头强劲受到世界著名大学科技园成功经验的启发,国家非常支持发展大学科技园区。1999年,科技部和教育部启动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建设试点工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15所大学名列其中。2001年5月,教育部和科技部首批认定清华大学科技园等22个大学科技园为“国家大学科技园”。2003年10月,认定第二批国家大学科技园14个。“十五”期间,科技部、教育部颁布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完善了大学科技园的政策环境建设,大学科技园事业已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到2005年12月底,由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认定建成和在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已有52个,依托高等学校116所,此外还有一大批由地方政府认定或高等学校自主建设的大学科技园。科技部、教育部提出,在“十一五”期间使国家大学科技园达80个。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规定,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国家大学科技园税收减免有新政策,符合条件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2)、深圳、浙江等大学科技园区建设经验A、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2003年10月13日,在深圳虚拟大学园成立5年之际,“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授牌。2003年10月,深圳虚拟大学园孵化器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全国惟一一家由48所国内外著名院校按照“一园多校,市校共建”模式建立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香港城市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等均在园区规划建设有其大学深圳产业化基地。深圳市政府大力支持深圳虚拟大学园发展,成功搭建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科技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平台、国家大学科技园产业化平台、深港科教合作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平台,博士后工作站服务平台。B、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浙大科技园,包括核心区和若干个分园组成,核心区建在杭州市;同时按“一园多点”和开放的建设原则,在各地政府支持下,分别在浙江宁波、嘉兴、温州、绍兴、江西南昌等地建设浙大科技园“分园”。浙大科技园,依托浙江大学。“浙大”学科综合交叉和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及强大的科技实力,为科技园的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企业孵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计划在信息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现代农业、新材料与纳米技术等三大领域的高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企业孵化方面,办出特色、办出成效。“浙大科技园总园”,由浙江省、杭州市和浙江大学联合共建。浙江省和杭州市对科技园给予了极大支持,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科技园享受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宁波分园,由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于2000年共建,位于宁波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享受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依托浙江大学强大的科技研发和人才储备优势,结合宁波市地区经济特点,开展科技合作,是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2006年2月,宁波市与浙江大学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现已有入园企业128家,其中科技型企业89家,技术服务型企业20家,企业累计上缴税收2.2亿元。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南昌分园,2003年1月22日,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合作建设的“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南昌分园”奠基。浙大科技园(江西)南昌分园,位于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包括浙江大学产品创新设计工程江西分中心、浙江大学南昌技术转移中心、金庐软件园浙大科技园(江西)分园等。根据规划,到2008年末,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的总投资将达16亿元,其中投资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和业环境的建设,总建筑面积达40余万平方米。整体建设分三期滚动开发,一期建设项目已于2006年完成并投入使用。浙江大学与上海中凯集团共同投资组建“江西浙大中凯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浙大科技园(江西)南昌分园的主体投资建设开发公司,全面负责浙大科技园(江西)南昌分园的各项开发建设工作。C、苏州大学科技园2007年7月30日,苏州市与苏州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的合作创办的“苏州大学科技园”揭牌。苏州市、沧浪区、吴江市、及苏州大学四方共建“苏州大学科技园”。苏州大学科技园主要依托苏州大学的综合科技力量,苏州市、沧浪区、吴江市从政策、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苏州大学科技园,将重点发展光学工程、新型纺织(丝绸)、通讯线缆、装备制造、环保及医药保健品、纳米材料及其应用等产业,并按照“一园多区”的模式进行建设,创业园建在苏州市沧浪区,产业园建在苏州下属吴江市。计划通过5年的努力,使之成为苏州市科技创新和辐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4)、湖南省大学科技园区建设湖南省,也在积极促进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在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依托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规划建设了“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2002年出台了湖南省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湖南省,计划进一步完善与充分发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湘潭大学科技园功能。岳麓山大学科技园,为2001年全国首批2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现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分园。2003年2月22日,依托湘潭大学、湘潭工学院、湘潭师院、湖南工程学院创建的“湘潭大学科技园”,通过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教育厅的评估认定,成为湖南省首个省级大学科技园。 到2006年底,省级的“湘潭大学科技园”园区现有入园企业52家,开发高新技术项目78项,形成了一批新型材料、信息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精细化工、环保科技等方面的高新技术产业。益阳,先后建设“国家火炬计划益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基地”、“湖南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转化及产业开发基地”和“中南大学科技园”等园区及基地。2004年4月27日,益阳市政府和中南大学共建的“中南大学科技园”,在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授牌。 “国家火炬计划益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基地”、“湖南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及产业开发基地”亦同时授牌。2005年8月22日,益阳中南大学科技园第一个入园的高科技项目先进复合材料制备产业化项目奠基。该项目由黄伯云院士领衔攻克,荣获2004年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该技术转化为产品后,将改变过去国内炭/炭航空制动材料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使中国成为继美、英、法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炭/炭复合材料技术的国家。项目在化工行业耐腐蚀、耐高温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民用价值,产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5)、国家及省级“大学科技园”纷纷纳入及依托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受国家政策特别是随土地政策影响,及为发挥园区聚集效应等,国内各大学园区现大多已纳入国家级或省级“开发区”。相关国家级或省级“开发区”,规划建设有如“大学科学园”等分园或专门基地。湖南省“岳麓区大学科技园”,即于2004年纳入国家级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湘潭大学科技园,作为湖南省首获批准的省级大学科技园,也于2006年9月1日整体移交湘潭高新区,实行以区带园、政策覆盖、统一规划、商业运作的管理模式,并由湘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具体实行管理。3、常德“大学科技园”具体建议2004年3月28日,常德市政府与中南大学合作创办的“中南大学常德科技园”,在德山经济科技开发区奠基。 中南大学常德科技园,首期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规划成为湘西北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项目孵化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该说,常德市在市校合作、大学科技园区方面,行动是早的,但与浙江、广东等相比,手笔还不大、成效还有待提高。常德,有必要更加重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有必要进一步借鉴武汉东湖、东莞松山湖区域发展模式,发挥常德优势,通过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将柳叶湖建成“科技湖”。同时,加强与科技部合作,把常德纳入湖南省与科技部的“部省科技会商”范畴,将常德的科技发展包括常德大学科技园区建设作为会商的重要内容。建议,(1)、依托“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柳叶湖,规划建设常德市国家及省级 “大学科技园区”、或“湖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积极引进、支持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及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湖南省内外相关知名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常德“大学科技园”建设国家大学园“分园”;使常德成为湖南省内大学科技园区聚集基地。积极引进、支持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防科工局管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常德“大学科技园”建设国家大学园“分园”;使常德成为中国国防科技类大学科技园区聚集基地。在常德“大学科技园”,引进、支持湖南省如长沙理工大学、南华大学、及在常德市的湖南文理学院等相关高校,规划建设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在常德大学科技园的相关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及省级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示范基地、高等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窗口、和行业技术进步基地的作用,促进常德及湖南发展。(2)、可宜引进的几所大学中南大学,“十五”期间,中南大学完成了各类研究项目3759项,科研经费连续6年实现每年递增1亿元。湖南大学,近年来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16项国家级奖励、220余项省部级奖励。中南大学,与相关地方及部门共建“中南大学科技园”。中南大学,亦希望从更高层次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南大学,以成为国家特别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人才库和科技库为已任,以人才、科技的综合优势参与国家及湖南创新体系,制定并实施了中南大学科教兴湘行动纲要;启动了面向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千亿工程”,通过“科技园”、“产学研结合”、“联合体”等模式释放技术存量,到2010年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南大学,计划向湖南省转移1000项科技成果,为1000家企业提供管理和技术咨询,在湖南培育100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大学,湖南大学,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科技开发的产品和技术预计产生300亿至400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带动1000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2007年12月6日,位于长沙麓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湖南大学科技园一期主体工程竣工,湖南大学科技园规划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湖大的汽车、土木建筑、化学化工、环境工程、电气工程、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将在大学科技园加大成果产业化力度。湖南大学科技园,规划成为湖南大学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产业实力的窗口,成为立足湖南、背靠行业、面向全国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基地。湖南大学,为加强服务湖南地方的工作,制定了湖南大学实施“富民强省”行动方案(2006-2010年)。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学科和科研优势,在继续为机械、金融行业服务的同时,突出为中部崛起特别是为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知识贡献和科技服务。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包括高校与地方合作方面走在了全国重点大学的前列。“十五”期间,浙江大学与地方在教育、科技、人才培养、干部交流、文化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法律咨询、管理、规划等众多领域开展合作。合作的科研项目达13000余项,技术合同经费约20亿元。到2006年,浙江大学已与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中的9个市、全部17个经济强县市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或科技合作协议。同时,浙大还与贵州、江西、云南等省份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浙江大学为地方服务的横向科技经费规模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浙江大学,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地方合作工作再创辉煌,在浙江省和周边省份建立10家以上的产业孵化基地或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加大浙江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推进力度,力争形成年产值1000亿元的技术服务辐射能力。(3)、常德市“大学科技园区”、或“湖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作建议组建、成立高规格的常德市“大学科技园区”、或“湖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及“管理委员会”,谋划、统筹教育园区建设;成立专门的投资建设公司,“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运作、市场运作”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由湖南省政府、常德市政府、湖南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和共建单位的有关领导组成,副省长任组长,常德市市长任副组长。科技园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地方政府、高校和科技园各方关系,宏观指导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办公室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进园高校、常德市政府、德山管委会、柳叶湖管委会、及武陵区政府的有关领导组成。办公室作为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的执行机构,负责科技园重大问题的决策建议和协调,直接领导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大学科技园管委会,由共建各方派员组成。管委会,作为浙江省大学科技园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制订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政策与措施,负责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与园区企业的关系,负责入园项目的审批、考核、种子资金发放等各项管理工作。 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由共建各方共同出资组建而成的,注册资金主要常德市政府实出,常德市重点引进的大学,可以以无形资产入股。公司代表大学科技园对外行使法人职能,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各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负责大学科技园的经营管理,承担园区开发建设、经营服务、物业管理、招商引资、技术转让等项职能,为科技人员营造一流的创业环境,为入园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开发经营,实行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从而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坚持教育优先,全面建设教育强市;城校互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规划建设常德大学园区,使常德成为湖南甚至中部职业教育高地及高等教育名城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常德发展职业教育面临难得的机遇A、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三大教育战略之一职业技术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并列的我国三大教育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坚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举,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自十六大以来,国家多次明确地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提到议事日程,纳入各级相关领导的业绩考察范围,各级也在加大投入发展。 湖南也大力实施国家的政策法规。B、中国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技能型人才队伍。根据统计,2004年,我国初中毕业生共有2200万,其中820万升入了普通高中,550万人升入了中等职业学校,另外800万则直接进入了劳动力市场。 即使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的2020年,每年也仍将有新增上千万高初中毕业生加入劳动者大军,如何担当起这部分人的教育与培训,便成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性重任。教育部决定计划到2010,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与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持平。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未来的十几年内,还会有一亿五千万的农民工转移到城市和非农产业。农民工已经成为了职业教育最迫切的需求者。中国城镇劳动者有近二点六亿人,技术工人约技术工人大约8700万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技师和高级技师为360万人(且多数为初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仅为4%;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的需求是14%,供需相差10个百分点。据统计,发达国家的产业工人基本都是技术工人,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50,初级技工占15。在国内即使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合并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仍然特别低,如辽宁8.8%、上海7.4%、吉林7.1%、湖北武汉6.3%、黑龙江6.1%。天津,目前83.5万名技术工人中,技师、高级技师仅占 1.2,高级工占9.8,中级工占27.3,初级工占61.6。天津市每年需要增加各类技工约 20万人左右,而全市 174所职业学校的培养能力仅为6万8万人。 北京,每年技工缺口为33万人,而职业学校每年毕业的技工只有7万人左右。 山东,每年需要技工240万人,而该省技工学校每年的培养能力仅有7-8万人。浙江,机械设备装配工供需缺口为1:7,焊工供需缺口为1:8,数控铣工供需缺口高达1:21。先进的技术可以引进,现代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高精尖人才也可以引进,但大批量的技术工人是不可能引进的,只能靠职业教育来解决。据调查,我国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每年需要新增几十万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30万从业人员,医疗护理人员每年需要新增15万人(未来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万护理人才,仅美国近两年内就急需护理人员万。据预测,美国到年的注册护士短缺量将达万名)。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调整为25:30:45,城市化率将达到57.5%。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园林、商业、交通旅游、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为职业教育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C、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湖南包括常德的当务之急(A)、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湖南包括常德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湖南省技能人才短缺现象依然严重。截至2006年底,湖南900万产业工人中技工在10左右,而高级技工不到4,这与发达工业国家高级技工40以上的比例相距甚远。高技能人才不仅总量不足,而且在地区、企业和行业分布上也不平衡、后继乏人。曾经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技工荒”现象,在中部一些地区和行业已经显现。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湖南省规划到2010年,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0万人,新培养10万名技师、高级技师。(B)、湖南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湖南省,2002年至2007年,省内外转移就业的农民已上1000万人。据预测,湖南省“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300万人,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0万人,到2010年城镇从业人员达到130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人。作为人口大省,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面临着巨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而且,湖南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群体中大多仅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其提供职业培训是缓解就业压力与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但据目前农业生产水平测算,湖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超过1200万人,除去已外出务工的农民,仍有近800万人需要寻找转移门路。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是破解三农难题之策,必须进行大胆实践和探索,必须发展职业教育。(C)、湖南包括常德发展劳务经济,职业教育要担大任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包括湖南在内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部分。湖南省劳务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湖南省,“十五”期间农村劳务输出人数达到912.23万人,为2000年的1.66倍,年均增加72.8万人;2005年劳务总收入590亿元,是2000年的3.64倍。湖南省规划2006至2010年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人,其中跨省转移就业250万人。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2)、发展常德职业教育的建议A、更加重视职业教育(A)、明确提出建设湖南职业教育高地的目标从国际经验来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一般都会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德国、美国、日本经济的腾飞,都离不开一支训练有素的产业大军。建议,常德明确提出建设湖南职业教育高地的目标。(B)、进一步扩大常德市区中等职业教育规模2007年末,常德市(全市域)中等职业学校77所,招生3.34万人,增长17.6%,在校学生8.82万人,增长14.2%,毕业学生2.35万人,增长18.1%。2007年末,湖南省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 33.68万人,增长 7.1%;在校生83.06 万人,毕业生 25.64万人。常德市,作为湖南湘西北中心城市,与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与常德市的地位、辐射作用、及对湖南/湘西北区域应做的贡献,包括与江苏常州、重庆永川、江西新余等职业教育先进地区相比,常德、特别是常德市区的职业教育规模还可以扩大。常德市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保持在5万人、甚至8万人,是完全适宜而且可能的。(C)、常德发展职业教育,需要立足常德、着眼湘西北、面向湖南、走向全国常德市,需要也有条件成为湖南甚至中国的职业教育高地。2007年,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0.4万人,其中市内招生15万人左右,市外招生5万人左右,市外招生比例约达25%。常德发展职业教育,应该走出常德、至少面向湘西及湖南“3+5”城市群区域。常德市,作为湘西北中心城市,不只是66万“常德城区人”的常德,也不仅仅是600多万常德人的“常德”,更是上千万的湘西人的常德,是近7000万湖南人的常德。常德发展职业教育,应该走出常德,需要立足常德、着眼湘西北、面向湖南、走向全国。(D)、在德山开发区、或柳叶湖区域规划建设 “常德职教城”借鉴重庆永川职教模式,参考有关大学城的模式,在常德城区包括德山、柳叶湖区域规划建设以平方公里计的湖南/常德职教城,整合常德市、湘西北、甚至湖南省职业学校资源,及引进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资源,与常德、湖南及中国支柱产业对接,促进常德及湖南职业教育集约发展。 面向国内外,与包括德国等欧盟国家在内的相关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学校、职业中专等合作办学。(E)、积极促进职业教育合作,鼓励常德职教走向全国建立健全常德与全国相关区域特别是沿海地区的职业教育(包括技工教育)交流合作的组织和工作机制。鼓励常德优势职业学校/学院、职业教育集团,到全国相关区域包括中西部等“生源地”、东部沿海等“就业地”区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及拓展,规划建设一批异地职业教育合作项目。B、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常德中等职业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推进办学模式改革,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继续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新形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抓好示范校建设、基础能力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复评工作,建设一批省级以上示范中职学校。加快培养常德、湖南及国家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扩大工程机械、软件业、电子通讯业、制造业、重化工业、汽车业、建筑业、物流业、护理业、旅游业、商贸业、模具制造、数控机床等领域的技能型紧缺人才的规模。(A)、优势中职集团化整合在常德的中职教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中职学校。以优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围绕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整合资源,形成几所万人学校,组建一两个与产业人才需求紧密对接的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加强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B)、继续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制a、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职业教育真正归口管理目前常德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与全国一样,按隶属关系仍分别由教育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归口管理。教委负责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劳动保障和其它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教育的有关工作。尽管常德的技工教育,在劳动保障部门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从长远看,由于职能交叉,“两龙治水”,仍不利于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常德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议,常德,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工教育统一“归口”教育部门管理,建立健全市级统筹、归口管理、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b、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渠道的办学路子,加大办学体制改革力度。c、进一步重视技工教育,组建“湖南国防科技工业技师学院”及“常德技师学院”湖南省劳动部门计划,“十一五”期间完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技工学校调整到100所左右,建设4-5所技师学院,25所高级技校。湖南包括常德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的任务仍然很重。在目前体制下,仍需要进一步重视劳动部门归口管理的技校建设,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支持常德技工学校/华南兵工技校发展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级技工学校,建设一批示范性专业,打造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常德技工学校/华南兵工技校为主体建设 “湖南国防科技工业技师学院”或“华南兵工技师学院”。整合常德相关技工学校资源,规划建设 “常德技师学院”。常德技工学校/华南兵工技校,2007年6月14日,“常德技工学校”正式授牌。该校原名“湖南华南光电仪器厂兵工技校”。2007年3月,“华南兵工技校”成建制整体移交常德市政府,在编制部门登记校名为“常德技工学校”,为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由常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直属管理。学校,于2006年5月晋升湖南省重点技工学校和湖南省骨干技工学校。作为常德市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技工学校,常德技工学校规划办成国家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d、变革中职教育招生做好常德市区职业教育面向常德全市、及湖南全省招生工作,不断扩大常德招收湘西等欠发达地区初中毕业生的规模,逐步实现由企业招工向中职学校招生的人力资源配置新模式转变,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2、积极发展高等教育(1)、适当扩大常德的高等教育规模A、与相关城市比较,常德目前高等教育规模偏小常德市,2007年,年末普通高等学校4所,招生0.93万人,增长25.6%,在校学生2.58万人,增长18.0%,毕业学生0.54万人,增长7.2%。常德一向立为标杆的宜昌、荆州市,虽然在湖北省内武汉高等教育资源的集中度较长沙更甚,但两市高等教育规模均超过常德,且形成了较知名的重点大学。宜昌市,2007年,年末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全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1.33万人,毕业学生1万人,年末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4.42万人,在校研究生833人。位于世界水电名城宜昌的三峡大学,于2000年6月29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直属国家水利电力部,1996年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并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原湖北三峡学院是由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于1996年合并而成。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超过2.4万人。荆州市,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有高校9所,招生数3.24万人,在校学生11.2万人,毕业生29808人。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2007年普通中专招生数为40736人,在校学生为99984人,毕业生20084人。位于荆州市的长江大学,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