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 教学要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和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四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5 一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 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唯心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两大发现之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6 唯心史观 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 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 根本否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唯心史观主要缺陷 第一 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 而没有进一步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和经济根源 第二 只看到少数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 没有看到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7 唯物史观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并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认为社会历史发展也有其客观规律 既承认英雄对历史地推进作用 又强调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实现了人类历史观的根本变革 8 二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9 地理环境是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包括气候 土壤 地形地貌 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等 10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是确认自然条件 即地理环境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 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 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萌芽于古希腊时代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理位置 气候 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 希腊半岛处于炎热与寒冷气候之间而赋予希腊人以优良品性 故天生能统治其他民族 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鸠在 论法的精神 一书中 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生理 心理 气质 宗教信仰 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 认为 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 热带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 温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 11 人口因素是指人口的数量 质量 构成 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 人口决定论认为人口是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本原因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 生活资料是按算术级数增长 马尔萨斯 12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 性质和面貌 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 决定社会形态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13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农业 工业 商业 军事 科技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 结构和面貌 生产方式 基本制度 阶级结构 政治观点 法律观点 道德观点 发展水平 决定 社会存在和发展 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原始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三 社会意识 1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 从意识主体划分为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从不同层次划分为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划分为 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称之为意识形态 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17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 政治法律思想是最直接 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 在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 起主导作用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 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18 四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 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19 2 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0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1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 生产力 1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 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22 3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 生产力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 科学技术 科学管理 实体性要素 基本要素 渗透性要素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是第一生产力 23 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 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尺度 是划分经济时代的客观标志 马克思指出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 不在于生产什么 而在于怎样生产 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劳动资料 24 一类是未经过劳动加工改造直接纳入生产过程的天然存在物 即自然物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 另一类是经过加工改造后 再投入生产过程的客观存在物 即原料 劳动对象是现实生产的必要前提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和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劳动对象 25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马克思说 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 没有制造出机车 铁路 电报 走锭精纺机等等 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 是物化的知识力量 劳动者 26 2 生产关系 1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政治关系 家庭关系 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 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27 4 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3 生产关系的构成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28 生产资料 氏族成员平均所有 奴隶主所有 地主所有 资本家所有 全社会共同所有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私有制社会 公有制社会 归 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29 二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第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 30 青铜器 奴隶社会 31 原始工具 青铜器 铁器 大机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的变化 其次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32 第二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真舒服 33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 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真难受 生产关系 生产力 34 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 序言 35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 这一规律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 道德说教 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 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 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其次 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36 一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 要把握两点 其一 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其二 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37 2 上层建筑 1 上层建筑及其构成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 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的构成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 38 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思想上层建筑 提供保证 提供理论依据和精神指导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 39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 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 政治居主导地位 国家政权是核心 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或部落 私有制 阶级 国家 40 国家同原始氏族组织不同国家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国民的 而不再以血缘关系来划分国家要依靠强制性或暴力手段以及征收赋税来维系 41 国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 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这是决定国家阶级性质的方面 国体 奴隶主阶级专政 地主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 国体和政体 42 政体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 也就是政权构成形式 它表明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 实现自己的统治 政体 君主制 共和制 君主专制制 二元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 半总统制 议会制 43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一般来说 国体决定政体 政体服从于国体 政体为国体服务 并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重要作用 国体 政体 内容 形式 决定 服务于 44 二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 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45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生产力 促进作用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生产力 适合 适合 不适合 适合 不适合 阻碍作用 其次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集中表现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46 再次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最后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7 一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 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 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 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是三者的历史的 具体的统一 48 1 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 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 二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49 2 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 就某一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的历程而言 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种种复杂情况和特点 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形式的多样性 50 三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 1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 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 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 51 2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第一 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 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第二 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第三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52 四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形态的更替 还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 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 其历史过程是个 扬弃 的过程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 53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4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 社会改革等 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 55 一 社会基本矛盾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 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56 2 社会基本结构 57 二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决定 决定 反作用 反作用 社会三层次结构的动态系统 58 其次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是 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 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59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60 一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1 阶级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所谓阶级 就是这样一些集团 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列宁 伟大的创举 61 2 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个轴心展开的 62 二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因与阶级斗争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阶级斗争及其作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63 三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坚持阶级分析方法 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判断 秋收起义 64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 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四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65 1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革命 亦称社会革命 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解放生产力 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社会革命的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冲突 66 2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首先 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其次 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最后 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 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注意 马克思主义不拒绝改良 但反对改良主义 67 1 改革的含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 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68 2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 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促进生产力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 康有为变法 69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改革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自我发展 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 70 一 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是 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是 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71 1 近代以来的四次科学技术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世纪70年代 它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 推动了西欧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 使资本主义生产迅速过渡到机器大工业 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它以电力的发明为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 它以原子能的利用 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 它以信息技术 新材料 新能源 生物工程 海洋工程等高科技的出现为标志 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形态向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形态的过渡 72 2 科技革命的影响 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 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首先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其次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 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73 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 7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75 二 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基本的方面科学技术的应用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 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另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在当代 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 全球问题 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76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77 一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根本对立 唯心史观 英雄史观唯物史观 群众史观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78 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1 民本论 唯意志论 宿命论2 唯心史观两个主要缺陷 1 考察人们参加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而没有揭示这些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2 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民本论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诸侯之宝三 土地 人民 政事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君以此思危 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孟子 荀子 历史的意义在于 超人 的诞生 超人 具有 决定一切的力量 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 人民群众 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 是一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 唯意志论 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 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历史者 英雄之舞台也 舍英雄几无历史 尼采 梁启超 唯意志论 世界史 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大人物的历史 卡莱尔 人民群众是无数个 零 只有前面添上英雄人物的 实数 时 他们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 米海洛夫斯基 宿命论 奴隶主贵族是 神 用 金子 做的 具有统治能力 农民和手工业者是 神 用 铜 和 铁 做的 只能被人统治 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性的基础 历史人物不过是 宇宙精神 的受托人 柏拉图 黑格尔 二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特别是经济关注中人的本质是变化 发展的 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84 三 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了如下原则 首先 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其次 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最后 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85 四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 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86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7 3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 决定性的影响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也具有直接的影响精神文化条件也是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 88 五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89 Pn 个人 P1 个人 O 出发点 H 合力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拟制方案么(3篇)
- 2025年商业写字楼智能化改造初步设计策略研究报告
- 金融科技企业估值模型与投资决策在金融科技生态构建中的应用2025年研究报告
- 村里果园合同承包协议书
- 生猪收购代销协议书范本
- 股东对外担保协议书模板
- 沿海拖船转让协议书范本
- 长宁区打印机租赁协议书
- 自驾旅行搭伴协议书范本
- 终止试用期合同解除协议
- 寺院安全管理台账范本
-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导读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百问百答精编手册
- 人教版(新起点)小学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全册)
- 上海永大日立电梯按键的使用方法
- 注射用卡络磺钠销售培训学习资料
- WB/T 1069-2017乘用车运输服务通用规范
- MT 314-1992煤矿假顶用菱形金属网
- GB/T 28708-2012管道工程用无缝及焊接钢管尺寸选用规定
- 医师执业注册变更聘用证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