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要求.doc_第1页
台州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要求.doc_第2页
台州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要求.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州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要求一、项目背景该项目是以浙江省临海市小芝镇1500亩农业基本用地为依托的农业产业和旅游项目,形成一片富有田园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园。概况临海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中国无核蜜桔之乡,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国家园林城市,浙江省小康县市和全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全市辖14镇和5个街道,总人口110万。1.1 地理位置临海市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地处浙江中部沿海,濒临东海。辖区陆地面积220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19.98平方公里,耕地42.5万亩。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临海位于上海大经济区南翼,是浙江省沿海中部的陆上交通枢纽,南北处在温州与宁波的连线上,东连大海、西接金华。以甬台温高速、台金高速、104国道和34省道等为主要交通干线,是规划中的甬台温铁路和金台温铁路的汇聚地。距黄岩机场、宁波机场分别50公里和150公里。浙江省第三大内河灵江航道穿境直通东海。1.2 历史沿革临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约七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就有人类活动。临海古为章安郡,秦始皇时设立回浦乡,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回浦县。自唐以后,历代均为台州府治。公元257年,改设临海郡;公元622年,改称台州。此后,临海一直是台州郡、台州府治所。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为台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198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临海撤县设市。1.3 自然条件临海三百里奇山秀水,风景绝佳。宋代文天祥过临海,赋诗赞曰:“海上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清代冯赓雪赞之为“风景直冠东南”。武坑峰林、石柱桃江、龙湾海滨、牛头山湖、珊瑚岩奇观、永安溪漂流,以及浙东南第一高峰的括苍山,主客之景皆佳,四时之赏不绝,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临海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珍珠岩、花岗石、蜡石等蕴藏量丰富,质量极佳。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降水面上分布不均,受洪水、海潮和涝灾影响巨大。台风影响以降水为主,还包括强风、暴雨和风暴潮。1.4 资源条件临海市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种类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针叶林、黑松针叶林、竹林、灌丛、灌草丛、经济林、果林及农作植物等。河流分为灵江(下游为椒江)、洞港两大水系。境内有浙江省第三大水库牛头山水库,最大库容量为3.025亿立方米。临海市旅游资源丰富、历史积淀深厚。古城墙、古街区、古庙宇、古塔群,古风蔚然。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深远,文脉犹存。临海古迹,首推两座古城,一是临海古城,一是桃渚抗倭城。临海古城墙始建于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山水城相依相绕,雄伟壮观,人称“江南长城”。古城内,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巾山塔影,东湖毓秀,唐代古刹,明清街衢,无不令人神往。另一座古城桃渚抗倭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戚继光曾在此屡败倭寇,是一座英雄城,也是东南沿海保存最完好的抗倭所城。桃渚千峰竞秀、怪石雄奇,桃渚珊瑚岩群占地5平方公里,已由国家地矿部列入“浙东雁荡山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质自然保护区”,将建成国家级地质公园。境内还有牛头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浙东南第一高峰括苍山等旅游胜地,宋代文天祥赞之为“海上仙子国”。1.5 经济实力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财政总收入17.66亿元,增长1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63亿元,增长1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57亿元,增长10.6;自营进出口6.93亿美元,增长11.0,其中自营出口6.24亿美元,增长27.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亿元,增长1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4元,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5732元,增长9.1;三产结构比例为9.9:52.3:37.8;在台州市“两个社会”考核中名列第二。二、基地分析3.1 规划范围 本农庄位于小芝镇岙坑村,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其中耕地面积700亩,非耕地及山林面积800亩。3.2 场地分析3.2.1自然资源基地三面环山,形成天然屏障,植被丰富,小气候环境条件优越;一面靠近主路,交通便捷,主路另一侧为村庄,从丘陵到田地,再到村庄,呈现三级梯度式变化。基地被连绵的山丘自然划分为几个条状地块。 3.2.2原有资源山塘水库星罗棋布,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为农业观光旅游垂钓提供独特自然场所。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为优质水果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条件。基地原有植被丰富,有大片的竹林、杨梅林以及马尾松、杉木等。现有2-3米不等的石子路,及少量土路连接各处地块,并与主路相接。园内道路系统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地形和现有的道路体系,提倡铺设嵌草或者木屑的透水生态型道路。3.2.3文化资源岙坑村建村500余年,相传现存十余处景点,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罗汉松,村庄内保留有大量古樟,同时地方文化独具特色,是观光农业开发的处女地。台州小芝高科技、多功能的农业观光旅游特色农庄的开发建设必将成为台州现代农业的一大靓点。3.3用地分析基地用地主要包括耕地(45)、开垦荒山(20)、未开垦山地(35)。耕地以粮食作物为主,非粮地山林面积全部到户,农户自行开垦栽种柑桔或种植杉木。三、任务要求要求:l 打造集生态回归、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园。l 充分利用现有的可保留和挖掘的资源,节省开发成本。原有的果树、鱼塘、建筑尽量结合功能予以保留和改造。成果:至少包含以下文本:(不少于3000字)l 现状分析l 园区定位和目标l 规划理念与规划原则l 总体布局l 分区规划l 专项规划(交通系统规划、植被景观规划、服务及配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