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市局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市局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市局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市局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政办发 2011 87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大连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二一一年八月一日大连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根据国家、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安全生产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把安全发展作为重要理念纳入大连市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把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市委、市政府每年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障了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等建设取得新进展,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得新成效,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前实现,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1.安全生产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与2005年相比,2010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78.9%;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3.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70.1%。2.事故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事故死亡人数由2005年的683人下降为2010年的324人,减少359人,下降52.6%。3.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与2005年相比,2010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48.5%;火灾(消防)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1.25%;非煤矿山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年均2人以内;危险化学品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年均2人以内;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3%;铁路道口、农业机械等其他行业和领域事故死亡人数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4.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得到加强。2007年职业健康职能划转以来,全市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重点开展职业危害专项整治,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逐步增强,大中型企业职业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一定遏制。5.“安全社区”建设成绩显著。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创建标准和国家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紧密结合大连市实际,开展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全市47个街道获得“全国安全社区”称号,中山区、沙河口区、西岗区、甘井子区、高新园区5个区整建制获得“全国安全社区”称号,5个街道成为国际安全社区网络成员。(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连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做好“十二五”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大连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重大装备制造基地,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居多,安全生产法制、科技、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完善,安全投入、监管力量、保障能力等安全生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很艰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1.事故总量依然较大。近5年,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2700多起,死亡360多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200多起,死亡270多人,约占各类事故总起数和总死亡人数的44%、75%;工矿商贸企业平均每年发生事故50多起,死亡70多人,约占各类事故总起数和总死亡人数的1.8%、20%。由多种原因引发的火灾事故以及水上交通、渔业捕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的状况未得到根本遏制。2.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监管难度大。大连石油化工生产、储存总量居全国第一,目前已初步形成长兴岛、大孤山半岛、松木岛3个大型化工园区和即将兴建的大型危险化学品物流产业园(简称“三岛一园”),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近2350家。另外,大连还有非煤矿山220多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16家,临时零售点1900多家,民爆器材生产经营企业14家,道路交通运输单位860余家,汽车保有量超过88万辆。这些高危行业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稳定性差,潜在的危险难以全面掌控,安全生产监管难度越来越大。3.职业危害比较严重。目前,我市职业病病人数量较大,累计报告职业病6626例。冶金、石油、化工、建材、医药等行业有超过1万家企业存在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物质的职工高达30万人以上,每年新发职业病超过20例。鉴于职业病从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至发病时间较长特点,近年我市新发职业病例仍有上升趋势。4.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不足。市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高危行业领域监管力量不足,执法监察机构尚不完善。各区市县和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力量普遍不足,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执法力量薄弱。我市区域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推进速度不快,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装备和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满足不了应对重特大事故的需要。(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安全发展意识不强。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和一些企业没有正确处理安全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经济、轻安全,未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企业发展规划,没有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到实处。一些企业安全管理薄弱,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制度、安全培训、安全投入等方面与法律法规要求差距较大,甚至有的企业不顾职工生命安全,违法违规生产。2.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受宏观体制环境、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制约,安全生产监管方面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导致监管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部分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弱化,存在组织不健全、监管监察手段落后等问题。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尚不完善,未能形成合力。3.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欠账仍然比较多,尤其是一些老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陈旧,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企业安全生产创新能力不足,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匮乏,安全生产技术力量薄弱,一些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重大事故隐患尚未得到彻底有效治理。政府安全生产专项投入力度不大,一些公共安全领域的事故隐患也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安全生产科技、宣传教育以及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装备建设等方面投入仍然不能适应安全发展的需要。4.安全生产支撑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尚未建立全市统一的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力量仍薄弱,缺乏专门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安全科研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较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力量不足,培训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四)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期间是深入贯彻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性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大连市的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1.龙头和核心地位为大连市安全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目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确定我市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龙头和核心,这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现实机遇和历史机遇。在新的机遇面前,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东北地区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把转型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实现大连新发展。这是解决大连市安全生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的、难以解决的事故隐患的最好举措和最好时机。2.全域城市化必须坚持安全发展。在科学发展新跨越战略中,我市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四大城市组团”布局,加快建设区域核心城市,全域谋划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功能布局,完善各城市组团功能,推进城市发展空间快速拓展,突破性提升城市功能。全域城市化的全面推进为组织开展城市安全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城市安全综合决策机制、有效避免和化解新的城市安全风险创造了有利条件。3.安全生产持续不断地改进为“十二五”期间安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十一五”期间,大连市委、市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安全生产重大举措,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促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能力逐步提高,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全民安全生产意识明显提升,为做好“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4.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将全面提升我市安全生产水平。我市提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程后,获得到了国家的鼓励支持,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不断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三项建设”,为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安全生产的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改变,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企业扩大规模、增加生产的愿望强烈,特别是在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和交通运输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领域,安全保障水平低的企业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且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消除,违法违规生产现象也时有发生。2.职业危害范围扩大。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危害风险和职业病不断出现,防治工作面临新的课题。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市与国内其他城市一样,即将进入职业病发病高发期,职业病治疗及康复等任务艰巨。3.城市安全风险加大。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全国危险化学品生产流通高危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国内外大型会议承办城市,伴随着大连市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在城市交通和人员密集场所、超高超大建筑、城市地下管网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也凸显出来,给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4.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区域核心城市建设和全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范围不断扩大、对象不断增多,要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及其保障能力与之同步快速发展。另外,社会公众对自身安全健康权益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舆论对安全生产状况日益关注,对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效能、提高事故灾难应对处置能力的要求更高,对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要求更高。二、“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规划指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加快建立完善企业安全保障、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安全科技支撑、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等六大体系,继续降低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减少职业危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为科学发展新跨越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二)基本原则1.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破除固有的思想束缚,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当前制约安全发展的难题。实事求是,就是要客观分析大连市安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基础工作入手,统筹一般、重点和全面工作,脚踏实地解决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问题,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把解放思想作为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原动力,结合大连安全发展的实际,牢牢抓住安全生产重点问题,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创新发展。2.既要学习借鉴,又要大胆实践。一方面,针对大连市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好经验、好做法,另一方面,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又要结合大连实际,大胆实践、大胆推广,在实践中再创新,在创新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发展进步。3.既要着眼当前,又要谋划长远。必须在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我市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着力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必须从长计议,着眼于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着眼于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规划做好长远的、基础性的工作,切实增强全市安全发展的后劲。4.既要改革创新,又要注重防范风险。一方面,要以改革创新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动力,大胆探索创新,加快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始终把防范事故放在突出位置,积极稳妥地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的各项改革,确保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推进改革与创新。5.既要加强领导,又要市场运作。加强领导是安全生产工作前进的保证,市场运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活力源泉。必须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健康发展,使安全生产工作为民服务、为民谋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职业安全健康需求。同时,必须坚持市场运作,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充满活力和动力,加快推进安全发展。(三)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事故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监察执法和群防群治、技术装备的安全保障、依法依规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等“六个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事故总量进一步下降,大连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12015)设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全面实现,把大连建设成为全国首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全国安全社区城市,主城区建成国际安全社区,力争提前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四)规划指标1.相对指标(以2010年为基数)到2015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5%以上(年均下降11.4%),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6%以上(年均下降5.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6%以上(年均下降8.5%),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下降35%以上,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控制在0.08以内,水上交通百万吨吞吐量死亡率下降25%以上。2.绝对指标(以2010年为基数)到2015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以上(年均下降2.5%),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以上(年均下降3.2%),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以上(年均下降3.2%),杜绝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发生。三、“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防范与专项整治进一步深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以及道路、水上、铁路和城市轨道等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开展对工业设施安全距离不足问题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严格执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工艺、设备,强制推广适用的安全技术(工艺)与设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以动态监控为重点,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体系,有效降低事故风险。1.非煤矿山实施非煤矿山灾害治理专项行动,重点防范矿山边坡坍塌、透水、中毒窒息、跑车坠罐、尾矿库溃坝等事故发生。四等以上尾矿库全部安装在线安全监控系统。到2013年,非煤矿山全部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按照“统筹兼顾、从严准入、控制总量、战略北移”的原则,对大连市非煤矿山分步实施行业整合。推动非煤矿山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规范化生产,5年内重点形成长兴岛复州湾、莲山双塔、太平岭蓉花山和大魏家甘井子土城子四大石灰石、建筑石材矿业安全发展区。到2015年,地下矿山最小生产规模控制在年产10万吨以上,露天矿山最小开采规模控制在2万吨以上。2.危险化学品制定化工产业安全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以“三岛一园”为重点的现代化工园区建设,实施化工企业进园区专项行动,推进大孤山化工区域安全防控建设工程。推动化工园区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全面实施化工园区区域性安全评价制度,实现化工园区合理布局。实施危险化工工艺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专项行动,到2015年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设施全部建立有效、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或安全仪表系统。以杜绝重特大事故为目标,排查治理化工企业、化学品储运场所及危险化学品码头存在的事故隐患。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和存储企业的定期监察、重点监察和专项监察,重点对石油炼制及其下游化工生产,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及运输过程实行严格监控,建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实时监控系统。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的安全监管。开展城区内燃气和化学品管线、油气站等易燃易爆设施基本情况摸底排查和安全评价,及时消除事故隐患。3.烟花爆竹按照“统一规划、总量控制、严格准入”的原则,搞好烟花爆竹批发企业规划布局。全面推行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从源头入手,做好省外烟花爆竹供货企业的备案管理,实行烟花爆竹产品流向登记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烟花爆竹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联合执法,切实加大烟花爆竹“打非”工作力度。4.民用爆破器材优化民用爆破器材产品结构。5年内,高安全、高性能的无梯炸药和系列乳化炸药生产比重达到100%。加快现有生产工艺、装备的升级换代,实现关键工序、关键环节上的人机隔离、自动操作,减少在线人员,最大限度减少在线存药量和固定作业人员,提高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和安全防范水平。健全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监管体系,通过产、供、销、使用一条龙服务,实现民用爆破器材生产、流通和使用领域的全过程监控管理。5.建筑施工强化工程招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及时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企业和施工工艺、技术及装备。严格落实建设工程参建各方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息动态数据库,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开展创建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活动,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他各类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合格率达到100%。以桥梁、隧道、公路、水利等工程为重点,建立设计、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制度。深化建筑行业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以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为重点,开展防范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等专项行动。加快建筑行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6.特种设备完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化学品常压储罐动态监管信息网络,实现动态监管。继续实施起重机械、气瓶和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专项整治,建立重大隐患、重点设备动态监管机制。做优做强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机构,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检测检验能力。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评价,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测技术专题研究,重点解决成套装置检修与检验周期协调等问题,实现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和谐统一,确保特种设备及危险化学品常压储罐检验覆盖率100%。建立安全管理者代表责任。制定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急救援预案,提升应急反应与处置能力,完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开发起重机仿真训练系统,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进社区、进校园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设特种设备安全论坛。7.消防(火灾)推进以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为重点的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全面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社会化格局。编制实施全市城乡消防规划,将消防规划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装备和消防力量建设。实施消防队标准化建设工程,提高特种消防能力,防止消防救援中产生次生灾害。严格落实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消防安全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抽查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易燃易爆单位、人员密集和“三合一”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工业园区火灾隐患。建立社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全民消防素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消防与保险良性互动机制。商业楼宇经营者、公众聚集场所经营者及易燃危险品企业建立健全火灾防范机制,积极投保企业财产险、公众责任险、火灾责任险等保险。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消防工作,按照“十有”标准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能力建设标准,全市农村社区均达到消防工作规范要求。8.道路交通制定和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战略规划。强化对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客运企业准入审批和监管,完善从事道路客货运输的驾驶人和危险化学品运输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开展运输企业交通安全评估,评定运输企业交通安全等级。完善客货运输车辆安全配置标准,提高客货运输车辆运行安全性能。健全完善市、区市县、街道乡镇三级交通安全组织协调机制。强化机动车安全检验制度,严格执行营运车辆技术评定检测、机动车强制报废、驾驶员培训考试登记注册等制度。继续实施公路道路安全保障工程,优先整治干线公路事故多发路段和道路危险隐患点段,并逐步延伸至农村公路。以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路段为重点,完善道路标志标线、防撞护栏护墩等安全设施。建立新(改、扩)建公路和城市道路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实行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制度。加强对重要路段的路网运行监测与交通执法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特大桥和特长隧道的实时“健康”诊断与检测。完成长途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等交通营运车辆的GPS联网联控系统建设。到2012年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道路运输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全部安装行车记录仪。到2015年末土石方等散流体运输全部安装GPS监控设备。建设一级易燃易爆品和有毒有害危险品道路运输全程监管系统。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交通安全公益宣传,提高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出行意识和安全驾驶能力。9.水上交通加强水运经营者的资质管理,严格控制安全准入条件。开展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推进现有港口、码头的安全现状评价。完善港航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加强水运安全监管。强化码头、运输船舶和桥梁建设等水工作业的安全监管。改善陆岛客运船舶、码头、客运站基础设施,加强陆岛运输救助力量建设,组织航运企业做好运力结构调整工作。加强水上快艇经营安全监管。加强水上消防站等应急救助设施和其他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安全设施齐全的港口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专用场地。建立危险货物集装箱开箱查验场地。10.铁路道口实施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改立交道口建设工程,推动铁路道口房、报警、预警和警示标志等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落实,提升道口安全保障能力;到2015年危险性较大的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全部得到改造。加强铁路道口安全动态管理,在城区繁忙铁路道口建设集安全监测、信息传输和预警报警于一体的道口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实施铁路道口安全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加强道口安全宣传教育入户活动,重点提升铁路沿线群众的安全意识。11.农业机械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保障农业机械安全投入。结合购机补贴、农民培训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和农业政策性保险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大力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农业机械安全信息化管理,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驾驶员的管理,提高上牌率、检验率和持证率。实施拖拉机和农用挂车加装灯光信号装置、粘贴农机安全反光标识、加装拖拉机制动贮气泵及管路装置等安全技术新措施改造,改善提高拖拉机及机组的制动、夜间被动安全防护和灯光照明性能。继续开展农机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抓好重点农时季节的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严格查处无牌行驶作业、无证驾驶操作、酒后驾驶、违规拼装农机等行为。开展农机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平安农机”活动。12.渔业船舶推进重点水域渔船和渔港监控系统建设,建立渔业船舶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国家一级渔港、中心渔港的动态实时监控。强化渔船、渔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对航标、渔港监控设备、消防设施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推进渔船自动识别系统建设,加大岸台维护力度,加强渔船通信终端设备配备。60马力以上机动渔船全部安装防碰撞设备。加强渔业船舶、渔业船用产品和渔业生产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测检验,实行报废制度。持续实施渔船安全救生设备补助项目,推广应用气胀式救生筏等装备,实现中型以上渔船救生筏(浮)等集体救生设备应配尽配。建设渔业船员培训基地,开展对船员包括远洋及涉外渔业船员的特殊安全生产强制培训。13.机械、轻工、建材、冶金等行业实施机械、轻工、建材、冶金、有色、纺织、烟草等行业事故隐患专项整治,重点对煤气系统、高温液态金属、交叉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自动报警与安全连锁改造专项行动,重点在煤气危险区域安装固定探头,实现连续监控检测,提高自动报警能力;推广使用安全连锁技术,提高自动化程度。(二)全面实施企业风险预控管理强制推动企业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推动企业依据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制定完善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严格安全许可,推动项目管理部门把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领域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实行严格的安全核准制度。完善本地区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加大相关企业重组力度,提高安全基础保障能力。严格按照国家确定、发布的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工艺)与装备推广目录和淘汰落后技术(工艺)与装备目录,做好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工艺)与装备的推广和落后的安全技术(工艺)与装备的淘汰工作。严格执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轮流现场带班制度。全面推动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实施重大危险源普查,推动高危行业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构建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监控预警机制。生产经营单位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申报,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市安监局备案。到2015年建成市、区市县2级重大危险源动态数据库系统。加强企业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实施企业班组安全培训工程,加强班组长能力培训,重点开展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操作人员安全培训,严格实行企业职工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制度。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三)改善职业健康作业环境建设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普查与申报系统,加强职业危害因素检(监)测,建立完善职业危害技能鉴定、特殊工种准入、使用有毒物品职业健康安全许可、职业健康培训、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员等制度,建立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危害检测基础数据库,开展粉尘、高毒物质危害严重行业专项治理,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尘毒防治示范工程。到2015年新(扩、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率达到65%以上,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发放率达到60%以上,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5%以上,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率达到75%以上,粉尘、毒物等主要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5%以上,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件得到基本控制,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严厉打击职业危害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查处职业危害案件。紧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督促企业优先采取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改善作业场所环境。强化对职业危害严重行业领域的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监督员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危害知识培训。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和监管,争取到2012年底,全市各区市县都能设立1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为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提供相应服务。(四)建立坚实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依托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社会资源,建立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技术支撑机构,搭建科技研发、安全评价、检测检验、咨询认证与技术服务等技术支撑平台。积极争取建立国家级或省级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安全技术研究实验基地和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建立完善市、区市县两级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专家队伍,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开展学历教育等,加快安全生产专业中高级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职业技术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办好技工学校,加快培养高危行业(领域)专业人才和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鼓励企业相关人员参加国家安全评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逐步形成大型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专业人员以注册安全工程师为主体,中小企业以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为骨干的安全生产专业人才队伍。完善科技立项和经费保障等扶持安全生产科技开发、成果推广与应用的相关政策,强化政府对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引导推动作用,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成果推广应用的主体作用,推进建立政府、企业两级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积极参加国际和国家安全科学技术博览会或安全工程高峰论坛,开展国内外安全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努力搭建国家级安全科学技术交流、展示和转化的平台。(五)建设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1.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建设继续推进市、区市县两级安全生产监管及执法机构建设,建立健全适应当地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需要的监管机构和监察执法队伍,到2015年建立全域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着力推动乡镇、街道安全监管办事机构建设,进一步理顺、明确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执法职责和程序,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的一线作用。在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设立安全监管执法机构,纳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体系。2.建设专业化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立完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培训、执法资格、考核等制度,分级分类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严格新增执法人员专业背景和选拨条件,建立完善安全监管监察实训体系,实施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培训工程,到2015年全市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培训及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专题业务培训覆盖率达到100%。3.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工作条件推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工作条件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市、区市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分别为100%和80%以上,市、区市县两级安全监管部门执法交通专用工具和现场监督检测、职业危害快速检测、听证取证等执法装备全部配备到位。改善一线交警执勤条件,将高速公路交警队营房建设纳入高速公路建设。实施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工程,配备与完善农机监理机构的专用执法及检测装备。4.推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建设,构建各级安全监管、安全应急救援机构信息化共用共享系统支撑平台和保障体系。构建与各行业、各部门相联系的综合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与重点行业(领域)内部安全生产监控信息交换,强化源头管理。建立民爆器材行业生产经营动态信息系统,实现民爆物品从生产到销售出库的动态流向监控。依托金质工程,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化网络建设。依托金农工程,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加快推进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渔船自动识别与安全监控系统建设。5.创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方式建立事故隐患分级监管和重大事故隐患逐级挂牌督办、公告、整改、评估制度,推行事故隐患登记、销号和查询管理。分行业领域实施安全评价,调查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并采取相应控制对策措施。强化安全生产属地监管,建立基于企业风险的分级监管监察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监管模式从传统被动反应型向现代主动应对型转变。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制度,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评估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发生重特大事故、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名单;建立完善上市公司、中央和省属、市属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公告和安全生产绩效评估制度,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建立高危行业高风险领域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信用评价体系,强化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对安全信用低的特种作业人员实行退出制度。完善市、区市县两级政府安全生产信息门户网站,推行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政务公开,实行安全生产政策法规、项目审批、监察执法、安全检查、案件处理等政务公告公示制度。6.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社团组织和社区基层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保障职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拓宽和畅通安全生产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信箱,统一和规范“12350”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舆论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整改。鼓励单位和个人监督举报安全隐患和各种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对有效举报予以奖励。(六)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1.推进应急救援指挥协调机构机制建设加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覆盖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之间畅通的工作机制。完善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城际间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联合处置机制,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深化与地震、气象、海洋、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的预警和应急协作机制,有效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建立救援队伍社会性服务补偿机制,推动中小企业与专业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2.加快应急救援基地及队伍建设以大连港、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为基地,建设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和与之相适应的应急救援骨干队伍。鼓励和支持化工企业聚集区、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聚集区开展应急救援队伍一体化示范建设。在大孤山、松木岛、长兴岛建设3个市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在长兴岛复州湾等四大矿业安全发展区建立市级非煤矿山应急救援基地。依托公安消防队伍建立政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成市、区市县两级政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演练中心,全面开展各级应急指挥人员及各级救援队伍指战员的培训与演练。3.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平台体系完善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应急预案衔接机制,建立市、区市县两级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报备制度,到2015年实现高危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应急预案报备率达到100%。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实现与国家、省局、区市县局、各工业园区以及高危行业中重点企业应急平台间互联互通。到2015年市、区市县和高危行业重点企业应急平台建设完成率达到100%。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析与评估。建立各市、区市县安全生产应急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地区安全生产预警信息。规范重点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采取政府建设和政府资助、企业建库的方式,建立市、区市县两级安全生产应急物资政府专门储备库和企业动态储备库。(七)增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重视城市公共安全,将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工作目标从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升到城市安全的层面,体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保障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新工作重点。继续推进城市安全评价,选择重点地区深入开展区域安全评价活动,全面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公共社会的影响,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以提高城市整体安全水平。(八)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社会氛围1.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和安全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推行安全生产考培分离制度,建立安全培训质量考核与效果评价制度。加快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加强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实施农民工安全培训常态化,持续抓好农民工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将安全生产纳入领导干部素质教育的范畴,实施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干部安全培训工程。2.提升全民安全防范意识将安全防范知识纳入国民教育范畴。深入开展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宣传和普及安全防护、自救互救基本知识与技能。建设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基地,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重点提高社会民众的安全生产意识。实施全民消防宣传计划。持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消防119”、“安康杯”、“青年安全示范岗”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培育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打造安全文艺精品工程,促进安全市场繁荣。3.创建安全发展社会环境开展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创建活动,督促企业和企业负责人向社会和政府做出公开承诺,保障安全生产,履行社会职责。继续推进全民参与的“安全社区”建设,将大连建设成“全国安全社区”城市、“国际安全社区”城市。组织实施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程,将大连建设成全国首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四、“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重点建设工程(一)危险化学品物流园区建设工程以中化辽宁公司为投资主体,并依托其建设管理,市、区市县两级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建设包括管理服务交易区、仓储与流通加工区、堆场及配载区等几大功能区,配置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甲、乙、丙3类库房和各种安全设施,建成高水平、高技术、高标准、科学化集中管理的危险化学品物流园区。到2013年一期工程完成,建成危险化学品年储存能力达到35万吨以上、东北地区最大的固态及桶装液体危险化学品公共存储基地;到2015年二期工程完成,建成危险化学品年储存能力达到80万吨以上,以政府配套政策及管理为指导、以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撑的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定点安全储存、专业规范配送一体化的、国内领先的危险化学品物流园区。(二)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工程依托“三岛一园”大型国有企业,以现有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资源为基础,采取“官助企办”的形式,由国家、市政府、相关区市县政府(含先导区管委会,下同)和受益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连基地,指挥中心设在大连港新港,由大连港集团负责管理,同时接受市政府应急办综合管理,接受市安监部门业务指导,组建技术先进、装备精良,满足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需求的工程抢险、化学火灾扑救、有毒危害物质处置、危险化学品侦检、通讯指挥等5支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培训演练机构,到2015年,建成覆盖“三岛一园”大型化工园区并辐射周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和运输各环节的应急救援力量。(三)“安全社区”建设工程政府主导、区市县主推、乡镇为主体,全面推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加大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投入,完善社区安全基础设施、改造社区环境和公共设施,形成“政府引导、多员参与,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动态评估、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公众的安全和健康水平。奖励获得国际和国家安全社区的区市县、街道。到2015年,全市建成“全国安全社区”,主城区建成“国际安全社区”。(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工程建设大连市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基地,承担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企业负责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农民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建设大连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大连市安全实景模拟实训教育基地)及区市县分支机构,综合运用声、光、电等各种高科技手段,组织实施大型安全生产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协同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开展日常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承担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广大市民、中小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公共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安全生产等领域最基本、最常用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充分利用大连市的教育资源,支持高校开设安全工程类专业,开展安全工程学历教育,提高基层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五)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依托大连市现有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机构,配置技术检测车等实用的现场检测技术设备,建设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实验室,承担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涉及生产安全的设施设备(特种设备除外)在用检验、监督监察检验、作业场所安全检测等工作。建立气瓶罐车检测、起重机械质检等特种设备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建设满足职业危害防治检测检验需要的职业危害实验室。(六)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建设完善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铁路道口、水上交通等行业动态安全监管网络系统,到2012年,实现对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重点企业、重点部位远程视频监控,并实现与区市县安监部门联网,建立市、区市县、企业三级安全生产视频监管监控管理平台。完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到2012年,全面完成14个区市县、先导区应急救援指挥子平台建设。建设渔港渔船安全生产监控信息网络系统,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监控系统、AIS自动识别避碰系统、GPS救助定位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网络处理等技术,形成市级渔业安全监控中心信息平台和12个涉渔区市县子平台。加快海洋观测预报台建设,做好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对全市30100艘渔船和196座渔港实施有效监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