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追赶超越工作方案设计 对接产业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X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后,适时启动了二次转型,从注重规模、数量的外延式向注重结构、质量的内涵式转型,从追求学术型逐步向贴近应用型转型,从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转型,努力探寻自己的发展道路,办学活力和服务地方能力快速提升。201X年成为陕西省同类高校首家双学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xx年成为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站单位,同年获批为陕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X年成为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高校之一。目前,学校按照第二届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在阔步前进,学校“转型升级”“更名升大”进入了增档提速、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1专业按照2:8的比例改造拓展 201X年7月,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服务地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服务地方工作办公室”。xx年,学校为启动实施转型发展。对现有专业按照2:8的比例,保留发展20%的基础型专业,其余专业按照“应用型”和“技术型”专业建设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专业改造拓展。近三年,学校已分批对34个专业完成转型,先后对优势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缺乏竞争力的部分专业停止招生。学校同时积极探索双学位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目前已实现所有专业均可辅修管理学学科专业,申请第二学士学位。 2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和研发基地 学校注重充分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和研发基地,为企业技术升级服务,促进协同创新发展。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与陕鼓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再制造技术产学研基地”、与陕西天元智能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再制造研发中心”,三方合作在校内成立表面工程与再制造实验室,201X年底获批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与陕鼓动力合作的“汽轮机叶片再制造”项目为企业带来3119万的经济效益;陕西天元智能再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的“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设备零部件再制造”项目为企业带来200万元的经济效益。 201X年,学校与28家企业联合发起,共同签署成立“西安文理学院产学研合作联盟”。xx年学校开展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立项申报工作,遴选了10个项目入驻西安文理学院产教融合示范中心。4月西安文理学院创客空间挂牌成立,6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3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1个 学校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以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努力探索与企业联合培养、开放共享、师资共建等基地建设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共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1个,其中工程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5个、教育类校外实践基地67个、其它类79个。 同时,学校积极引进校企对接,协同创新产生效益,已初步形成了“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浅层合作”向“深层合作”的转变,形成了互动合作,优势互补,开放共荣的格局,极大地盘活了学校,体现了学校服务地方的强大作用。 借力突破加强校际合作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xx年初,学校“更名升大”工作列入西安市“十三五”发展规划,6月24日,国务院批复西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中,学校与西安交大等5所高校成为西安系统开展创新改革试验试点高校。为推进十三五重点工作,市政府与西安交大于8月12日召开了“十三五”合作重点任务启动会,其中规定西安交大要加强对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支持学校建设硕士专业授予点。这些标志着学校与地方创新改革的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转型升级、申办硕点、更名升大”的工作。 1探索深度融合的研究生教育新路径 继xx年成为陕西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示范站以来,学校先后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宝鸡文理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延安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签署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在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化学等13个专业学位领域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xx年已进站培养专业研究生74人, 资料共享平台 在此基础上,以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为契机,与西安热工研究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商讨洽谈,探索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研究生教育新路径。 2与西安其他高校合作开展科学研究 学校还积极围绕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科研团队,与西安高校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为地区经济建设做贡献。近年来,完成“秦岭珍稀濒危植物白芨种质资源保护及其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石斛属药用植物的快速繁殖和在北方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陕西省白芨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的研究”“超厚硬质薄膜的内应力调控及动态结合性能研究”等课题研究。通过开展校际科研协同攻关,一方面提升了学校科研实力,另一方面能够起到推动当地资源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升了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和科研实力。 3增加“双师型”教师所占权重 为探索为实现西安大学奋斗目标储备优秀人才新路径,学校有计划的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院所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和挂职锻炼,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转变。xx年选派40名教师开展专项双师培训,并对第一批认定的34名“双师型”教师进行了考核。同时,学校采取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和政府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等途径,增加“双师型”教师所占权重,全面优化专业师资结构,不断增强“双师型”教师管理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服务地方开展校政合作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学校围绕陕西省八大优势产业和西安市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由学科引领和地方主导产业职业群对接共同作用的专业集群。学校先后构建高新技术专业集群、先进制造专业集群、旅游文化专业集群、现代服务专业集群和师范教育专业集群等五大专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通过专业集群中主导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共享其优质的教学资源,带动其它一般应用型专业的转型发展,促进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推进。 1推动学校与政府人才需求“零对接” 学校积极推动学校与政府人才需求“零对接”,培养实用型专门人才。与西安市纪委共建纪检监察专业育人平台,进行纪检监察专业方向本科学历教育。与西安市文物局合作共建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并于xx年招收首批学生进行学历教育。与西安市地铁办正在积极协商,谋划筹建轨道交通学院。与西安高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同探索研究生教育、共建众创生态区等八个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与西安新丝路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展战略合作,全面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通道。同时学校还与西安经开区合作共建经开第六小学,构筑了学校师范专业教师开展教研以及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的新平台。 2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 学校还围绕地方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学校先后与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合作成立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市政府秦岭办联合成立西安秦岭保护研究中心,与市统筹城乡办联合成立西安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与市旅游局联合成立西安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与市纪委合作设立西安廉政研究中心和西安市廉政教育培训基地,与西安市教育局和市规划局合作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文化研究中心等。 学校相继开展了“反腐倡廉”专题研究,为西安市“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参考方案,与市纪委联合编创了图解简明读本及宣传片,先后在中央、省市媒体播放。同时,与市纪委联合创作的8集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6877:2025 EN Dentistry - Endodontic obturating materials
- 【正版授权】 ISO 22504:2025 EN Oil and gas industries including lower carbon energy -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Onshore and offshore pipelines pig traps design requirements
- 液温考试试题及答案
- 莆田哲理考试题及答案
- 机车制动试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课件图片
- 神经阻滞考试题及答案
- 安永税务面试题及答案
-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押运员实体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45411.1-2025光学和光子学瞄准望远镜规范第1部分:普通性能仪器
- 外销出口流程培训
-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2024 版)
- 《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解读与应用课件》
- 《马斯克英文介绍》课件
- OptiStruct结构分析与工程应用
- GA/T 1280-2024银行自助设备安全性规范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治课件
- 火灾地震逃生演练课件
- 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第6讲立体几何(2022-2023年高考真题)(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