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冗兵冗官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唐代治世的向往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b.c.d.解析:“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中的“事夷狄”是指北宋给辽和西夏“岁币”,可以判断正确;根据“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可以判断正确。与材料无关。答案:d2.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严格“恩荫”制,主要是()a.使科举制度更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b.通过裁汰冗员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c.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利用特权垄断官位d.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以提高行政效率解析:“恩荫”制是在科举之外的一种入仕途径,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亲属及门客等享受此特权。严格这一制度,就是为了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答案:c3.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他们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他评价的是()a.青苗法b.均输法c.保马法d.募役法解析:实施青苗法,在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这样就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也解决了农民的资金或种子的短缺问题。答案:a4.据宋史王安石传载,王安石在变法中,“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这种做法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扩展大地主、大官僚的势力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定市场秩序a.b.c.d.解析:题干材料中涉及的变法措施是方田均税法。它的实施,清查出许多隐瞒的土地,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势力。因此,的叙述是不正确的。是市易法的影响。答案:c5.为营造“富者逸居而不虞寇劫,恃贫者相保以为存;贫者土著而有所周给,恃富者相保以为生”的社会氛围,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了()a.青苗法b.免税法c.保甲法d.市易法解析:题干材料强调,无论贫富,其生存都要依靠“相保”,由此可判断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c6.熙宁五年(1072年)初,平民魏继忠上书,建议政府采取措施以保证“商旅以通,黎民以遂,国用以足”。王安石采纳了他的建议,实施了()a.免役法b.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d.市易法解析:“商旅以通,黎民以遂,国用以足”,意思是保证商业运行的通畅,保障平民的生活,增加政府的收入。在变法中,王安石设置了市易务,由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样,打击了大商人对商业市场的操纵,稳定了市场秩序,也增加了政府收入。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d7.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易法a.b.c.d.解析:将兵法是治军的措施,与题干中的“理财”不吻合,故可排除;措施均有利于解决财政问题,符合题干之意。故选d项。答案:d8.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指出:“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他在改革中实行“贡举新制”,主要新在()废除明经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加大诗赋在考试中的比重设明法科a.b.c.d.解析:王安石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d9.王安石说:“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这主要反映了王安石()a.追求教育的实用性b.教育立国的思想c.反对科举考试d.分科教育的思想解析:从材料来看,王安石追求的是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即学以致用的思想,故a项说法正确。答案:a10.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解析:王安石变法要解决北宋中期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而这些社会矛盾是北宋中央集权制度本身造成的。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一员,王安石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问题,但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制度,这就决定了其变法的结局。因此,a、b、d三项的叙述都有偏颇之处。王安石的性格偏执,缺乏政治艺术,是导致其变法失败的重要因素。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2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通典食货十一材料二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无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宋会要辑稿职官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归纳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12分,不得照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8分)参考答案:(1)背景: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旧制存在诸多弊端;市场物价不稳不利采购。方式:政府依据市场价格变动和距离远近来采购或抛售货物。(2)保证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节省购物钱钞和运费(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抑制(防止)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梁启超王安石传请完成:(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并概括基本主张。(8分)(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4分)(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8分)参考答案:(1)背景: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2)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3)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任答4点即可)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材料二耕织图中繁忙的场面(北宋中期)材料三宋代武学习武图请完成:(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这一状况的根源是什么?(8分)(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现象与王安石采取的哪些措施相关?(6分)(3)分析以上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6分)参考答案:(1)北宋中期面临财政困难、军队数量多而战斗力弱、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