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实践.doc_第1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实践.doc_第2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实践.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实践摘要本文讲述了通过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实践过程即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抓好实验过程的不同环节以提高学生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以及创新能力;以及在具体知识点的教学实践和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们掌握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从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即将到来的大学教育甚至以后的人生发展打好科学基础。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 科学素质 实践 在我国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创新对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起关键因素。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将主要依赖于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基础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以考试为主要手段,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的,造成学生高分低能,严重脱离生活,生产实践,缺乏创造性,造成同学们往往只是知其然,而不知道或者不想知道所以然。因此,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每个人的期望。同时根据科学素质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策略的运用沈益波 何通海 周东 【摘要】:化学是实验性的学科,更是应用性的学科。化学教学应更多地关注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走进化学教学,使化学教学与科技发展及社会进步紧密结合,促进化学教学的生活化。【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关键词】: 生活化 教学情境 探究能力 评价 【分类号】:G633.8【正文快照】: 美国化学会主席布里斯罗曾说“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学科。”是最为接近我们生活与社会的学科之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新课改更加重视教学与科“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为侧重点的教育,反映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有机化学本身是和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的化学重要分支之一。有机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渗透“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等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中也发现,高考有机化学试题也突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医药、新科技等的联系;这对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品质十分有益。试题结合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和生产问题,考察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所以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关注社会、生活、环境、医药、新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渗透STS,显得尤为重要。 1. 传递科学最新发展的动态,领略和感受学习的价值有机化学中渗透STS,能及时传递科学最新发展的动态,建立与先前学习的联系,让学生领略和感受学习的价值,点燃学生立志科学的热情,使有机化学课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是高科技领域,是尖端人才的竞争。诺贝尔奖是世 界最高水平、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大的科学成就奖。诺贝尔奖甚至已超出了它本身,标志了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它可以振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正因为如此,高考命题常取材诺贝尔奖,来体现试题的社会性、人文性、应用性、前沿性、新颖性。显示科学技术和课本知识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健康等方面有机联系,体现知识价值的所在。目的在于引导中学教学关注科技进展的最新成果,了解这些成果体现的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方法,并运用化学知识理解这些成果的意义。近几年来,以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诺贝尔奖为背景的试题在高考中屡屡出现,这种借助新科技成果创设一定的情境,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近年来高考化学命题积极成功的尝试。例如:激光技术-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MCES2000-32)。NO分子的独特功能-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MCE1999-2)。C60-1996年诺贝化学奖(MCE1997-36)。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MCE1996-1、2)。有机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碳正离子-1994年诺贝尔化学奖(MCE1995-32),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MCE1995-4)以及第112号新元素(MCE1996-6)等等。我们认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适时地联系当前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培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接触最新的科技发展情况,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脚步走,亲身体验科学家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题1】2000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三位科学家因为对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和发展而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他们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艾伦-J-黑格(下图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下图中)和日本筑波大学的白川秀树(下图右)。 20世纪70年代,白川英树掌握一种方法,能控制黑色的聚乙炔薄膜中两种异构体的比例,这两种异构体被称为顺式聚乙炔和反式聚乙炔。一天,由于误放多出千倍的催化剂,令他惊奇的事发生了,眼前出现银色的聚乙炔薄膜,原来是纯净的反式聚乙炔。他在另一种温度下重复实验,又出现铜色的聚乙炔薄膜,证实是纯净的顺式聚乙炔。1977年,白川教授等人发现,在塑料聚乙炔中添加碘这一杂质后,聚乙炔便像金属那样具有导电性。聚乙炔具有导电性,关键是聚乙炔的特殊结构和碘这一杂质在起作用。(1)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聚乙炔的形成过程。【解析】CH=CHCH=CHCH=CHH=CH CH=CHn (2)聚乙炔的结构与那些物质类似?【解析】1,3丁二烯、苯环等类似。(3)加入碘等杂质,可以使电子处于兴奋状态,试推测其导电机理。【解析】加入碘等杂质,电子就会被杂质所吸引,电子原来所在的位置就会出现空洞,于是其它电子先后流动起来,以弥补这个空洞,从而产生了电流。(4)若已知白川英树发现银色的聚乙炔薄膜是纯净的反式聚乙炔,其结构片段如右图所示:请写出铜色的聚乙炔薄膜顺式聚乙炔的结构片段;【解析】(5)导电聚合物的研究成果,还对分子电子学的迅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日本的赤木教授成功合成了具有螺旋状链式结构的聚乙炔。试设想螺旋状链式结构的聚乙炔是否可以用来制成电子零件中不可缺少的线圈和电磁体 。【解析】可以。(6)现有银色的聚乙炔薄膜和铜色的聚乙炔薄膜以及聚苯乙烯的混合物共13g,若完全燃烧,则消耗的氧气及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能否确定?为什么?【解析】可以。因它们具有相同的最简式-CH,因此无论以何种比例构成该混合物,其碳氢的物质的量均为定值,消耗的氧气及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也为定值。(7)一种与聚乙炔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是52,该分子是由电石为原料合成的,它是合成某种橡胶的中间体,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A它的一种链式结构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该同分异构体的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是否共面 ,所有的碳原子是否共线 。B它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的每个碳原子均达到饱和,且空间构型中碳与碳之间的夹角都相同,该同分异构体的分子中直接键合的三个碳原子间的夹角是 ,请画出它的空间构型 。【解析】据题意,以电石为原料生成的烃为乙炔,若该烃为链式结构,显然应是乙炔基与乙烯基的结合,如右图所示,因乙烯基中所有原子共面,而乙炔基为直线型结构,所以二者连接后,所有的原子共面,但是由于乙烯基中键角为120,所以4个碳原子不能共线。若它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的每个碳原子均达到饱和,且空间构型中碳与碳之间的夹角都相同,则C4H4与相应的烷烃相比少了6个氢原子,这种因素的消除,只能靠形成环状结构来化解。因此该有机物的空间构型如右图所示,显然,三个碳原子之间的夹角为60。【例题2】 21世纪的新领域,纳米技术正日益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今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了国家纳米技术倡议,并将在2001年财政年度增加科技支出26亿美元,其中5亿给NNI。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纳米是 单位,l纳米等于 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2世界上最小的马达,只有千万分之一个蚊子那么大。如图所示,这种分子马达将来可用于消除体内垃圾。该图是这种马达分子的 。3写出该分子中含有数目最多的原子是 元素的原子,有 个。【答案】1长度 109米 2球棍模型 3碳 30【练习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化学课外专题活动与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养吴荣华 【摘要】:正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对未来化学领域方面的人才要求也就更高。就校内以知识为主的旧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重心必须逐渐地转移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方面来,使他们有更多的动手实验的机会,有更多的自主性,使学习者能在信息万变的社会中,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选择未来科技人才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创造性和合作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对青少年来讲恰恰是可以在科技活动中获取的。而课外这块阵地,没有教学大纲约束,不受学时、场地、器材的限制,为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开展化学课外专题活动以弥补化学课堂教学的不足,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的需要。【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昌县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