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三十八中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1).doc_第1页
贵州省贵阳市三十八中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1).doc_第2页
贵州省贵阳市三十八中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1).doc_第3页
贵州省贵阳市三十八中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1).doc_第4页
贵州省贵阳市三十八中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三十八中2014-2015学年高二物理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惆怅(chn)轻飏(yn) 窈窕(tio) 倚(y)南窗 b祈(q)祷 难堪(kn) 怂(sn)恿 契诃(k)夫c孤僻(p) 撮(cu)合 讥诮(qio) 怔(zhn)怔d洗马(xin) 逋慢(b) 拔擢(d) 终鲜兄弟(xi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和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b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c他通晓做噩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彩,脸色苍白。d别里科夫心荒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戴着恐怖的神情。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1)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_了足足十五年!(2)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_的对象。(3)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_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a辖制 嘲笑 制服 b管制 嘲笑 降服c辖制 取笑 降服 d管制 取笑 制服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c当一名间谍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恢复五一长假的受益面几乎是中国全社会,它能给民众带来一份“惊喜”,而这样的“惊喜”对中国今日恰逢其时。b切实保障并不断改善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c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下拨200万元救灾款,用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境内地震灾区职工的生产、生活困难。d据中央气象台预测,近日,随着冷空气再次到来和雨水的出现,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升温被遏制,气温开始回落。6给下面一段打乱顺序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强调和谐,讲究中和、中庸的人生理想与人论观念。 同时,凡是悦目、惬意的建筑美,就是说,能够在人们心理上激起美感的建筑美,必然是一定的生理快感的升华。 因此,生理快感虽然并非美感,却是激起美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生理基础。 中国古典建筑,一旦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就必然给人带来一定的生理性快感。 中国古典建筑的和谐之美表现在其物质性的实用功能和精神性的审美功能之间。 这种快感必然放射到人的心理领域,引起心理反应。 a bc d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 ,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也是中国山水诗人的鼻祖。b中国四大名著,即“明清四大小说”,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c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是俄国的契诃夫,他 和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陶渊明,西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饮酒等。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两文言,完成811题。(14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凡在故老故老:老朋友b听臣微志 听:听信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微薄d有所希冀 希冀:非分的愿望 9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谨拜表以闻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不同c与相同,与不同d与相同,与相同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两段重在叙事中动之以深情,在陈情中晓之以大义。b在陈情中既表达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力,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c第一段融情于理,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分)_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3分)_(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2分)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0分)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12下列加点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2分)a恨晨光之熹微 恨:憎恨b引壶觞以自酌 引:端起c时矫首而遐观 遐:远d抚孤松而盘桓 盘:徘徊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风飘飘而吹衣 鸟倦飞而知还b问征夫以前路 园日涉以成趣c审容膝之易安 善万物之得时d乃瞻衡宇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14下列句子“而”字意思和用法与“鸟倦飞而知还”中“而”字相同的一项是(2分)a觉今是而昨非 b门虽设而常关c临清流而赋诗 d泉涓涓而始流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2分)_(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2分)_三、(10分)1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在天愿作比翼鸟,_。(2)_,洞庭波兮木叶下。 (3)人生亦有命,_。 (4)_,长使英雄泪满襟。 (5)出师一表真名世,_。 (6)悟已往之不谏,_。 (7)_,觉今是而昨非。 (8)聊乘化以归尽,_。 (9)_,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10)茕茕孑立,_。四(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17在第一段文字中,有一个促使林冲识破高俅阴谋的关键细节,这个细节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关键性在什么地方。(4分)_ 18在第一段文字中,“风雪”不仅渲染了环境,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请简要分析一下“风雪”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4分)_ 19第二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对描写林冲性格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_ 写作(4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里面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佩戴在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儿子喜上眉梢,猜想着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有嗖嗖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佩戴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他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箭囊里装着一支折断的箭。“我一直挎着这支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意志轰然坍塌了。后来,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要求: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答题卡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4分)题号1234567答案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14分)题号8910答案翻译(1) (2) (3) (二)(10分)题号121314答案翻译(1) 三、默写(10分,每句1分)16.(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说阅读(12分,每小题4分)17. 18. 19. 写作(40分) 题目 高二语文(上)参考答案(2014.9.28)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4分)1.解析:a项,窈窕tio;b项,诃(h);d项拔擢zhu,答案:c2.解析:a项,不和规矩不合规矩;c项,没精打彩没精打采; d项,心荒意乱心慌意乱,戴着带着。答案:b3.解析 (1)辖制:管束;管制:强制管理。 (2)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取笑:开玩笑,嘲笑。 (3)降服:投降、屈服;制服:用强力压制使驯服。 答案:c 4.解析:b项,气息奄奄: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日薄西山”;a项,茕茕孑立:形容孤单,无依无靠;c项,朝不虑夕:形容情况危急;d项,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答案:b 5.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对今日中国恰逢其时”;c项,成分残缺,缺谓语,应为“用于解决生产、生活困难”;d项,表意不明,“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有歧义。答案:b 6.解析:由古代文化思想强调和谐的,观念延伸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和谐,故紧排;由“生理性快感”可排列,比要更深一层,强调生理快感的升华,故放于后。答案:a 7.答案:d。“西晋”应为“东晋”。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14分) 8.解析:a项,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b项,听:听任,准许; c项,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答案:d 9.解析:介词,用。介词,因为。介词,因为。“以”与“是”组合,可译为“因此”。连词,表目的,来。 答案:b10.解析:d项,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目的在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答案:d(1)答案: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因为这种感情让我实在不忍心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2)答案: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看到和了解,连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3)答案:我活着应当为陛下献出生命,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之恩。 (二)(10分)12.解析:a项,恨:遗憾。答案:a13.解析:c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项,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 b项,介词,用/连词,表结果。 d项,连词,于是/副词,竟然。答案:c 14.解析:例句与c项的“而”都为连词,表承接关系。a项,表并列关系,b项,表转折关系,d项,表修饰关系。答案:c 15.(1)答案: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和菊花却还保存着。 (2)答案:日色昏暗太阳快要落山了,我抚摸着孤松而徘徊流连。三、默写(10分,每句1分) 16. (1)答案:在地愿为连理枝 (2)答案:袅袅兮秋风 (3)答案:安能行叹复坐愁 (4)答案:出师未捷身先死 (5)答案:千载谁堪伯仲间 (6)答案:知来者之可追 (7)答案:实迷途其未远 (8)答案:乐夫天命复奚疑 (9)答案: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10)答案:形影相吊小说阅读(12分) 17.答案:关键性细节是“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林冲用搁在庙门边上的大石头顶住了庙门,前来避风雪的陆虞候一伙推不开门,只好站在庙门外边看火烧草料场,边讲起了放火的阴谋,正好让门内的林冲听了个分明,从而识破了高俅的阴谋。18.答案:一场风雪,使林冲为取暖离开草料场沽酒,免遭灭顶之灾;也是这场风雪,把林冲从草料场赶到山神庙里;同样是这场风雪,把不共戴天的仇人陆谦等赶到林冲的眼前,为林冲奋起反抗、走上梁山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答案:对话描写和侧面描写。第二段文字主要通过陆虞候、富安和差拨三个人的对话,交代了高俅的阴谋;侧面交代了林冲“逼”上梁山的原因,从而促使林冲性格的转变。 五、写作(40分)20.写作提示这个材料有结果有原因,可以用由果溯因法审题立意。将军之子从马前卒、没有战绩到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再到意志坍塌、惨死军中,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审题立意的关键。从材料看,儿子并非没有当将军的实力,而是缺乏自信,他宁愿相信一支箭,也不愿相信自己的实力。不相信自己的人,永远也做不成将军。由此立意:自信是成功的法宝;意志是人的精神支柱;不要将命运寄托在别人手里,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例文】人啊,你当自助自助者,天助之。胸中有必胜的信念,纵然身背断箭,也能驰骋沙场。自弃者,天弃之。丧失了拼搏的勇气,即使大势在握,也终将胜利拱手相让。自助是人给这个世界的答案。行走在世间,步步坎坷,处处挑战。有人选择依赖,却因身外难料而朝盛夕衰,跌入无限轮回的痛苦深渊;有人选择自助,凭借自己的双手应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