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龙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社戏》(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西省龙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社戏》(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西省龙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社戏》(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社戏第一课时一、 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二、 学习重点:1、字词理解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难点: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三、 预学部分【自主学习】1、背景介绍: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的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2、社 戏:指旧时某些地区农村中迎神赛会时演出的戏,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在庙台或在野外设台演出。“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归戏”。课文以“看社戏”为中心事件贯穿全文,刻画人物。3、小说是以塑造( )为中心,通过( )的叙述和( )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 )是小说的三要素。故事情节一般分( )、( )、( )、( )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4、字词梳理归省( ) 行辈( ) 撺掇( ) 凫水( ) 蕴藻( ) 潺潺( ) 弥散( ) 纠葛( ) 棹( )(1)撺掇_(2)弥散_(3)自失_(4)漂渺_(5)惮 _6、朗读课文,填写下列图表【整体感知】:做游戏戏前波折看戏过程乐居平桥社戏 戏后余波7、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写了哪些事情?四、 导学模块【合作探究】1、 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说“在我是乐土”?2、 找出描写双喜的语言、行动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1) 为什么写双喜“大悟”还要加上“似的”两个字呢?(2) 双喜提出了那三条保证?从中可看出什么?(3) 偷豆后六一公公指责他时,他大胆承认,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五、 固学提高【课堂检测】(一)填上下面一段话中所空的关联词。 我们年纪都相仿,( )论起行辈来,(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 )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大公,一村的老老小小,( )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二)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西瓜、南瓜、苹果、橘子都是营养丰富的水果。 b运动场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色旗帜。 c她不仅会琴棋书画,还会吹拉弹唱。 d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三)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要求结合文中的相关词句,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