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1页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2页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3页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环境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地貌(岩石)、生物、土壤、地形(共六个)水文土壤生物(植被)气候地貌2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左上图)以上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3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右上图)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 光合作用化学能 分解呼吸 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4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外部圈层生物圈(有机圈层)生物圈占有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及岩石圈的上部。生物的出现,通过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改造了三大圈层。生物(植被)的分布,受气候(光、热、水)条件影响很大。图:生物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P86页活动内容】(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答: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等(2)水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转换的?答: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植物的枝叶截留大气降水;植物又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通过大气降水补给土壤的、生物的水分等。(3)太阳能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传递的?答: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和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学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五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5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P86页活动内容】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例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一幅 图 (2)请完成该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3)每合成1克C6H12O6要消耗2 821焦能量,所消耗的能量来源是 (4)该作用造成以下哪些结果( )A将分散的无机物合成有机质 B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体内C改变了物质存在的位置 D联系了有机界与地理环境(5)微生物对有机质具有 ,导致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称为 循环。【答案】(1)光合作用图 (2)6CO26H2O C6H12O6+6O2(3)太阳辐射 (4)ABCD (5)分解 生物物质例题2:(2011年福建高考卷)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请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答: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在景观上,陆地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举例气候的变化、地貌的变化、岩石的形成和风化、土壤的形成和退化、水土流失等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且多为内流河 多戈壁和沙漠(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 植被稀少 土壤发育差 有机质含量少【P88页活动内容】 如图5.4所示,湖泊演变为陆地,是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地理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请根据统一变化过程的原理,分析在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答:经过abcde五个阶段的演化,地形、气候、生物、土壤和水文均发生了变化:地形由湖泊变成了陆地,气候由湿润变成干燥,生物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土壤由湿变干,水文水面逐渐缩小直至消失。2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例1:破坏热带雨林 全球气候变化,整个生态环境失调 植树绿化 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局部小气候水土流失例2: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连年战争,大兴土木 森林被破坏土壤贫瘠下游堆积河流多沙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P90页活动内容】填写修建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例题1: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B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例题2: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灭。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据此回答12题。1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准确的说法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