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走进.doc_第1页
让习作走进.doc_第2页
让习作走进.doc_第3页
让习作走进.doc_第4页
让习作走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者承诺:本文系本人所作,如有抄袭等违法违规行为,文责自负。让习作走进“千家万户” 也谈习作教学三步曲【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因此,作文也就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认为不妨引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生活,打开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找到个性化材料,切入学生生活,拓展习作素材;关注语言元素,提供练笔平台;深入观念评价,大胆鼓励个性,并想方设法为不同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用自己之笔,抒自我之情,最终实现个性化表达。【关键词】习作趣味 积累素材 练笔平台 观念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因此,作文也就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很少有爱写作文的,甚至多半是害怕写作文的,很早以前,就知道学生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星期四。”为什么呢,就因为星期四的下午有作文课。所以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学生天生就怕写作文,可是美国的一位教育家通过调查证明,大部分的小学生并非一开始就怕写作文,而是拥有可贵的写作自信心和积极性。“每一个儿童,就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那么,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使这些孩子不仅不怕写作,而是能“诗”兴大发呢?我认为不妨引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生活,打开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找到个性化材料,切入学生生活,拓展习作素材;关注语言元素,提供练笔平台;深入观念评价,大胆鼓励个性,并想方设法为不同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用自己之笔,抒自我之情,最终实现个性化表达。一、切入学生生活,拓展习作素材“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句顺口溜反映学生怕写作文,作文内容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题材陈旧没有新意,结构安排不够合理,内容空洞无味,语言匮乏生硬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素材雷同的现状,究其原因:学生经历有限,接触生活不多,或对生活不够留意,感受不深,学生在习作时无话可说。根据我们生活特色及以往的经验教训,我决定改变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做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去欣赏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参加实践活动,开拓小学个性化习作教学的道路。 (一)踏寻家乡美景,捕捉习作素材 我们的家乡连云港素有“淮口巨镇”、“东海名郡”之称,这里有4A级国际级风景区花果山、海滨浴场、渔湾自然风景区、唐隶宋篆摩崖、抗日山烈士陵园等等,真是有山有水、有古有今。这些素材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启发、引导孩子去拥抱大自然,去亲吻这青山绿水,去了解前辈的英雄事迹,去踏寻古人的足迹。欣赏家乡的青山、绿水。这样,大量习作素材将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和强烈的习作兴趣。春天,带领孩子们去烈士陵园瞻仰,了解英雄的丰功伟绩,激发学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热情;夏天,带领孩子们去海边洗海澡,体会“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的奇特景观;秋天,;老师们带领孩子们去野外游玩,去爬花果山,领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美好风光;冬天,带领孩子们冲进大雪纷飞的空地,堆雪人,打雪仗,欣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银白世界。面对那庄严的烈士陵园,神情肃穆的学生吟诵春望过零丁洋等千古传诵的爱国诗句。面对浩瀚的大海,就会不约而同地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那青山绿水就会激发学生的情趣,水帘洞九龙桥一游等许多习作让人耳目一新。游玩了花果山之后,有学生就写下了花果山孙悟空的老家的习作,由于亲身体验,所以自然而然地在文中赞美了花果山的水帘洞、海天洞、一线天,写出了“从远处山腰眺望一线天,这里就是著名的八戒石很像一个戴着僧帽的老猪在绿树丛中呼呼大睡”的奇特景象,抒发了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体验农家生活,创造习作素材农村的孩子公园、动物园去得少,汽车乘得少,高楼大厦见得也不多,更不用说去享受城市孩子每天与肯德基、麦当劳为伍的生活了。反之,田间、菜地去得多,拖拉机看得多,家禽、家畜接触得多,他们的父母乃至祖辈,每天都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活。因此,他们最熟悉的都是春种秋收的农活,如:耕地、插秧、锄草等。于是,我们鼓励孩子们利用星期天、节假日涉足田间,走进菜园,钻进大棚,用眼去看,用手去动,用嘴去问,用脑去想、去发现,在充实生活的同时,使学生兴趣浓厚,创造了大量的习作题材。在习作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谈从田间生活中获得的感受。一个学生在一篇习作锄草文中这样写道:“我拿起了锄头,照着杂草就是一顿乱砍,杂草只是倒了几棵,这锄头在爸爸的手里是非常听话的,到了我的手里怎么不听使唤,妈妈和爸爸看到我锄草的姿势,哈哈大笑起来。爸爸走过来教我怎样除草,用两手攥住锄柄,一手在前,另一手在后,中间的距离一尺左右,除草时,锄头对准草根用力拽,不要伤害到禾苗,按照爸爸说得去做,果然杂草被锄下来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体会到了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许多同学由于亲身经历,亲手实践,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 (三)展开想象翅膀,挖掘习作素材想象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一个人个性表现的重要方面。写作时只有通过独特大胆地想象和联想,方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才能使人的个性在习作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在五年级下学期有这样一个习作练习,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你肯定也有过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动人的故事。请展开大胆的想象。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兴奋极了,任自由的想象飞翔。有的写到“沙和尚买了几艘游艇在流沙河办了一家观光旅游公司。”有的写到“孙悟空西天取经后在月亮上开了一家快递公司,当起了大老板。”有的写到“孙悟空进入了职场,与传说中的白骨精谈起了恋爱,上演了现代版的三追白骨精,过起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写到“唐三藏在大唐开了第一家神佛学院。”还有的甚至写到“猪八戒回到高老庄开了一个养殖场,因为肉质鲜美,产品畅销国内外。其公司在美国成功上市。”瞧,多么丰富的想象力!一篇篇富有个性的作文跃然纸上。二、关注语言元素,提供练笔平台 (一)课间比赛模式,丰富学生生活贪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从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看出:学生既喜欢活动而又怕习作,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虽然参与了活动,但没有有意识地去留意、去感受,到习作时仍然感到无从下笔。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有这样一篇习作修改拔河,当时就有学生这样问我“老师,我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挺好,不需要修改。”听了学生的话,当时我就决定让学生出去比一比,然后再来修改。和五二班比了三局,可惜三局我班都输了。回到教室,我就问:“我班为何会输呢?”这时,学生七嘴八舌就说开了,有的说用力不一致,有的说姿势不对,也有的说二班大个子多。此时,我就开始引导:将你们刚才的表现和拔河输的原因写进这次写作,那文章就会形象起来。说完后,学生都动起手来开始修改。可想而知,这次习作大多数学生都得了一个优。 (二)通过板报形式,传递传统文化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我国传统节日特别多,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而节日也是一种文化,像传统节日中的春节,我们可以贴春联;端午节这一天可以吃粽子、赛龙舟;重阳节登高而我的语文课,为的是充分挖掘节日的语言学习元素,借以板报的形式传递文化,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展示童言童语的魅力。我的做法分三步:第一步搜集与节日有关的板报内容;第二步创作板报,以掌握到的内容去尝试出一期黑板报;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出板报,把自己创作的节日内容以板报的形式呈现在同学面前。板报内容也可先在小组中交流、修改、完善,然后根据自己喜欢的节日,完成板报设计。下面是部分小组出的部分板报内容: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岁之首,俗称“过年”。这天各家燃放鞭炮。早上吃饺子,中午摆家宴,晚上吃甜食。一天中不许斗嘴,不得摔碎碗盘,摔碎了,要马上说“岁岁平安”,以预示来年万事如意,合家欢乐。邻人见面,互说吉利话。晚辈向长辈磕头问候,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清明节:在清明前一两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而形成的一个风俗,以后就流传了下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代人将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所以称作重阳。重阳节的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免灾等,颇受老年人的喜爱,所以也称“老年节”。回望过程,俯首沉思,发现搜集、创作、出板报,融语言积累,言语创造,生活交际一体,有积累,有实践,在实践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拓展了学生的语文积累。 (三)广告文字方式,介绍景观特产在现今社会,处处洋溢着广告的气息。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人文景观和地方特产,这些都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尤其是我们连云港,文化景点及地方特产特多,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景观和特产创设广告。然后,再让学生从喜欢的广告词中,创造新的广告语。如我班部分学生创作的广告:葛藤粉粉质纯白,浓厚透明,粘性很大,有清痰止咳,舒张血管的作用,是老年人滋补之佳品。葛藤粉春季给您带来沉醉,夏季给您带来快慰,秋季给您带来甜美,冬季给您带来回味。海滨浴场孔望山因孔子登山看海而得名,是佛教从海上传进中国的登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出发点,快去瞻仰吧!孔望山选择苍梧晚报,也就选择了一类优秀文化,一种新的视野,一位人生的挚友。苍梧晚报广告是生活,准确地说应是生活中的语言艺术。一听到广告,很多人会将它与金钱挂钩,很少人会去关注它的文化元素。在我的课堂里,广告是彰显语言魅力的有效载体。三、深入观念评价,大胆鼓励个性 兴趣是打开作文大门的金钥匙。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我们必须更新评价观念,改变评价内容和方式。 (一)赞美习作特色,诱发习作个性 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我们要改变过去的高、严、全。在批改时,只要发现学生习作中反映个性特色的题材、语言和写法、以红笔划波浪线、及时给予评价、赞扬学生的习作,一旦学生得到表扬,就会兴趣盎然,改变作文态度。如五年级学生在我心中的伟人中写到:“李云龙他是一个泥腿子出生,在他的身上有一股匪气和霸气,他酗酒、骂娘、脏话常挂在口头,老子不绝于耳”以为老师会批评他,没想到老师肯定并赞扬了其习作的特色,习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大为增长,这也极大地鼓舞了班上的同学,诱发了学生习作的个性。 (二)批语内容具体,点评加以激励在批改习作时,我认为批语的内容要具体,不能笼统的写出“你的文章真好,真精彩”,要指出究竟好在哪里。如果一个词用得好,就批这个词。如“这个词用在这里形象!”“让读者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等。如果是一个句子写得好,就批这句话。如“这个句子写得精彩生动!”如果是一段话写得好,就批这段话。如“这段写得很精彩,用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文章在结构、立意上有独特之处,就批出独特之处。如“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等。眉批可从词、句、段来谈,总批也不需要面面俱到。你批出他的优点,他就觉得你是他的“知音”,或者他写的时候是“无心插柳”,而你却要“有意栽花”,当他拿到批过习作本时,看到那些批语,会认为老师真的在认真批改他的作文。久而久之,学生对谋篇布局,谴词造句就会多下功夫,启发诱导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评价层次多面,鼓励促进提高学生对习作的态度不同,导致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是不同的,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在评讲时我们应该抓住每篇习作中的精彩和不足之处分别来进行讲评、赏析,鼓励促进。如某生开头好,即表扬其开头有新意;某生结尾好,即表扬其结尾呼应文题,点明中心;如某生构思独特,即表扬其构思;如某生立意新颖,即表扬其立意;某生的人物刻画形象生动的,某生选题特别的凡此种种,都要在讲评中一一提到。这样坚持,他日,学生必能增强自信心,提高习作的兴趣,习作水平必定也会大大提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只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