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复习题.doc_第1页
第三章复习题.doc_第2页
第三章复习题.doc_第3页
第三章复习题.doc_第4页
第三章复习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复习题一. 选择题1.判断以下几项内容中,哪一项不是自然资源?( )A.空气 B.鱼 C.水 D.书本2. 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C.阳光、土地、水、草原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气候资源4.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种类不齐全 B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C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绩显著,没有浪费 D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十分乐观5.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难以大量增加 B.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C.我国人口不断增加,数量众多 D.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6.对我国土地资源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没有后顾之忧 B.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丰富C.我国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D.我国难利用的土地资源比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多7.有关我国耕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水田分布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C.旱地分布在年降水量200至400毫米之间的地区D.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8.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A.耕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草场超载,草质下降C.过度开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D.土地价格过低9.我国人与地突出的问题是( )A.国土面积大,耕地总面积很小 B.后备耕地资源丰富C.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越来越少 D.草场过度放牧,草地遭受破坏,数量减少10.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人口多耕地少1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 )A.江河湖泊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大气水 D.地下水1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北方多,南方少 B.西北多,西南少C.南方多,北方少 D.东北多,西南少13.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A.兴修水库 B.节约用水 C.跨流域调水 D.开发地下水14.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 )A.冬春多,夏秋少 B.冬春少,夏秋少C.东部多,西部少 D.东部少,西部多15.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的有效措施是( )A.兴修水库B.节约用水C.跨流域调水D.防止水污染16.我国水稻种植相对集中分布在( )A.长江以南B.黄河以南C.秦岭_淮河以南D.阴山_辽河以南17.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18.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 ) A.自流灌溉 B.喷灌 C.滴灌 D.生活用水,一水多用19.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 A.输水线路较短 B.人口少,最为经济 C.可以利用已有河道及天然湖泊 D.南高北低方便引水20.近年来北方冬季频繁发生沙尘暴,这是( )发展的表现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气候骤变 D.乱占耕地21.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气候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22.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约 ( ) A.12 B.13 C.14 D.1523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总量丰富,可再生资源众多,人均占有量呈不断上升趋势B由于人口增长和资源增加相互抵消,人均占有量保持不变C由于我国某些资源短缺,而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下降D人均资源占有量继续减少,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24.我国有一类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五分之三,这类 自然资源是指()A土地面积 B矿产资源储量 C耕地面积 D河流年径流量25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是()A三江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26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 B水资源内流区多、外流区少C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 D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是秋季多、春季少27在山东省建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A引滦入津工程 B引黄济青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引滦入津工程28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A跨流域调水 B防治水污染 C兴修水库 D节约用水29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水能资源的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水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也占世界前几位B我国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长江水系最多,黄河第二C我国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D我国正在兴修的河南小浪底工程将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30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C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二、填空题(共20分)1.直接来自于_并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叫做_.按其循环再生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_资源_资源.2.土地是资源,但在利用中必须_,在山区发展耕作业是_的,在草原地区应发展_业.3.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配合特点是:土地资源_多_少;水资源_不足_有余.这种匹配对农业生产来说是_的.4.我国土地资源根据其利用类型分为_、_、_和建设用地等;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_.5.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_(地形)区,北方以_为主,南方以_。三、综合题 1.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材料,分析回答: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1)南水北调工程将把我国的哪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 (河流)的水调往_地区。(3)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调水可利用 河道,经过 、 、 、 、 五个省级行政区。(4)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 水库调水,经过 、_ 等省级行政中心一直输往北京、天津。(5)想一想: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A、B均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区,区域A表示_(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区,B区域表示_(土地利用类型)。(2)区域A和B大致以_为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_等温线及年降水量_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3)区域为_林区,为_林区。(4)区域的主要山脉有_和_,区域的主要山脉有_。因此从地形看,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_地区,而耕地主要分布在_地区。水资源土地资源北方2060南方80403、读我国南方和北方水土资源比较表,分析回答:(1)根据表格绘制我国南方和北方水土资源扇形百分比示意图。(2)我国南方和北方水土资源匹配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你认为怎样加以解决? 4、读下表,分析回答: 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比较 中国 世界中国在世界的位次 人均耕地0.1公顷0.36公顷 67位 人均林地0.12公顷0.9公顷 80位 人均草地0.23公顷0.76公顷 121位人均河流径流量2600立方米11000立方米 88位 (1)我国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怎样对待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问题? 5、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读到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文章,这与我们“资源大国”似乎有矛盾,你对此有何认识? 6、造成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7.读“水患感思”,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显示的是对_资源破坏,这种破坏对山区来说,造成的后果是_。(2)这种破坏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_,造成的后果是_灾害严重,要想尽量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对上述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_。8、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6.3,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24.7,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5.1左右,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6。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十分紧张。(1)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有哪些? (2)应如何解决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9读图,回答:(1) 我国荒漠化快并大部分位于非季风区的省级行政区有:_、 _、_、_。利用图中数据说明我国北方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_。(2)试分析英国和新西兰的牧场受荒漠化影响不显著的原因。(3) 你认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10.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回答:(1)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本区工业发展的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