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梅州市旅游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及其演替规律.doc_第1页
论梅州市旅游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及其演替规律.doc_第2页
论梅州市旅游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及其演替规律.doc_第3页
论梅州市旅游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及其演替规律.doc_第4页
论梅州市旅游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及其演替规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梅州市旅游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及其演替规律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094班 2090811407 王彩霞摘要:有“客家之都”美誉的梅州,蕴藏着客家传统文化芳香,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目前梅州市的旅游业已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梅州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及其演替规律,了解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更好地调控和发展梅州市的旅游业。怎样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梅州地区特色的旅游业,将是今后旅游业发展工作的一个重点。关键词:梅州市 旅游地 生命周期 演替规律 调控发展引言旅游业是梅州的新兴行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梅州是著名的客家人聚居地,有秀丽的山川风貌、丰富的客家文化胜迹、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浓郁的客家民俗风情,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建设日益完善,旅游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从2003年起,“文化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开放梅州”四个梅州的提出,使得有“三乡”(足球之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之称的梅州的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目前,前来梅州观光的海内外游客与日俱增,出境游、国内游发展迅速,呈现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1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 Walter,1963)在研究欧洲的旅游发展时提出来的。目前,被学者公认并广泛运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1980)提出的。2研究梅州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演变有其必然性。由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方便而可行的认识旅游地演化思想,在促使旅游业和旅游地采取长远规划方面提供了战略决策的指导。因此,有必要应用这个理论对梅州市的旅游具体生命周期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剖析形成这些具体的生命周期特点和规律的内在因素,从而有效地指导梅州旅游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1. 旅游地生命周期概论Butler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 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过程: 探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阶段。2(如图1)探索阶段: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变化。南极洲的大部分地区、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的北冰洋地区处于这一阶段。参与阶段:当地投资于旅游业;明显的季节性;旅游地开始进行广告宣传;旅游客源地形成;公共部门投资于旅游基础设施。中国部分地区处于这一阶段。发展阶段:明确的客源市场地,大量的广告宣传;外来投资并占据控制地位;人造景观出现并取代自然的或文化的吸引物。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北非和西非海岸属于这一阶段。巩固阶段:增长速度减缓;广泛的广告宣传以克服季节性和开发新市场,本地居民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产生反感和不满。中国黄山、九华山等典型山岳型旅游地处于这一阶段。3停滞阶段:游客人数达到顶点,达到容量限制;旅游地形象与环境相脱离,旅游地不再时兴;严重依赖回头客;所有权经常变换;向外围地区发展。中国肇庆七星岩正处于这一阶段。2衰落或复兴阶段:前者客源市场在时间和数量上减少;对旅游业的投资开始撤出,当地投资可能取代撤走的外来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破旧,并可能代之以其它用途。后者:或者以全新的吸引物取代了原有的吸引物,或者开发了新的自然资源。英国和北欧的许多旅游目的地属于此类。在衰落或复苏阶段有可能发生五种情况:尝试开发卓有成效,可促使游客再增加和市场扩大。(如图1曲线A)较小规模的改造和调整,游客量可以较小幅度地增长。(如图1曲线B)再调整满足各种容量水平,可遏制游客量下滑的趋势,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如图1曲线C)过度利用资源导致的竞争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游客量显著下降。(如图1曲线D)战争、瘟疫或其它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游客量急剧下降,这时要想使游客量再恢复到原有水平极其困难。(如图1曲线E)2、 分析梅州市旅游地生命周期发展阶段及其特点2.1 梅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 梅州旅游接待起步很早,建国后不久成立了中国旅行社梅州支社,主要接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回乡探亲。改革开放后,梅州的旅游接待服务完成了从事业型向产业型的转变,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旅游产业已初具产业规模,成为全市的一个新兴产业。4梅州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生态优美,人文名胜众多,客家风情浓郁。它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客家菜之乡、中国山歌艺术之乡、广东最受欢迎自驾游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选美广东”我最喜爱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广东最佳休闲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魅力旅游城市。全市现有国家4A级旅游区4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3A级旅游区7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个,森林公园4个,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另有2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各类景区景点55个。5还有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围龙屋、土围楼,优美动听的客家山歌,独具风味的客家美食,丰富多彩的客家特产。这些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无不彰显出客家文化特色的魅力,交织出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客家大千世界。全市现有旅行社35家,其中出境组团社3家,旅行社32家;星级饭店32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4家、二星级15家、一星级1家。5旅游活动的行、游、食、宿、娱、购六要素配套完善,形成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包机、旅游饭店、旅游汽车、旅游商店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拥有一批素质良好的旅游专业人员,可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一条龙的优质服务。1随着梅州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精心打造出深受海内外游客欢迎的“客家文化之旅、度假休闲之旅、保健养生之旅、红色文化之旅”四大品牌。2.2 梅州市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分析不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探查阶段实际上可追溯到千百年前, 但现实意义不大。考虑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数据来源的可靠程度, 我们把梅州市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的开始时间定在1995 年。通过近十几年来梅州旅游业的发展情况6,对其进行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分析。 表1 梅州市1995-2010年旅游业相关的数据年份接待旅游者人数(万)国际旅游者(人)国内旅游者(万人)旅游总收入(亿元)外汇收入(万美元)占GDP%1995101.12172998.921.88933.5 -1996105 - - - - -199710840547103.94 - - -199811233693108.647.16917.1541.9199912834354124.567.951033.484.92200014061320133.879.251487.35.3200117575858167.4113.85134.77.32002193.364573186.8916.457116.28.042003199.244903194.719.77106688.820042683613827.510.442005300.371723293.1332.6216276.710.372006337.177759329.3736.7418227.510.612007401.284794392.7341.5116842.8610.12008460.487489451.6846.653028.149.82009553.6679413545.5454.812624.3510.72010747.2 - 514.372.83 - -数据来源:梅州市年鉴;梅州市旅游部门。(部分数据缺失,不影响整体)回顾梅州市多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其游客数量与梅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表1是梅州市的历年(1995-2010)游客(国际、国内)数量。根据该表做出梅州市自1995年以来游客量年变化曲线图。梅州旅游业始于改革开放之初,早期的旅游活动多以华侨、港澳台同胞回乡探亲为主。198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回乡投资办厂、旅游观光、探亲访友的海外侨胞日益增加,梅州市的旅游业开始起步。5根据该图,从1995-2000年,梅州市的旅游处于该生命周期的参与阶段。虽然改革开放后,旅游接待服务完成了从事业型向产业型的转变,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梅州业起步晚、基础差,交通设施的落后,通达度差,可进入性较差,游客数量并不是特别多,而且旅游多数属于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回乡探亲性质。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2001-2005梅州市旅游经历了发展阶段前期。随着梅州旅游交通设施不断完善,梅县直航香港国际航班,广州航班,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205、206国道全面贯通,交通便利,前来观光的海内外游客与日俱增。7梅州市推出梅州客家风情游、生态游、特种游线路,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广告开始大量出现,旅游市场范围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来。从2001年至2005年以战略角度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的旅游、度假、娱乐设施及相关的交通、通讯、商业等配套设备,旅游大环境基本能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需要,旅游线路、游览项目、活动内容、接待水准、服务质量基本能满足海内外游客不同层次的消费要求,旅游活动由单一观光型向度假型、娱乐型和享受购物型等多元化转变,向富有客家特色的旅游胜地发展。7梅州市内较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2006年至今,旅游游客量增长速度迅速上升,在大量广告和旅游者的宣传下,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形成。2008年梅州把旅游业作为推动绿色崛起的重要产业和先锋产业来发展,围绕打造“世界客都”区域品牌,以“大规划、大招商、大营销”推动旅游大发展。8旅游自然面貌的改变已比较显著。而至2009年,全市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约553.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54.81亿元,比增20%和17.5%,占本年度第三产业值的28.9%,拉动GDP增长约1.5%,8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先锋产业,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其中省内来梅游客增幅达25.3%,外省游客增幅达11.3%,自驾车游客占来梅游客的七成,梅州已成为黄金周各地自驾车游客的一方乐土。9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在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中还处于开发、发展期。3、 探讨梅州市旅游地生命周期演替规律现阶段梅州市旅游地生命周期还处于开发、发展期,根据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S型模型),如图1所示,在正常情况下(除政治、自然灾害等因素外)未来梅州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演化,将继续发展,并趋于相对平稳,最终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对梅州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我认为,主要还是看建立在其旅游资源基础上的旅游产品是否能迎合市场需求,是否具有特殊性、时代性,这将决定该旅游地的旅游吸引力。此外,旅游形象也是很重要的。其旅游地的旅游形象是否符合旅游者心中的形象,是否良好,这将决定该旅游地的发展情况。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3.1 从梅州市旅游产品的主要特性分析从资源品位看,梅州市旅游产品突出一个特色,就是突出“客家”文化特色。旅游资源的地域差异越大,则神秘性越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强。1梅州市是国内最大的汉族客家民系的聚居地,有“客都”之称, 有着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是客家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岭南方化3大板块( 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 的代表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上就必须重点突出客家文化特色。只有把客家文化作为“基石”更多地注入客家文化内涵,才能使梅州旅游业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要求将旅游产品与客家文化结合起来。梅州有1400 多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源远流长, 人文景观众多。同时, 以“围龙屋”为载体的客家文化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我们可选择一部分保存完整、周围环境也很好的围龙屋, 开发成旅游宾馆, 让游客住客家屋、睡客家床、吃客家风味, 听客家山歌, 做一天客家人。从这个角度看,梅州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梅州市旅游产品的另一个特性是自然性、生态性。梅州地处粤东北山区,区内有许多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山川秀美,景色怡人。将旅游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在工业欠发达的山区市发展生态游、休闲游。这种旅游产品在广东来说是比较少的,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现代城市人生活节奏快、城市环境污染多,以失眠、焦虑为特征的“忙人病”和以肥胖、高脂肪为特征的“文明病”等隐性疾病日益增多,使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更加关注,更加向往森林、绿色和“慢生活”。以“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环境”为特征的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代旅游重要趋势,这为梅州市的旅游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雁南飞茶田度假区、雁鸣湖旅游度假区、阴那山旅游度假区、丰顺龙鲸河漂流景区、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平远五指石风景名胜区等充分体现了梅州旅游集观光度假、疗养保健、休闲探险于一体,对广大旅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梅州发展生态旅游条件优越,生态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市场前景广阔,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13.2 从梅州市旅游形象分析作为世界客家之都,梅州培育客家文化旅游特品,使梅州成为世界客家文化全面展示基地,建成世界客家文化传播中心、研究中心、信息中心、联络中心和美食之乡,成为国内外客家人的心灵家园和客家文化旅游目的地。在客家文化特品方面,充分挖掘开发客家民俗文化,并加以精心设计包装,全面展示和弘扬客家精神。在热泉康体名品方面,利用丰富的热泉、热矿泥资源,开发温泉泥浴康体旅游特品,使梅州成为享誉全国和东南亚的康体旅游胜地。在绿色度假精品方面,利用山水绿色资源,开发度假旅游名品,使梅州成为粤东绿色度假家园。我市着力打造的慢生活旅游品牌,是对旅游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也是对城市环境、市民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慢生活旅游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而是旨在让游客待上较长一段时间,深层次品味梅州的文化和生活节奏,这就必然要以优质的服务为前提。政府的引导使得梅州市的良好形象保持下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政府、投资者在世界客家之都、客家文化特品、热泉体康名品、绿色度假精品方面做出了努力,力争打好“客家文化之旅、度假休闲之旅、保健养生之旅、红色文化之旅”四大品牌,树立让游客印象深刻的好的旅游形象。3.3 梅州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首先,旅游资源开发粗放,产品定位不够明确,结构比较单一。梅州市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非常丰富,在全市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散布着各式各样的人间美丽。古老的客家民居和村落、秀丽的风景山川,在各地大力发展旅游的热情之下,造就了几乎是各县(区)、各乡镇自由开发旅游项目的态势,由于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性规划,缺乏市场细分,缺乏完善服务,导致目前还处于较为初级低层次的散漫开发状态。重复性开发建设,差异性产品缺乏,同质同构现象较严重,以至梅州市各县(区)旅游产业产品竞争剧烈,旅游客人流动量及接待服务标准出现季节性的明显差异,以致青黄不接现象成常态,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并且常易造成旅游资源较大程度上的浪费。5其次,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梅州市旅游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业效益都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突出表现为旅游资源一流而产业不强,名气不大且效益不高,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产业内部各方面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未能实现旅游产业从量的增长向质的优化顺利转换。再者,旅游设施不完善,这其中包括交通设施的不完善。由于梅州地处山区,地形的限制阻碍了部分游客来梅旅游,再加上梅州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总量偏小,年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不高,城市化率较低,商贸活动欠活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的游憩设施不完善,其他配套设施也很薄弱,旅游城市功能不强,接待能力较弱,对社会经济应有的带动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不利因素阻碍了梅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实践指导规划中应该重视这些问题。4、 如何更好地调控和发展梅州市的旅游业成熟阶段应该是梅州市旅游生命周期的演化方向。浓郁的客家文化、良好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而且,“世界客都休闲梅州”有良好的旅游形象,这些都有利于发展梅州的旅游业。既然梅州旅游业有着很大的前景,因那么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和运用这些吸引力产品,维护旅游形象,使得梅州市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如何调控和发展每周的旅游业,除了提供旅游吸引力产品和维护良好旅游形象外,我认为今后梅州旅游业的发展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做到两个结合:将旅游产品和客家文化结合起来,将旅游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起来,突出“客家”和生态两个特点。第二,利用广告、改进产品、降低成本和价格等办法,保持好的旅游形象,形成明确的客源市场。第三,在开发、建设景区的同时,要注意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要把开发变成变相的破坏。第四,改善交通设施。靠规模和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