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TH设备工程师手册.doc_第1页
FTTH设备工程师手册.doc_第2页
FTTH设备工程师手册.doc_第3页
FTTH设备工程师手册.doc_第4页
FTTH设备工程师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PON 系列系列 FTTH 宽带接入设备宽带接入设备 用户培训手册用户培训手册V 2 0 烽烽 火火 通通 信信 科科 技技 股股 份份 有有 限限 公公 司司 国内市场总部技术支援部国内市场总部技术支援部 2006 年年 06 月月 2 缩 略 语 BASBroadband Access Server宽带接入服务器 CATVCable Television有线电视 DBADynamic Bandwidth Assignment动态带宽分配 EDFA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掺饵光纤放大器 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家 FTTOFiber To The Office光纤到办公室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网际组管理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电视 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 LLIDLogical Link Identifier逻辑链路标识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 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 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 POTS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普通电话业务 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 PPPOEPoint to 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以太网点到点协议 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用交换电话网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 SNIService Node Interface业务节点接口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TM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同步传送模块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 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用户网络接口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 3 目 录 缩缩 略略 语语 2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 6 1 1 设备分类 6 1 2 EPON 技术原理简述 6 1 3 设备简介 7 1 3 1 AN5116 01 02 7 1 3 2 AN5116 03 8 1 3 3 AN5006 05 8 1 4 设备定位 8 1 5 设备技术特点 9 1 5 1 AN5116 01 9 1 5 2 AN5116 02 11 1 5 3 AN5116 03 12 1 5 4 AN5006 05 12 1 6 简单组网模型 13 1 6 1 宽窄带业务独立组网示例 13 1 6 2 宽窄带业务综合组网示例 15 1 7 设备技术指标 15 1 7 1 AN5116 02 15 1 7 2 AN5116 03 16 1 7 3 AN5006 05 17 第二章第二章 设备介绍设备介绍 18 2 1 设备原理框图 18 2 2 系统总体结构 19 2 3 设备机架布置图 20 2 4 架顶电源分配子架 20 2 4 1 前面板示意图说明 19 2 4 2 后面板示意图说明 19 2 4 3 AN5116 03 的电源连接说明 20 2 5 光纤说明 20 2 5 1 光跳线 尾纤及桥接线 21 2 5 2 跳纤 尾纤技术指标 21 2 5 3 跳纤 尾纤命名方法 22 2 6 系统子框配置 22 4 2 6 1 AN5116 01 22 2 6 2 AN5116 02 26 2 6 3 AN5116 03 27 2 6 4 AN5006 05 29 第三章第三章 机盘介绍机盘介绍 33 3 1 AN5116 02 33 3 1 1 核心交换卡 GSWC 33 3 1 2 EPON 接口卡 EC2 34 3 1 3 窄带控制卡 AC16 35 3 1 4 VOIP 卡 36 3 1 5 STM 1 接口卡 TDM 36 3 1 6 上联接口卡 38 3 1 7 2M 接口卡 16E1 40 第四章第四章 命令行网管界面命令行网管界面 41 4 1 概述 41 4 1 1 命令行管理系统简介 41 4 1 2 AN5116 02 管理环境的连接 41 4 1 3 Console 控制台配置 41 4 1 4 Telnet 控制台配置 46 4 1 5 用户管理权限配置 50 4 1 6 命令行的语法说明 51 4 1 7 命令行管理系统的特点 54 4 1 8 AN5116 02 设备命令行管理系统结构 55 4 1 9 命令行网管配置步骤 55 4 2 基本配置管理命令 56 4 2 1 概 述 56 4 2 2 基本配置命令列表 57 4 2 3 命令介绍 57 4 3 设备配置管理命令 59 4 3 1 概 述 59 4 3 2 命令列表 59 4 3 3 命令介绍 60 4 4 与 EC2 卡相关的配置命令 64 4 4 1 概 述 64 4 4 2 命令列表 64 5 4 4 3 升级 EC2 线卡的 PON 芯片或者 ONU 芯片的 firmware 65 4 4 4 EC2 线卡及 ONU 端口配置 66 4 4 5 EC2 卡模板配置命令 76 4 5 上联端口配置管理命令 80 4 5 1 概 述 80 4 5 2 命令列表 81 4 5 3 端口配置通用命令 81 4 5 4 以太网上联卡端口的基本配置 82 4 5 5 配置以太网上联卡端口聚合组 84 4 5 6 配置以太网上联卡端口镜像 85 4 6 FDB 配置管理命令 86 4 6 1 概 述 86 4 6 2 命令介绍 87 4 7 STP 配置管理命令 87 4 7 1 概 述 87 4 7 2 命令列表 88 4 7 3 命令介绍 88 4 8 VLAN 配置管理命令 91 4 8 1 概 述 91 4 8 2 业务 VLAN 配置命令 93 4 8 3 管理 VLAN 配置命令 97 4 9 QOS 配置管理命令 99 4 9 1 概 述 99 4 9 2 与 GSW 卡相关的 QoS 命令 99 4 9 3 与 OLT 相关的 QoS 命令 105 4 10 系统配置命令 108 4 10 1 概 述 108 4 10 2 管理员用户系统配置命令列表 108 4 10 3 命令介绍 109 4 10 4 普通用户系统配置命令列表 113 4 11 服务配置管理命令 114 4 11 1 概述 114 4 11 2 通用服务配置管理命令 114 4 11 3 SNMP 配置管理命令 121 第五章第五章 AN5116 02AN5116 02 典型工程开通示例典型工程开通示例 126 5 1 物理连接 126 6 5 2 系统准备与检查 126 5 3 纯数据业务的开通 130 5 3 1 设置授权表 130 5 3 2 配置数据 VLAN 131 5 4 软交换语音业务的开通 131 5 4 1 局端设备配置 131 5 4 2 ONU 的配置 132 5 5 V5 语音业务的开通 141 5 1 1 配置与 LE 本地程控交换机 之间的 V5 数据 141 5 6 TDM 的使用和维护 146 5 6 1 概述 146 5 6 2 STM 1 盘的使用和维护 147 5 6 3 TDM 盘的环回设置说明 151 5 6 4 光口的倒换配置 152 5 6 5 告警的获取 153 5 6 6 AN5006 06 的 E1 部分的使用和维护 153 第六章第六章 AN5116 03AN5116 03 业务配置方法和工程示例业务配置方法和工程示例 157 6 1 开通步骤 157 6 2 工程示例 157 6 2 1 工程要求 157 6 2 2 配置步骤 157 第七章第七章 常见问题分析常见问题分析 164 7 1 管理VLAN PING不通 164 7 2 上网业务不通 164 7 3 语音常见故障处理 167 附附 录录 A A 部分命令列表部分命令列表 169 A 1 普通用户根目录命令 169 A 2 管理员用户根目录命令 170 A 3 设备配置管理命令 170 A 4 与 EC2 卡相关的配置命令 171 A 5 上联端口配置管理命令 172 A 6 FDB 配置管理命令 173 A 7 STP 配置管理命令 173 A 8 VLAN 配置管理命令 174 A 9 QOS 配置目录命令 175 7 A 10 服务配置管理命令 176 8 第一章 概 述 1 1设备分类 烽火公司生产的 FTTH 设备 主要由局端 OLT 远端 ONU 两部分组成 局端设备的名称 为 AN5116 系列 EPON 局端机 简称 OLT 有 AN5116 01 02 03 三种不同型号 远端则称为 AN5006 系列 EPON 远端机 简称 ONU 有 AN5006 02 05 06 三种 其中 AN5116 01 型 OLT 由于设计得较早 目前仅有一两个工程仍在使用 因此只在前两章中 作出简介 在以后的章节中不再涉及 对于 AN5006 系列的 ONU 由于目前工程上 AN5006 05 用得 最多 其他两种只在一些特殊工程上用到 因此本书暂时只提供 AN5006 05 的技术说明 另外的两种 将在以后再行补充 1 2 EPON技术原理简述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EPON 即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 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 网络结构 无源光纤传输方式 基于高速以太网平台和 TDM 时分 MAC Me 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 访问控制方式 提供多种综合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 EPON 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局端设备与用户端设备之间仅有光纤 光分路器等光无源器件 无需租用机房 无需配备电 源 无需设备维护人员 EPON 采用的以太网的传输方式同时也是用户局域网 驻地网的主要方式 从而消除了复杂的 传输协议转换带来的成本因素 本设备采用单纤波分复用技术 下行 1490nm 上行 1310nm 1550nm 传送 CATV 信号 仅 用 EPON 系统局端设备上 EPON 卡的一个 PON 口和一根主干光纤 传输距离可达 20 公里 并且在用户侧通过 ODN 每路 PON 口可以分送给 32 个 AN5006 05 因此可大大降低 EPON 系统局端设备和主干光纤的成本 上下行均为千兆速率 下行采用针对不同用户加密广播传输的方式共享带宽 上行利用时分 多址 TDMA 共享带宽 EPON 具有同时传输 TDM IP 数据和视频广播的能力 其中 IP 数据采用 IEEE802 3 以太网 的格式进行传输 辅以电信级的网管系统 足以保证传输质量 1 3 设备简介 1 3 1 AN5116 01 02 由我公司自主研制 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 AN5116 01 02 EPON 局端机是三网合一的光纤接入设 9 备 属于新一代综合业务接入系统 FSAN 是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一种电信级宽窄带一体化接入设 备 它将数据网 电话网和电视网三者的接入融为一体 以传统电路交换的方式提供目前已经发展成 熟的各种电话业务 又以包交换的方式提供各种新兴的宽带业务 将两种交换方式集成到一起 采用 多业务传送技术 提供统一的网络和业务管理 它以一个统一的综合接入平台接入 汇聚和传送多种 业务到各种宽窄带网络中 还具备对软交换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 充分满足网络发展的需求 AN5116 01 02 EPON 局端机基于吉比特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技术 能支持单纤三波 1550nm 1490nm 1310nm 应用模式和双纤三波应用模式 其中 1550nm 波长用来承载 CATV 业务 1490nm 和 1310nm 两个波长可为用户提供高达 1G 的对称共享带宽 除了 CATV 业务以外 用户还可以在同一台远端设备 ONU 上享受到电话 传真 IPTV 等各种宽窄带业务 该设备以纯 IP 为内核 在用户网络接口 UNI 侧提供 EPON 宽带 IP 业务接口 窄带语音业务 接口以及 CATV 图像业务接口 业务节点接口侧 SNI 可提供 E1 V5 STM 1 FE GE 等不同 接口 分别与 PSTN DDN ATM IP 网络互联 实现业务分离 AN5116 01 02 设备是目前业界领先的 支持三网合一 光纤到户的接入设备 它具有高可靠性 易管理 灵活扩容和组网的特点 并提供服务质量 QoS 保证 设备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均满足 ITU T IEEE 相关建议及有关国际标准 行业标准 电磁兼容性 EMC 设计也符合 CISPR22 CISPR24 及 IEC61000 相关标准 考虑到下一代网络 NGN 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本设 备还具备 VoIP 向软交换网络的平滑演进的能力 1 3 2 AN5116 03 由我公司自主研制的 AN5116 03 小型 EPON 局端机是构成新一代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的局端设备 之一 是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一种电信级 FTTH 宽带接入设备 它具有集成度高 小巧轻便 应用灵 活 节省光纤资源 高可靠性 易于安装和管理 可灵活扩容和组网等特点 设备还提供服务质量 QOS 保证 其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均满足 IEEE ITU T 相关建议和有关国标 行标 和部标等技 术规范 本设备主要应用于 FTTH 工程 实现光纤到户 可完成 IP 电话 宽带数据 IPTV 等业务的接入 可增加 TDM 盘 实现 TDM 业务的接入 降低宽带用户接入成本 汇聚城域网宽带数据和 TDM 业务 解决网络建设中光纤资源紧张的问题 此外 本设备还具有对设备其进行性能管理 故障管理 配置 管理等功能的一套命令行网管系统 目前 AN5116 03 设备暂未提供 TDM 盘 只提供宽带数据传输 功能 AN5116 03 小型化 EPON 局端机和我公司研制的 AN5116 01 AN5116 02 宽窄带接入设备是 互补型设备 1 3 3 AN5006 05 AN5006 05 型 EPON 远端机是烽火通信自主研发的目前业界领先的三网合一 光纤到家型宽带 接入设备 它具有可靠性高及提供服务质量 QoS 保证 可管理 可灵活扩容和组网的特点 设备 10 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均满足 ITU T IEEE 相关建议和有关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技术规范 AN5006 05 型 EPON 远端机与烽火通信自主研发的 EPON 局端设备一起 可以组成吉比特 EPON 系统 为用户提供三网合一的宽带接入 可以用于家庭或小型办公企业的上网 电话及视频娱 乐要求 1 4 设备定位 AN5116 01 02 型 EPON 局端机一般位于接入网的边缘 直接与终端用户相连 处于用户与汇聚 层设备之间 它适合于 FTTH FTTO 的应用 一般置于小区或大楼内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用合 适的用户终端设备 也可直接从简单网络连到骨干层设备 AN5116 01 02 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如图 1 1 所示 图 1 1 AN5116 01 02 设备组网图 从图中可看出 AN5116 01 02 为局端的接入设备 ONU 为用户端设备 一般为 AN5006 0X 设 备 由于 AN5116 03 是只有一种业务 纯数据 的小型设备 其组网比较简单 所以在此处不作赘述 11 1 5 设备技术特点 1 5 1 AN5116 01 AN5116 01 型 EPON 局端机具有以下特点 全千兆 IP 交换平台 具有高达 48G 交换核心 96G 的背板交换容量 宽窄带一体化设计 同时支持宽带和窄带业务 高端口密度 竖插板式 宽带最大 每框 2048 线 EPON 分路比 1 64 的情况下 或每框 1024 线 ADSL 或 256 线 VDSL 窄带每 框 1024 线 POTS 支持宽窄带机盘任意混插 2m 或 2 2m 机架支持 2 框 在 EPON 方式提 供电话时 每框支持 2048 线 POTS 每 ONU 2 路电话 分路比 1 32 的情况下 多种用户接口板 EPON 接口板 每板两个 PON 口 64 路 ADSL 接口板 16 路 DMT 方式 VDSL 接口板 64 路窄带 POTS 接口板 以太网接口板 SHDSL 接口板等等 多种上联接 口 10 100 1000M 电口 1000M 光口接口等 支持各种类型的接口板的热拔插 支持核心交换板的主备倒换 真正实现了 1 1 保护 系统支持光分路比为 1 32 时的 20 公里传输 支持 1 64 时的 10 公里传输 支持单 PON 卡的灵活配置 提供重要 EPON 业务 1 1 保护 或配置成两路独立的 PON 使用 支持用户线路测试 支持远端 ONU 断纤自动告警 支持远端 ONU 断电自动告警 支持对用户端设备进行远程测试 支持远端 ONU 的环回测试 支持远端电源备份 保证在断电情况下电话业务的畅通 持续通话时间大于 小时 每路 PON 支持多达 230 个逻辑通路 单 ONU 可提供 3 个互相独立的逻辑通路 为用户提 供良好的 QOS 基于二层和三层的业务分类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灵活的业务映射选择 独立电源 48V 分散式供电 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不会因为某个电源问题影响其他单板 每子框前面用户接口槽位 16 个 2 个交换控制插槽 支持宽带和窄带业务板混插 支持 MAC 地址绑定及过滤 IP 地址绑定及过滤 带宽控制 VLAN 基于端口 802 1q 流量 控制等丰富的可运营 可管理电信特性 支持强大的动态带宽分配 DBA 能力 提供强大的带宽共享能力并能有效的提高带宽利用 率 具有灵活的带宽管理能力 其基于 SLA 和优先级的双重管理模式能有效的保证用户的最小指 定带宽需求和高优先级业务 TDM 业务的低时延要求 系统支持 ONU 的自动发现 自动注册 系统支持先配置后发现的服务方式 支持 AES 128 位的加密算法 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机制 具有完善的网络管理 方便的维护功能 基于 SNMPv1 v2c 的集中网管系统 支持 RMON TELNET FTP 等远程控制方式 支持全面的二层以太网交换功能 12 VLAN 基于端口 vlan 基于 802 1q 方式 生成树协议 STP IGMP snooping IGMP proxy 流量控制 端口镜像 端口聚合 mac 地址过滤 绑定 可支持的主要三层功能有 目前暂时只让其支持二层功能 静态路由 RIPv1 v2 OSPFv1 v2 DHCP Relay Server QoS 服务质量 BAS 功能 内置认证计费功能系统支持 PPPoE 的认证和计费功能 可以同时终结 2048 个 PPPoE 会话 提供基于标准 RADIUS 协议的计费功能 能够提供按照时长和流量的计费 并支持认证计费服务器的主备切换 支持 802 1X 认证 集群管理功能 符合国家标准 支持烽火公司以太网交换机集群管理技术规范的专利 该专利已经获得了授权 充分提高了 IP 地址的利用率 支持 VoIP 功能 能够将窄带业务转换为以太网数据包 通过千兆上联口输出 窄带业务接口支持 V5 2 协议 1 5 2 AN5116 02 AN5116 02 EPON 局端机具有以下特点 作为千兆 IP 交换平台 它具有高达 48G 交换核心 96G 的背板交换容量 宽窄带一体化设计 采用竖插板式 同时支持宽带和窄带业务 具有高端口密度 每个子架 可提供 32 个 1000M EPON 光口 每个 EPON 口最大可带 64 个 ONU 光网络单元 以 EPON 方式提供电话时 若分路比为 1 64 每个 ONU 接 2 路电话 则每个子架可支持 2048 线电话 2 2m 机架支持 3 个 AN5116 02 的子架 该设备的业务汇聚卡有 EPON 接口卡 每板两个 PON 口 STM 1 接口卡 上联卡提供的 上联接口包括 10 100 1000M 电口 1000M 光口等 并都具有端口汇聚功能 支持各种类型接口卡的热拔插 并支持核心交换卡的主备倒换 以实现 1 1 保护 当光分路比为 1 32 时 至少能支持 20 公里的传输 分路比为 1 64 时 至少能支持 10 公里 的传输 支持 PON 卡的灵活配置 两个 PON 口既可配成提供 EPON 业务的 1 1 保护 也可配成两路 13 独立的 PON 使用 支持用户线路测试 远端 ONU 断纤自动告警和远端 ONU 断电自动告警 支持对用户端设备进行远程测试和远端 ONU 的环回测试 支持远端电源备份 保证在断电情况下电话业务仍然能够畅通不少于 1 小时 每路 PON 支持多达 192 个逻辑通路 单 ONU 可提供 3 个互相独立的 LLID 逻辑通路 为 用户提供良好的 QoS 基于二层和三层的业务分类模式可为用户提供灵活的业务映射选择 采用 48V 独立电源分散式供电 提高系统稳定性 不会因为电源问题而影响整个系统 支持 MAC 地址和 IP 地址的绑定及过滤 带宽控制 VLAN 基于端口和 802 1Q 的两种划分 方式 流量控制等丰富的可运营 可管理电信特性 具有强大的动态带宽分配 DBA 和带宽共享能力 并能有效地提高带宽利用率 具有灵活的带宽管理能力 其基于 SLA 和优先级的双重管理模式能有效地保证用户的最小指 定带宽需求和高优先级业务 TDM 的低时延要求 系统支持 ONU 的自动发现和自动注册 并支持先配置后发现的服务方式 支持 AES 128 位的加密算法 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机制 具有完善的网络管理 方便的维护功能 丰富的可运营 可管理电信特性 基于 SNMPv1 v2c 的集中网管系统 支持 RMON TELNET FTP 等远程控制方式 也支持 通过串口的本地管理 支持全面的二层以太网交换功能 包括 802 1Q VLAN 基于端口和 802 1Q 两种方式的 VLAN 802 1D 生成树协议 STP 优先级控制 IGMP snooping IGMP proxy 802 3X 流量控制 端口镜像 802 3ad 端口聚合 Mac 地址过滤 绑定 广播抑制等 支持 802 1X 认证 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集群管理功能 支持烽火公司以太网交换机集群管理技术规范的专利 该专利已经获得授权 能充分提高 IP 地址的利用率 窄带业务接口在采用 E1 接口时 支持 V5 协议 在采用软交换时 支持 MGCP H 248 SIP 协议 支持 QOS ACL 功能 能对数据流进行分类和处理 1 5 3 AN5116 03 AN5116 02 EPON 局端机具有以下特点 具有体积小 传输容量大 保密性好 组网灵活 节省光纤线路资源和局端设备的数量等优 点 该设备可以和 AN5116 01 AN5116 02 EPON 宽窄带接入设备使用同样的 ONU 上联口为标准以太网接口 可以和 BE2000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一起组网 提供 4 个 10 100 1000Base T 以太网接口 并提供 4 个端口的端口汇聚能力 Trunk 其传 输速率为 10 100 1000M 自适应 传输距离为 100 米 采用 RJ45 型接头 可作为带内网管 接口 14 提供 2 个 1000Base Fx 光以太网接口 并支持端口的汇聚功能 其传输速率为 1000M 传 输距离为 10 80 千米 采用 LC PC 型光纤接头 每个 PON 口采用 SC PC 接头光纤连接远端 ONU 最大上下行速率可达 1Gbps 每个 PON 口的分光比最大可达 1 64 现阶段通常用 1 32 其所接分路器的分光比与有效 传输距离的对应关系为 分光比为 1 32 时 有效传输距离为 20Km 分光比为 1 64 时 有 效传输距离为 10Km 单台设备可最大接 128 个 ONU 带外管理接口采用 EMS 100M 以太网接口 支持 TCP IP 协议和 SNMP 协议 提供 RS232 串口 可供本地维护 本设备的电源采用 48V 直流 若机房没有 48V 直流电源 可外接 AD100 48 01 交直流变换 器 将 AC220V 转换成 48V 直流电源 1 5 4 AN5006 05 AN5006 05 型 EPON 远端机根据传输距离 是否安装 CATV 模块等方面的不同 共有四种不同 类型的产品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产品 具体如表 1 1 所示 产品名称功能说明 EPON 远端机 1 单用户型远端 EPON 设备 提供 1 个 PON 口上联 2 个 10 100BASE T 端口下联 2 个 FXS 口下联 10Km 传输距离 EPON 远端机 2 单用户型远端 EPON 设备 提供 1 个 PON 口上联 2 个 10 100BASE T 端口下联 2 个 FXS 口下联 20Km 传输距离 EPON 远端机 1 单用户型三网融合远端 EPON 设备 提供 1 个 PON 口上联 2 个 10 100BASE T 端口下联 2 个 FXS 口下联 CATV 同轴电缆接口 10Km 传输距离 EPON 远端机 2 单用户型三网融合远端 EPON 设备 提供 1 个 PON 口上联 2 个 10 100BASE T 端口下联 2 个 FXS 口下联 CATV 同轴电缆接口 20Km 传输距离 表 1 1 AN5006 05 EPON 设备产品类型 1 6 简单组网模型 根据用户的需要 AN5116 01 02 设备可在多种场合里应用 下面仅就宽窄带业务独立组网和综 合组网这两种情况为例来说明一下设备的应用 设备则以目前广泛应用的 AN5116 02 型为例 1 6 1 宽窄带业务独立组网示例 宽带数据业务和 POTS 窄带业务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上联接口进行传送 相对独立 在 ONU 内 TDM 形式的窄带业务被处理成 IP 包形式 与宽带信号一起通过光纤到达 GSWC 卡 接着 宽带信号 直接进入上联卡中 再上联到互联网 而窄带语音信号则进入 AC16 卡中 被还原成 TDM 信号后 再通过 E1 接口以 V5 协议的方式上联到 PSTN 交换机 其组网方式如图 1 2 所示 15 图 1 2 宽窄带业务独立组网的方式 16 1 6 2 宽窄带业务综合组网示例 另一种组网方式是宽窄带业务合一 在 ONU 内窄带业务仍被处理成 IP 形式 和宽带信号一起通 过光纤到达 GSWC 卡 再传到千兆上联卡 上联到软交换网 该组网方式如图 1 3 所示 图 1 3 宽窄带业务合一的组网方式 1 7 设备技术指标 1 7 1 AN5116 02 端口配置单框最大 1024 路 EPON 用户接口 工作模式全双工 网络配置可通过 CLI Telnet SNMP 等方式实现对网络的配置管理 17 交换模式存储转发 Store and forward 背板吞吐量96G 包缓冲区64M VLAN 符合 IEEE 802 1q GVRP 协议 支持 VLAN TAG 最大可以支持 4095 个 VLAN MAC 地址自动地址学习 线路纠正 可支持高达 16K 个 MAC 地址 尺寸标准 19 英寸宽 14U 高 480 621 5 365 宽 高 深 电源 48V 40V 57V 功耗满配 EPON 时 650W 工作温度0 50 存放环境温度 30 60 环境湿度10 90 重量满配 40 表 1 2 AN5116 02 技术指标 1 7 2 AN5116 03 端口配置 两个千兆以太网上联电接口 两个千兆以太网扩展电接口以及两个千 兆光接口 工作模式全双工 网络配置可通过 CLI Telnet 等方式对网络进行配置管理 交换模式存储转发 Store and forward VLAN 符合 IEEE 802 1q GVRP 协议 支持 VLAN TAG 最大能支持 4095 个 VLAN MAC 地址自动地址学习 线路纠正 能支持高达 8K 个 MAC 地址 尺寸 标准 19 英寸宽 1U 高 1U 43 5mm 480 43 5 406 宽 高 深 单位为 mm 电源电压 48V 波动范围为 40V 57V 功耗38 W 工作温度0 50 存放环境温度 30 60 环境湿度10 90 本机安装时地 面承重要求 600 kg m2 空气要求空气中无腐蚀性和溶剂性气体 无扬尘 邻近无强电磁场干扰 电磁兼容性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重量满配时为 4 3 表 1 3 AN5116 03 技术指标 18 1 7 3 AN5006 05 表 1 4 AN5006 05 技术指标 19 第二章 设备介绍 2 1 设备原理框图 AN5116 系统 EPON 局端机主要由核心交换模块 上联接口模块 用户接口模块三部分组成 核心交换模块 提供交换网络平台和交换控制系统 上联接口模块 其中千兆上联接口提供数据业务 E1 上联接口提供 TDM 语音业务 用户接口模块 提供 EPON 用户接口或 STM 1 接口 采用全 IP 内核 即设备内部流动的都是 IP 数据包 设备中信号的流向如图 2 1 所示 注 图中的各种线头分别指代的是 表示主用状态的数据总线 表示备用状态的数据总线 表示控制总线 图 2 1 设备模块框图 在网管通道方面 设置专用管理 VLAN 实现管理同数据的隔离 有效地保证管理指令同数据业 务互不干扰 数据的处理过程分为上行数据处理和下行数据处理 当上行数据经过 PON 接口进入 EPON 用户接口卡 经过该卡处理后将 EPON 数据流恢复成以太 网数据流 再送入 GSW 核心交换卡 经过交换处理后传到上联卡 完成上行数据业务的处理 下行数据由上联千兆卡进入 AN5116 系统 GSW 核心交换卡收到数据后 根据目的 MAC 地址确 20 定相应的输出端口 并将数据转发至对应的 EPON 用户接口卡上 再由 EPON 用户接口卡向 ONU 转 发 2 2 系统总体结构 AN5116 02 设备主要由千兆核心交换卡 GSWC 千兆上联卡 GUP EPON 接口卡 EC2 窄 带控制卡 AC16 或 VOIP 2M 接口卡 16 E1 TDM 接口卡组成 该系统采用纯 IP 内核 全千兆交 换 设备的各线卡与核心交换卡之间都是通过 GE 千兆总线连接 AN5116 02 设备的系统框图如图 2 2 所示 主千兆核 心交换卡 GSWC 备千兆核 心交换卡 GSWC 千兆 上联卡 GUP7 STM 1 接口卡 TDM 备窄带 控制卡 AC16 主窄带 控制卡 AC16 VOIP 2M 接 口卡 16E1 EPON 接口卡 EC2 GE 光 电 GE GE GE 总线 主备通讯 主备通讯 E12 M 2 M 到 ONU EPON 光接口 主备通讯 STM 1 图 2 2 AN5116 02 系统框图 系统对不同业务的处理流程有所不同 对于来自远端 ONU 的上行数据业务和需要用 NGN 处理的 语音业务 由 EC2 通过背板 GE 总线进入核心交换盘的交换矩阵中进行存储转发 之后再通过千兆上 联口进入外部网 21 TDM 信号通过 TDM 接口卡进入设备后 被解复用成 63 个 2M 信号 之后被转换为 IP 信号 再 送入核心交换卡中 核心交换卡的交换矩阵对其进行存储转发 再通过 EPON 接口卡送往相应的 ONU ONU 上有专门的 E1 接口 将 2M 信号传送出去 ONU 的窄带 PSTN 业务传到 EC2 卡后 通过背板 GE 总线送入核心交换卡中 经过核心交换卡 的交换后再进入窄带控制卡 AC16 或 VOIP AC16 卡可以同时支持 V5 上联和 NGN 上联 具有 1 1 保护 VOIP 卡仅支持 NGN 上联 并且没有保护 由 AC16 卡将 IP 信号转换为 TDM 信号 并进 行时隙交叉和信令处理 最后通过 2M 接口卡上联进 PSTN 网络中 2 3 设备机架布置图 AN5116 宽带接入设备整机由机架 架顶电源分配单元 系统子框等组成 设备采用标准 19 英寸 机架安装 AN5116 01 子框高度为 17U 2 米 2 2 米的机架可以安装 2 个子框 AN5116 02 设备高为 14U 尺寸为 480 mm 621 5 mm 406 5 mm 宽 高 深 重量为 40kg 当机架高度为 2 2 米时 每个机架可安装 3 个子框 并支持级联 2 4 架顶电源分配子架 AN5116 设备的电源线 告警线的连接主要在架顶电源分配子架 双电源供电 PDP 上完成 本 设备所用双电源供电 PDP 为 2U 子框结构 其主要用途为电源分配 电源过压过流保护 列架告警 22 图 2 3 架顶电源分配单元示意图 Alarm1 Alarm Out R Y G SW1 SW2 48V1 48V2 GND1 GND2 PE PE GND 1 48V 0V GND P11 48V 0V GND P21 48V 0V GND P12 48V 0V GND P22 48V 0V GND P131 48V 0V GND P23 48V 0V GND P132 I 2A Alarm2Alarm3 b PDP 后面板示意图 a PDP 前面板示意图 Power Distribute Panel K1 K2 K21 K22 K23 K11 K12 K13 19 2 4 1 前面板示意图说明 前面板上有八个空气开关 左边两个是主电源空气开关 K1 K2 分别接外部的 48V 电源 1 48V1 和 48V 电源 2 48V2 见后面板说明 右边六个是两组分电源空气开关 K11 K12 K13 和 K21 K22 K23 分别依次接后面板上的 P11 P12 P131 P132 和 P21 P22 P23 的 48V 接线孔 其中 K11 K12 K13 控制 48V 电源 1 的接入 K21 K22 K23 控 制 48V 电源 2 的接入 2 4 2 后面板示意图说明 后面板按连接使用功能分为六个部分分别加以说明 在图上用序号 表示 外部电源的输入端 从上到下 48V1 接外部 48V 电源 1 48V2 接外部 48V 电源 2 GND1 接电源地 1 GND2 接电源地 2 PE 接保护地 电源端接片 GND 端接片可接子框的数字地 PE 端接片是保护地 告警插座 Alarm1 Alarm3 可同时接入从三个子框来的告警信号 DB9 插座的管脚顺序依 次为 1 GND PDP 电源地 2 SPK 扬声器 4 NUA 非急告 5 CALL 呼叫 6 0V 子框 48V 地 9 UA 急告 告警插座 Alarm Out 及 R G Y Alarm Out 是输出到列头柜的 DB9 告警插座 插座的 管脚顺序依次为 4 NUA 5 CALL 9 UA R G Y 是架顶告警灯输出插座 插针从左到右 两两一对 分别是 告警信号 UA NUA CALL 每一对都是左正 右负 电源端接线柱 P11 P12 P131 P132 P21 P22 P23 每个接线柱有三个接线孔 从上往下依次为 48V 0V GND 其中 P11 P12 P131 P132 源自 48V1 P21 P22 P23 源 自 48V2 即 48V 电源 1 和 48V 电源 2 分别经过滤波器 1 和滤波器 2 滤波后引出 再经过 6 个分电源 空气开关 K11 K12 K13 和 K21 K22 K23 见前面板 便是 PDP 的电源输出 48V 其中 P131 P132 由 K13 控制 P132 提供的工作电流宜小于 2A 电源告警屏蔽开关 SW1 SW2 当由于故障导致某一路主或分电源空气开关上没有 48V 时 就会产生告警 使架顶告警灯和列头柜告警灯红灯点亮 SW1 的拨号 1 2 分别控制主电源空气开 关 K1 K2 SW2 的 1 6 分别控制分电源空气开关的 K11 K21 K12 K22 K13 K23 见前面板 当开关拨到 ON 时 不屏蔽电源告警 反之则屏蔽电源告警 注 本 PDP 中 PE 表示保护地 GND 表示外部引入的电源地和本机架内的信号地 0V 表示 PDP 输出到各用电单元的电源地 2 4 3 AN5116 03 的电源连接说明 2 4 3 1 电源线连接 在连接电源线时 请检查正负极性 供电电压 列头柜或配电柜的熔丝额定值 并确保这些值都 20 在安全范围内 本设备采用 48V 直流电源 电源线的连接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连接到机架的 48V 上 另 一种是连接到交直流变换器上 第一种情况下用到的电源线线号为 WKE 3 696 142 其中一端有三根线头 各为蓝色 黑色和黄 绿色 分别为 48V 电源线 工作地和保护地 都插到机架上 48V 电源输出端 电源线的另一端则 插到设备后面的 48V 电源滤波插座上 第二种情况用到的电源线线号为 WKE3 696 062 一端同样插到设备后面的 48V 电源滤波插座 上 另一端插到 AD100 48 01 直流变换器上 直流变换器再接到 220V 交流电上即可 2 4 3 2 接地问题 设备接地主要是为了保障人与设备的安全 抵抗电磁干扰 关于接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电源的正极必须良好接大地 2 机架顶部机壳接地端与机房屏蔽地间的母线应用截面积 4mm2 的导线连接 若机房没有专用 屏蔽接地母线 则必须将机壳与 电源保护地 可靠连接 3 用外接仪表探测本设备前 必须将仪表外壳地端与机架下部的接地端可靠连接后再操作 4 操作设备内部机盘时 请带防静电手镯 手镯地线应与机架的地连接好 机底接地端或机壳金 属件 2 4 3 3 光纤的连接 本设备主要用到 LC PC SC PC 两种类型的光纤接头 上联光接口 SFP1 SFP2 上插 LC PC 型 的光纤接头 EPON1 EPON2 系统光接口 A B 上插 SC PC 型的光纤接头 2 5光纤说明 由于 FTTH 设备是一种主要依赖光纤接入的设备 因此对光纤有些特殊要求 它用到的光纤种类 也较传统的 SDH 设备要多 下面就这一问题作简要的介绍 2 5 1 光跳线 尾纤及桥接线 光跳线是指光缆两端都装上连接器插头 实现光路的跳接式连接 只有一端装有插头的俗称为尾 纤 两端连接器插头采用不同类型或不同端面的跳线 称为桥接线 光纤类型有单模 多模和数据型 插头有 FC SC ST MU LC 型 其端面有 PC UPC APC 型 2 5 2 跳纤 尾纤技术指标 参参 数数单单 位位指指 标标 21 器件型 号 FC PC FC UPC FC APC SC PC SC UPC SC APC ST PC ST UPC ST APC MU PC LC PC 插入损 耗 dB单模 0 3 多模 0 1 重复性dB 0 1 互换性dB 0 2 回波损 耗 dB端面为 PC UPC 时 50 端面为 APC 时 60 工作温 度 dB 40 80 25 70 40 80 25 70 2 5 3 跳纤 尾纤命名方法 例如 一根光纤命名为 OFC SC PC SC PC S 30 10 这表示此光纤直径为 8mm 两头都是 SC PC 型接头的 G 652 跳纤 长度 10m 上面内容对烽火公司的光纤产品作了简要的介绍 鉴于 FTTH 设备用到的光接口很多 同一接口 也可能用到不同类型的光纤 因此不在这里针对设备一一介绍 22 2 6 系统子框配置 2 6 1 AN5116 01 本设备背板采用中板方式 前面插系统盘 完成主要电路功能 后面插转接盘 完成端子出线 子框正面的机盘区共有 18 个槽位 从左至右数 1 8 11 18 槽位是线卡槽位 9 10 槽位是核 心交换盘槽位 这些机盘均由子框前部插入 子框机盘区的上部为风扇单元 下部为导流单元 2 6 1 1 子框前视图 图 2 4 AN5116 01 子框前视图 1 调试口 CONSOLE 核心交换盘的命令行 CLI 调试口 用户可以打开自配电脑中的超级终端 对系统进行操作 详情请参考 AN5116 宽带接入设备命令行网管手册 2 10 100M 以太网口 此端口是核心交换盘的带外调试口 3 EPON 用户接口盘 EC2 EPON 用户接口盘完成各种业务的接入 数据 电话 视频 为用户提 供三网合一的服务 由于其所用的传输媒质为光纤 因此系统具有带宽高 抗干扰 保密性好 23 易维护等优点 每个 EPON 用户接口盘有两个 PON 口 在缺省状态下 这两路 PON 是独立的 PON 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EPON 用户接口盘可插入 1 8 11 18 号槽位中的任何一个槽位 4 PON 用户接口一 每个 EPON 盘可以接两个 PON 口 这是位于机盘上侧的第一个 PON 口 这 个 PON 口具备最大支持 64 个 ONU 的能力 5 核心交换盘 GSW 位于 9 号槽 核心交换盘是整个系统的交换及控制的核心 它负责管理整个 系统的所有盘及业务 在缺省状态下 该槽位的 GSW 核心交换盘是主控盘 6 备用核心交换盘 GSW 位于 10 号槽位 缺省状态下 位于该槽位的 GSW 核心交换盘是备用盘 当系统发生异常时 主核心交换盘不能正常工作时 如主核心交换盘损坏 备用 GSW 盘将自动 接管系统的管理工作 变成主控盘 而原来的主控盘变成备用盘 7 PON 用户接口二 位于机盘下侧的第二个 PON 口 这个 PON 口具备最大支持 64 个 ONU 的能 力 8 10 100 1000M 自适应以太网口 用作单盘调测 在上联卡所提供的上联带宽不足时 这个端口可 以用来解决上联带宽不足的问题 9 导流单元 通风 对流 10 风扇单元 用于整个系统的散热 11 VOIP 接口盘 XVIP 从 PON 中上行过来的数据业务和 VOIP 业务经过分流之后 将 VOIP 业务 送入 VOIP 接口盘进行处理 并送窄带扣板经 V5 接口接入 PSTN 交换网 如需要开通电话业务 必须使用此盘 整个子框只需要一块 XVIP 盘 它可同时支持 32 个话路 如只需要数据业务 此 盘可不插 12 槽位号说明 AN5116 前视图槽位号从左至右依次为 1 18 其中 9 10 号槽为 GSW 核心交换盘 专用 不能挪作它用 除 9 10 号槽外 其余均为用户接口槽 可任意插 24 2 6 1 2 子框后视图 图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