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长江二桥弃土场工程项目环评报告书_第1页
长寿长江二桥弃土场工程项目环评报告书_第2页
长寿长江二桥弃土场工程项目环评报告书_第3页
长寿长江二桥弃土场工程项目环评报告书_第4页
长寿长江二桥弃土场工程项目环评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填报说明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持有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单位编制。一、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二、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管渠等应填写起止地点。三、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四、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五、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风向和距厂界距离等。六、环境质量现状指环境质量现状达到的类别和级别;环境质标准指地方规划和功能区要求的环境质量标准;执行排放标准指与环境质量标准相对应的排放标准;表中填标准号及达到类别或级别。七、结论和建议给出拟建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拟建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八、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审查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九、本报告表应附送建设项目立项批文及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总平面布置图、排水管网总图和监测布点图等有关资料,并装订整齐。十、本表填写4份,报环保局审查,填写时字迹应工整清楚。十一、此表经审批后,若建设项目的规模、性质、建设地址或周围环境等有重大改变的,应修改此表内容,重新报原审批机关审批。十二、编制单位应对本表中的数据、采取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及结论负责。十三、经批准后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和要求,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十四、项目建设单位,必须认真执行本表最后页摘录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基本情况 表1项目名称长寿长江二桥弃土场工程建设单位中铁建港航局集团重庆长寿长江二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杨勇联系人甘理联系电政编码通讯地址重庆市长寿区江南街道钢辅二路建设地点重庆市长寿区大元村、晏家街道渡口村、江南街道龙王庙、钢铺一路、江南街道大堡村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R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N7723固体废物治理总 投 资5000万元环保投资110万元投资比例2.2%占地面积36.1万m2建筑面积/评价经费/万元能耗情况煤/ 万吨, / 煤平均含硫量 / %电/油/ 吨天然气/万标m3用 水情 况(万吨)分 类年用水量年新鲜用水量年重复用水量生产用水18856.8518856.85/生活用水/合 计18856.8518856.85/1、工程内容及规模1.1项目由来根据长寿区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努力把长寿打造成为重庆中孤傲的经济增长点、独居特色的大城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长寿区的城市交通发展目标为:以未来长寿区大城市为基础,建设一个公路、铁路、水运、城市大陆互相衔接、交通快捷、高效节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一个工业基地与城市交通相互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重庆长寿长江二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兴建长寿长江二桥,缓解长寿长江一桥通行压力,促进园区开发建设和加快长寿区的经济发展。重庆长寿长江二桥工程北起化中大道转盘以北390米处,往南下穿化中转盘,形成化中立交,再上跨川维铁路支线,跨越长江后,上跨重钢铁路太阳顶隧道,在江南钢城西南侧与江南循环经济地块道路形成互通式立交(即重钢立交),终点止于茶涪路支线交叉口,线路全长约3833米。重庆市长寿区常务副区长、长寿长江二桥指挥部指挥长蒋牧宸主持召开了长寿长江二桥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第1次会议,会议确定了长寿长江二桥工程弃土场选址按照先近后远、逐步实施的原则,先期选定江南街道的移民路作为临时堆场,选定原一碗水水库、大堡村大桥和河沟组三个弃土点作为大桥建设前期的南岸弃土点,选定北引道K0+600路基高填方左右侧为北岸弃土点。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1.2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长寿长江二桥弃土场工程项目(2)项目性质:新建(3)建设地址:序号名称地址1移民路临时堆场重庆市长寿区大元村2一碗水弃土场钢铺一路3双石斗弃土场江南街道龙王庙4北岸高填方区K0+525K0+814左右侧弃土场晏家街道渡口村5大河沟弃土场江南街道大堡村(4)项目业主:重庆长寿长江二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5)建设内容及规模序号名称建设规模1移民路临时堆场占地面积约3.2万m2,设计容量3.96万m2一碗水弃土场占地面积约2.4万m2,设计容量21.22万m3双石斗弃土场占地面积约10万m2,设计容量110万m4北岸高填方区K0+525K0+814左右侧弃土场西侧占地约5.5万m2,东侧占地约4万m2,总容量约84.1万m5大河沟弃土场占地面积约11万m2,设计容量75万m(6)压实密度根据相关资料表明,压实机对地面的压力为10Mpa左右,初始压实后1m3库容往往能消纳大约2.5t的弃土量。因此。本次评价取用弃土压实密度为2.5t/m,对建筑弃土处理量进行核算。弃土场建成后,主要解决周边道路,建筑弃土处置问题,不涉及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1.3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建设单位选址于重庆市长寿区大元村、晏家街道渡口村、江南街道龙王庙、钢铺一路、江南街道大堡村开展长寿长江二桥的弃土场建设,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工程场地、填埋摊铺、封场工程)、辅助工程(道路工程、冲洗场)、公用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供配电工程)、环保工程(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噪声治理、固废治理)等。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表1.3-1。表1.3-1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览表工程类别单项工程名称拟建工程备注主要工程内容工程规模主体工程工程场地移民路临时堆场堆场拟采用1:6.51:7的边坡由路边向江边放坡,在伸出路边约90m处设置临时围挡进行挡土;利用放坡坡度设置临时排水沟。临时排水沟长547m为临时堆土场,暂存弃土一碗水弃土场本弃土区是利用原弃土场仅剩容量进行回填,因此,可按原回填形成的四周边界条件进行回填整平即可,并与已回填区域平滑过渡,不需要重新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排水可按原弃土场排水方式考虑,无需另设。/依托双石斗弃土场场地平整;修建挡墙;沿弃土场周边修建排水沟;场内修建集水池1个挡墙高8m,长38m;排水沟底宽为0.5m,沟深0.40.6m,长2056m;集水池100m3新建北岸弃土场场地平整;利用原北引道护坡排水系统改造成盲沟形式;修建挡墙;沿弃土场周边修建排水沟;左右侧场内各修建集水池1个盲沟采用3根塑料盲沟并联,单根塑料盲沟中空尺寸约为外形尺寸的一半左右,并联的3根塑料盲沟外包250gm2土工布,然后再在沟槽上方覆盖混合倒滤包(250gm2土工布内包裹混合倒滤层,厚300mm);根据地形挡墙高分别为4m、6m和7m,长分别为105m、306m、156m;排水沟底宽为0.5m,沟深0.40.6m,长1243m;每个集水池100m3新建大河沟弃土场场地平整;修建挡墙;沿弃土场周边修建排水沟;场地内修建集水池2个挡墙高6m,长30m;排水沟底宽为0.5m,沟深0.40.6m,长1605m;每个集水池100m3新建填埋摊铺对弃土进行摊铺、压实、填埋边填埋边进行新建复垦工程移民路临时堆场、双石斗弃土场、北岸弃土场堆放、土壤剥覆、平整、植被重构生物和化学措施:土壤改良与培肥、植被恢复、苗木管理混凝土拆除:483.5 m3废渣处理:483.5 m3翻耕:6891.9 m3客土:22214.6 m3弃土场大石深埋:131891.2m3土方开挖:164864 m3人工平土:22973 m2清杂:22973 m2植树:24831株种草:3.0977 hm2新建大河沟弃土场堆放、土壤剥覆、平整、植被重构生物和化学措施:土壤改良与培肥、植被恢复、苗木管理客土:25460.36 m3废渣石屑填埋: 160668.16 m3土方开挖:200835.2 m3人工平土:125522 m2清杂:125522 m2种草:0.7166 hm2辅助工程道路工程双石斗弃土场修建临时便道扩建机耕道约370m,新建约320m新建冲洗场在进场口修建冲洗场,对进出场区的车辆进行冲洗5个弃土场进口分别设置车辆冲洗水隔油池(2m3)、沉淀池(20m3)1座新建公用工程给水工程出场车辆冲洗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给/新建排水工程车辆冲洗水经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循环水经沉淀处理后部分用于道路洒水部分;场地周边雨水经排水沟排入附近溪沟,场内雨水通过地表吸收后形成淋滤水,盲沟收集至排水沟汇入集水池,经沉淀后通过排水沟排入周边溪沟最终进入长江。/新建供配电工程场区供电由市政提供/新建环保工程废水治理移民路临时堆场弃土场进口设置车辆冲洗水隔油池、沉淀池各1个隔油池2m3,沉淀池20m3新建一碗水弃土场弃土场进口设置车辆冲洗水隔油池、沉淀池各1个,排水系统利用原弃土场已有设施 隔油池2m3,沉淀池20m3新建双石斗弃土场弃土场进口设置车辆冲洗水隔油池、沉淀池各1个;沿弃土场周边修建排水沟;场内修建集水池1个隔油池2m3,沉淀池20m3排水沟底宽为0.5m,沟深0.40.6m,长2056m;集水池100m3新建北岸弃土场弃土场进口设置车辆冲洗水隔油池、沉淀池各1个;利用原北引道护坡排水系统改造成盲沟形式;沿弃土场周边修建排水沟;左右侧场内各修建集水池1个隔油池2m3,沉淀池20m3盲沟采用3根塑料盲沟并联,单根塑料盲沟中空尺寸约为外形尺寸的一半左右,并联的3根塑料盲沟外包250gm2土工布,然后再在沟槽上方覆盖混合倒滤包(250gm2土工布内包裹混合倒滤层,厚300mm);排水沟底宽为0.5m,沟深0.40.6m,长1243m;每个集水池120m3新建大河沟弃土场弃土场进口设置车辆冲洗水隔油池、沉淀池各1个;沿弃土场周边修建排水沟;场地内修建集水池2个隔油池2m3,沉淀池20m3;排水沟底宽为0.5m,沟深0.40.6m,长1605m;每个集水池120m3新建废气治理弃土场、转运沿线洒水降尘;机动车进出场冲洗降尘;运输车辆顶部覆盖防尘网;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限速行驶,合理安排转运线路/新建噪声治理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施工作业面;加强车辆管理/新建固废治理将表土临时堆存,后期用于封场迹地生态恢复/新建1.4工程设计1.4.1平面布置(1)移民路临时堆场位于江南街道大元村永安组长江岸侧,占地面积约3.2万m2。该弃土场可用区域近似为一个矩形区域,沿江方向长约300m,现有道路边沿至江边宽约100m,可弃土区域内地面标高界于+182m+204m,高差约2225m,设计容量3.96万m3。江南移民路临时堆场规划容纳南引道K2+560 K2+740段(含主线K2+560K2+740段、重钢立交C匝道CK0+60CK0+214段、重钢立交B匝道BK0+465BK0+530段)路基开挖土石方虚方3.96万方,弃运路线为:场内临时施工便道、钢辅三路、移民路,运距约2.5km,详见附图2。(2)一碗水弃土场位于江南街道龙桥湖村一组,占地面积约2.4万m2。可弃土区域内地面标高界于+240m+260m,高差约1920,设计容量21.22万m3。一碗水弃土场规划容纳南引道K2+740K3+443.169段路基开挖土石方21.22万方,弃运路线为:场内临时施工便道、钢辅三路、一碗水,运距约2km,详见附图3。(3)北岸高填方区左右侧弃土场位于晏家街道渡口村,长寿长江二桥北引道K0+600路基高填方左右侧(即东西侧)。西侧弃土场占地面积约5.5万m2,东侧弃土场占地面积约4万m2,东西两侧设计容量84.1万m3,根据就近原则,在满足填方区回填要求的的前提下,北岸施工便道K1+120K1+604.85段填方规划(约1.7万方)从北主塔、北引桥基础开挖取土(约1.76万方),初步估计可基本满足调配平衡需求,运距约600米。若北主塔、北引桥基础开挖土石不能满足北岸施工便道K1+120K1+604.85回填材质要求时,应从北引道挖方区取土回填,上跨川维铁路后运输至回填区域回填,运距约2km。北锚碇基坑开挖土石方总量约23万方直接运输至北岸东侧弃土场存储,运距约500m。北锚碇施工完成后,回填土石方12万方就近从北岸东侧弃土场取土回填,运距约500m。北岸北引道开挖土石方在满足填方区路床以下石方回填、路床以上土方回填的材料要求下,优先调配至回填区域开展回填施工。北引道K0+525K0+814段高填方区回填量约为31万方,根据就近原则,在满足回填材质要求的前提下,取土范围暂规划为化中立交C匝道CK0+0CK0+229段路基土石方和北引道主线K0+250K0+525段路基土石方,运输路线为:临时施工便道、北岸施工便道,运距约1.5km,详见附图4。(4)双石斗弃土场位于江南街道大堡村双石斗,原大堡村村委会旁,占地面积约10万m2。可弃土区域内地面标高界于+240m+260m,高差约1920,设计容量110万m3,根据就近原则,双石斗弃土场规划容纳南引道K2+740K3+443.169段路基开挖土石方(开挖高程+250m+290m,开挖土石方实方约78.6万方,虚方约110万方,弃运路线为场内临时便道、茶涪路、346乡道,运距约7km),祥见附图5。(5)大河沟弃土场位于江南街道大堡村,占地面积约11万m2,设计容量75万方,运输路线为:临时便道、茶涪路,运距5km,详细见附图6。1.4.2道路工程本项目移民路临时堆场、一碗水弃土场、北岸高填方区左右侧弃土场、大河沟弃土场均可利用现有道路作为场内临时便道,无需新建。因双石斗弃土场场内无可利用施工道路,故须修建施工临时便道。新建便道整体呈南西走向:起点顺接于改扩建原状机耕道,在西南坡面上持续降坡,终点位于挡墙中部区域,全长约320m。道路等级为临时施工便道,设计速度5km/h,标准路幅宽6m。便道拟定设置3处弯道盘旋降坡,设置6处平曲线,圆曲线半径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弯道处路面宽度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到12m。1.4.3挡墙、盲沟、排水沟、集水池(1)移民路临时堆场1)临时围挡由于该区域拟作为临时堆场,暂存弃土,拟采用1:6.51:7的边坡由路边向江边放坡,在伸出路边约90m处设置临时围挡进行挡土。按照等高线的分布情况,本弃土区被四条较缓的的坡度线(不大于1:7)划分为3个回填区域,每个区域两边相对地势较高,可依托天然土坡挡土;不需在两侧边缘两区须在各边缘修建围挡。2)临时排水沟本弃土场3区域采用3个独立的排水系统,形式一致,均利用放坡坡度开挖临时排水沟(总长度547m)并将雨水收集排出场外。(2)一碗水弃土场本弃土区是利用原弃土场仅剩容量进行回填,因此,可按原回填形成的四周边界条件进行回填整平即可,并与已回填区域平滑过渡,不需要重新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排水可按原弃土场排水方式考虑,无需另设。(3)北岸高填方区左右侧弃土场1)盲沟考虑本区域土质以泥岩为主,且原北引道护坡排水系统已施工,为减少地下水对北引道基础以及北锚碇基础的影响,可利用原北引道护坡排水系统改造成盲沟形式,盲沟采用“250塑料盲沟3根”,3根塑料盲沟并联,单根塑料盲沟中空尺寸约为外形尺寸的一半左右,并联的3根塑料盲沟外包250gm2土工布,然后再在沟槽上方覆盖混合倒滤包(250gm2土工布内包裹混合倒滤层,厚300mm)。2)挡墙为减小对东侧为北引道的稳定影响,东侧连接段设置一个15m宽的过渡段,封口挡墙设置在离北锚定开挖外边缘线约30m的地方,高4m,顶面标高为233m。东侧弃土场地势与西侧弃土场基本沿北引道成对称关系,东南侧地势骤降比较明显,最大高差约为35m;东侧弃土场基本布置原则与西侧弃土场相似,因东南侧地势骤降比较明显,放坡坡度为1:3,封口挡墙顶面标高为217m。根据地形,该弃土场挡墙高分别为4m、6m和7m,长分别为105m、306m、156m。3)排水沟该弃土区排水沟沿平台两侧进行铺设,排水沟底宽为0.5m,沟深0.40.6m,长1243m。 4)集水池在壶口处挡墙外侧设置2个的集水池(每个集水池容积为120m3)进行排雨水收集。(4)双石斗弃土场1)挡墙本弃土场封口挡墙设置在西侧壶口处,挡墙高8m,顶面标高为285m,长38m。2)排水沟本弃土场排水沟底宽为0.5m,沟深0.40.6m,长3300m,沿弃土区两侧布置,坡度根据弃土场坡度变化而变化,最小坡度不小于0.3%。3)集水池在本弃土场挡土墙块石反压区域外侧设置一个集水池(容积为100m3),雨水经收集澄清后排入弃土场西侧池塘。(5)大河沟弃土场1)挡墙本弃土场挡墙设置在离谷口20m处,高6m,顶宽1m,顶面标高为262.5m,长30m,设置一个10m宽的平台与放坡段衔接。2)排水沟本弃土场排水沟基本沿北侧长边茶涪路设置,排水坡度约为4%,为进行有效的排水,整个区域南北方向按不小于1%坡度进行放坡,排水沟底宽为0.5m,沟深0.40.6m,长1605m。3)在集水池本弃土场挡墙两侧各设集水池一个,容积为120m3,进行排雨水收集。1.5公用工程1.5.1给排水(1)给水本工程属市政水厂供水范围,供水压力按不小于0.45MPa考虑。项目用水主要是车辆清洗、道路用水、绿化用水等,场地的扬尘用水由洒水车运至场地使用。用水量项目的五个弃土场的用水量见下面表。表1.5-1 移民路临时堆场用水量估算表序号用水部位用水量用水单位(辆/天)最高日用水量(m3/d)总用水量(m3)备注标准单位1车辆清洗用水25L/辆3809.53467.5全年365天计(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2喷洒道路地面/6.22263全年365天计3未预见及漏损/0.8 286.5 取上述水量5%4合计/16.5 6017.0 /表1.5-2 一碗水弃土场用水量估算表序号用水部位用水量用水单位(辆/天)最高日用水量(m3/d)总用水量(m3)备注标准单位1车辆清洗用水25L/辆50012.54562.5全年365天计(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2喷洒道路地面/33.412191全年365天计3未预见及漏损/2.3 837.7 取上述水量5%4合计/48.2 17591.2 /表1.5-3 双石斗弃土场用水量估算表序号用水部位用水量用水单位(辆/天)最高日用水量(m3/d)总用水量(m3)备注标准单位1车辆清洗用水25L/辆400103650全年365天计(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2喷洒道路地面/173.363254.5全年365天计3未预见及漏损/9.23345.2取上述水量5%4合计/192.570249.7/表1.5-4大河沟弃土场用水量估算表序号用水部位用水量用水单位(辆/天)最高日用水量(m3/d)总用水量(m3)备注标准单位1车辆清洗用水25L/辆400104000全年365天计(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2喷洒道路地面/118.243143全年365天计3未预见及漏损/6.42357.2取上述水量5%4合计/134.649500.2/表1.5-5 北岸弃土场用水量估算表序号用水部位用水量用水单位(辆/天)最高日用水量(m3/d)总用水量(m3)备注标准单位1车辆清洗用水25L/辆20051825全年365天计(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2喷洒道路地面/132.548362.5全年365天计3未预见及漏损/6.9 2509.4 取上述水量5%4合计/144.4 52696.9 /(2)排水本项目排水系统分污水、雨水两个系统,建有车辆冲洗隔油池、沉淀池和排水沟,污水为车辆清洗废水,经沉淀处理池处理后循环使用。场地周边雨水经排水沟排入附近溪沟,场内雨水通过地表吸收后形成淋滤水,盲沟收集至排水沟汇入集水池,经沉淀后通过排水沟排入周边溪沟最终进入长江。项目给排水(不包含雨水)平衡见下表。表1.5-6 移民路临时堆场给排水平衡一览表 单位:m3/d序号项目新水用水量回用量损耗量外排水量1车辆清洗用水1.97.61.902浇洒道路地面用水6.206.203未预见及漏损0.800.804合计8.97.68.90表1.5-7 一碗水弃土场给排水平衡一览表 单位:m3/d序号项目新水用水量回用量损耗量外排水量1车辆清洗用水2.5102.502浇洒道路地面用水33.4033.403未预见及漏损2.302.304合计38.21038.20表1.5-8 双石斗弃土场给排水平衡一览表 单位:m3/d序号项目新水用水量回用量损耗量外排水量1车辆清洗用水28202浇洒道路地面用水173.30173.303未预见及漏损9.209.204合计184.58184.50表1.5-9 大河沟弃土场给排水平衡一览表 单位:m3/d序号项目新水用水量回用量损耗量外排水量1车辆清洗用水28202浇洒道路地面用水118.20118.203未预见及漏损6.406.404合计126.68126.60表1.5-10 北岸弃土场给排水平衡一览表 单位:m3/d序号项目新水用水量回用量损耗量外排水量1车辆清洗用水14102浇洒道路地面用水132.50132.503未预见及漏损6.906.904合计140.44140.401.5.2 供配电本项目工程就近采用市政供电。1.6施工方案项目建设期分别为:移民路临时堆场建设工期为3个月;一碗水弃土场建设工期为3个月;双石斗弃土场建设工期为12个月;北岸弃土场建设工期为4个月;大河沟弃土场建设工期为5个月。工程施工主要为弃土场平整、修建挡墙、冲洗场、排水系统(排水沟、集水池)和临时便道,以及工程必须的供电、供水和其他辅助设施。主要原辅材料及原有污染情况分析 表22.1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名称及消耗数量本项目为弃土场建设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消耗为施工期材料及运营期满后土地复土植被,项目在运营期主要原辅材料消耗量为运输货车及挖机的能源消耗。此部分原辅材料不纳入弃土场建设项目原辅料消耗范围内。表2.1-1 项目建设期主要原辅材料及消耗量时序内容单位数量备注施工期M7.5砂浆砌块片石m3120000挡墙、排水沟C25砼m32400挡墙、排水沟、集水池运营期/复垦期客土m347674.96土壤重构树种株24831植树草皮hm23.8143种草2.2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拟建项目地块不在市政府已批准的长寿区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12年修改版)和正在修编的长寿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方案)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为临时用地。目前项目用地范围内无构筑物,地块周边主要为道路、荒地,无工业企业等污染源存在。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 表33.1地理位置长寿区位于中国西部重庆腹心的长江之滨,地跨东经10649221072730,北纬294322301230,南北长56.5km,东西距57.5km,总面积1423.62km2。东南与重庆市涪陵区接壤,西北接四川省邻水县,西邻重庆市渝北区,是重庆主城区通往涪陵、万州、黔江的交通咽喉,全区南北长56.56km,东西宽57.5km,幅员面积1415km2。项目地址位于长寿区长寿湖镇石回村及云集场红光村,区域内已建及规划道路主要为079乡道、645县道、652县道、曙光街、云狮街、石大路及其他规划道路等,交通十分便利。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图详见附图1。3.2地形、地貌、地质长寿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区。低山受构造控制,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山顶海拔高程500-1000m,山顶多由三迭系灰岩形成卡斯特槽谷地貌。丘陵分布于低山之间,呈波状起伏,海拔高程200-500m,近低山多为高丘,近河谷多为中浅丘,丘陵相对高差多在20-100m之间。地质上无大的断裂带,地震基本烈度小于 6 度。本项目五个弃土场所在区域目前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3.3气候、气象长寿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多云雾,霜雪少。夏季气温偏高,多连晴高温。秋季多阴雨连绵。属典型的山区立体气候。年平均17.4,年平均降雨量1158.8mm,日最大降雨量235.8mm,无霜期331天,年平均日照1245小时。各级及全年主导风向均为NNE。年平均风速1.2m/s。大气稳定度以中性(D)类为主。3.4水系、水文长寿区境内过境水十分丰富,流经区域的河流有长江、龙溪河、御临河、大洪河四条河流,入境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3486.5亿m3、16.18亿m3、8.53亿m3、7.13亿m3。龙溪河为长江北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梁平县东明月山东麓和梁平县铁凤山西北,两源汇合后流经垫江县普顺、大顺、高安,在高洞与原忠县的沙河合流始名龙溪河,再向西流12公里,入长寿境六剑滩,经石堰、龙河、双龙、云集、狮子滩、邻封、但渡、风城等地,在长寿主城下游3公里处注入长江。主流长60公里,平均宽度3540米,水深3.5米,流速0.3米/秒;支流长299公里。年径流总量44408万立方米,年均流量14.08立方米/秒。3.5 植被、生物多样性 植被:长寿区属于亚热带长绿阔叶植被区的北部区域,植被以阔叶林与针叶林为主,有较多的落叶植被,甚至有以落叶植被为主的小片植被群落。区内由于低山不多,林地面积较少,森林覆盖率较低。项目拟建场地为废弃厂房,无植被,项目所在区域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项目建设区域未发现有珍稀动植物。3.6 文物保护 长寿区现有古代遗址18处,古墓葬66处,古建筑85处,石刻及石佛寺2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处,旅游点30余处,其中著名的有: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长寿湖风景区,千古一帝秦始皇为表彰巴寡妇清为国采矿炼丹之功业而修建的“女怀清台”,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汉代长江北岸赤甲山古战场,唐初永安县治地阳关城遗址,宋代佛教建筑东林寺古刹等。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等特殊敏感目标。环境质量状况 表4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地表水监测数据引用重庆市长寿区环境监测站于2016年4月2022日在重庆长寿化工码头3#化工泊位下游约200m处的监测数据,监测至今新增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较少,水质变化不大,故引用数据具有时效性。(1)监测断面:3#化工泊位下游约200m处(2)监测因子:pH、COD、BOD5、SS、氨氮、总磷、石油类(3)监测时间:2016年4月20日22日(4)评价模式: 除pH以外,其余评价因子的评价模式如下:Sij = Cij / Csi式中: Sij 单项水质因子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Cij 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浓度值,mg/L;Csi 评价因子i的地表水质标准,mg/L; pH值评价模式: pHj7.0式中: SpH pH值的单项污染指数;Ssu 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pHj 在j监测点处实测pH值;监测评价结果见表4-1。表4.1-1 地表水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 (pH无量纲)指标pHCOD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类标准值692041.00.20.05监测值0.4450.450.50.30.3250.090.110.5650.6050.01LSi,j0.4450.450.50.30.3250.090.110.5650.6050.2超标率%000000由表4-1可知,监测断面中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域水质标准。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项目所在地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评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环境监测站于2016年4月1824日在化工码头内的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数据(SO2、NO2、PM10),该点位与本项目5个弃土场相距均在2.5km范围内,同时评价引用长寿区林庄2017年8月1日7日期间PM2.5例行监测数据,气候条件相近,且监测至今,该区域未有大的变化,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变化不大。因此,本次评价引用该大气资料具有可行性。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见表 4.2-1。表4.2-1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m3监测指标浓度范围标准值最大浓度值占标准值的百分比(%)超标率(%)SO2132215014.670NO220218026.250PM10525615037.330PM2.5154575600由表4.2-1可知,区域SO2、NO2、PM10、PM2.5均未超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表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4.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调整方案的通知(渝环发200739号)及关于修正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调整方案有关内容的通知(渝环发200778号),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适用2类标准。本次评价利用重庆开创环境监测有限公司2018年1月1920日对本项目的监测数据。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4.3-1。(1)监测时间:;(2)监测布点:本项目设5个噪声监测点,分别位于:1#点位位于一碗水弃土场边界处;2#点位位于移民路临时堆场边界处;3#点位位于大河沟弃土场边界处;4#点位位于双石斗弃土场边界处;5#点位位于北岸弃土场边界处。监测点位见附图7,监测报告见附件4(开创环(检)2018第HP057号)。(3)监测项目:连续等效A声级;表4.3-1 噪声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dB(A)监测点昼间夜间监测值标准值达标情况监测值标准值达标情况201801192018012020180119201801201#57.455.060达标43.540.350达标2#58.157.160达标41.843.550达标3#54.956.860达标45.943.150达标4#54.455.460达标43.041.150达标5#57.461.360达标45.243.250达标根据上表的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昼间、夜间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建设地声环境质量较好。4.4、生态环境现状本项目的弃土场集中在长寿长江二桥的南岸,属村镇生态环境。弃土场地块内及周边无原始的珍稀植被,无珍稀野生动物,无环境保护目标。北岸弃土场位置于桥头,属于开挖回填地段。4.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弃土区域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敏感区域,不属于生态敏感与脆弱区。项目施工占地内不涉及基本农田。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4.5-1、表4.1-2、表4.1-3、表4.1-4、表4.1-5。表4.5-1 移民路临时堆场大气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点一览表敏感要素敏感点方位与项目厂界的距离(m)功能区划分名称规模环境空气1#大园村居民点约30人SE911二类2#零散居民点约20人SE23003#零散居民点约35人S22004#长乐村居民点约40人SW8725#零散居民点约7人SW16796#零散居民点约15人SW23587#零散居民点约8人SW19818#零散居民点约35人SW1700长江N120类表4.5-2 一碗水弃土场大气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点一览表敏感要素敏感点方位与项目厂界的距离(m)功能区划分名称规模环境空气1#大园村居民点约30人SE716二类2#零散居民点约20人SE18153#零散居民点约35人S23244#长乐村居民点约40人SW18505#零散居民点约25人E12596#零散居民点约35人SE21707#零散居民点约22人SE24038#零散居民点约50人SE22189#零散居民点约60人S222810#零散居民点约38人SW196311#零散居民点约8人SW2123地表水长江NW1385类表4.5-3 双石斗弃土场大气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点一览表敏感要素敏感点方位与项目厂界的距离(m)功能区划分名称规模环境空气1#零散居民点约34人SE381二类2#零散居民点约10人SE4513#零散居民点约15人S6824#零散居民点约12人SW17785#零散居民点约25人SW22716#零散居民点约15人SW22867#零散居民点约20人NE9518#零散居民点约40人NE15669#零散居民点约45人NE211110#零散居民点约25人NE248911#零散居民点约18人NE239812#零散居民点约35人NE233913#零散居民点约28人NE210314#零散居民点约25人E224415#零散居民点约30人SE2182地表水长江NW2353类表4.5-4 北岸弃土场大气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点一览表敏感要素敏感点方位与项目厂界的距离(m)功能区划分名称规模环境空气1#大园村居民点约30人SE2160二类2#维丰小区约2000人NE20103#零散居民点约100人NW20124#长乐村居民点约40人SE18575#零散居民点约7人SW20476#零散居民点约80人NW24137#零散居民点约8人SW21288#零散居民点约35人SW1785地表水长江N400类表4.5-5 大河沟弃土场大气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点一览表敏感要素敏感点方位与项目厂界的距离(m)功能区划分名称规模环境空气1#零散居民点约34人NE840二类2#零散居民点约10人NE6303#零散居民点约15人NE2754#零散居民点约12人SW9915#零散居民点约25人SW14646#零散居民点约15人SE14787#零散居民点约20人NE17148#零散居民点约40人NE2316地表水长江W2734类项目受纳水体为长江,属于类水体。根据长寿白沙湾水文站资料,拟建工程大桥上跨长江江段的常水位175m,50年一遇洪水位183m。项目均位于长江常水位、5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移民路临时堆场上游有江南镇扇沱水厂取水口(距离约1.1km),下游有重钢取水口(距离约3.5km);北岸弃土场下游有川维厂取水口(距离约2.7km)。 根据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规定(渝府发200283号),项目不在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拟建工程与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域)位置关系见附图4.取水口基本情况、取水口与项目位置关系见表4.5-6。表4.5-6 取水厂基本情况、取水口与项目位置关系序号取水口来源取水口与项目关系基本情况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1川维厂北岸弃土场下游约2700m江边泵房,长江江中取水,工业及生活用水,取水量8.2万m/d取水口上游2000m至取水口下游200m2重钢水厂移民路临时堆场下游约3500m江边泵房,长江江中取水,工业及生活用水,取水量约14万m/d取水口上游2000m至取水口下游200m3江南镇扇沱水厂取水口移民路临时堆场上游约1100m江边泵房,江中取水,生活用水,取水量约10万m/d;运行中取水口上游2000m至取水口下游200m评价使用标准 表5分类大气地表水噪声其它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指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3838-200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2)表1其他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限值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5.1环境质量标准5.1.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根据渝府发201619号文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规定,拟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