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广西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人口与环境阶段验收评估(以模拟题为例).doc_第1页
【三维设计】(广西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人口与环境阶段验收评估(以模拟题为例).doc_第2页
【三维设计】(广西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人口与环境阶段验收评估(以模拟题为例).doc_第3页
【三维设计】(广西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人口与环境阶段验收评估(以模拟题为例).doc_第4页
【三维设计】(广西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人口与环境阶段验收评估(以模拟题为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验收评估(九)人口与城市【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题号一二总分262728得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3海淀模拟)中新网2011年4月28日消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 339 724 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 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男性占全国总人口51.27%,女性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到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据此回答12题。1材料中没有涉及的人口要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b性别比c人口总数 d人口年龄结构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年增加7 390万人,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b我国人口性别比趋于不合理c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d男性增长速度和女性增长速度完全一样(2013杭州月考)人的一生往往要经历多次的搬迁移居活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美国人口学家a罗杰斯等对迁移率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根据上述材料,回答34题。3x1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4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在x3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比美国明显b美国x3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从东北迁往南部和西部c我国x2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南部地区迁往北部地区d我国x1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东部地区迁往西部地区(2013海南四校联考)读下图,回答56题。5与2005年人口增长模式相符国家的特点最可能是()a.经济发展水平低 b老龄化人口比重低c.城市化速度快 d农业集约化程度高6与1996年相比,2010年该地()a.人口大量外迁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本地劳动力相对不足 d城市化水平降低人口抚养比为儿童人口(014岁)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人口就业比为劳动年龄人口和总人口之比。一般来说,人口就业比越高,人口抚养比越低,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下图反映我国人口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展望。据此回答78题。7下列年份“人口红利”较明显的是()a1965 b1985 c2010 d20408“人口负债”可能出现的变化有()计生政策放宽 退休年龄提高 消费总体需求扩大医疗支出增加 劳动力过剩a b c d2011年初,陕西省一场为期十年,移民规模远超三峡工程的大迁徙计划正式启动,移出地区主要是地质灾害多发和极端贫困缺水的山区,涉及280万人(其中陕南240万人、陕北39.2万人),预计耗资1 100亿元。读“陕西省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910题。9陕西省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平坦,开发历史悠久b地势较高,土质疏松,便于耕种c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d濒临海洋,海陆交通便利10有关陕西省大规模生态移民的表述错误的是()a迁出区环境承载力低b通过移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c移民后移出区环境人口容量增大d生态移民是尊重自然规律的必然选择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1112题。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亿)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气候28.00200亚热带季风气候9.30100地中海气候2.2590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7.353011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12据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人口远没有达到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2011年10月31日是“世界70亿人口日”。下图示意某同学绘制的m国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其中某一时期的图例标错。据此完成1315题。13.图例标错的时期是()a bc d14根据人口演变规律,四个时期的先后顺序为()a bc d15人口性别年龄构成最符合m国时期的是()21世纪不动产数据显示,2011年9月,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新房成交同比整体出现大幅下滑,其中深圳以64.75%的幅度领跌全国楼市。下面甲图是“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乙图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读图回答1617题。16甲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可能是()依山傍水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集聚靠近公路,交通便利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a bc d17乙图中所示,地铁人口流量最有可能来自甲图中的()af bpcm dn(2013百色模拟)下图是“我国某省会城市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820题。18关于该城市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由城市中心向四周递减b高温区大致呈环状分布c气温由郊区向城市中心递减d西部气温明显高于东部19关于该城市中心气温高或低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稠密,建筑密集,气温高于周围地区b工业、商业集中,气温高于周围地区c绿化面积增加,气温低于周围地区d人口大量迁入,气温低于周围地区20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角度,该城市工业区的最佳位置是()a东南和西南的郊区b东北和西南的郊区c东南和西北的郊区 d西北和东北的郊区(2013南京模拟)下图中实线表示从市中心到城市各方向所需时间的等时线(单位:分钟),虚线表示距市中心的等距离线。读图完成2123题。21图中点中,交通通达度最低的是()a bc d22图中四点中最可能位于中区通往郊区干线上的是()a bc d23若在图中四地中建一个大型仓储式超市,最适合的是()a bc d(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测试)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24作为生态城市规划,与图中功能区对应的是()a工业区、绿地、商业区、住宅区b绿地、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绿地、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25有关该城市功能区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厂位于该市河流上游,污染水源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c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d. 功能区的布局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2013宝山模拟)下面两幅图,图为甲、乙两个城市某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图为a、b两城市人口就业构成,读图回答问题。(15分)(1)图中甲、乙两城市人口规模相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是_,甲城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乙城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5分)(2)图中城市甲向城市乙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4分)(3)图中a、b两地分别对应图中甲、乙两城,判断a地对应_,b地对应_。根据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说明判断理由。(6分)27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6分)材料1: 水环境功能区规划,就是按照不同的水质使用功能、水文条件、排污方式、水质特征划分水质功能区,监控断面,建立水质管理信息系统。材料2:下图为“华北某地水环境功能分区及垃圾场建设规划图”。(1)据图说明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位置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4分)(2)规划在甲、乙、丙、丁四处分别选建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若建垃圾填埋场宜选_处最合理,若建垃圾发电厂宜选_处最合理,试分别说明理由。(8分)(3)若图中自然保护区遭受生态破坏,将给河流下游带来哪些影响?(4分)28结合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材料1: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本次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 339 724 852人(不包括港澳台),十年间增加了约7 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了0.5。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材料2:我国总人口性别比已经由10年前的106.74下降为105.20;而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升高,达到了118.06。1982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折线图材料3:“2010年我国各地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及变化图”。(1)从甲图可以看出5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为(3分)()a不断加快b不断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2)结合甲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目前我国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为(3分)()a原始低增长阶段 b高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 d低增长阶段(3)材料2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该人口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6分)(4)根据材料3指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并分析此种人口迁移带来的有利影响。(7分)答 案阶段验收评估(九)人口与城市1选d“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指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106.74下降到105.20”指的是人口性别比;“1339724852人”就是我国的人口总数。材料中没有涉及人口年龄结构。2选c材料中提到的人口增长指的是自然增长。人口性别比从106.74下降到105.20,趋向合理。从2000到2010年的增长和从1990年到2000年增长相比来看,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材料中没有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增长速度比较。3d4.b第3题,x1为少年儿童期,其人口迁移受家庭影响。第4题,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地区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5选d根据该国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判断,该国最可能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城市化水平高,但发展速度减慢。老龄化人口比重高。6选c2010年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增多,1564岁的比重减小,导致劳动力相对不足。7c8.a第7题,从选项中的四个年份看,2010年人口就业比高,人口抚养比低,“人口红利”较明显。第8题,“人口负债”可能出现的变化有计生政策放宽,退休年龄的提高和医疗支出增加。9a10.c第9题,地区在秦岭以北,是渭河平原,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第10题,陕南、陕北地质灾害多发,为贫困缺水的山区,环境承载力低。尊重自然规律进行移民,可以减轻对当地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减轻对植被的破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11b12.d第11题,表格中人口容量的测算,主要影响因素是不同气候条件的生物资源总量不同。第12题,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生物资源总量大,但人口稀少,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13d14.b15.d第13题,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知图错。第14题,根据“三率”数值大小可知四图中由先到后依次为。第15题,m国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人口增长快,故d选项正确。16c17.b第16题,p处位于城市外缘,但平均房价较高,说明该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或者靠近文化区。工厂附近环境条件较差,地价较低,错误。第17题,p处位于郊区地带,且距城市公路较远,但平均房价较高,可推测该地区为远离市区的高级住宅区。早晨人员大量离开本区去市区上班,傍晚下班回到本区休息,乙图正是反映了这样的规律。18选b结合图例,可以看出高温区大致呈环状分布。19选c该城市中心的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最可能是绿化面积的增加,缓解了热岛效应。20选a根据图示风频和河流流向,为避免和减轻对城市的大气和水污染,工业区应布局在东南和西南郊区。21选a等时线越密,说明同样距离需要的时间越多,交通通达度越低。22选b等时线由低值向高值弯曲的最大连线,交通最便捷,最可能是市区通往效区的主干线。观察图可知,位于交通干线上。23选b四地都位于市区和郊区的交界处,土地价格均较低,但地交通最便捷,最适合建立仓储式超市。24c25.d第24题,根据图例及在图中分布位置可知分别是绿地、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第25题,为商业区,其布局体现了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原则。26解析:第(1)题,甲城市的出生人口远大于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大,人口增长过快。乙城市人口出生数远小于死亡人数,表明人口出现负增长。第(2)题,根据人口增长状况,判断两城市经济状况,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第(3)题,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经济落后地区正好相反。答案:(1)甲甲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过快乙城出现人口负增长,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2)甲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相对落后,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而乙城人口负增长,出现老龄化现象,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需要引进人口。(3)乙城甲城a地就业集中于第三产业;呈现向第三产业集中的趋势,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乙地从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来看,属于发达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因此,a地对应乙城。b地就业集中于第一、二产业,这一就业形势一般属于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甲城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过快来看属于经济较落后地区,因此,b地对应甲城。27解析:第(1)题,取水口应在河流的上游,这里水质好。第(2)题,垃圾处理厂应建在丁处,这里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低,不会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