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脑网络的两面性高培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2)摘要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电脑网络正以日益迅猛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如何应对网络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层面上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深层次变化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大课题。文章论述了网络的两面性,提出了网络影响人类命运完全掌握在人类手中的观点。关键词网络;虚拟;网络科技;两面性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5)060074一04由于网络科技一日千里的飞跃发展,人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见的变革。全世界的电脑与人们,无论自愿与否,都逐一被相互串连而卷入这个将引起大转变的旋涡里来。而在这个造成大转变的旋涡里,互动的方式却是人们始料所未及的。目前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总数为3089万台(据2004年1月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截至2003年12月31日)。同上一次调查(2003年7月)相比,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半年增加了1150万人,同1997年lO月第一次调查结果62万上网用户人数相比,现在的上网用户人数已是当初的1282倍。也就说,现在有超过7950万人与3000多万部的电脑由于互联网而被串连起来。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每天不断地增加。新一代的电脑科技革命,由电脑网络的急速扩展、即时信息的同步传接、线上数据库的普遍建立,一直到电脑网站的串连等等,已根本改变了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如此新奇的生活经验,是人类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经验现象。电脑网络、虚拟空间,这些当代人类社会所共同创造出来的新新事物,在弹指之间建构了新的社会、政治以及经济的社会结构。这个崭新的网络社会,将帮助现代人类寻回久已失落的参与感、附属74感和被需要感,而民主的真谛,也将在这既虚拟又真实的领域中获得实践。人类社会终极的理想社会,似乎有了到临的曙光。然而,情况真的如此美好吗?电脑网络这个人类自己弄出来的新事物,对人类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正是当代社会科学工作者们需要正视与努力思索的问题。事实上,有三个截然不同的理论观点,在当今学界仍争论不休。一群乐观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及哲学家认为电脑是近几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文化最伟大的发明。1电脑为个人,特别是年青人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他们通过这个虚拟的平台部分地实现人的价值需求。现实社会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地域不平等、身份不平等、地位不平等、机遇不平等任何一个不平等,都能让青年人在人生的关口感到压抑、被动,甚至沮丧。同时,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一般只能从事社会分配给他的那份工作。因此,青年人的能力、价值,因为这些不平等或无奈的限制而被社会所忽视。网络时代的到来,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因为有了网络小说,所以有了网络作家;因为有了网络购物,所以有了网络商家;因为有了网络游戏,所以有了网络玩家,还有一些游戏高手,可以在国际比赛中,赢得几十万元的奖金,而且还是美金。没有网络之前,谁会想到玩游戏也能挣钱呢?如今的网络玩家,完全改变了玩物丧志的传统观念。2网络教学为更多的个人提供了非正规院校学习的机会。受教育的程度,已经日益成为人生含金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今,农村的口号是“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城里人则在业余时间忙着参加各类补习班,忙着给自己充电。网络教学,为那些想上大学上不了大学、想进名校进不了名校、想听名师的课而苦无机会的年青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由于网络的无限扩展,网络教育的覆盖面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原先老师只是面对课堂里的几十个学生,如今他要面对遍布全国,甚至遍布全球的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学子。仅就利用教育资源来说,不能不说是个奇迹。3扩大了青年的社交范围,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年青人渴望得到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宽容、更多的理解。他们热衷于交友、集会,开PaIt。在现实社会里,一个人的交际是非常有限的,亲朋好友,也就那么数得出来的几个人。大社会、小圈子,是旧式社交的特点。网络交友,网络聊天,为年青人社交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而网络交往的隐蔽性,也迎合了愈加增强的私密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相比较而言,网络交网更轻松、随意。加之网络交往不受地域、行业、年龄、性别、爱好的影响,所以年青人的思想更容易得到沟通,情感更容易得到释放,心灵更容易得到交流。这种心灵的开放,无疑是做一个当代健康人的必要条件。4及时了解信息,为个人决策提供了更多的参考。知识爆炸、信息爆炸,毫不夸张地说明了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知识、信息密集并且以几何速度不断膨胀的社会。幸好有了计算机、有了互联网,让人们坐在家里、办公桌旁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从浩如烟海的数据库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学习、就业、旅游、写作、购物等个人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网络将无可置疑地对当代的人类社会产生积极而正面的革命性影响(Simon,1982)。根据这个理论的观点,电脑化将有助于帮助人类从当代社会的病症中解放出来。以社会层次而言,电脑将有助于社会资源依“效率”及“增产”的原则而重新分配。世界上粮食、资源等的不足与不均将可借此得以避免;而世界性的、突发的饥荒或天然灾难,人类也将能够借电脑网络之力,而得以更有效地应付,因而可以大大地降低国际问的不平与紧张。在个人的层次上,电脑也有能力将个人从单调的、例行的工作生活中彻底解放出来,因而使得人人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各自独有的潜能与兴趣(Deken,1981)。换言之,电脑及电脑所架构的网络将使人类社会更人性化,而个人生命的存在价值,也将因而获得无限的提升而更被强调与重视。个人借此可重拾生命的尊严,人生亦将从而变得更为深刻、更有意义。一些悲观学者的相反看法。1与虚拟世界的沟通和互动,代替了和现实社会的沟通。不少年青人沉溺于网络,甚至患上“网瘾”,已成为网络时代的一个社会问题。“网瘾”的最本质的危害,就在于使得年青人对现实社会漠不关心,同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对周围的一切,包括自己的亲人,都显得冷漠麻木。既没有同情心,也没有责任感,更没有改变和创造生活的理想和信念。他们关注的,仅仅是那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长此以往,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缺乏责任心的一代,是无法承担起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重任的。戒除“毒瘾”,以隔离、服药,甚至动手术;而戒除“网瘾”,远比戒毒困难得多。2虚拟的成功代替了现实的成功,从而强化了青年对社会的脱离。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巨大的反差,让缺乏阅历的年青人更容易通过网络寻找到成功的满足。现实社会中,雨雾多于阳光,磨难多于幸福,坎坷多于坦途,苦恼多于开心,眼泪多于微笑;前辈的生活,让他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劳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和抚育儿女的愁苦。对于追求美好时尚的一代年青人来说,他们不愿意再重复老一辈人的生活方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实现理想需要奋斗、需要流汗、需要牺牲,他们明显地对此缺乏心理准备。愿意享受,却不愿意付出,这样的心态根本就无法适应现实社会。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才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去找感觉。这样,就进一步强化了他们脱离社会、脱离生活的倾向。3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导致了青年人中轻视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倾向。信息网络的国际化趋势,势必造成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萎缩,甚至消失。世界上几百种语言也将面临不复存在的危险。因为全球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系统正在增强英语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操其他语种上网者可能会发现,如果要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掌握英语是必备的通行证。最终,英语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母语。这样,以英语为语言载体的全球网络文化随着信息网络的延伸而扩大,而网络文化中所携带的西方价值观、意识形态观点也冲击着非英语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逐渐征服本地文化,最终形成一种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全球网络文化。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的弱化,日益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忧虑和担心。4网络的消费文化影响青少年的消费活动,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在青年中出现。现在的中学生,家里有电脑,上学带手机,放学去网吧,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那就是在部分学生中出现的网络消费上的攀比风。电脑开始是兼容机,换成了品牌机,又换成了笔记本。手机也由黑白换成了彩屏,由单模换成了双模,由单响换成了彩铃。学生是没有收入的,他们花的钱一般都是父母掏腰包。因此,这样的消费观念同勤俭节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相去甚远。这不但加重了家庭的负担,也会毒化社会空气,误导青年人的价值取向。之所以会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其理论重点在于一个简单的逻辑辩驳之上:电脑也可能有同等的机率,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消极而负面的冲击。Brod (1984)指出:电脑科技的发展,无论是软件或硬件,都有愈来愈让即使是第一次的使用者都能轻易玩上手的趋势。如此一来,这些悲观论调的支持者非常忧虑地预见了电脑在社会上的、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甚至是对个人自身的,使人更加异化、从而与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更加疏离的潜在破坏力。这些学者恐惧的是:在“一切电脑化”的路途上,人类所需付出的代价,无疑的将是很昂贵而且沉重的。比较折中的看法:电脑是一个本身不好也不坏的东西,既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坏的事物,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对待电脑。1网络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来的是一场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一大批相关技术,如微电子、激光、生物、空间、海洋工程等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术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进而使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比以往更为突出和重要,逐渐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力量进入物质生产过程,并成为决定性要素。而信息作为社会经济、科技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开发使用也因网络而变得更为容易。在宏观上,网络使得国家经济决策建立在及时、准确和科学的信息基础上,使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网络在微观上的作用,使企业可以围绕信息流来组织生产和经营,在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引人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后,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2网络使人的劳动方式发生质变。人类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者为主体、劳动工具为中介、劳动对象为客体的几个生产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以往或传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劳动主体总是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直接结合在一起的,而且生产力水平越低,所付出的体力劳动越繁重。然而,网络正在改变着这一切。首先,home一幽ce的工作方式,使人们利用电脑网络不必耗费过多的精力于往返的工厂、写字楼和住处之间,使人们获得了解放,可以在家中上班。其次,计算机网络正越来越多地把我们思维的任务接管过去。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设计可以借助于计算机,产品加工可用计算机来控制,产品装配过程有机器人柔性化装配系统。而在一个工厂里,各台分机又是与总机相连接成整体的网络系统,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协调处理。这样由于网络进入生产过程,人们可以逐步地从生产过程中超脱出来,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从不超脱过渡到超脱,从代替体力劳动到代替脑力劳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质的飞跃。3网络开辟了电子化政府时代。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化政府”的设想成为现实。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可以用电子方式行使管理事务的职能,并开发深层次的电子政府信息系统。政府的网上公告牌,将第一时间发布政府的法令和政治和各种网上讨论组可为社会提供信息完备、索取方便的资料库;而政府也可以借助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及时整理反映到政府首脑处,利于其制定和调整政策。电脑网络使政治家不可能把社会封闭起来,从而方便了群众监督,增加了政治透明度。电脑网络也改变了传统的投票方式,即利用网络,选民能在投票前审查候选人的生平和政治立场,电子投票既轻松又花费少,这都可以鼓励选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而政府也比较容易经常举行选举和公民决议,从而使政府与公民之间联系更密切。4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电脑网络切人人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领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崭新的形式。四通八达的高速电子网万方数据络将向人们提供可以想像得出的任何服务。电子邮件、电子付款、特别新闻节目、统计资料检索、居家购物、视频点播、可视会议等服务,网上大学、网上图书馆、网上会诊等都已成为现实。上面谈到的这几点,主要是着眼于网络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积极影响。我们不能因为网络世界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把计算机和互联网打入冷宫。关键是要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自觉地认识到如果操作不当,网络可能给自己成长带来的危害。同时,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说,要把网络的负面效应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减少网络时代的社会成本。电脑对于人类,犹如一种文化的罗氏墨迹测验(Turkle,1984)。在当代这个凡事信息化的年代里,电脑是当代人类生活的一个隐喻或象征,人们将他们对“电脑”这一新奇事物的感觉、忧惧与期望,全部都投射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这些人同时也将电脑视为一个机会,认为电脑将能够帮助人类更深入地理解其自身的意识、价值与本体。这些持折中观点的学者提醒我们:电脑对于人类,是敌是友、是好是坏,是机会还是噩运,完完全全是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这三种不同的见解,反映出电脑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冲击,事实上仍在混沌未明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若欲前瞻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或是预示电脑科技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进程,必须重新审视、深思近代电脑科技的发展结果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总之,一个以电脑网络架构而成的新的社会,不管人类愿意不愿意或准备好了没有,已以雷霆万钧之势,不断冲击、挑战当代社会。人类又将面临另一次的大转变时刻。在这新一波的电脑科技对人类社会进行巨大的冲击之时,在面对电脑科技到底为我们的社会带来的究竟是福还是祸?是社会不平等的缩小还是扩大?是促进社会更民主化还是反其道而行等等宏观的问题,以及电脑科技对个人而言,到底是更大自由空间的解放还是更多心灵的禁锢?是个人前途发展的助力,还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是个人追求幸福的承诺还是人们将经历更多灾难的预言等等微观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仍没有具体准确的答案。这是人类社会继“知道用火”和“工业革命”之后,又一次面临了历史发展的大转变时刻。面对这样的变局与挑战,人类应深入观察,仔细了解,把握机会,将其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建设得更理想、更美好。 参考文献1童星,罗军网络社会:一种新的、现实的社会存在方式J江苏社会科学,2001,(5)2黄少华网络时代社会学的理论重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3罗海滢论网络对社会的正负效应J理论与现代化,1998,(10)4郭良网络创世纪一从阿帕网到互联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5李河得乐园,失乐园网络与文明的传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6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2004年1月)EBOLh婶:wwwccicnnet,20047BIDId,MTecllIlos讹ss:ne HumaIl Cost of tlleCoHlputer Revolution Addisonwesley,19848Deken,JThe Electronic cotr【age NewYork:BaIlt锄B00ks,19819simon,HThe conlputer Age w酗hington,DC:O伍ce of tlle AssistaIlt Secretar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lprovement,198210Turkle,Sne Second self:computers and tIleHuman Spirit 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1984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日益为学界所关注。当人们为取得农作物的高产而无限制地使用化学农药时,自然界中百鸟的歌唱与溪中回游的鱼虾贝类,却离我们远去;当我们享受着廉价的取之不竭的核能源时,我们的生命却要冒着被放射性污染的威胁;当人们能够方便地对基因进行分离、剪接和重组时,我们却面临着改变生物的基因、改变物种,甚至改变人种的变异;当我们提倡死的尊严时,同样存在着某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利用安乐死谋杀病人的可能;当网络技术大大缩短人们的交往距离时,网络的虚拟性导致色情、仇恨、信息污染的泛滥,使人的是非感、责任感、尊严感被抛到九霄云外。一向以为与我们无关的高科技的伦理问题,却直接显露在每个普通人的面前。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提出了许多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伦理问题。但人们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时间不长,理论上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最近,由武汉理工大学杨怀中教授主编的现代科技伦理学概论高科技的伦理研究一书,就是一部基于时代的要求,体现了对科学技术予以人文关怀的新著。该书从多视角,探讨了高科技的伦理问题,为我们了解和把握现代科技伦理研究的热点与争论的焦点问题,提供了一部很好的范本。当今科技活动实践已不容质疑的展现了科技活动所负载的价值与传统道德价值的剧烈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复杂矛盾。作为理论上的回应,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针对种种科技现实问题的科技伦理学的研究,并且这种研究日渐强盛。19世纪末至当代,科技伦理学进入了普遍繁荣与全面发展时期,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宇航伦理学、核伦理学、工程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等许多科技伦理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方兴未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伦理学界比较重视科技伦理学的研究,出版了不少相关的论著,推进了这门学科的发展。杨怀中教授新著的意义在于,作为通论性质的学术著作,它全面、系统地吸收了以往的学术成果,对与现实相关的科技伦理问题,对伦理学界争论的热点、难点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科技伦理的研究。该著开宗明义地对科技伦理学进行释义。作者认为,科技伦理学既是科学技术学与伦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也是职业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科技伦理学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作为一门职业伦理学,科技伦理学要研究科技道德现象;作为一门应用伦理学,科技伦理学要研究具体科技领域的道德问题。作者把该书的着重点放在具体科技领域的道德问题,尤其是当代高科技领域的道德问题上,这在科技伦理的研究领域中,无疑起到了深化研究的作用。该著对当代高科技发展前沿的价值问题,做出了理性的道德评判与回答,为人们认识当代科学技术的价值,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参照系。从20世纪初开始,科技社会化和社会科技化的进程,已经整整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人类的科技活动已扩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深入到多个层次,尤其是现代高科技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所引发的伦理问题更为突出,如战争危机、生命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等。而作为伦理学理论与科技现实生活领域的有机结合的科技伦理学实质上是一门实践的伦理学,它必然要把自己的研究触角辐射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必然要反映社会的深刻变化。对这些新的课题,每个科技伦理学者都会做出自己的道德选择、道德评价和道德回答。该书着意选取了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诸如网络伦理、生态伦理、核伦理、宇宙伦理、工程伦理、管理伦理等关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试图建构一个通俗而又准确合理的研究框架。作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回答了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的种种道德问题,各章内容在度越前人与时贤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闪现着创新的火花。该著的另一鲜明特色是其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现实性与针对性,它期望通过扎实的研究,唤起人们对研究和运用高科技中的价值问题,予以充分的关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指出,我们这一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科学成果在技术应用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家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但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确实,科技活动和科技发展影响到人们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伦理道德规范又会影响到科技的作用和发展方向。科技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而伦理道德规范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作用,崇高的道德规范有助于建立和健全真、善、美的协调理论和协调机制。完善和充实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提高德治水平,不仅能有效地促进科技发展,而且有利于人们充分利用丰富的现代科技成果造福于人类社会。该著在分别分析现代生命技术、生态技术、网络技术、核技术、工程技术、宇航技术等对社会与伦理影响的同时,还尝试依不同技术的发展特点建构相应的伦理体系,以期实现对技术发展的有效控制。作者的这种良苦用心,正体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所共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代科技伦理涉及到十分广泛和专业化的领域,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热点问题,它需要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专业的各类人员的积极参与,这样才能实现科技伦理学在面上的拓展和点上的深化。现代科技伦理学概论的作者群,恰恰是来自多学科专家。他们或具有哲学学科背景、或具有教育学学科背景、或具有工学的学科背景、或具有管理学的实际经验等等,他们的伦理学的学养又颇为丰厚。这种多学科学者的通力合作,无疑保证了该著的理论深度。总之,该著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立论有据、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文字流畅,且被作者们赋予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之情,因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该著无疑是一部探讨现代科技发展与伦理问题的高水平学术力作。它对于我们进行科技道德教育、建立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伦理学体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科技伦理的研究和普及,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耐腐蚀泵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5年纤维增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石棉纤维及其制品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安徽淮南经济技术中等专业学校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编钟教学课件
- 文库发布:税务局课件
- six单词教学课件
- 整形外科基本技术课件
- 暖通工程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
- 自来水厂操作规程手册
- 天翼云从业者认证考试题库
- 中国风中医药文化PPT模板
- 2022-2023学年广西北海市七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 医院战略管理如何制定医院战略规划讲座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4单元童心童趣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SYB创业培训游戏模块2课件
- 娱乐场所文明服务责任书
- 钢结构防腐油漆施工方案
- 第五讲社会建设
- GB/T 20303.1-2006起重机司机室第1部分:总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