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钢门窗出厂检验表格.doc_第1页
塑钢门窗出厂检验表格.doc_第2页
塑钢门窗出厂检验表格.doc_第3页
塑钢门窗出厂检验表格.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 检验规则产品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8.1 出厂检验应在型式检验合格后的有效期内进行出厂检验。8.1.1 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1的规定。不合格的产品不允许出厂。8.1.2 产品出厂前,抽样方法应按每一批次、品种、规格分别随机抽取5%且不得少于3樘。表11 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项目项目型式检验出厂检验要求试验和方法工具固定窗平开窗推拉窗悬转窗固定窗平开窗推拉窗悬转窗抗风压性能6.3.2.17.6.1气密性能6.3.2.27.6.2水密性能6.3.2.37.6.2保温性能6.3.2.47.6.2隔声性能6.3.2.57.6.2采光性能6.3.2.67.6.2焊接角破坏力6.3.17.5.3型材壁厚5.57.2外观质量6.17.3增强型钢6.2.17.4.1紧固件6.2.27.4.2排水通道6.2.37.4.3中梃联接处的密封6.2.47.4.4窗外形尺寸6.2.57.4.5对角线尺寸6.2.67.4.5窗框、窗扇相邻构件装配间隙6.2.77.4.6相邻构件同一平面度6.2.77.4.6窗框、窗扇配合间隙6.2.87.4.6窗框、窗扇搭接量6.2.97.4.6五金配件装配6.2.107.4.7密封条、毛条装配6.2.117.4.8表11 (续)项目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要求试验方法工具固定窗平开窗推拉窗悬转窗固定窗平开窗推拉窗悬转窗6.2.127.4.9压条装配6.2.137.4.10玻璃装配6.3.17.5.1锁紧器(执手)的开关力6.3.17.5.2开关力6.3.17.5.2悬端吊重(上悬窗、下悬窗除外)6.3.17.5.2翘曲6.3.17.5.2开关疲劳(上下推拉窗除外)6.3.17.5.2大力关闭6.3.17.5.2窗撑试验6.3.17.5.2弯曲6.3.17.5.2扭曲6.3.17.5.2开启限位装置受力6.3.17.5.2注1:表中符号“”表示需检测的项目,符号“”表示不需检测的项目,符号“”表示用户提出要求时的检测项目。注2:带*的项目检测为生产过程检测。8.1.3 产品出厂检验判定规则应根据表11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当其中某项不合 格时,应加倍抽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复检,如该项仍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若全部检测项目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8.1.4塑料窗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应符合订货合同中的要求,且不应低于本标准规定的最低值。8.2 型式检验8.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每两年检测一次;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8.2.2 型式检验项目见表11。8.2.3 批量生产时,抽样方法为每二年从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三樘进行型式检验。8.2.4 判定规则应根据表11规定的型式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当其中某项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复检,如该项仍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若检测项目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品。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9.1 标志9.1.1 在产品的明显部位应注明产品标志,标志内容包括: a) 制造厂名称; b) 产品标记; c) 产品执行标准; d) 制造日期。9.1.2 产品检验合格后应有合格证。合格证应符合GB/T 14436的规定。9.2 包装9.2.1 产品表面应有保护措施,宜用无腐蚀性的软质材料包装。9.2.2 包装应牢固,并有防潮措施。9.2.3 产品出厂时应附有产品清单及产品检验合格证。9.36 运输9.3.1 装运产品的运输工具,应有防雨措施并保持清洁。9.3.2 在运输、装卸时,应保证产品不变形、不损伤、表面完好。9.4 贮存9.4.1 产品应放置在通风、防雨、干燥、清洁、平整的地方。严禁与腐蚀性物质接触。9.4.2 产品贮存环境温度应低于50,距离热源不应小于1米。9.4.3 产品不应直接接触地面,底部应垫高不小于100。产品应立放,立放角不应小于70,并有防倾倒措施。附录A(规范性附录)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新旧料共挤型材、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挤型材、表面涂层型材、覆膜型材的补充要求A.1 PVC-U新旧料共挤型材A.1.1 新料应覆盖全部旧料,且厚度不应小于0.5。型材表面不得有杂质、裂纹、气泡或其他缺陷。A.1.2 旧料不应含有增塑剂和其他杂质。维卡软化点不小于71;弹性模量不小于2000N/。A.1.3 按GB/T 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对型材进行老化试验,老化后的冲击强度保留率应符合GB/T 88142004的要求。A.1.4 老化前后试样颜色的变化,E*不大于5、b*不大于3。A1.5 老化后型材外层与芯部旧料之间不得出现分离。A.2 PVC-U与PMMA共挤型材A.2.1 PMMA共挤层厚度不小于0.3,共挤层应覆盖全部外可视面,颜色应均匀一致。A.2.2 PMMA共挤层的维卡软化点不小于90,粘数为68/g78/g。A.2.3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向不带共挤层的主型可视面做落锤冲击试验,型材可视面破裂的试样数应符合GB/T88142004的要求。A.2.4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层主型材可视面做落锤冲击试验,即使发生破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层也不应与型材分离。A.2.5 按GB/T88142004规定的150加热后状态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样不应出现气泡、裂纹和分层,共挤层不应出现分离。A.2.6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对型材共挤层外可视面做6000小时老化试验,老化后冲击强度保留率应符合GB/T88142004的要求。A.2.7 老化前后试样共挤层可视面颜色变化,E*不大于5。A.2.8老化前后试样共挤层可视面不得出现斑点、条纹、气泡、裂纹、分离等明显缺陷。A.3 表面涂层型材A.3.1 涂层应覆盖型材全部外可视面,厚度不应小于10微米。涂层表面不得有杂质、裂纹、气泡或其他缺陷。A.3.2 按GB/T88142004规定的150加热后状态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样不应出现气泡、斑点、裂纹、分层和脱落的现象。A.3.3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向不带涂层的主型材可视面做落锤冲击试验,型材可视面破裂的试样数应符合GB/T88142004的要求。A.3.4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向带涂层的主型材可视面做落锤冲击试验,即使发生破碎,涂层也不应与型材发生分离。A.3.5 按GB/T88142004规定的方法做涂层附着力的试验,试验结果分级不应大于一级。A.3.6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对型材涂层外可视面做6000小时、涂层内可视面做4000小时老化试验,老化后冲击强度保留率应符合GB/T88142004的要求。A.3.7 老化前后试样带涂层可视面颜色变化,E*不大于5。A.3.8 老化后试样带涂层可视面不得出现斑点、条纹、气泡、裂纹、溶化、分离等明显缺陷。 注:试样应在涂装48小时后从型材上截取。A.4 覆膜型材A.4.1 基膜上层应有厚度不小于50微米聚丙烯酸酯保护层。膜不应有杂质、裂纹、气泡或其他缺陷。膜应覆盖主型材全部外可视面。A.4.2按GB/T88142004规定的150加热后状态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样覆膜层不得有分层、气泡、裂纹、脱落现象。A.4.3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向未覆膜的主型材可视面做落锤冲击试验,型材可视面破裂的试样数应符合GB/T88142004的要求。A.4.4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未主型材覆膜的可视面做落锤冲击试验,即使发生破碎,膜与型材、基膜与丙烯酸酯层也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分离。A.4.5 覆膜层的附着力试验应在覆膜72小时后进行。取宽度为(201)、长度为100的四个试样,采用剥落试验法进行测试,以10/min的剥落速度至20时中止,同时记录剥落的力和行程,每个试件的力不应小于2.5N/(相当于20试验宽度时剥落力为50N)。A.4.6 按GB/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