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常见固定结构 古代汉语固定结构,即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语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已经形成的固定形式。一、“以为”、“以为” 译为“以为”、“认为”。如: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认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第一,“以”是介词,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如:2.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之)为神。(黔之驴)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一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新唐书魏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5.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到了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啊。第二,“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如:6.(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二、“所以” 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其一,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如: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灭亡的原因。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强大的秦国不敢出兵侵犯赵国的缘故,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在呀。3.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这就是世上不能流传(石钟山命名)的缘故。 其二,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6.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吕氏春秋察今)先王用来制定法律的根据,是老百姓。三、“如何”、“奈何”、“若何” 奈何连用,可译为“怎”、“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如:1.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已经出来,没有告辞,那么办呢?”2.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说:“秦王如果拿去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呢?” 如果将“如何”(或“奈何”、“若何”)二字拆开,当中夹进名词或代词,变成“如何”、“奈何”、“若何”,可译为“对(拿)怎么样(怎么办)”。如: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你的力量,竟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4.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回头(看大家)说:“巫婆、三老不来回话,对这事怎么办呢?” 有时,“如何”、“若何”又变作“何如”、“何若”的形式,译作“怎么样”。如:5.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项羽本纪)樊哙问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6.“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四、“何以为” 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1.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匈奴还没有消灭掉,要家做什么呢?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何以为”形式的变化,主要有这样几种:(1)压缩为“何以为”结构,意义不变。如:2.坐卧念之,何以为心?(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对自己的举止行为起居要自问,怎么对得起良心?(2)有时省去了“以”字,形成“何为”式,这时,意义发生些变化,“何为”可译作“为什么”或译为“做(干)什么”。如: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羽本纪)现在人家正处在宰割者的地位,我们处在被宰割的地位,还告辞做什么?4.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项王笑着说:“老天要灭我,我还渡江做什么呢?”(3)“何以为”中的“何”字,有时换作“奚”、“恶”;“以”字有时换为“用”字,这样便形成“奚以为”、“何用为”等形式,意义不变。如: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向南飞呢?五、“何之有” 可译为“有什么呢”或“有什么的呢”。如:1.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姜氏有什么满足呢?3.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宋国有什么罪过呢?六、“不亦乎” 委婉的反问,可译为“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如: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孔子说:“学到了知识,再按一定的时间温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而彭祖是今天独以长寿闻名于世,众人要比彭祖,不也感到悲哀吗?3.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淝水之战)如果秦军从淝水岸边稍向后撤,使晋军得以渡过淝水与秦军决一胜负,这岂不是很好吗?七、“无乃乎(欤)” “无乃乎(欤)”是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疑问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揣度。可译为“恐怕(只怕、大概)吧”。如:1.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恐怕要责怪你吧。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部队(因长途行军)筋疲力尽,郑国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3.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论语雍也)在简单的基础上,再行简单,恐怕是过于简单了吧? 注意:“无乃乎”切忌用“不是吗”去对译,因为在古汉语中,“无乃乎”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吗”则偏重于反问。八、“得无乎” “得无乎”是一种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在一般情况下,译为“能不吗”或“能没有吗”。如: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不有所不同吗? 然而,当“得无乎”用于表示猜想性、推测性的疑问时,“得无”则为“该不会(是)”的意思,可译为“该不会(莫非、只怕、恐怕)(是)吧”。如:2.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晏子使楚)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该不会是(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吧? 有时句末“乎”省而不用,或换作“耶”字,其意义不变。如:3.成反复思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成名反复思量,只怕是(岂不是)给我指点捕捉虫的地点吧?九、“有者” 可译作“有(个)的”或“有(个)的人”。如:1.有不见者,三十六年。(阿房宫赋)有见不到秦始皇的(嫔妃),(在宫中度过了)三十六年。2.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察今)楚国人有个乘船过江的。3.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史记魏公子列传)有敢替魏王的使臣来通报的,处死。4.门下有毛遂者。(史记平原君列传)门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十、“孰”、“孰与” “孰”字,作疑问代词为常见的现象,它可以就人就事提出疑问。指代人时,可译作“谁”,指代事物时,用“哪”或“哪个”对译。如: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谁知道赋税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知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这样的事可以忍受的话,哪样事不可以忍受呢? 另一种用法是,“孰”字之前如有先行词,即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语,而这个先行词是表示“孰”字所代的范围的,这时,“孰”字就有从中“选择其一”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件”。如:4.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徐公哪一个美?5.哀公曰:“弟子孰为好学?”(论语雍也)哀公问:“学生们哪一个算是好学呢?”6.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项羽本纪)刘邦说:“(他)比起您来年纪谁小谁大?”7.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观望等待时机,哪里比得上顺应并利用它呢?8.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说:“各位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厉害些呢?”十一、“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是表示在反问中有比较而抉择(肯定)其中之一的两种凝固结构,可用现代汉语“与其不如”或“与其怎么赶得上”对译。如:1.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有人称赞在事前,不如没有人批评在事后。与其得到快活在身体上,哪如没有忧愁事在心里?十二、“与其宁”和“宁无(不)” 二者都表示选择。“与其宁”是肯定后者;“宁无(不)”是肯定前者。分别译为“与其宁可”和“宁可不”。如:1.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礼仪,与其奢华过分,宁可(倒不如)俭朴。2.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新注四书白话解说)与其有聚敛民财的臣,宁可(还不如)有偷盗的臣。3.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左传定公十三年)与其对民有害,宁可我一个人死去。4.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本纪)汉王笑着推辞说:“我宁可斗智慧,也不能较量力气。” 有时,在“与其宁”格式中的“宁”字后加“其”字,构成“与其宁其”的形式,意义不变。如:5.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勾践栖会稽)与其杀死这些人,不如得这个国家。 也有时在“宁”字前加否定副词“毋”,构成“与其毋宁”的形式,意义仍然不变。如:6.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猎人),以俎豆于贵家。(中山狼传)与其饿死在路上,被别的野兽吃掉,还不如死在猎人手中,把我放在贵族家的食具中当食品。还有时“与其”中的“其”字不出现,构成“与宁”的形式,其意义也不变。如:8.与人刃我,宁自刃。(史记鲁仲连列传)与其让别人用刀子杀死我,宁可自杀。十三、“有以”、“无以” 可译作“用来(拿来)”、“来”等。如:1.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辟燥湿寒暑。(左传襄公十七年)我们这些小人物都有一个住屋用来避干湿冷热。 有时,省略为“有以”、“无以”的形式,可译为“有什么可拿来”、“没有什么可拿来”。如:2.项王未有以应。(项羽本纪)项王没有什么话可回答。3.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本纪)希望大王赶紧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等汉军到了,没有什么可拿来乘渡的。4.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羽本纪)(项庄)说:“君王与沛公共饮,军营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作乐,请让我舞剑助兴。” 有时,也遇到“足以”连用,形成了固定格式,意义与“有以”、“无以”相近,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能够拿来”或“足够拿来”的意思。如:5.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项羽本纪)估计大王的兵力足够拿来抵挡住项王吗?十四、“有所”、“无所” 可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如: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项羽本纪)我进入关中以后,一丝一毫也不敢有什么贪图。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您放弃郑国,让它存在,以郑国为秦国东边道上的主人,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粮食,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各科
- 放大镜教学课件
- 股票期权考试试题及答案
- 支付安全课件
- 分红险销售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宣汉县考调教师笔试真题2024
- 播放交通安全课件
- 2024年邵阳武冈市事业单位选调考试真题
- 2024年贵州贵州磷化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行成于思谋定后动-“布局谋篇”单元写作指导
- CJT 313-2009 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
- 《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2024大功率风电叶片回收技术
- 《酒店消防安全培训》课件完整版
- 70岁以上的老年人驾考三力测试答案
- 国开2024年《法律基础》形考作业1-4答案
- PDCA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的执行率
- 上海学前教育学院附属青浦第二实验幼儿园新生入园登记
- 水库安保服务方案
- INSAR技术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 产品审核VDA6.5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