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最新.doc

轴承外圆检测装置设计【优秀机械毕业设计】【word+CAD图纸全套】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3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4604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4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7-02 上传人:小*** IP属地:福建
45
积分
关 键 词:
轴承 检测 装置 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word cad 图纸 全套
资源描述:

您若下载本次文件,将获得(CAD图纸+word文档)源文件哦!

  以下为本次文件的目录及部分图纸截图              

【需要其他机械类资料可以联系QQ97666224】    

当前,轴承检测的竞争非常激烈,而许多企业的自动化的程度普遍不高,在轴承的检测方面自动化程度明显不足。由于轴承的生产是大批量的,而要求的精度又相对较高,如果不能实现检测的自动化,就会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成本也会大幅增加,这必将制约企业的发展。所以在轴承行业进行自动化检测的技术改造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

本文所设计的是轴承外圆直径检测装置的机械部分设计。整个工作原理是:轴承落料由回转隔离器把轴承推到带式输送机上,再由输送带带动行走,当还有32mm轴承中心线与机械手指中心线重合时机械手开始动作,当轴承到达机械手中心线时停输送带停止,机械手抓取轴承送至检测台,由电涡流传感器组进行检测。检测节拍为8秒。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 机械手; 轴承检测; 回转隔离器; 电涡流传感器




ABSTRACT


Currently, the competition of bearing detection is very furious, and the automation degree of many enterprises generally is not high, the same as the automation degree of bearing detection.Because productions of bearing is large and the precision is strict. If they cannot achieve the detection automation, it will need a lot of human labor and costs will increase. Then this mus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So automation is a very necessary work in bea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is the design of circle of Bearings detection devices. The principle is that the falling bearings are pushed from the turn around separation onto the belt conveyor and walked along with the belt .When there is 32mm distance between the middle line of bearings and the middle line of mechanical hand, the mechanical hand begins to move. The belt will stop when the bearings move to the middle line of mechanical hand. the mechanical hand lends the bearings and sends them to the test table ,then the eddy current sensor tests the bearings, The testing rhythms is 8s.



Keywords :Belt conveyor;Mechanical hand ;Bearing detection ;Turn around separation device;Eddy current sensor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目  录I

第1章 绪论1

1.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状况2

1.3设计内容2

1.4课题的特点2

第2章 轴承的检测4

2.1轴承的基本结构4

2.2轴承检测的内容和检测条件5

2.2.1轴承检测的内容5

2.2.2轴承检测的内容和检测条件5

2.3测量用电涡流式传感器7

2.4本章小结7

第3章 轴承外圆直径自动检测线设计8

3.1内容简介8

3.2总体方案的确定8

3.2.1方案选择8

3.2.2设计要求10

3.2.3总体布局的确定10

3.2.4各个联系尺寸的确定10

3.2.5输送线工作循环周期11

3.3本章小结12

第4章 输送机设计13

4.1带式输送机简介13

4.1.1输送机的发展13

4.1.2输送机工作原理13

4.1.3带式输送机的优点14

4.2输送机各部分的设计14

4.2.1输送机的设计参数14

4.2.2机架的设计14

4.2.3带的选择15

4.2.4驱动装置的设计16

4.2.5拉紧装置的选择设计19

4.2.6滚筒设计19

4.3本章小结21

第5章 上料装置的设计23

5.1概述23

5.2上料装置的设计23

5.2.1电动机的选择23

5.2.2轴的设计23

5.2.3齿轮的设计24

5.2.4各部分零件的校核26

5.3本章小结30

第6章 机械手的设计31

6.1概述31

6.2基本尺寸的确定31

6.3液压缸结构的设计33

6.3.1主要部件结构选择33

6.3.2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34

6.3.3各部件的联接结构设计36

6.4本章小结37

结论38

参考文献39

致谢40

附录40



内容简介: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I 摘 要 当前,轴承检测的竞争非常激烈,而许多企业的自动化的程度普遍不高,在轴承的检测方面自动化程度明显不足。由于轴承的生产是大批量的,而要求的精度又相对较高,如果不能实现检测的自动化,就会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成本也会大幅增加,这必将制约企业的发展。所以在轴承行业进行自动化检测的技术改造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 本文所设计的是轴承外圆直径检测装置的 机械部分 设计。整个工作原理是:轴承落料由回转隔离器把轴承推到 带式输送机 上,再由输送带带动行走,当还有 32mm 轴承中心线与机械手指中心线重合时机械手开始动作,当轴 承到达机械手中心线时停 输送带停止 ,机械手抓取轴承送至检测台,由电涡流传感器组进行检测。检测 节 拍为 8 秒。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 机械手 ; 轴承检测 ; 回转隔离器 ; 电涡流传感器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II ABSTRACT Currently, the competition of bearing detection is very furious, and the automation degree of many enterprises generally is not high, the same as the automation degree of bearing detection.Because productions of bearing is large and the precision is strict. If they cannot achieve the detection automation, it will need a lot of human labor and costs will increase. Then this mus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So automation is a very necessary work in bea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is the design of circle of Bearings detection devices. The principle is that the falling bearings are pushed from the turn around separation onto the belt conveyor and walked along with the belt .When there is 32mm distance between the middle line of bearings and the middle line of mechanical hand, the mechanical hand begins to move. The belt will stop when the bearings move to the middle line of mechanical hand. the mechanical hand lends the bearings and sends them to the test table ,then the eddy current sensor tests the bearings, The testing rhythms is 8s. Keywords : Belt conveyor; Mechanical hand ; Bearing detection ; Turn around separation device; Eddy current sensor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目 录 . I 第 1 章 绪论 . 1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2 1.3 设计内容 . 2 1.4 课题的特点 . 2 第 2 章 轴承 的检测 . 4 2.1 轴承的基本结构 . 4 2.2 轴承检测的内容和检测条件 . 5 2.2.1 轴承检测的内容 . 5 2.2.2 轴承检测的内容和检测条件 . 5 2.3 测量用电涡流式传感器 . 7 2.4 本章小结 . 7 第 3 章 轴承外圆直径自动检测线设计 . 8 3.1 内容简介 . 8 3.2 总体方案的确定 . 8 3.2.1 方案选择 . 8 3.2.2 设计要求 . 10 3.2.3 总体布局的确定 . 10 3.2.4 各个联系尺 寸的确定 . 10 3.2.5 输送线工作循环周期 . 11 3.3 本章小结 . 12 第 4 章 输送机设计 . 13 4.1 带式输送机简介 . 13 4.1.1 输送机的发展 . 13 4.1.2 输送机工作原理 . 13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4.1.3 带式输送机的优点 . 14 4.2 输送机各部分的设计 . 14 4.2.1 输送机的设计参数 . 14 4.2.2 机架的设计 . 14 4.2.3 带的选择 . 15 4.2.4 驱动装置的设计 . 16 4.2.5 拉紧装置的选择设计 . 19 4.2.6 滚筒设计 . 19 4.3 本章小结 . 21 第 5 章 上料装置的设计 . 23 5.1 概述 . 23 5.2 上料装置的设计 . 23 5.2.1 电动机的选择 . 23 5.2.2 轴的设计 . 23 5.2.3 齿轮的设计 . 24 5.2.4 各部分零件的校核 . 26 5.3 本章小结 . 30 第 6 章 机械手的设计 . 31 6.1 概述 . 31 6.2 基本尺寸的确定 . 31 6.3 液压缸结构的设计 . 33 6.3.1 主要部件结构选择 . 33 6.3.2 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 . 34 6.3.3 各部件的联接结构设计 . 36 6.4 本章小结 . 37 结论 . 38 参考文献 . 39 致谢 . 40 附录 . 40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 第 1 章 绪 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轴承是一个支承轴的零件,它可以引导轴的旋转,也可以承受轴上空转的零件,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一般来说的轴承是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是一种具有高度互换性的标准件,它具有摩擦力小,启动容易,润滑简单,便于更换等优点,在机械结构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部件。 作为重要的机械基础件,滚动轴承是各种机械中传递运动和承受载荷的重要支承零件。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滚动轴承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滚动轴承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取决与设计,制造和检测。检测是提高轴承性能的重要一环。 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今天,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检测仪器。工程、医学、科学试验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都与检测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正确的知道生产操作,保证生产安全,保证产品质量和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准确而及时地检测出生产过程中各个 有关参数。又例如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新的发明和突破很多都是以检测性质的试验为基础的。1916 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由于当时不具备验证的试验条件,而在将近 50年的时间中没有得到很快的发展,后来天文学上的发现和许多精确的技术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成功的验证,才使得广义相对论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了检测技术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检测技术是所有科学技术的基础,同时检测技术又是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是具有特殊性的专门科学和专门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检测技术也在迅速发 展之中,反 过来检测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当前,轴承检测的竞争非常激烈,而许多企业的自动化的程度普遍不高,在轴承的检测方面自动化程度明显不足。由于微型轴承的生产是大批量的,而要求的精度又是相对较高,如果不能实现检测的自动化,检测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导致劳动成本的大幅增加,效果却并不一定好。这必将制约企业的发展。所以在微型轴承行业进行自动化检测的技术改造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2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精密机械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品精度的日益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测试技术和试验技术的发展,使其 呈现出多态性和超精密的特性。轴承加工技术的进步和轴承产品精度的提高,促进了轴承检测仪器及实验技术的发展,纳米测量、智能仪器、虚拟仪器、网络仪器等开始在轴承行业先进企业应用。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的产品制造中心,国外的先进制造技术和测试技术日益冲击着国内的轴承行业。由于在应用技术领域和国外存在的差距,目前国内的轴承检测仪器设备仍然与国外的同类先进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满足轴承行业的需要,轴承仪器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开发新仪器,改变过去高精度检测仪器或设备只能从国外进口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后,生产检测逐步的走 向自动化。可是我们许多厂基本还处于半自动化与手工相结合的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的参与,轴承的检测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目前,我国的各个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轴承行业亦是如此。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成了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考虑到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冲击,想要和外国的产品相抗衡,轴承的质量必须有大幅度的提高。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设备进行改造。在生产条件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对轴承进行检测,将轴承区分为合格品、次品、废品等不同的质量等级,也不失为一种提高轴承精度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1.3 设计内容 本课题以旋转机械中应 用最广泛的滚动轴承在线实时状态检测,质量检测为研究方向。开发出一套能够自动检测轴承外环外圆直径的自动检测线。自动流水线主要实现待测轴承的上料,夹紧,分类等全自动流水线动作,本设计是轴承尺寸测量装置的机械部分的设计。生产要求工作的生产节拍是 8s。所要检测的微型轴承的型号是 6000。 1.4 课题的特点 要建立完善的轴承检测体系,必须掌握轴承的标准。对轴承进行检测的主要依据有三个: ( 1) 滚动轴承检测的国家标准,这是轴承检测的主要依据。国家标准对轴承检测的规定有三条: GB/T4199-2003滚动轴承 的 公差 与定 义 , GB/T307.2-2005滚动轴承 公差的测量方法 , GB/T307.3-2005滚动轴承 的 通用技术规则 等。 ( 2) 颁布标准,专用标准和统一企业标准。如 JB/CQ13-87球轴承及其零件补充技术要求, JB/CQ14-88滚子轴承及其零件补充技术要求等。 ( 3) 用户对轴承质量的特殊要求。 这三条标准详细规定了轴承的检测参数和检测条件。轴承的检测包括外圆的检测,内圈的检测,刚球的检测及保持架的检测和成品的检测等。其中对轴承内外套圈的检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3 测包括热处理检测,表面质量的检测,外形尺寸的检测等。对轴 承套圈外形尺寸的检测又包括与宽度有关的检测和与直径有关的参数检测等。最终都是为了确定轴承外圈直径的确切尺寸。 由于轴承直径的测量是通过采用 V 形块定位来实现测量的。因此可以满足尺寸比较接近真实尺寸。利用微机进行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整理。 目前我国关于轴承测量的仪器也有,只是在价格上都比较昂贵,难以让一些 中小企业接受,所以企业在多方寻找不能找到满足他们心仪的检测设备情况下,希望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发出一套轴承外圆参数测量仪器。厂家提出的检测要求是:检测精度要求高,要求达到 m 级别的检测精度;实现在线测量,测量的 速度要跟上生产节拍,即每 8 秒钟要检测一个轴承;较低的开发费用。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4 第 2 章 轴承的检测 轴承使机械机构中的重要构件,它的检测内容合检测方法已经由国家标准及其企业标准做了规定。评价轴承是否合格,需要按照国家标准对轴承检测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规定的偏差范围相比较,才能得出结论。所以进行系统设计之前,需要知道国家标准对轴承家测的有关检测参数、检测条件的规定,才能正确的进行设计。在这一章我们首先介绍了轴承的一些基本概念,接着介绍了国家标准对轴承检测的内容的 一些相关规定,最后提出了我们这套轴承检测系统的检测内容及其检测原理。 2.1 轴承的基本结构 轴承是一种支撑 或导向装置,它决定机械的运动部件相对与其他部件的位置。在大多数情况下,轴承是支承旋转轴的机械零件,它能够保证轴的准确位置并承受轴传递的负荷。轴承按照运动时的摩擦原理可分 为滑动轴承和 滚动轴承两大类型。滚动轴承又包括滚珠轴承、滚子轴承等,它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外圈内圈滚动体保持架图 2.1 轴承结构图 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是由外圈、内圈、滚动体(钢球或滚子)和保 持架四个零件组成。习惯上称为轴承的“四大件”。 1 内圈(又称为内套或内环) 通常固定在轴颈上,大多数情况下,内圈与轴一起 旋转。内圈外表面上有供钢球或滚子滚动的沟槽,称为内沟或者内滚道。 2 外圈(又称为外套或外环)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5 通常固定在轴承座或机器的壳体上起支承滚动体的作用。外圈内表面上也有供钢球或滚子滚动的沟槽,外沟或外滚道。 3 滚动体(钢球或滚子) 每套轴承都配有一组或者几组滚动体,装在内圈和外圈之间,起滚动和传递力的作用。滚动体是承 受负荷的零件,其形状、大小和数量决定了轴承承受载荷的能力和高速 运转的性能。 4 保持架(又称隔离器) 将轴承中的滚动体均匀的相互隔开,使每个滚动体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正常地滚动。此外,保持架还具有引导滚动体运动,改善轴承内部润滑条件,以及防止滚动体脱离等作用。 当然,轴承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 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为了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增加滚动体数量而省略了保持架;为减少 机械部件设计的空间而选用无外圈或者无内圈的轴承等。“四大 件”不齐全(必须有滚动体),但都为基本结构的变形。 2.2 轴承检测的内容和检测条件 2.2.1 轴承检测的内容 轴承的检测是个全面的系统化的过程, 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它的检测必须符合相关的轴承检测标准。 对轴承质量进行检测的标准主要有两 个: ( 1) 滚动轴承检测的国家标准,这是轴承检测的主要依据。国家标准对轴承检测的规定有三条: GB/T4199-2003滚动轴承的公差 与定义 , GB/T307.2-2005滚动轴承 公差的测量方法 , GB/T307.3-2005滚动轴承的 通用技术规则 等。 ( 2) 颁标准、专用标准和统一企业标 准。如 JB/CQ13-87球轴承及其零件补充技术要求、 JB/CQ14-88滚子轴承及其零件补充技术要求等。 2.2.2 轴承检测的内容和检测条件 (1)用户对轴承质量的特殊要求: 轴承包括外圈、内圈、钢球和保持架四部分,相应轴承的检测也包括外圈的检测,内圈的检测,钢球的检测以及保持架的检测四部分。四个单项都合格并不能表明轴承是合格的,最后,轴承装配好了以后,还要进行轴承的成品检测。 (2)轴承检测的条件 国家标准不仅对轴承检测的内容作了规定,而且对轴承检测时应满足的条件足额作了规定。在设计轴承检测仪器以及进行轴承检测时,应当尽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6 下面介绍轴承检测时应满足的条件。 测量温度 测量的标准温度为 20C。 但由于被测轴承与标准件用相同的材料制造,因此,测量时只要使被测轴承。标准件或量块以及测量用的仪器处于同一温度,即使温度不等于 20C,也不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大的影响。 测量的尺寸基准 国家标准 GB/T307.2-2005滚动轴承 公差的测量方法中规定的尺寸公差,当用相对测量法进行测量时,作为比较测量的尺寸基准时标准件或量块。量块必须符合JB1078-67量块的规定,标准件必须符合行业或者轴承制造厂主管部门的规定。 测量仪表 测量时,所使用的仪表必须经过校准, 且具有与所测轴承相适应的精度及放大比。 测量 误差 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误差原则上为公差值 的 10 以下。测量中一定要按被测量轴承的公差范围来选择适当的精度的仪表以及环境条件等,使测量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测量的基准面 测量的基准面应该是轴承制造厂主管设计部门规定的可作为测量基准的端面。一般指套圈的非打印端面。对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是指承受力的端面。 仪器的测点和支点的材料和表面粗糙度 仪器测点和支点的材料以及测量表面的粗糙度应根据被测表面而定,一般可采用硬质合金制作。对于终加工后的套圈和滚动体的工作表面,仪器的测点和支点不允许采用硬质合金制 造,应采用玛瑙制作,其测量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应小于 0.16 微米。 (3)检测方法 根据检测信号不同 ,常用的诊数据手段有 : 机械检测 :包括振动检测、噪声检测、超声波检测、激光检测、转速所压检测等多种检测方法。 油质检测:包括光谱检测、铁谱检测、法污染检测和粘度检测等。 温度检测:点温检测、红外成像检测等。 电器检测:包括绝缘检测、介质损耗检测等。 本课题研究对象滚动轴承的检测手段根据轴承的失效形式不同而不同,主要使用的检测方法有振动及噪声检测法等。其中以振动检测法使用得最为广泛, 基本 上可以使用于所有的失效形式, 本课题的研究也是基于 振动检测法 的。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7 2.3 测量用电涡流式传感器 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着的磁场中,导体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像水中旋涡那样在导体内转圈,所以称之为电涡流或涡流。这种现象就称为涡流效应。电涡流式传感器就是在这种涡流效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要形成涡流必须具备下列二个条件:存在交变磁场;导电体处于交变磁场之中。因此,涡流式传感器主要由产生交变磁场的通电线圈和置于线圈附近因而处于交变磁场中的金属导体两部分组成。金属导体也可以是被测对象本身。 如图 ,采用非接触式电涡流传感器: 图 2.2 电涡 流传感器示意图 2.4 本章小结 轴承是一种支撑或导向装置,它决定机械的运动部件相对与其他部件的位置 , 所以进行系统设计之前,需要知道国家标准对轴承家测的有关检测参数、检测条件的规定,才能正确的进行设计 。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8 第 3 章 轴承 外圆直径自动检测线设计 3.1 内容简介 1.工件自动输送线 工件输送装置是生产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被加工工件从一个工序传送到下一个工序。为保证生产线按规定节拍连续工作提供条件,并从结构上把生产线上众多加工设备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生产线的总体布局和结构形式往往取决于工件的输送方式以及对工件输送装置的基本要求。 在设计和选择工件的输送装置时,除考虑要满足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便于布置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输送速度适宜,尽量减少生产线的辅助时间; ( 2)、 输送装置的工作精度要满足工件(或随行夹具)的定位要求; ( 3)、 输送过程中要严格保持工件预定的方位; ( 4)、 输送装置应与生产线的总体布局和结构形式相适应。 2.搬用机械手 工业机器人(通用及专用)一般指用于机械制造业中代替人完成具有大批量、高质量要求的工作,如汽车制造、摩托车制造、舰船制造、某些家电产品(电视机、电冰箱、 洗衣机)、化工等行业自动化生产线中的点焊、弧焊、喷漆、切割、电子装配及物流系统的搬运、包装、码垛等作业的机器人 。 3.2 总体方案的确定 3.2.1 方案选择 本课题以旋转机械中应用最广泛的滚动轴承在线实时状态检测,质量检测为研究方向。目标是开发出一套能够自动检测轴承 外圆直径 的自动检测线。自动流水线主要实现待测轴承的上料,夹紧,测试,分类等全自动流水线动作,设计工作涉及气动,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由计算机控制系统作整个系统动作的核心部分,整体设计涉及到计算机软件设计,模拟电子线路设计,控制理论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等 多方面的知识,整个系统是融合了机,电,气等多领域的数字控制系统。此次设计的是 轴承直径测量装置的机械部分的设计 。 方案一: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9 工件机械手上料装置传动线单片机电涡流式传感器组件图 3.1 总体方案图 1 自动检测装置由自动上料装置、输送机、机械手三大部分组成。轴承由上料机构沿上料机送至输送带上。输送带将微型轴承输送至机械手所在位置,机械手开始动作,抓取微型轴承,然后伸向电涡流式传感器所在的部位,电涡流式传感器对轴承进行自动检测,数据将会显示在机械手控制系统部分的显示器上。 方案二:流水 线具有自动送料, 自动检测功能,执行机构均为气缸,可靠且无污染。软件通过卡控制继电器开断,从而控制气缸的动作。当流水线动作进行到加压气缸将待测轴承顶到旋转轴上的时候,测头由气缸驱动下移,顶在轴承的外圈,使得轴承外圈不动,内圈旋转,在等待一定时间后,计算机进入信息采集程序模块。在计算机采样的过程中,所有的气缸都处于静止状态,以免对轴承振动的检测带来影响。流水线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 3.2 总体方案图 2 流水线的工作流程:首先由传送带带动要测试的轴承,计算机读取有料信号 ,判断有料,由送料气自缸推紧 送料,计算机读取送料气缸到位信号,到位则送出翻身气缸动作信号, 翻身缸将轴承送上导轨,杆下移,右移,将待测轴承送到 A 区工位,推拨杆机构(控制拨杆上下左右移动) 传送带 推送气缸 去废气缸 推送气缸 去废气缸 导轨 区 区 送料气缸 有无料开关 有无料开关 翻身气缸 成品存放处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0 送气缸推送轴承上轴,测头下压,进入测量程序,测量完毕后推送轴承退位,杆右移,进入去废工序,计算机根据轴承振动信号程序处之后得到的 轴承合格与否来控制去废气缸,如果合格,则翻身气缸将轴承翻转 180 度以后,进入 B 区进行与 A 区工序类似的过程。在测试过程中,线上最多同时可以有 6 个轴承在各自工位,这六个工位分别是送料工位, A 区待测式位, A 区去废工位 ,翻身工位, B 区待测工 位, B 区去废工位。经过上述工序,如果轴承还在线上则进入合格品区存放。 两个方案各自都有自己的优点,但第二种方案用多个气缸控制较复杂,比较后选择第一种。 3.2.2 设计要求 微型轴承 6000 外圆直径自动检测线,检测节拍为 8 秒,采用电涡流传感器检测,工件自动输送,自动定位,用微机进行控制。 3.2.3 总体布局的确定 在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往往把加工装备按工件的加工工艺顺序依次排列,并用一些输送装置与辅助装置将它们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被加工工件按其工艺规程顺序地经过各台加工装 备,完成工件的全部加工过程。检测线由输送装备、辅助装备、控制系统、检测系统所组成。 由于是单一零件的检测,故采用单一产品固定节拍检测线,其特点是: ( 1) 这种自动检测线由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输送装备和辅助装备所组成,监测单一的产品,检测线率高。由于这类线的专用性强,较难进行改造以适应其它产品,故这样的输送线属于大量生产类型,精度稳定性要求高,可持续生产多年。 ( 2) 输送线所有设备的工件节拍等于或成倍于生产线的生产节拍。工作节拍成倍于生产线生产节拍的设备需要配置多台并行工作,以满足每个生产节拍完成一个工件的检测 任务。 ( 3) 生产线的检测装备按产品的工艺流程布局,工件沿固定的路线,采用自动化的物流输送装置,严格按检测线的检测节拍,强制地从一台设备输送到下一台设备。 ( 4) 由于工件的输送和检测严格的按检测节拍运行,如果检测线上发现废品,可以运用特殊装置将其剔除。 3.2.4 各个联系尺寸的确定 (1)生产节拍:生产要求工作的生产节拍是 8s。 (2)输送带步距的确定 输送带步距 L 是指输送带上两个工件之间的距离。既要考虑机床间有足够的距离,又要尽量缩短自动线的长度。一般通用的输送线的步距取 300 1700mm,按图来进行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1 确 定 : 图 3.3 输送带步距的确定 根据实际要求和设计中的时间分配,为了避免机械手在取回前一个轴承之后以及再次伸展抓取之前不能对下一个轴承很好的抓取,所以特地留取了一定的裕量。机械手开始伸展时,让轴承中心和机械手抓取的中心线留取 32mm,机械手用 0.4s 的时间完成这个动作。最终我们根据留取的裕量计算出带的速度 80mm/s,因为生产的节拍是 4s,所以每两个轴承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来是 320mm。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选择输送装置的行程长度 L 320mm; (3)装料高度的确定 选择装料高度,应考虑操作人员看 管、调整和维修设备的方便性,一般取 8001200mm 为宜。设计中由于需要,装料高度应取低一些,我们取 850mm。 (4)机械手高度的确定 根据装料高度,可以大致确定机械手的高度, 约 900mm 左右。 3.2.5 输送线工作循环 周期 生产线工作循环周期表反映了生产线各台设备及辅助装置的动作顺序、动作时间、节拍时间、工作循环和各机构的一部分互锁要求,是电气、液压、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1.工作循环周期 的确定 ( 1) 根据所制定的输送线的工艺和结构方案,定出各机构的动作顺序及互锁要求,计算出各机构的动作时间。 ( 2) 在周期表上,以横坐标表示时间,以 min 为单位;纵坐标表示各机构的动作,并按动作顺序排列。用箭头表示控制信号的发出和动作顺序,粗实线表示动作时间长短,通过箭头使其首尾相接起来,即为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 2.输送线主要机构互锁要求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2 输送线各机构的动作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互锁要求。输送带向前,即生产线开始工作,应具备的条件为: ( 1) 夹具必须处于松开拔销状态; ( 2) 各运动部件,例如上料装置、机械手、圆锥推销等,必须处于原位。 3.输送线基本工艺时间和辅助时间计算 ( 1) 基本工艺时间 8s ( 2) 工件夹紧时间:一般取 0.03-0.1min 4.工作循环周期 输送机与回转隔离器的运动是通过单片机的控制来实现的, 回转隔离器检测到有料时运转 90 度,将料传送到输送带上,输送带间隔运动,在机械手的中心线位置有一个传感器,当轴承的中心线与机械手的中心线重合时,输送带停止 4s,机械手进行伸缩与抓取运动,将其输送到涡流传感器位置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机械手将轴承输送到初始位置,机械手返回原来状态。 3.3 本章小结 工件输送装置是生产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被加工工件从一个工序传送到下一个工序。比较方案一和方案二, 根据实际情况总体方案选择方案一, 再根据生产实际,基本工艺时间 8s,工件夹紧时间:一般取 0.03-0.1min,机械手的高度, 约 900mm左右,装料高度应取低一些,我们取 850mm, 输送装置的行程长度 L 320mm。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3 第 4 章 输送机设计 4.1 带式输送机简介 4.1.1 输送机的发展 带式输送机的产生已有 150 年的历史,早期的输送带是用皮革之类材料制成,后来用皮革家纤维织物制造。 1795 年在美国费城 DLiver Evans 将输送带描述为:在一个框或着槽里的两个滚筒上旋转的博而 柔软的宽环皮带或帆布带。 1858 年 ST.Pmake 取得织物增强的橡胶输送带的专利权。 1863 年 D.C.Dodge 关于处理谷物的输送带被授予美国专利。 1892 年 Thomas Robins 发明的槽型结构的带式输送机在矿物工程中应用。此后随着物料输送量的增大,带式输送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新型结构和新型带式输送机。诸如:大倾角带式输送机(包括:深槽带,花纹带,波纹挡边以及压带式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气垫带式输送机等。带式输送机已成为最重要的散状物料连续输送设备,它不仅应用于企业内部的运输,也拓展到企 业外部输送,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码头,粮食和湖工等领域。 4.1.2 输送机 工作原理 图 4.1 带式输送机 带式输送机以输送带作为牵引结构,同时它又是承载构件,如上图输送带经过传动滚筒形成环带,上下输送带有 托 辊支承,拉紧装置 给输送带以正常的张力,驱动装置驱动传动滚筒 ,通过传动滚筒和输送带的摩擦力带动输送带的运动 。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4 4.1.3 带式输送机的 优点 带式输送机与其它类型的输送设备相比,具有优良的性能,在连续的情况下能连续运输,生产率高,运行平稳可靠,输送连续均匀,工作过程中噪声小,结构简单,能量消耗小,运行维护费 用低,维修方便,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及确定方操作等优点,因此,我们选用带式输送机。 三维造型效果图: 图 4.2 输送机三维图 4.2 输送机各部分的设计 4.2.1 输送机的设计参数 输送机参数: 输送物料:滚动 轴承 6000 带速: 80mm/s。 4.2.2 机架的设计 带式输送机的机架形式的选择取于地形天气安全环保等条件以及输送物的性质,服务年限,移动或固定运输方式是否有冲击,辅助设备等因素。钢铁厂,矿山和发电厂的输送机的机架与化工厂,食品厂的机架尽管看似相同,而在实际设计中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在设 计中应注意他们的区别。 输送带式输送机机架可以分为头架,尾部和中间架 。 梁架的结构形式,它是用角钢或槽钢作为横梁,用固定到地面的型钢或管作为它的支腿。这样输送机机架非常简单是经济上最合理的形式,其固定或广泛应用于钢铁厂发电厂化工厂矿山等领域。对于需要移动的输送机可以将其支腿固定在枕木上以使其具有移动性,对于梁架的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在固定的情况下横梁和支腿之间的连接是因为输送及运行过程中有震动有可能使螺栓的松动而发生事故。 梁 选 用槽钢 。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5 4.2.3 带的选择 胶带是带式输送机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既是承载件,又是传 力 件。在带式输送机运转过程中,胶带 受各种大小和性质不同的载荷作用,处在极其复杂的应力状态下。同时,它的费用约占整个带式输送机费用的 一 半,在经济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胶带按结构可分为织物芯胶带和钢丝绳芯胶带。织物芯胶带包括普通帆布芯、维尼纶芯及尼龙芯胶带等类型,它由带芯和上厂覆盖殿组成。带芯内用经线和纬线编织的布层做成、其作用是承受载荷、传递牵引力以及装卸点物料对胶带的冲击力。 初步选择普通运输带,根据主要用于通用固定式小倾斜的带式输送机采用单点或多点驱动的 的特点,我们这里的输送机对带的要求主要是考虑到带的摩 镲力,使得微型轴承在带上有良好的位置精度。 图 4.3 皮带示意图 初选 NN-100(锦纶尼龙帆布芯) 覆盖胶代号: NR(天然橡胶)或 PVI(聚氯乙烯) 扯断强度: =100( N/mm)层 输送带的层数 Z 初选 Z=2 输送带的芯层 每层厚度 dz 芯层每层质量 Zw 查表 dz=1.00 Zw=1.02kg/ 输送带上覆盖胶的厚度 Ao 上覆盖胶质量 Aw 按照运输 机械 设计 选用 手册 表 1-6 规定取: Ao=1.5mm Aw=1.19kg/ 输送带下覆盖胶厚度 Bo 下覆盖胶质量 Bw 按照 运输 机械 设计 选用 手册表 1-6 规定取 Bo=1.5mm Bw=1.19kg/ 计算输送带的厚度 d :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6 d =Zdz +Ao+Bo=5mm 计算选用输送带每米长度的质量 qB qB=(ZZw + aw + bw)B=0.44kg/m 根据机械设计手册(带传动和链传动)选带宽度为 100mm,带轮宽不小于 112mm。 4.2.4 驱动装置的设计 1.驱动装置介绍 驱动装置是带式输送机 的动力来源,电动机通过联轴器 与 滚筒传动 , 依靠滚筒和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使输送带运动,一般来说:使用最少数量的设备的简单驱动装置是最好的驱动装置,然而驱动装置有时还可能配置一些特殊用途设备,用来改善输送机的启动和制动性能。 2.带式输送机对系统驱动装置的基本要求: ( 1) 驱动装置应该具有良好的启动性能,具有大的启动力矩以使输送机具有有载启动。 ( 2) 启动过程中具有足够小合理的加速度以减少各承载部件载荷。 ( 3) 多电动机驱动使各电动机负荷均匀。 ( 4) 电动机启动时对电网的冲击小,最好使电动机无载荷启动。 ( 5) 驱 动装置应该具有很高的传动效率。 ( 6) 启动时和稳定运行阶段有可靠的过载保护能力。 ( 7) 驱动装置应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控制启动 停车时速度 加减速度 ( 8) 尽量使电动机空载荷启动,错开启动时各电动机的启动时间:减少电动机的启动次数,有可能时可在输送机停止时不必停电机。 ( 9) 装备包括自监控,自诊断功能的控制器。 3.电动机 的选择 计算 ( 1) 首先计算输送机总阻力 )()( 00 wqqwqqqkLF h ( 1) K 在 传动 滚筒 中 ,装载点和其他特点上的总的局部阻 力系数 , K=0.9。 hL 输送机水平投影长度。hL=1746mm。 , qq 托辊转动部分的线载荷。 , ww 上,下托辊阻力系数。根据工作环境:少量尘埃,正常湿度,屋内,所以选 025.0 = ww 。 0q 输送带线载荷。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7 q 被输送物料的线载荷。 )21(100 ZBq (2) Z 胶带垫层数。取 Z=2。 带衬垫厚度。取 25.0 。 21, 分别为上下覆盖面胶厚度。 5.11 mm 5.12 mm。 1 )21(100 ZBq =3.5N/m 托辊转动部分的线载荷 , qq : / slgGq xlgGq / , GG 分别为有载,无载分支上,下托辊转动部分的质量。 92.1 GG Kg xsll, 分别为上,下托辊间距。 ls 404mm; xl 404mm。 5.47 slGgq N/m 5.47 xlGgq N/m 被输送物料的线载荷 q )36.0/( vQq = Q 输送量 。 初估 1000Q 个。 输送机总阻力 : 2.5)()( 00 wqqwqqqkLF h N ( 2) 传动滚筒功率 1000/0 FvN0.42W ( 3) 输送带的最大 张力计算 vNks 09max = (3) 取包角 180 ,选光面滚筒,环境干燥。 由表 2-391选 19109 k 所以: 1009m a x vNkS N 电动机的功率: 8.10 NkNW 92.4m ax RsT N N/m 8.95.0m ax Nj TT N/m ( 4) 电动机的选择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8 考虑到轴承的间隔抓取,这里选用步进电动机, 步进电动机是一种将脉冲信号变换成角位线(或线位移)的电磁装置,步进电动机的角位移与输入脉冲个数成正比,在时间上与输入脉冲同步。因此只需控制输入脉冲的数量、频率及电动机绕组通电相序,便可获得所需的转角、转速及转动方向。在无脉冲输入时,在绕组电源激励下,气隙磁场能使转子保持原有位置而处于自锁状态 。 步进电机有步距角(涉及到相数)、静转矩、及电流三大要素组成。一旦三大要素确定,步进电机的型号便确定下来了 。 步距角的选择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轴承外圆检测装置设计【优秀机械毕业设计】【word+CAD图纸全套】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4604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