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创新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创新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创新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创新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4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创新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创新学校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c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d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2下列仪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a验钞机b感应干手机c日光灯d医用灭菌灯3在对冰水混合物的加热过程中()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保持不变b冰的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和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d冰和水的温度同时升高4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5李婷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6家用冰箱冷冻室内温度通常在0以下,冷藏室内温度在0摄氏度以上,观察家用冰箱你会发现很多现象,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a打开电冰箱冷冻室的门,立即见到门口“冒出”一股“白汽”b冰箱冷冻室内的鱼、肉等变得硬邦邦的c冰箱冷冻室的内壁上附着一层白色的霜d冰箱冷藏室里面的蔬菜、水果放的时间长了会干瘪掉7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入射到镜面,若使入射角减少10,则()a反射角是10b反射角是30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20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60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说明光沿着线传播b通过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本身c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物体发生了镜面反射d平面镜成像是光的色散现象9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a冰凸透镜b冰凹透镜c冰砖d冰三棱镜10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发生折射时,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11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12下列事实或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的现象的是()a人在湖边看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b人在河边看到水底的石头c司机从后视镜看到汽车后面的景物d小孔成像13已知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当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下列所作的四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1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甲、丁b丙、丁c乙、丙d甲、乙15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引起的是()a海市蜃楼b水中“月亮”c小孔成像d墙上手影二、填空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6分)16如图所示,使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用小锤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移近并轻触乒乓球,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可以说明的问题是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重复上述操作,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弹高幅度变大,此时音叉发出的声音也变响,以上实验说明的问题是声源振动幅度越大越大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这种思维方法叫做(选填“等效法”、“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17如图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小的动物是,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18如图所示描述得是莹演奏吉他时的情景,她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吉他粗细不同的弦时,发出声音的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吉他弦时,发出声音的不同19让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片,射到小白兔身上,观察到小白兔呈色,射到小白兔的红眼球上,那么红眼球会呈色20我们坐在影响前听音乐,从歌曲的声音就能知道歌手的名字,是因为每个歌星发出声音的不同;大地震中的有些幸存者,在废墟中通过敲打铁管而获得营救,他们是利用铁管的特点21在今年“十一”黄金周里,余昭花同学随同父母到外地旅游,在一个风景迷人的旅游景点,余昭花游玩得十分开心,突然看到景区一处大峭壁高得惊人,不禁失声大叫一声,经过2s后,她听到了回声,试问,她与大峭壁的距离大约是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22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23小华用图中的体温计自测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测得其体温为24(1)“你的声音真好听”指声音的;(2)“雷声震耳欲聋”指声音的;(3)“小孩尖叫声刺耳”指声音的25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的水珠是水蒸气由于遇冷发生的,而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利用的方法液化成液体储存在钢瓶中的26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是透镜,乙透镜是透镜三、解答题(共46分)27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图:(1)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画出图中物体ab所成的像ab:(2)如图,要将一束太阳光ao反射到室内的b点,请你在o点正确地画出平面镜(3)画出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28如图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29如图1所示,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1)为完成完成实验,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所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选填“水银或酒精”)(2)温度计温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的原因是(3)烧杯烧杯上方加一纸盖,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值为=,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由此可判断当地的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0929497989898(4)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5)根据你画出的图象,你认为水沸腾的特点是(6)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你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7)小明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2中a、b所示则图中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同组的小华还发现水在沸腾前的声音比沸腾时要(选填“大”或“小”)30(10分)(2015秋常熟市期中)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薄茶色玻璃板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两段相间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3)选择茶色玻璃板而并非平面镜的目的是(4)选择薄玻璃板而不选择厚玻璃板的目的是(选填“使成像更清晰”、“减小实验误差”或“避免实验偶然性”)(5)选择了薄茶色玻璃板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论怎样一动另一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6)某同学实验时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淸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淸晰(7)若选用跳棋代替蜡烛,难以找到像的位罝,该怎么办(8)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由此证明平面镜成(选填“实”或“虚”)像(9)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31小雨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1)如图甲,小雨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2)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3)如果让光线沿fo方向入射到镜面,那么反射光线会沿oe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成70,则eo与平面镜成角32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015304560反射角015304560折射角011.3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且折射角(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33阅读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近似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影子从地球上月影所在的区域内看去,太阳被月亮遮住,这种现象叫做日食由于太阳发光强度非常大,直接观察会造成视力损伤,所以可以透过烛焰熏黑的玻璃观察,或者用如图1所示的小孔成像法进行观察(1)请在图2中画出发生日食时,月球的大致位置(2)以下图3现象中,可以解释日食成因的是(3)直接观察会造成视力损伤,这说明太阳光具有很大的(4)小明使用小孔成像法观察日食,如果日食的形状如图4所示,则在纸片b上出现的“日食”是图5中的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创新学校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c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d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气体最慢;【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故c正确;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但是若没有声音的传播介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d错误;故选c【点评】知道并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等知识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2下列仪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a验钞机b感应干手机c日光灯d医用灭菌灯【考点】红外线;紫外线 【专题】应用题【分析】在太阳光谱上,红光以外有一种不可见光,叫红外线,它的主要特性是热效应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红外线照相、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加热、红外线摇控等紫外线也有广泛的应用,它和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同的,可以用来验钞、杀菌消毒灯等【解答】解:a、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故该选项错误;b、感应干手机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故该选项正确;c、日光灯是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装置,故该选项错误;d、医用灭菌灯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故该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红外线:光谱中红光之外的部分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不停地吸收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特点:(1)热作用强:烤箱、浴室里的暖灯、夜视仪、热谱图(2)穿透力强:航空摄影(3)遥感、遥控:卫星遥感、家用遥控器紫外线:光谱中紫光之外的部分紫外线特点:(1)化学作用强:使胶片感光、(2)生理作用强:杀菌消毒、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3)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制验钞等3在对冰水混合物的加热过程中()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保持不变b冰的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和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d冰和水的温度同时升高【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定性思想【分析】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并且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会保持不变【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恰好是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吸热的时候冰会熔化,但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冰水混合物如果放热的话,水会凝固,但是温度仍然保持不变故选c【点评】注意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会保持不变4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b图象与事实相符合故选b【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从而选错答案,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5李婷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人眼看见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解答】解: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故选a【点评】本题需要注意无论“冷气”和“热气”都是人眼看见的,成分就是小水珠,不是水蒸气6家用冰箱冷冻室内温度通常在0以下,冷藏室内温度在0摄氏度以上,观察家用冰箱你会发现很多现象,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a打开电冰箱冷冻室的门,立即见到门口“冒出”一股“白汽”b冰箱冷冻室内的鱼、肉等变得硬邦邦的c冰箱冷冻室的内壁上附着一层白色的霜d冰箱冷藏室里面的蔬菜、水果放的时间长了会干瘪掉【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解答】解:a、“白气”是液态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中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冰箱冷冻室内的鱼、肉等变得硬邦邦的是因为,鱼肉中液态水变成了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固态小冰晶,是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冰箱冷藏室里面的蔬菜、水果放的时间长了会干瘪掉,是蔬菜、水果中的水分变成气态水蒸气造成的,属于汽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需要区分并能牢固记忆7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入射到镜面,若使入射角减少10,则()a反射角是10b反射角是30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20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6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且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要知道法线与界面垂直【解答】解:根据光反射定律可知: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则入射角为9020=70;当入射角减少10,则入射角为701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6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60=12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说明光沿着线传播b通过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本身c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物体发生了镜面反射d平面镜成像是光的色散现象【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漫反射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属于镜面反射,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物体发生了漫反射,例如看到书本上的字等等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解答】解:a、“立竿见影”是说当光线照到竖直的竿子上时,就会在它的后面形成一个竿子的影子,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潜望镜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b错误;c、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物体发生了漫反射,故c错误;d、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我们要能够判断出哪些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光,对于光的传播规律以及产生的现象,一定要了解9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a冰凸透镜b冰凹透镜c冰砖d冰三棱镜【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专题】应用题【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面镜会发生光的反射,而三棱镜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解答】解: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必须让其冰块能使光线会聚,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10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发生折射时,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图析法【分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a、因为入射角等于折射角,因此不符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光线的方向,故该选项错误;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位于水中,图中画成反射光线了,故该选项错误;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符合折射的规律,故该选项正确;d、因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不符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故该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光路图的掌握情况,熟练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1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专题】应用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上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减慢蒸发,可以通过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上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解答】解:a、把地上的水散开可以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故加快蒸发,不符合题意;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故可以减慢蒸发,符合题意;c、湿衣服放在通风向阳处可以升高液体的温度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故加快蒸发,不符合题意;d、使用电风扇吹风可以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故加快蒸发,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要减慢蒸发,同理也要首先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在理论的指导下选取措施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2下列事实或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的现象的是()a人在湖边看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b人在河边看到水底的石头c司机从后视镜看到汽车后面的景物d小孔成像【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事例有日月食、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及影子等;(2)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看水中的鱼,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3)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面镜的应用【解答】解:a、人在湖边看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a错误;b、人在河边看到水底的石头,是石头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形成的像,并且像的位置在实际石头的上方故b正确;c、司机从后视镜看到汽车后面的景物,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d、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13已知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当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下列所作的四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光由空气通过玻璃砖要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第二次由玻璃砖斜射再进入空气,两次均符合折射定律【解答】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靠近法线;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要远离法线选项acd错误 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1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甲、丁b丙、丁c乙、丙d甲、乙【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甲、三棱镜分解白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乙、水面上山的“倒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丙、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丁、笔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因此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甲、丁故选a【点评】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15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引起的是()a海市蜃楼b水中“月亮”c小孔成像d墙上手影【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光现象有以下三种情况:(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2)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a、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故a正确b、水中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因此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墙上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身边常见的光现象,对于生活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形成的现象应当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二、填空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6分)16如图所示,使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用小锤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移近并轻触乒乓球,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可以说明的问题是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重复上述操作,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弹高幅度变大,此时音叉发出的声音也变响,以上实验说明的问题是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选填“等效法”、“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考点】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转换法;声现象【分析】(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此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来显示音叉的振动,这种方法是转换法【解答】解: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故答案为:振动;响度;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点评】解决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和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掌握如何利用转换法研究物理实验中不易观察到的一些实验现象17如图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小的动物是猫,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海豚【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地震前夕发出次声波,人感觉不到,动物能感觉到能从“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得到有用的信息【解答】解:根据题干中图中信息得到:猫的发声范围是:7601500赫兹,而蝙蝠是10000120000赫兹,海豚的是7000120000赫兹猫的听觉范围是:6065000赫兹,而蝙蝠是1000120000赫兹,海豚的是150150000赫兹所以猫的发声的频率范围最小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海豚故答案为:猫、海豚【点评】此题考查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要会区分题目给定信息之后,从信息中搜寻有用的信息,这是中考的热点,也是考查学生根据信息总结结论的能力18如图所示描述得是莹演奏吉他时的情景,她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吉他粗细不同的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吉他弦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控制变量法;声现象【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其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解答】解:由于细的弦振动时,频率大,音调高;粗的弦振动时,频率小,音调低;所以演奏吉他时的情景,她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吉他粗细不同的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同时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吉他弦时,吉他弦振动的幅度是不同的,故响度是不同的故答案为:音调;响度【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9让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片,射到小白兔身上,观察到小白兔呈绿色,射到小白兔的红眼球上,那么红眼球会呈黑色【考点】物体的颜色 【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光线的颜色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或折射光线的颜色决定的来分析即可【解答】解:绿色玻璃只能反射和折射绿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白光通过绿色玻璃后,只有绿光可以穿透过去因此绿光照到白兔身上,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小白兔的身体呈绿色绿光小白兔的红眼睛上,红眼睛只能反射红光;所以小白兔的红眼睛呈黑色故答案为:绿、黑【点评】掌握透明物体只能通过跟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20我们坐在影响前听音乐,从歌曲的声音就能知道歌手的名字,是因为每个歌星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大地震中的有些幸存者,在废墟中通过敲打铁管而获得营救,他们是利用铁管传声的特点【考点】音色;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声现象【分析】(1)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也就不同,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解答】解: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很容易根据音色分辨出是哪个歌星在唱歌;大地震中的有些幸存者,在废墟中通过敲打铁管而获得营救,他们是利用铁管能传声的特性故答案为:音色;传声【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以及传播,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21在今年“十一”黄金周里,余昭花同学随同父母到外地旅游,在一个风景迷人的旅游景点,余昭花游玩得十分开心,突然看到景区一处大峭壁高得惊人,不禁失声大叫一声,经过2s后,她听到了回声,试问,她与大峭壁的距离大约是340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人发出的声音经峭壁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峭壁传到人耳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峭壁离喊话的人的距离【解答】解:声音从峭壁传到人耳的时间:t=2s=1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由v=得峭壁离人的距离:s=vt=340m/s1s=340m故答案为:340【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从峭壁传到人耳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汽化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压缩体积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解答】解: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故答案为:汽化;压缩体积【点评】能进行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并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只要勤于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23小华用图中的体温计自测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测得其体温为36.8【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应用题【分析】体温计根据其用途,有自己独特的构造,为能较准确的获取体温值,其分度值很小是0.1,这通过观察体温计的图例就可得到;读数时,要看清分度值和液面左右的刻度值,这样就能准确解答【解答】解:观察体温计,每个大格表示1,而每个大格又分成了10个小格,即将1分成10份,则每个小格代表0.1,即体温计的分度值(最小刻度)为0.1;体温计的液柱到达的位置是:差2个小格就是37;示数为370.2=36.8;故答案为:0.1、36.8【点评】此题考查了对体温计的分度值和读数知识,分析分度值时,要看清刻度所代表的温度值,再进一步分析最小刻度所表示的温度值;读数是要结合分度值和刻度值24(1)“你的声音真好听”指声音的音色;(2)“雷声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3)“小孩尖叫声刺耳”指声音的音调【考点】音色;音调;响度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解答】解: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你的声音真好听”指声音的音色很美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孩尖叫声刺耳”指声音的音调高故本题答案为:音色,响度,音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征区别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25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的水珠是水蒸气由于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而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成液体储存在钢瓶中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个:降低温度;压缩体积通过日常生活中,石油液化气的温度与室温相同,就可以排除它的液化不是通过降温实现的,从而得到答案【解答】解: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的水珠是水蒸气由于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钢罐里的石油液化气都是液体,它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使其液化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罐里的故答案为:液化现象;压缩体积【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液化现象及液化的方法,掌握物态变化的名称、吸放热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26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是凸透镜,乙透镜是凹透镜【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知道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解答】解:从图知,通过甲透镜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所以甲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甲是凸透镜通过乙透镜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乙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乙是凹透镜故答案为:凸;凹【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要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三、解答题(共46分)27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图:(1)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画出图中物体ab所成的像ab:(2)如图,要将一束太阳光ao反射到室内的b点,请你在o点正确地画出平面镜(3)画出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中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作出法线,再作出平面镜(3)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1)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2)先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再过反射点垂直法线作出平面镜,如图:(3)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点评】(1)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2)在反射现象中,入射是因,反射是果,所以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法线为入射光线和发射光线的角平分线(3)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8如图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可以传声(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细棉线没有拉直不能振动,从而不能传播声音【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用金属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3)发声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4)如果线处于松弛状态,松弛时振动被空隙吸收,无法传递振动【解答】解:(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了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3)细线被捏住,就停止了振动,所以发声停止,所以找一个同学用手捏住棉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说话的声音了;(4)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故答案为:(1)固体可以传声;(2)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3)振动停止,发声停止;(4)不能;细棉线没有拉直不能振动,从而不能传播声音【点评】本题以“土电话”为载体,考查声音传播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29如图1所示,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1)为完成完成实验,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所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水银(选填“水银或酒精”)(2)温度计温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的原因是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温度计表面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表面(3)烧杯烧杯上方加一纸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