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1 25 第三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一 沉降速度1 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2 阻力系数3 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4 沉降速度的计算5 分级沉降二 降尘室1 降尘室的结构2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 第一节重力沉降 2020 1 25 均相混合物 非均相混合物 物系内部各处物料性质均匀而且不存在相界面的混合物 例如 互溶溶液及混合气体 物系内部有隔开两相的界面存在且界面两侧的物料性质截然不同的混合物 固体颗粒和气体构成的含尘气体 固体颗粒和液体构成的悬浮液 不互溶液体构成的乳浊液 液体颗粒和气体构成的含雾气体 2020 1 25 分散相分散物质 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如 分散于流体中的固体颗粒 液滴或气泡 连续相分散相介质 包围着分散相物质且处于连续状态的流体如 气态非均相物系中的气体液态非均相物系中的连续液体 分离 沉降 过滤 2020 1 25 一 重力沉降 沉降 在某种力场中利用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密度差异 使之发生相对运动而实现分离的操作过程 重力 惯性离心力 1 沉降速度 1 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 设颗粒的密度为 s 直径为d 流体的密度为 2020 1 25 重力 浮力 而阻力随着颗粒与流体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而变 可仿照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式写为 2020 1 25 a 颗粒开始沉降的瞬间 速度u 0 因此阻力Fd 0 a max颗粒开始沉降后 u Fd u ut时 a 0 等速阶段中颗粒相对与流体的运动速度ut称为沉降速度 当a 0时 u ut 代入 a 式 沉降速度表达式 2020 1 25 2 阻力系数 通过因次分析法得知 值是颗粒与流体相对运动时的雷诺数Ret的函数 对于球形颗粒的曲线 按Ret值大致分为三个区 a 滞流区或托斯克斯 stokes 定律区 10 4 Ret 1 斯托克斯公式 2020 1 25 2020 1 25 艾伦公式 c 滞流区或牛顿定律区 Nuton 103 Ret 2 105 牛顿公式 b 过渡区或艾伦定律区 Allen 1 Ret 103 2020 1 25 3 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1 颗粒的体积浓度在前面介绍的各种沉降速度关系式中 当颗粒的体积浓度小于0 2 时 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在1 以内 但当颗粒浓度较高时 由于颗粒间相互作用明显 便发生干扰沉降 自由沉降的公式不再适用 2 器壁效应当器壁尺寸远远大于颗粒尺寸时 例如在100倍以上 容器效应可忽略 否则需加以考虑 2020 1 25 3 颗粒形状的影响 球形度 对于球形颗粒 s 1 颗粒形状与球形的差异愈大 球形度 s值愈低 对于非球形颗粒 雷诺准数Ret中的直径要用当量直径de代替 颗粒的球形度愈小 对应于同一Ret值的阻力系数 愈大但 s值对 的影响在滞流区并不显著 随着Ret的增大 这种影响变大 2020 1 25 4 沉降速度的计算1 试差法 假设沉降属于层流区 方法 Ret 1 Ret 1 艾伦公式 2 摩擦数群法 2020 1 25 令 因 是Ret的已知函数 Ret2必然也是Ret的已知函数 Ret曲线便可转化成 Ret2 Ret曲线 计算ut时 先由已知数据算出 Ret2的值 再由 Ret2 Ret曲线查得Ret值 最后由Ret反算ut 2020 1 25 2020 1 25 计算在一定介质中具有某一沉降速度ut的颗粒的直径 令 与Ret 1相乘 Ret 1 Ret关系绘成曲线 由 Ret 1值查得Ret的值 再根据沉降速度ut值计算d 无因次数群K也可以判别流型 2020 1 25 当Ret 1时K 2 62 此值即为斯托克斯区的上限牛顿定律区的下限K值为69 1例 试计算直径为95 m 密度为3000kg m3的固体颗粒分别在20 的空气和水中的自由沉降速度 解 1 在20 水中的沉降 用试差法计算先假设颗粒在滞流区内沉降 附录查得 20 时水的密度为998 2kg m3 1 005 10 3Pa s 2020 1 25 核算流型 原假设滞流区正确 求得的沉降速度有效 2 20 的空气中的沉降速度用摩擦数群法计算20 空气 205kg m3 81 10 5Pa s根据无因次数K值判别颗粒沉降的流型 2020 1 25 2 61 K 69 1 沉降在过渡区 用艾伦公式计算沉降速度 5 分级沉降含有两种直径不同或密度不同的混合物 也可用沉降方法加以分离 2020 1 25 例 本题附图所示为一双锥分级器 利用它可将密度不同或尺寸不同的粒子混合物分开 混合粒子由上部加入 水经可调锥与外壁的环形间隙向上流过 沉降速度大于水在环隙处上升流速的颗粒进入底流 而沉降速度小于该流速的颗粒则被溢流带出 2020 1 25 利用此双锥分级器对方铅矿与石英两种粒子混合物分离 已知 粒子形状正方体粒子尺寸棱长为0 08 0 7mm方铅矿密度 s1 7500kg m3石英密度 s2 2650kg m320 水的密度和粘度 998 2kg m3 1 005 10 3Pa s假定粒子在上升水流中作自由沉降 试求 1 欲得纯方铅矿粒 水的上升流速至少应取多少m s 2 所得纯方铅矿粒的尺寸范围 2020 1 25 解 1 水的上升流速为了得到纯方铅矿粒 应使全部石英粒子被溢流带出 应按最大石英粒子的自由沉降速度决定水的上升流速 对于正方体颗粒 先算出其当量直径和球形度 设l代表棱长 Vp代表一个颗粒的体积 2020 1 25 用摩擦数群法求最大石英粒子的沉降速度 s 0 806 查图3 3的 Ret 60 则 2020 1 25 2 纯方铅矿的尺寸范围所得到的纯方铅矿粒尺寸最小的沉降速度应等于0 0696m s用摩擦数群法计算该粒子的当量直径 s 0 806 查图3 3的 Ret 22 则 2020 1 25 与此当量直径相对应的正方体的棱长为 所得方铅矿的棱长范围为0 2565 0 7mm 2020 1 25 二 降尘室 1 降尘室的结构 2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降尘室的生产能力是指降尘室所处理的含尘气体的体积流量 用Vs表示 m3 s 降尘室内的颗粒运动 2020 1 25 2020 1 25 颗粒在降尘室的停留时间 颗粒沉降到室底所需的时间 为了满足除尘要求 降尘室使颗粒沉降的条件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只与降尘室的沉降面积bl和颗粒的沉降速度ut有关 而与降尘室的高度无关 2020 1 25 3 降尘室的计算 设计型 操作型 已知气体处理量和除尘要求 求降尘室的大小 用已知尺寸的降尘室处理一定量含尘气体时 计算可以完全除掉的最小颗粒的尺寸 或者计算要求完全除去直径dp的尘粒时所能处理的气体流量 2020 1 25 例 拟采用降尘室除去常压炉气中的球形尘粒 降尘室的宽和长分别为2m和6m 气体处理量为1标m3 s 炉气温度为427 相应的密度 0 5kg m3 粘度 3 4 10 5Pa s 固体密度 S 400kg m3操作条件下 规定气体速度不大于0 5m s 试求 1 降尘室的总高度H m 2 理论上能完全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尺寸 3 粒径为40 m的颗粒的回收百分率 4 欲使粒径为10 m的颗粒完全分离下来 需在降降尘室内设置几层水平隔板 2020 1 25 解 1 降尘室的总高度H 2 理论上能完全出去的最小颗粒尺寸 用试差法由ut求dmin 假设沉降在斯托克斯区 2020 1 25 核算沉降流型 原假设正确3 粒径为40 m的颗粒的回收百分率粒径为40 m的颗粒定在滞流区 其沉降速度 2020 1 25 气体通过降沉室的时间为 直径为40 m的颗粒在12s内的沉降高度为 假设颗粒在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营销面试题目及答案
- 银行行长竞聘试题及答案
- 银行信贷考试题库及答案
- 园林技术专业试题及答案
- 稽查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湖南省邵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拔尖联考(创新班)数学试卷(含答案)
-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 幕墙栏杆压顶施工方案
-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 彭州围堰施工方案公示
- 高职考试管理办法
- 2025年半导体制造用胶膜市场调查报告
- 家长学校亲子沟通课件
- 超声科主任竞聘演讲稿
- 工地工伤预防培训
- 辽宁省2022-2024年中考满分作文134篇
- (完整)夏季防暑降温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
- 复卷机安全操作规程
- 马克思介绍课件
- JJF 2252-2025 机动车检测用涡流式金属探伤仪校准规范
- 2025秋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1 Happy Holiday (第1课时) Section A 1a- 1d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