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低语聊“四课”.doc_第1页
轻声低语聊“四课”.doc_第2页
轻声低语聊“四课”.doc_第3页
轻声低语聊“四课”.doc_第4页
轻声低语聊“四课”.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轻声低语聊“四课”青冈县教师进修学校 郝跃军 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公开课依然是最常用的方式。所谓的公开课,是区别于面向学生的常态课的,它是为了学习、研究、比赛等目的,而主要面对教师、教育科研人员等开放性的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很多学校及教育机构的专家赋予了公开课很多职能,把公开课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成绩、选拔教学能手、晋升职称及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时下,为学习、研究之用的公开课可谓层出不穷,名称也五彩缤纷,且还具有地域性,同样的课,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但有三类课的叫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展示课、示范课、研讨课。这里还要提及教师在常规状态、自然状态下、每天按课程表进行的日常教学活动,不妨叫做“常态课”。闲有所感,且来闲聊这“四课”,此乃个人之观点,实在不敢登大雅之堂,故用“轻声低语”为题,敬请赐教。“展示课”重在“展”。展者,展览、展出之意也。展示课就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指导、集中了一定教师群体的智慧、挑选素质较高的教师执教、代表一定水平、在教师中具有一定导向、示范、学习、借鉴作用的课堂教学,而且这些课堂教学又不同程度地向外界公开。到过博物馆参观的人都知道,展出的东西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展示课也是如此。这种课多为不同层次的名师大家所执教,每堂课都是经过长时间精心设计、反复演练打磨而成,且往往走遍了大江南北。执教者精湛的教艺、深厚的底蕴、匠心的设计、独具的亲和力等,让课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此类课当成为精品或经典,是我们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有了它,教学才有了生动与精彩。正因为如此,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把展示课喻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这种比方具有某种程度的神似。在生活中,清谈的家常饭不可少,色香味俱全的大餐不可全无!展示课是“明星”,很多老师听展示课时,总是用笔记个不停,总是想从中学个一招半式,谁知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其实,作为普通老师听这类课是用不着记笔记的,你就放松心态,随着执教者漫步在这课堂教学的林荫道上、繁花丛中,喜时你就足之蹈之、歌之咏之,悲时你就掩之拭之、泣之叹之,感受课堂教学的魅力,享受课堂教学的美丽。从此,在你心中,藏下了一个七彩的梦,从此,你就为了这个七彩的梦而倾心构建七彩的课堂,并穷其一生。此展示课之功效也!“示范课”重在“范”。范者,此处为榜样、范式也。示范课最大的意义是抛砖引玉,观念先行。此类课一般是学校中的骨干教师为新教师所执教,给新教师做榜样,让新教师掌握基本的范式;或是就某一类型的课,在较大范围内为教师们呈现,让教师们了解、学习、运用某类课的课型、模式等。听此类课时,我们需要重点理解设计意图,重点掌握教学范式,重点学习操作要义等。如果听课后,能独立操作所范之“范”,此示范课之目的也。“研讨课”重在“研”。研者,研究、钻研之意也。“研究课”从名字可以模糊地悟道,不是有什么提前的约定。研讨课就是供研究的课,是供教师本人进行研究的课,是教师所在的教研组共同研究的课,也是全体教师进行观摩、研究的课。研讨课的出发点只是为了研讨,是希望在相互研探中找出所希望的。不是为达到结果而进行,而是为继续发展而进行。此类课主题明确且需单一,如或是就最有价值的教材内容选择而研,或是为提高问题质量而研,或是为分析学生学习心理而研。听这类课,教师要紧扣“研题”,认真观课、反思、分析,不要追求面面俱到。“研”,石开也,所以,此类课的研,重在深度,而不在广度。相对于展示课、示范课,研讨课的成功与否倒在其次,主要的是给我们的研树靶子、提供鲜活的素材。如能引起每位听众对研讨主题的深入思索,此研讨课之意图也。“常态课”重在“常”。常者,普通、平常之意也。所谓常态课(俗称家常课),相对于展示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公开课的概念而言的。此类课广义上是指常规、自然或本来状态下,每天按课程表进行的日常课堂。科学一点说,常态课是指教师独立完成备课,没有经过试教,基于现实的资源条件,运用超越现实的智慧和才能,融入个人创造性的劳动,从而呈现出的丰富而灵动的课。听这类课,教师要在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从教学日标确立与达成、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细节把握、教学评价运用、学生的学习状态等不同的关注点,去反思、去比较、去找差距,去关注常态下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呈现,从而更好地上好自己的课。教学中,常态课是“碧空”,正因为如此,教学不可能没有常态课,因为缺少了它,就等于没了教学。教师听此类课如能感受到,“常态课”学习目标追求“具体”“达成”,组织形式注重“活动”“开放”,素材选用追求“优教”“促学”,学习指导应该“得体”“适切”的“别样风采”,此常态课之境界也。如果说“公开课”则是让教学走向艺术尽善尽美、精益求精,那么“常态课”是让教学回归白然朴实无华、纯真素雅。明白了“四课”之侧重,我们听课时才不会手忙脚乱,才会“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胜似闲庭信步”,才能享受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