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学习心得体会.doc_第1页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doc_第2页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doc_第3页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doc_第4页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赤城街道黄榜小学 林魏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千百年来,师者就用这样的崇高建立起了师德的大厦,也建立起了让人仰望的师道尊严。可如今,这座大厦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师德面临着众多的拷问。一个不该成为话题的话题,最终成为话题了。“师德”注定会成为2008的教育关键词,有关师德的人物、事件和讨论在这一年就没停止过。杨帆、季广茂让我们思考,范跑跑、杨不管让舆论哗然,谭千秋、叶志平让世间动容舆论、反思一浪高过一浪。学习了2008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师这个独特的身份,我不禁思考:何为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人类历史上很早出现的一种重要职业,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的道德要求。师德就体现了这种特殊要求,它是调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社会等方面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新的职业道德规范由原来的8条改为6条,在保留原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条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指出,无论怎样修改,师德规范的主旨不会变,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爱的大师霍懋征老师也说,没有爱,就没有一切。所谓师德,就是为师者之良心。所谓良心,就是为天地立心可以概括为一个字:爱。爱是贯穿“知情意行”之间的一条纽带,没有这个纽带,师德根本不可能发生什么作用。 首先是祖国之爱。教师是否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否具有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教师,应该处处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躬身实践,以自身的爱国情操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如抗洪救灾、冰雪灾害、四川抗争救灾以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等,都让我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但是我们该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呢?怎样能够才算是爱国呢?我认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祖国的热爱。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的校长说过“爱国是很具体的”,作为现在的老师,爱国并不是每天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当老师的,国家就是面前的学生。每一次,当我站在讲坛上,我都激情满怀,因为,在我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学生,更是我们的国家。我是在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光荣更伟大的职业吗? 二是事业之爱。爱岗敬业是每一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奉献是师德建设的前提,而奉献精神就是要使教师与教育事业和谐地融为一体,使教师的精神追求与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融为一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知识与个体的整合,从师德建设的角度来说,需要教师既要考虑自己发展,但更多是“为人”。在“为人”的同时,不断自我批评,找出自我差距。也可以在奉献的过程中达到自身境界的提升。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师在奉献的过程也就是自己收获的过程。倘若不是把奉献作为前提,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而把教育工作当作一份平常的工作,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不能达到和谐的境地,教师也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总之,教师在对待别人的评价时,应“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付出,而是担心自己不懂得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努力。 做一名教师是我自小的理想。一开始是因为受到了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希望长大后也能够像老师那样去关爱学生,感动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我渐渐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伟大与崇高,更加坚定我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当我真正地站上了三尺讲坛,我也知道了,热爱教育事业,并不是一句空泛的话,它更多的是体现在细微处。第一次教书学校就委以重任,安排我教高二年级的两个重点班,而且自己刚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心里甭提有多大的压力了。而且有人告诉我这里的学生基础很差的,你随便讲讲,让他们听得懂就可以了,用不着多费心神。但我热爱教育事业,不会因为压力大而有所退缩,更不会因为学生容易应付而敷衍了事。为了鼓动学生的志气,我第一节课就给他讲了“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来让他们经受起奋斗过程中的困难与考验;为了把握好学生的基础,我主动地请教所有教过他们的老师;为了处理好课文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我每次备课都翻阅大量的资料,奋斗到凌晨;为了更快地与学生沟通,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我在学生的周记本上写下了密密麻麻的文字然而,这一切并未能得到学生和老师的认可。因为是中途接手教他们,他们早已经接受了前任老师的教法,对我的教法很排斥,有的在周记里抱怨指责,有的找前任老师倾诉,有的就级长那里投诉面对学生的不理解不接受,面对自己工作的不足,虽然心里感到了一些委屈和难过,但我并没有气馁,反而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地诚心向老师请教,也诚恳地让学生提出批评意见,并讲述一些令他们佩服的言论引起他们队我的好感。经过两三个星期的磨合,学生终于开始接受我了,也有一些学生在周记里肯定我的做法。我想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执著的热爱,我是很难克服那诸多的责难和委屈的。每一次遇到挫折,我都会想起自己已经是一位老师,已经实现人生理想,心中的激情便油然而生,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我在这里工作,从事教育事业,不但经受过学生的不理解,也经受过家人的不理解。教师本来就是清贫的职业,而且这里的工资水平不高,父母一直希望我考公务员,帮补家里的经济,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的理想。住的宿舍虽然简陋,但和谐的同事关系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吃的是饭堂里粗糙的饭菜,但学生的进步与肯定就是我丰富的精神粮食。在这里,我每天都在感受着理想的力量,这是多么幸福啊。 忽然想起已经故去的两位北大的优秀教授,一位是王选,一位是孟二东。他们的事迹,在这里不用多言了。对比王选和孟二东,我深感师德建设的高贵与艰难。在当下功利思想泛滥、浮躁之风盛行的情势下,如果没有一种淡泊的情怀,恐怕很难达到甘于寂寞、敬业奉献的师德境界。孔子论语雍也中说:“贤哉回也。一箪事,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钱钟书先生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这几句话,细细想来,都是很有道理的。站在学问的制高点上看,师德是与摆脱外资的功利诱惑成正比的,也越有可能拥有真正的师德。而这种超拔世俗的师道方是影响后世的师德。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些优秀教师用生命保护学生的安全,他们的行为诠释了人民教师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师德形象,他们永远是我们心的榜样。 三是学生之爱。人们说母爱是人世间最为博大高尚的爱,宛如土地哺育着种子,并不想索取酬谢。而我认为,教师的爱也是无私的,而且更高尚。许多优秀的人民教师,他们甘于奉献,不求索取。正是他们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对学生真挚的关爱,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凯歌。人们都把师爱比作是甘泉、是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的确,教师的爱,是学生引路的明灯,引导着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引导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遨游。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如何关爱学生就成为我所思考和探索的一个课题。我虽然刚走上讲坛,缺少丰富的工作实践,但我依然深深地懂得:关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基本点和出发点,更是师德的灵魂所在。只有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师生互动,有的放矢。 我认为关爱学生就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像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关爱他们。刮风下雨了,叮嘱学生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天气转冷了,吩咐学生要注意保暖,回家带被子;学生的手受伤了,给予一声关切的问候;有学生在周记里流露出消极的情绪,及时跟他们谈心;学生病了,给她披上自己的衣服;学生考试不理想,给他们讲励志故事我执着而细微的爱,消解了我和学生之间的陌生,沟通了我们之间的心灵,让我们从理解中建立感情,也让我的工作尽快地走上了正轨。可见,关爱学生,不仅是师德的要求,更是教师树立自身形象、顺利开展工作的必然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严爱结合,爱中有严,爱而有度,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严格训练的基础上,在愉快的环境中不断进步。现在我已经与学生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关系,下课像朋友一样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但上课的时候,也能保持自己的师道尊严,严格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有几个学生曾以学习任务紧为由,迟交了周记,第一次我原谅了他们。第二次有些人依然迟交,我私下里跟他们谈话,规劝他们要认真对待学习,教导他们如何处理学习时间。后来依然有人迟迟未交。我就在班上严厉地批评了不交作业的现象,并叫他们到办公室里接受训话,并告知他们会把情况像班主任反映。经过严厉的教导,班上就不再出现迟交或不交作业的情况了。 北师大教授林崇德教授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决定了我们要天天与孩子(学生)打交道。我是一名教师,也将是人之父母,我深深地知道:孩子需要爱、需要理解。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像爱自己孩子一样去爱自己的学生,创造轻松的环境,是关爱他们;对他们严厉,又何尝不是一种关爱呢?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严慈相济背后的深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以“以人为本”为主线,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这就是坚持道德规范里的“教书育人”的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是坚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同兴趣,让学生自由、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社的唯一标准。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鼓励我的学生自由的发表见解,鼓励不同声音的出现;我也不再为了迎合他们的习惯,明明白白地要告诉他们答案是什么,文章的特色是什么等,而是创设情景让他们自己思考,通过讨论交流来得出自己的见解,也注重方法的传授,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上课时也不时穿插蕴含大道理的小故事,塑造他们良好的品格。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在安排课前的实践练习,上讲台自主鉴赏诗歌。虽然一开始他们都不习惯、不接受,怨言连天,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好处了。建设一支学高、德正的师资队伍,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形成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是师德建设的根本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教育思想的进步。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在教育教学中机要注重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心身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称得上教育的真正成功。其次是要注意为人师表,发挥老师的典范作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学行都要达到人师和世范的标准,教师是学生之范,更是社会之范。“师乃启蒙”,开启蒙昧一个教师开启学生的心灵,塑造他们的人格;一群教师开启社会的头脑,构筑社会的灵魂。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小至平时的言行举止,大至人生的价值观念,都是学生的摹本。要教学生写好一个“人”字,自己必须先是一个站得稳正的人,而且不能摆着仰面朝天的高姿态,如一尊尊石像只能让学生去仰望,而是应该是有血有肉的真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并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我虽然不是班主任,但为了让学生注意仪容仪表,自己也剪了齐耳的短发;每一节课都会早早到达教室;无论工作多忙,甚至通宵达旦,也会依时改完作业;无论什么时候都使用文明的语言,来熏陶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我用自己在大学里学习的礼仪规范,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不良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力和自我克制力,通过优美的仪表、典雅的举止、得体的谈吐、翩翩的风度,表达出对学生的尊重、友好和善意,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融会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言传和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身教,言必行,行必果,关怀学生,爱岗敬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师德如春风化雨,在师生的互动中熏陶学生的心灵,用慢慢的炉火炼出一块块好的金子,用沉稳的笔锋写出一个个端正的“人”字。 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与最终目的是社会道德之范。在公众看来,教师承担着更多的社会道德责任。据中国青年报消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搜狐教育频道在2004年11月10合作实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9的公众认为教师应该比其他职业的人在道德上负有更多的责任。教育是通过影响人而推动社会的。“百年树人”的同时也树立起一个社会。“没有教育的社会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没有师德师范作主导的教育是一种对社会做负功的教育。”教师道德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过程,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体现了社会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识大体、明大义、严谨治学、抑恶扬善每个教育工作者以及整个教师群体都要有高尚的修养情操和道德境界,那样才能无愧于“社会道德良心的基石与支柱”这个神圣角色特别是在重大变革的时期,如何使社会中的人们的头脑变而不乱,教师的熏陶、感化和道德示范毋庸置疑地起着基因性的作用,影响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一代人。 再次,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除了是学生的行为之范,更是学生的学问之范。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终身教育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设想如果一个老师他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他如何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材?教师自己也需要端正态度,不断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原以为自己在大学里努力学习,就已经掌握了教书育人的知识与能力了,直至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才知道自己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还是非常不足的,而且自己掌握的只是理论上的知识,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不懂得如何把握好学生、备好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学生的实际问题。我主动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经常去听他们的课,吸取他们的教学精华,这种学习,让我很快地成长起来。除了要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