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重庆市主要粮食作物防灾减灾技术意见市农委种植业气象灾害防治组(2010年2月)全球气候变暖是气候发展总体趋势,气候变暖造成地区气候和天气发生较大变化,引发频繁的气候灾害和生物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抗灾避灾夺丰收的思想,强化对我市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和减灾途径的认识,当异常天气出现时,充分利用我市作物种类多、农业抗灾避灾经验比较成熟的有利条件,扬长补短,趋利避害,有效地减轻灾害损失,确保2010年粮食生产任务完成。一、2010年我市气候总体趋势据气象部门预计,2010年气象趋势为大部地区气温比常年偏高;年降雨量接近常年偏多;盛夏大部地区有2025天一般性伏旱,长江沿线局部地区稍偏重;中西部部分地区有洪涝,汛期涝重于旱。二、农作物主要灾害(一)气象灾害1.干旱。干旱是我市农作物生产的第一大气象灾害,春、夏、伏旱均有发生,而危害最大、频率最高的则是伏旱。春旱主要是影响玉米播种出苗,造成水田黄浑,缺水整秧田,使在土小春作物受旱。夏旱主要是影响水稻和红苕的适时栽插。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伏旱严重影响中稻开花结实和再生稻发苗,影响低山区玉米灌浆成熟,在土红苕大面积萎蔫、干枯甚至死亡。2.低温阴雨。我市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的绵阴雨寡日照,影响水稻分蘖成穗和穗分化,降低成穗率;影响低海拔地区玉米正常扬花授粉,造成玉米秃尖、空秆;影响小麦和油菜等小春作物收晒;引发小麦赤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9月中下旬的低温秋绵雨,影响低中山地区稻谷的收晒,收割机无法下田收割,造成穗发芽;影响中山地区玉米、水稻的正常灌浆结实和成熟收获。3.寒潮。3、4月份是我市低温强寒潮灾害天气多发时段,这种灾害天气的发生特点为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一次寒潮过程35天,但影响范围较大。低温强寒潮天气容易造成水稻、玉米等作物烂种、死苗。4.洪灾。6、7月份我市易发生区域性暴雨天气,造成农田冲毁,作物淹没或折断,作物产量严重受损。5.风雹灾。风雹灾多发于35月,东南部、东北部地区尤其是山区较多,西部较少。该灾害天气具有发生时间、地点不确定性,一般在多日气温持续大幅上升、强对流天气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冰雹灾害天气。冰雹灾害天气容易造成大春“四苗”和小春在土作物损害,对烟叶、蔬菜影响较大。(二)生物灾害1.虫害。我市发生的生物虫害种类较多,目前对粮油作物影响较大的虫害,在水稻上有二化螟、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上有玉米螟;小麦、油菜上有蚜虫。2.病害。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 玉米上有纹枯病; 小麦上有条锈病;油菜上有菌黑病;洋芋上有晚疫病。三、主要粮食作物防灾减灾技术措施(一)水稻1.加强稻田蓄水。一是做好冬水田绞田边,加高、加固田埂,防漏防渗等蓄水、保水工作,确保水稻播栽用水;二是两季田地区要抓好4月下旬到6月上旬初夏的雨水蓄保,抢时耕整干田,确保满栽满插;三是抓好6月底到7月初伏前的自然降水,引水入塘、库及稻田蓄水,以抗御伏旱。2.适时早播早栽。当地气温稳定在10(旱育秧8)以上,采用地膜保温育苗。海拔350米内、500米内地区,应分别掌握在3月5日、15日前适时早播,使齐穗期出现在7月中旬前,避开高温伏旱对水稻的杨花、结实的影响。3.节水栽培技术。一是全面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二是缺水区大力开展集中育秧、异地育客秧和商品化育秧,利用有水田在本田培育两段秧(即加大抛秧和中小苗秧栽插密度,待以后再匀苗栽大田)。三是适当稀播匀播,或在秧苗56叶时喷施多效唑等措施增大秧龄弹性,培育壮秧。四是抢水、撵水、匀水栽秧;五是缺水栽秧时,应在稻田土壤湿润的条件下,打窝栽插带土小秧苗(如抛秧),淋足定根水,保证成活;六是秧龄达80天以上仍不能栽秧,可采用培育老秧再生稻。七是示范水稻地膜全覆盖技术,充分利用地膜的增温保湿功能,确保适时早栽,提高抗旱能力。(二)玉米1.地膜全覆盖栽培。玉米地膜全覆盖栽培可以保证我市玉米的早播早栽,使低海拔地区玉米全苗壮苗,在梅雨时节前正常杨花授粉,高温伏旱前灌浆成熟,使中山地区玉米避开或减轻后期低温阴雨等不利气候危害,争取玉米丰产,是抗灾避灾的重要措施。适用于重庆市海拔800米以上的冷凉深丘山区、渝西春夏季干旱易发地区、沿江河谷易淹地以及需要提早上市的鲜嫩玉米生产区。2.适时早播。当盖膜土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一般河谷易淹地、平坝浅丘区2月下旬播种,西部春夏旱地区应在3月510日,东南部高海拔地区可根据海拔高度适当推迟,最迟不得超过4月15日。3.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为了减轻阴雨或干旱天气对玉米授粉的影响,可采用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技术。即在雄穗抽出30%50期间,隔行或隔窝去掉雄穗,待散粉期选择晴天上午10时前,用两端不封口的竹筒或纸筒,一端套上1-2层纱布,将采集的花粉装入筒内,立即在雌穗花丝上方轻轻抖动,并不断拨动花丝,使花粉落在柱头上。花期如遇严重干旱,为保证花粉数量,应该不去雄,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已经去掉部分雄花的地块,如遇特殊气候,如大风、长时期阴雨等,花粉损失大,应异地采集花粉完成授粉。(三)红苕1.起埂栽培。我市坡耕地较多,红苕起埂栽培,不仅可防旱防涝,改善土壤营养条件,增强水肥的保蓄能力。而且可增大昼夜温差,增加干物质积累,有利于减小高温干旱和洪涝灾害对红苕生长的影响,促进块根的形成和膨大,提高单产。埂的大小要根据地势、土质、种植方式而定。保水力强的粘土,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埂宜高不宜宽。保水力差的砂土及易旱地,埂宜宽稍矮。一般小埂宽70-80厘米,高33-40厘米,栽单行。大埂宽100-110厘米,高26-30厘米,栽双行。2.早播早栽。为保证红苕在伏旱高温来临之前封垄,以增强其抗旱能力,要采用地膜覆盖,适时早殡,尽量提早栽插期。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便可开始殡种。重庆低海拔沿江河谷区域以3月上旬殡种为宜,中山丘陵区域以3月中旬殡种为宜。提倡中山地区在低海拔地区建立苗床地,以保证适时早栽。栽插最佳时间是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越早越好。栽插尽量选用尖节苗,起埂时施入包心肥,栽后施足定根粪水,促进早成活。(四)小麦重点是开好“四沟”,防湿害防病害。即深挖主沟(一般深50厘米,宽30厘米),开好厢沟(深45厘米,宽25厘米),理通背沟(开到犁底层),疏通边沟,使其沟沟相通,排水通畅,达到明水自排,暗水自降,潜层水滤得干,旁渗水切得断,雨停田干,减轻连阴雨灾害的影响。(五)洋芋重点是开好起埂栽培,防湿害防病害。一般埂宽1米,埂高20厘米左右,每埂种两行,窝距26-33厘米。洋芋晚疫病发生与气象条件十分密切,为减少危害,首先是选用抗病品种。第二要精选种薯,不断淘汰病薯,减少初侵染源。第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促进植株健壮成长,增强抗病力。及时中耕除草和培土,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异地深埋和焚烧。第四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5%薯瘟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六)多种种好晚秋作物利用重庆晚秋温光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有利条件和技术优势,多种种好再生稻、秋洋芋、秋红苕、秋玉米、秋大豆、秋荞、再生高粱、秋菜等晚秋作物,是促进全年粮食稳定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各地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推广相应良种及其配套高产高效技术,减轻灾害损失。(七)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