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5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5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5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5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5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地壳的运动规律 体系构建 答案速填 向斜 裂谷或陡崖 岩浆 活跃 侵蚀 固结成岩 堆积 主干自查 1 画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标出相互间作用 提示 2 简述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的原因 提示 背斜顶部受张力 岩性疏松 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 岩性坚硬 不易被侵蚀 形成山岭 3 举例说明流水与风力的主要堆积地貌 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提示 1 流水堆积地貌 冲积扇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 流出山口 地势趋于平缓 河道变宽 水流变慢 泥沙大量沉积 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三角洲 河流到达入海口时 河道变宽 流速极缓 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 河漫滩平原 河流流经中下游河段时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水下堆积体形成河漫滩 多个河漫滩形成河漫滩平原 2 风力堆积地貌 风在搬运途中 当风速减小或气流受阻 导致风沙堆积 形成沙丘或沙垄 4 指出风 流水 海浪 冰川四种外力作用的主要分布地区 提示 1 风力作用主要分布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 2 流水作用主要分布在湿润 半湿润地区 3 冰川作用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4 海浪作用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考点一外力作用与地貌命题角度1流水作用与地貌 典题探究 2016 全国卷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 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 1 3 题 1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 海岸线 a 向陆地方向推进b 向海洋方向推进c 位置稳定d 反复进退 2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 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a 形成新的贝壳堤b 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 形成河口三角洲d 迫使河流改道 3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 位置稳定 泥沙沉积量小b 位置稳定 泥沙沉积量大c 位置多次变动 泥沙沉积量小d 位置多次变动 泥沙沉积量大 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 审材料 获信息 1 材料信息 信息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形成 信息 海岸线的堆积物主要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 2 图像信息 信息 新的贝壳堤不断形成 原贝壳堤离海岸线距离越来越远 第二步 析设问 抓关键 1 关键词 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 贝壳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贝壳在同一海岸地带堆积 形成时间 这就要求海岸线位置比较稳定 2 关键词 在贝壳堤外堆积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 并在 堆积 形成新的 长期堆积 使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变 长 贝壳堤外 海岸 大 3 关键词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 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由多条贝壳堤的位置变动可说明河口海岸线经多次位置的变动 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 1 c 2 b 3 d 河流冲积物 答题技法 图示法对比分析不同侵蚀 堆积地貌的形成 1 河流不同河段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的差异对比 2 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命题角度2风力作用与地貌 典题探究 2016 惠州一模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 年降水量40 80mm 蒸发量超过3000mm 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 平均海拔200 300米 集中分布 下图所示 研究发现 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 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 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 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 及钙质胶结层 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 内核 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1 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 并说明理由 2 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 审材料 获信息 1 材料信息 信息 可知年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 说明气候 主要外力作用以 作用为主 信息 可知湖泊周围的钙华和钙质胶结层会使沙丘趋于固定 沙丘内部水汽会吸附风沙 干旱 风力 2 图像信息 信息 可知沙山位于湖泊的东南 呈东北 西南延伸 信息 沙山西北坡缓 东南坡较陡 第二步 析设问 抓关键 1 关键词 主导风向 沙丘迎风坡一侧坡度缓 因此主导风向为 2 关键词 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沙山的成因主要从沙源丰富 外力阻挡使风力沉积作用加强两个角度分析 该地以风力作用为主 周围多 沙源丰富 材料中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会阻挡风沙 沙山内部水及水汽对沙有吸附作用 从而使沙固定 西北风 沙地 答案 1 西北风 偏西风 理由 沙山 链 东北 西南延伸 沙山西北坡缓 受风力侵蚀 应为迎风坡 2 风力强盛 沙源丰富 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 使风沙在此沉积 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 沙山内部湿润 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 沙山不断长高 母题拓展变式 1 推测图中沙丘东南侧有泉分布的原因 解析 泉主要是地下水出露 从图中可以看出沙山内部水蒸气上升 遇到地表冷却凝结 形成液态水 沿地势渗流 在低洼的地区渗出 形成泉 答案 沙山内部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 形成液态水 沿地势渗流 在低洼的地区渗出 形成泉 2 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 并分析原因 解析 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 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 风力搬运能力减弱 颗粒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的后沉积 背风坡一侧 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因此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 答案 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 原因 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 风力搬运能力减弱 颗粒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的后沉积 背风坡一侧 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答题技法 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的方法 1 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 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题组通关 2015 全国卷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 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下图 完成1 2题 1 1975 2004年 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 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 持续淤积b 先侵蚀 后淤积c 持续侵蚀d 先淤积 后侵蚀2 推测1992 1997年期间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解析 1选d 2选b 第1题 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增大时 则以泥沙淤积为主 反之则以侵蚀为主 从图中可看出 1975 1978年 距起始点距离呈变大的趋势 故此时间段以泥沙淤积为主 而1978年以后 距起始点距离呈变小的趋势 故此时间段以侵蚀为主 第2题 1992 1997年 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持续缩小 说明该时间段内泥沙沉积作用持续减弱 此题可逐项分析如下 2015 北京文综 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 读图 回答3 4题 3 图中 a 甲地陡峻 喀斯特地貌典型b 乙地低平 泥石流灾害频发c 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 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4 图示地区 a 地势西高东低 南高北低b 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 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 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解析 3选c 4选d 第3题 图示甲地岩层为花岗岩 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 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的地区 乙地地势低平 不易发生泥石流 从地下水水位分析 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 丙村地势低平 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 第4题 由图可知 地势西高东低 由引水渠流向可知地势北高南低 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 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 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有关 渠水通过蒸发 径流及下渗参与水循环 加固训练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读图完成 1 2 题 1 该沙丘位于 a 冲积扇b 洪积平原c 三角洲d 河漫滩 2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 b c d 解析 1 选d 2 选c 第 1 题 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 不可能分布在河流中游 洪积平原是指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平原 与图示信息不符 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 洪水发生时被淹没 枯水期露出 是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图中沙丘就分布在河漫滩上 第 2 题 由材料可知该沙丘为爬升沙丘 方向应向上 排除 结合沙丘迎风坡坡度缓 背风坡坡度陡 可判定为 图 考点二地质构造与岩石圈物质循环命题角度1三大类岩石及岩石圈物质循环 典题探究 2015 浙江文综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图中 为岩层编号 其年代由老到新 据此完成 1 2 题 1 图中甲 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甲 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 甲 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 乙 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 乙 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 有人称丙处山峰为 飞来峰 其岩石可能是 a 石灰岩砂岩b 花岗岩流纹岩c 大理岩石英岩d 安山岩玄武岩 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 审材料 获信息 1 材料信息 信息 岩层 最老 最新 2 图像信息 信息 甲处地貌为山地 岩层向下弯曲 地质构造为 向斜 信息 乙处地貌为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地质构造为 信息 丙处有断裂和岩层运动方向指示 谷地 背斜 第二步 析设问 抓关键 1 关键词 地质地貌 甲处为向斜山 乙处为背斜谷 背斜顶部受 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2 关键词 丙处 飞来峰 丙处有断裂和岩层运动方向指示 表明其与图中乙处左侧 岩层应该是同一岩层 都成层分布 属于 石灰岩 砂岩属于沉积岩 花岗岩 流纹岩 安山岩 玄武岩都属于 大理岩 石英岩属于 张力 沉积岩 岩浆岩 变质岩 答案 1 c 2 a 答题技法 岩石的判定方法 1 根据岩石的名称判断 常见的沉积岩 砂岩 砾岩 页岩 石灰岩等 常见的变质岩 大理岩 石灰岩变质而成 板岩 页岩变质而成 石英岩 砂岩变质而成 常见的岩浆岩 花岗岩 玄武岩等 2 根据成因和特征判定 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 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 多发育在侵入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地带 岩浆岩分为两类 喷出岩多有气孔 侵入岩结构致密坚硬 是较好的建筑材料 命题角度2地质构造与地貌 典题探究 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 回答 1 2 题 1 与上图甲处地形成因相同的是 2 乙河段 a 干流自南向北流b 由断裂下陷而成c 地壳活动活跃d 流水沉积作用显著 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 审材料 获信息 图像信息 信息 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 信息 岩层的新老关系 对比可以判断甲中间 两翼 可判断为 乙中间老两翼新 可判断为 西南横断山 区 新 老 向斜 背斜 第二步 析设问 抓关键 1 关键词 甲处地形 甲处为两侧河流支流的发源地 所以地势 据岩层判断为向斜 故为向斜山 与b图形成原因相同 2 关键词 乙河段 根据支流向偏南方向流动 可知河流干流自北向南流 乙处为河谷 据岩层判断为背斜 故为背斜谷 是流水侵蚀而成 该处山高谷深 水流侵蚀作用强 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地壳活动活跃 高 答案 1 b 2 c 答题技法 地形 地貌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思路 1 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类型 属于五种地形 山地 平原 高原 丘陵 盆地 中的哪一类或几类 如 以 地形为主 地势特征 高低 起伏状况 如 哪高哪低 起伏大小 等 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在区域中有多种地形时 要分别说明 如 北部为 山地 中部为 平原 南部为 高原 等 特色和典型的地貌形态 如多喀斯特地貌 多风力地貌 冰川地貌广布 山高谷深 纵列分布等 2 地形 地貌的成因分析 地形和地貌成因一定要从内力和外力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切不可遗漏 如分析渭河平原的成因 一方面是内力作用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 另一方面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平原 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题组通关 2016 浙江文综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 地貌剖面图 图中地层年代由 到 变老 图中阶地 用t表示 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 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据此完成1 2题 1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 正确的是 a 向斜东侧大b 背斜东侧小c 向斜西侧大d 背斜西侧小2 矿产调查发现 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 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解析 1选c 2选b 第1题 图中自谷底向东西两侧分别为砂岩 页岩和石灰岩 其地层年代由新变老 因此为向斜构造 对比两岸河流阶地地貌形态可知 西侧阶地沉积物较少 同一阶地的高度较高 说明该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第2题 该贵重金属矿物主要分布在河床沙中 因密度较大 故应该与大的颗粒物质一起沉积 图中四地中 丙 丁位于山地 不会有来自上游的物质 甲 乙相比 乙地阶地面积最大 沙和卵石的沉积厚度较大 因此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 2016 天津一模 下图为某山坡地地质剖面图 该地潮湿多雨 岩层存在潜在滑移的风险 据此并读图回答3 4题 3 岩层倾斜方向与山坡同向称为顺向坡 反之则为逆向坡 图中若有地质灾害发生 安全风险最大且判断依据合理的是 a 甲处最危险 因其位于顺向坡地b 乙处最危险 因其位于山顶c 甲处最危险 因其位于逆向坡地d 丙处最危险 因其位于顺向坡地 4 开挖甲处岩层所出露的岩石在地质历史时期是 a 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b 由生物遗骸堆积形成c 经沉积作用固结形成d 经高温 高压变质形成 解析 3选d 4选c 第3题 岩层倾斜方向与山坡同向称为顺向坡 岩层容易发生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