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docx_第1页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docx_第2页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docx_第3页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docx_第4页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琴的文化内蕴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和、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了天下鼓琴的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道:“若要抚琴,必择净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石林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按一曲。 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_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操琴者的特殊身份使得琴乐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琴乐追求“和雅”“清淡”的审美情趣,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的深远意境。 C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D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儒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的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_ A不掌握点和线的理论就不懂得平面的知识,不掌握平面的理论就不懂得立体的知识,学习几何就得按部就班,由浅入深。 B我们班的吕宁同学,书报读得多,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常常令听者有如坐春风之感。 C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述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无庸置喙的。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的结局,拍卖行可谓是绞尽脑汁,制订了一系列的对策,但结果还是让人遗憾 B.这位江西姑娘在51届“世界小姐”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名,成为本次大赛惟一进入“十佳”殊荣的亚洲选手 C.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D.足坛名帅戚务生的执教经验丰富,在短短5年内,把云南红塔队改造成一支甲A强队,为西南足球赢得荣誉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选自2016年01月20日人民日报)(1)根据文中“家国情怀”的阐释,下列经典名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_ A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D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 A在人们的意识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就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 B家国情怀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它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C因为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所以感念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D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们只要正家风、齐家规就可以构建起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_ A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将对国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B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 C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D有了家国情怀的丰润,我们的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就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四、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窜:流放,贬谪此处应为被动用法 B.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逆:违背 C.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 相:偏指一方,指受灾的列国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5.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殁以六月二日 /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B.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C.常与孟幾道言而痛之/ 则仆与幾道十年之相知 D.归而谋诸妇 / 投诸勃海之尾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妾于吴者 名词用作动词,带着臣妾 B.忧劳可以兴国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兴旺 C.掠予舟而西 名词作状语 向西 D.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形容词作动词 保全7.下列各句与例句“惟兄嫂是依”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士之好廉名者B.复游于赤壁之下 C.夫晋,何厌之有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8.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穷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宁朝夕,唯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无他故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有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乎尔!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有群小之愠愠:怨恨B举为灰埃举:全部C宥而彰之宥:藏D斯道辽阔诞漫道:道理(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 A或以不给左右或欲引相如去B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C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若入前为寿(3)关于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 B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 C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 D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名为书信,实际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借王参元失火之事,反映了“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这一发人深思的现象。 B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借祝贺王参元家失火,赞扬了王参元的人品才能,抨击了小人当道、积毁销骨、社会积弊丛生的现实,揭示了制度扼杀人才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 C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 D柳宗元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强调文章要有思想,为社会服务。他的捕蛇者说就是典型的例子。而贺文除此之外,还渗透了“祸福相倚”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2)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六、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0.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自己广纳贤才的心胸,希望贤才多多益善的句子是“ _ , _ ”。 (2)离骚中与成语“方凿圆枘”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 _ ? _ ?” (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 _ , _ ”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6.0分)11.阅读林清玄可以预约的雪(节选)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 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我们逐渐地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 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那是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 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 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忧,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1)请结合文意,概括文中“常”与“变”的内涵。作者认为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中的“常”与“变”?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远离村人刘亮程 我每天的事:早晨起来望一眼麦垛。总共五大垛,一溜排开。整个白天可以不管它们。到了下午,天黑之前,再朝四野里望一望,看有无可疑的东西朝这边移动。 这片大野隐藏着许多东西。一个人,五垛麦子,也是其中的隐匿者,谁也不愿让谁发现。即使是树,也都蹲着长,躯干一曲再曲,枝桠匐着地伸展。我从没在荒野上看见一棵像杨树一样高扬着头、招摇而长的植物。有一种东西压着万物的头,也压抑着我。 有几个下午我注意到西边的荒野中有一个黑影在不断地变大。我看不清那是什么东西,它孤独地蹲在那里,让我几个晚上没睡好觉。若有个东西在你身旁越变越小最后消失了,你或许一点不会在意。有个东西在你身边突然大起来,变得巨大无比,你便会感到惊慌和恐惧。 早晨天刚亮我便爬起来,看见那个黑影又长大了一些。再看麦垛,似乎一夜间矮了许多。我有点担心,扛着锨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穿过麦地走了一阵,才看清楚,是一棵树。一棵枯死的老树突然长出许多枝条和叶子。我围着树转了一圈。许多叶子是昨晚上才长出来的,我能感觉到它的枝枝叶叶还在长,而且会长得更加蓬蓬勃勃。我想这棵老树的某一条根,一定扎到了土地深处的一个旺水层。 能让一棵树长得粗壮兴旺的地方,也一定会让一个人活得像模像样。往回走时,我暗暗记住了这个地方。那时,我刚刚开始模糊地意识到,我已经放任自己像植物一样去随意生长。我的胳膊太细,腿也不粗,胆子也不大,需要长的东西很多。多少年来我似乎忘记了生长。 随着剩下的活儿一点一点地干完,莫名的空虚感开始笼罩着草棚。活儿干完了,镰刀和铁锨扔到一边。孤单成了一件事情。寂寞和恐惧成了一件大事情。 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而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