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江苏考试说明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 2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3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一废宰相设内阁1 宰相制度的废除 1 背景 明太祖认为 权势过重 妨碍 的高度集中 会导致社会动荡 丞相 皇权 胡惟庸 六部 皇帝 丞相 2 内阁的出现 1 原因 废除丞相后 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 政务繁多 殿阁大学士 政事 文渊阁 机密事务 票拟权 内阁 中央一级 内侍 知识点二军机处的设立1 背景 1 清初 仿照明朝制度 设内阁 置六部 2 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决定 3 康熙帝时 为扩大皇权 在宫内设南书房 2 设立 1 时间 时 2 目的 办理西北军务 3 职能 1 接受皇帝召见 2 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 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议政王大臣会议 雍正帝 跪受笔录 4 作用 1 提高了行政效率 2 君主专制加强 进一步巩固 中央集权 考向一明朝内阁的职权 性质和作用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史料二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 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 皆上窃君上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 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 卷史料三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室 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 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 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 于是皇帝在法理上 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 中国传统政治 1 史料一中的 票拟 是指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批红 是皇帝对票拟的审定 2 史料二中 只备论思顾问 说明内阁大臣只是皇帝顾问 不具备宰相的职权 史料中 皆上窃君上威灵 说明内阁首辅的权力不是来自制度 而是来自于皇帝的信任 3 史料三中 私人办公室 体现了内阁的性质 真正领袖 说明内阁制度强化了皇权 强调了内阁制的作用 1 根据史料一二 说明内阁的权力有哪些 有人认为 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 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提示 权力 拥有 票拟 职权 看待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没有决策权 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 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2 结合史料三及所学知识 说明内阁的性质及其作用 提示 性质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作用 加强了皇权 史论归纳 宰相与内阁的比较 命题分析 考法1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是中枢权力体系的重大变化 内阁制度是统治者为实现专制独裁而进行的制度创新 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历史阶段 解答时需根据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排除干扰项即可 考法2从内阁体制的僵化角度命题 清初沿袭明制 设内阁 但内阁处理政务往往依据既定案例 墨守成规 命题人往往利用材料创设新情境命题 解答时需要依据材料反映的史实和历史现象解答 考法3从中外对比角度命题 明朝内阁制不仅区别于历代宰相制度 更与西方的内阁制存在本质区别 解答此类试题可从性质 权力结构及实质等角度思考 1 2017 江苏扬州模拟 据史书记载 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 面对 密揭 票拟 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 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 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 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 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 这种现象 a 表明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b 说明内阁参与决策 有决定权c 体现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d 反映内阁地位上升 威胁皇权 解析内阁是皇帝的咨议机构 不属于国家的法定机构 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 内阁大学士通过 面对 密揭 票拟 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 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 可知 内阁参与决策 决定权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 故b项错误 材料 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 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 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 说明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 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内阁地位上升 参与决策 但要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 没有威胁皇权 故d项错误 答案c 2 2012 江苏单科 4 明成祖时 特简 选拔 解缙 胡广 杨荣等直文渊阁 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 入内阁者皆编 检 讲读之官 不置官属 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 朝位班次 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 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解析明成祖时 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 入值宫内的文渊阁 随侍皇帝 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内阁由此出现 后来 内阁地位日益提高 到嘉靖皇帝时 大权尽归内阁 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c项错误 a项是科举制度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b项错误 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 职能基本未变 d项正确 答案d 考向二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明太祖有次召见各郡富民时说 汝等居田里 安享富税者 汝知之乎 今朕为尔主 立法定制 使富者得以保其富 史料二孟德斯鸠在其 论法的精神 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 中国的专制主义 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 而变得更为凶暴 因此 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 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史料三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 则有分裂 有分裂则有力征 有力征则有兼并 兼并多一次 则专制权高一度 愈积愈进 1 史料一中信息 今朕为尔主 立法定制 使富者得以保其富 说明了封建王朝为地主阶级承担对农民实行更加严酷的强制措施 以便保证地主对农民剩余劳动的榨取 2 史料二中 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说明了中国君主专制具有独断性 随意性 易出现失误 3 史料三主要体现了梁启超对 古代专制政治发展趋势 的论述 1 根据史料一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 提示 统治阶级通过强化君主专制保护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 维护其政治统治 2 根据史料二 三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提示 1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采用高压恐怖手段维护统治 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 2 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 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史论归纳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根源及影响 1 根源 明清封建专制的加强 归根到底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制的发展以及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产物 明清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已步入晚期 地主阶级的腐朽性以及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日益明显 封建社会的基础很不稳固 因此 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国家政权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封建统治 以保证地主对农民的榨取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就是适应封建社会晚期地主阶级的这种需要而出现的 2 影响 积极影响 在维护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 抵御外来侵略 组织水利工程 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 防止分裂割据 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消极影响a 从目的看 它是为了维护渐趋衰落的封建制度和 家天下 的皇族统治 具有历史的反动性 b 从措施看 它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 违背了时代潮流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命题分析 考法1从发展变化角度命题 内阁制取代丞相体制 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明清时期政治中枢权力机构变化的具体表现 体现了皇权的空前加强 解题时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特征进行分析 考法2从社会主流价值思想角度命题 明清政治体制僵化导致社会风气变坏 如内阁官员处理政务 依样画葫芦 拘泥规制 空谈理性 轻视务实之风 解题时需结合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局限性分析 考法3从阻碍社会转型角度命题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压制了民主思想的萌发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难以实现社会转型 解题时需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潮流分析 1 2016 江苏盐城模拟 明朝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上 云 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 外有通政司 内则会极门 俱有号簿 惟内阁独得进密揭 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 外廷千言 不如禁密片语 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 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 通过 密揭 获得决策权c 对其它中央机构有一定牵制d 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解析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自始至终都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没有成为中央的正式行政机构 故a项错误 内阁有参与权 但是无决定权 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 内阁独得进密揭 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 外廷千言 不如禁密片语 可知 内阁作为特殊的皇帝内侍机构享有一定的决策参与权 对中央其他机构形成制约 故c项正确 清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 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故d项错误 答案c 2 2013 江苏单科 5 光绪 大清会典 载 谕军机大臣行者 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