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熟悉其变法的举措并分析其积极意义。2.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及失败原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王安石变法是终归封建社会重要的变革,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2)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进一步锻炼分析总结历史问题能力。2.过程与方法对照教材以及熟悉其它中国古代变法的实例,比较时代背景、内容、结果;3情感价值观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之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和内容;2.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一、变法的原因(一)、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积贫积弱的局面(三冗二积)1、积贫:冗官、冗兵、冗费(1)冗官:原因(表现)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每年通过科举制和恩荫赏赐方法大量授予官职。影响: 行政效率低下,财政负担沉重(2)、冗兵:原因(表现)“荒年募兵”政策。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为防止辽和西夏侵扰,在边防大量屯兵。影响: 军队战斗力弱,军费开支过大(3)、冗费:原因(表现)庞大军费官俸开支。大兴土木,修建寺院。皇室开支不断增大。每年给辽夏“岁币”。影响: 政府财政日益入不敷出。2、积弱:策略失当原因(表现):“守内虚外”政策,一半禁军驻守京师及附近,造成边境相对空虚实行禁军轮流驻守京师,形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影响: 军队战斗力弱,对辽和西夏战争败多胜少。根源: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危害:“三冗”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形成积贫局面。(二)、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内忧外患1、内忧阶级矛盾尖锐原因:北宋不抑兼并政策,使土地兼并严重。官僚豪强变相增加苛捐杂税,压榨农民。结果:各地起义此起彼伏,给北宋统治者沉重打击。王小波、李顺起义(土地兼并、赋税沉重),由于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生活困苦北宋中期出现了许多农民的反抗斗争。北宋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兼并,从根本上反映了北宋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引起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大地主往往隐瞒田产,逃避税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是北宋财政收入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2、外患对辽夏战争屡败原因:“守内虚外”政策,边境兵力相对空虚。“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削弱军队战斗力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结果:宋太宗时对辽作战,1004年澶州之战胜利却订立屈辱“澶渊之盟”,送“岁币”。对夏作战,屡败和议,给西夏“岁币”结果:不仅没有解除辽夏威胁,还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3、揭开序幕“庆历新政”背景:对西夏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革新弊政。人物:宋仁宗、范仲淹、富弼方案:答手招条陈十事。中心:整顿吏治。结果:历时仅一年多,于1045年失败。(范仲淹被罢官后创作岳阳楼记)原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根本原因)宋仁宗逐渐动摇,下诏罢废新法。影响:改革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4、宋神宗的支持、王安石的大无畏精神。二、变法概述1、时间:1069年。2、人物:宋神宗、王安石。3、中心:富国(理财)。4、目的:直接目的:实现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根本目的: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5、性质:在不触动封建所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改革。6、指导思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依靠农民积极开发自然资源,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三、变法措施:第一方面:富国(理财)措施:目的:发展生产,改变积贫积弱局面1、均输法:发运使了解各地生产和宫廷需要情况,就近采购,节约费用。(限制大商人垄断市场,减轻纳税户负担,便利了市民生活,政府财政收入增加。)2、市易法: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稳定物价,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青苗法:政府每年青黄不接时分夏秋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民,加收20%利息。(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政府的收入。)3、役免法:废除按户轮流当差办法,政府按户征收免役钱钱雇人服役。(减轻了农民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扩大了生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4、农田水利法:鼓励各地由民户出资修建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5、方田均税法:重新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交税。(限制隐田漏税行为,政府田赋收入增加,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负担)第二方面:强兵措施(军事):整顿军事,改变积贫积弱局面1、将兵法:精简裁并禁军,设将官训练。(改变更戌法中兵将分离脱节,提高军队战斗力)2、保甲法:把农户编为保甲(十户为一保),闲时练兵,夜间轮流值班。战时编入军队作战。(加强对人民控制,抵御辽夏进攻,减少军费开支)3、保马法:废牧马监,民户代养官马,给予优惠政策。(节约朝廷开支,降低马匹死亡率。)4、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提高武器数量和质量)第三方面:育才(教育)措施:关注人才为变法制造舆论1、改革科举: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科,进士科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增加法科。(有利于培养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2、整顿太学:重新编教科书,三经新义作为必读教材。(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四、改革的结果和认识1、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但最终失败。失败标志: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失败原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指导思想上偏重理财,违背经济规律新法实行过于激进。失败教训: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而且要注意用人。2、评价: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自救运动积极: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消极:它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3、启示:从原因上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目和结果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从过程上看: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者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行动要坚决彻底,用人要得当。五、探究:【探究1】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相同点: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都得到王权的支持。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变法都对生产关系调整。不同点:1、背景: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2、根本目的: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3、性质: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4、结局:成功;失败【探究2】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异同点?相同点:背景:为解决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目的:解决社会危机(直接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特点:在当时皇帝支持下自上而下进行的,有曲折性、复杂性结果: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不同点:1、中心内容:整顿吏治;富国(理财)2、改革程度:局部改革;经济、军事、教育全面改革3、历史地位:变法改革的序幕;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影响要大教学反思: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互动探究中生成体验。教师在课堂中是对话者、促进者、商讨者。学生是课堂的活动主体。在课前,我查阅史料,让学生明白五代十国和陈桥兵变等史实,联系必修知识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来分析宋王朝。在背景知识点的讲解中,我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