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井测试管理规范.doc_第1页
注水井测试管理规范.doc_第2页
注水井测试管理规范.doc_第3页
注水井测试管理规范.doc_第4页
注水井测试管理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水井测试管理规范注水井测试管理规范2002,9,188- -注水井测试管理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注水井吸水指示曲线、地层压力及吸水剖面测试的基本条件,测试要求、测试方法的选择原则、现场施工程序和测试报告编写要求。本规范适用于海上注水开发油田注水井测试管理。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SY/T 62211996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SY/T 54831997 常规地层测试技术规程SY/T 63371997 油气井地层测试技术规程SY/T 5776.1-1995 注入剖面测井作业规程 注水剖面SY 5132-92 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SY/T 5597-93 生产测井原始资料质量QJ/BH O3.051996 钢丝作业操作规程3 测试方法的选择3.1 吸水指数测试方法有三种:升压法、降压法和流量法;一般采用降压法或升压法,在注水压力较低,同时吸水量较大时,可以采用流量法。3.2 吸水剖面测试方法有四种:井下流量计法、井温法、放射性核素载体失踪法及五参数(CCL-GR-T-P-Q)组合仪法,其中一般采用的是五参数组合仪法。4 吸水指数测试4.1基本条件及要求4.1.1 测试前注水压力和注水量稳定。4.1.2 测试前24h内,注水井无开关井、洗井和修井作业。4.1.3 同一注采井组的生产井在测试前24h内无改变工作制度、停产和修井作业。4.1.4 测试时间规定:a. 合注井每季度进行一次吸水指示曲线测试;b. 新井投注、油井转注15天后测指示曲线;c. 分层配注井每半年测分层指示曲线一次。4.2 测试前的准备要求4.2.1资料收集:a. 注水动态资料,包括注水压力、日注水量、注入温度及配注量;b. 测试资料,包括吸水指数、启动压力及指示曲线。4.2.2 测试设计:测试点应不少于5点,设计测试的最高压力和最低压力,最高流量和最低流量,应使测试区间覆盖实际注水的压力和流量。4.2.3标准压力表:a. 测试压力应在量程的1/3与2/3之间;b. 压力表量程应覆盖测试压力范围,精度等级应在0.5级以内。4.2.4分层测试所用的配水器及相应的打捞器、常规钢丝作业工具串。4.2.5 钢丝作业工具串准备和要求要符合渤海石油公司企业标准中 (QJ/BH O3.051996)的中的相关条款。4.2.6 所有下井件必须保证在地面检查完好。4.3 全井吸水指示曲线测试现场施工4.3.1 降压法4.3.1.1 更换压力表:关闭测试井的清蜡阀门和油压表考克,松动压力表慢慢放压,压力降为零时卸下压力表,换上标准压力表;打开压力表阀门和清蜡阀门。4.3.1.2 调大注水调节阀或注水水嘴,将井口压力逐步调至设定的最高测试压力点。 4.3.1.3观察流量变化,30min内瞬时流量波动在5以内,记录注水压力和相应的瞬时注入量,记录点应3个以上取平均值,换算成日注水量。4.3.1.4 平稳地调小注水调节阀或注水水嘴,使井口压力逐步下降至下一个设计测试压力点,测试和记录方法同4.3.1.3。4.3.1.5 边测试边画指示曲线,当指示曲线出现异常点时应重新测此点,测量方法同5.1.3。4.3.1.6 重复4.3.1.4,共连续测试5个点以上。4.3.1.7 如果指示曲线出现拐点,应增加测试点数。4.3.1.8 测试结束后恢复正常注水。4.3.2 升压法4.3.2.1同4.3.1.1。4.3.2.2 平稳地调小注水调节阀或注水水嘴,井口压力逐步调至设定的最低测试压力点。 4.3.2.3 同4.3.1.3。4.3.2.4 平稳地调大注水调节阀或注水水嘴,使井口压力逐步上升至下一个设计测试压力点,测试和记录方法同4.3.1.3。4.3.2.5 同4.3.1.5。4.3.2.6 重复4.3.2.4,共连续测试5个点以上。4.3.2.7 同4.3.1.7。4.3.2.8 测试结束后恢复正常注水。4.3.3 流量法4.3.3.1同4.3.1.1。4.3.3.2 平稳地调大注水调节阀或注水水嘴,注水流量逐步调至设定的最高流量点。4.3.3.3 同4.3.1.3。4.3.3.4 平稳地调小注水调节阀或注水水嘴,使井口流量逐步下降至下一个设定测试流量点,测试和记录方法同4.3.1.3。4.3.3.5 同4.3.1.5。4.3.3.6 重复4.3.3.4,共连续测试5个点以上。4.3.3.7 同4.3.1.7。4.3.3.8 测试结束后恢复正常注水。4.4 分层指示曲线测试现场施工4.4.1 递减法测量单层流量 4.4.1.1 按常规作业程序,用与油管尺寸相应的通井规通至该井一投三分配水器工作筒所下深度。4.4.1.2 测试用配水器到位前100米左右减慢工具串下放速度,工具到位后震击脱手。4.4.1.3 导好注水流程,正常注水4小时,记录在下有配水器的情况下五个压力点下的全井吸水指示曲线(与合注时所测压力点相同),测试方法同4.3.3。4.4.1.4 分别用盲堵封堵测试用配水器任一层段或两层段的水嘴进水通道,得出配水器余下两层段或一层段在五个压力点下的吸水量,并记录下压力值和注入量,测试方法同4.3.3。4.4.1.5 通过递减法得出各层段的吸水指示曲线。4.4.1.6 在地面上连接好打捞工具串,按照钢丝作业有关规程将打捞工具下井。4.4.1.7 当工具串距配水器下入深度10米时减速下放,当打捞器进入配水器内腔,悬重为零后,立即停止下放工具串。4.4.1.8 上提工具串,作业中应随时观察指重表的变化,上提拉力不得大于钢丝极限拉力,并做好上起拉力记录。4.4.1.9 起出测试用配水器后应立即清洗,如需重新下井则要更换外围密封圈和损伤件。4.4.1.10 根据作业要求恢复井口,倒好流程,恢复注水。4.4.2 井下流量计直接测量单层流量4.4.2.1 准备好测试专用工具。4.4.2.2 将小直径存储式流量计安装在所要用的测试用配水器上(如原井中已用配水器,则按要求打捞出配水器并在测试用配水器上相应层位安装相同嘴径的水嘴)。4.4.2.3 测试防喷管装上被测井井口,安装好井口压力表。4.4.2.4 根据测试井技术要求进行流量计设置及流量计电池能量测试:a) 按照流量计电量测试指南,测试电池能量状况;b) 启动计算机,参考流量计数据采集处理软件操作指南将相关测试井参数设置到流量计内;c) 流量计工作延时设置应包括仪器下井过程及等待各层流量稳定所需时间;d) 流量计的采样速率60秒一个点。4.4.2.5 将装有三支流量计的测试用配水器与带有专用打捞器的钢丝作业工具窜按钢丝作业要求下入井中。4.4.2.6 关闭防喷管放空闸门,缓慢打开测试闸门,待防喷管内充满压力后,再全部打开测试闸门。4.4.2.7当仪器坐入工作筒内到位后,控制注水量,稳定注水24小时后,开始测试井下各层水量,每个压力点下测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4.4.2.8 按钢丝作业要求起出测试用配水器。以100150m/min的速度平稳上起仪器,仪器上起至井口150m时,减速上起。4.4.2.9 取出流量计,利用专用连接线分别与便携计算机相连,读出流量计内测试数据。4.4.2.10 通过微机计算出各层水量,并将测试结果填入相应表格中。4.4.2.11所测各小层的流量之和应与井口流量计的记录读数相吻合,误差不应超过10%。5 吸水剖面测试规范5.1基本条件及要求5.1.1 测试前管柱中无落物及杂物。5.1.2 每年进行一次吸水剖面测试。5.2 测试前准备要求5.2.1 地面设备:a) 测井地面仪;b) 测井绞车;c) 油井作业井架或吊车。5.2.2 井口装置:a) 天、地滑轮及配套装置;b) 井口防喷器,耐压大于注水压力1.5倍;c) 防喷管,长度应大于仪器连接总长度12m,耐压大于注水压力1.5倍;5.2.3 下井仪器及工具:a) 磁性定位器;b) 自然伽马测井仪; c) 同位素释放器;d) 井温仪;e) 流量计。5.2.4选择同位素示踪剂应遵循以下原则:a) 根据使用周期选择半衰期适宜的同位素; b) 同位素载体粒径根据所测地层孔隙大小选择;c) 选择同位素载体密度接近注入水密度;d) 毒素、挥发性符合安全要求;5.2.5 绞车摆放在井口上风处,且绞车滚筒应正对井口,绞车尾端到井口距离不得少于15m。5.3 现场施工程序5.3.1 调试、刻度测井仪器,所有设备和井下仪器工作正常后方可下井。5.3.2连接地面设备和井下仪器且调试,井下仪器包括:自然伽马仪、磁性定位仪、井温仪、压力仪、流量仪。5.3.3 组装井口及防喷装置,组装前,仔细检查盘根盒、刮油器及密封圈,做到一口井一更新;安装高压防喷装置后,必须试压。5.3.4 测试前下带扶正器的通径规进行通井,若通井正常或遇阻深度满足测井深度要求,方可测井。5.3.5 仪器下井,井下仪器至井口对零后,打开井口控制阀门仪器下井,仪器下放过程中,应时刻注意遇阻情况,记录遇阻、遇卡深度。5.3.6 测试内容包括:涡轮流量、电磁流量、恢复井温、同位素示踪、磁性定位、自然伽马测井;5.3.6 放射性示踪测井及要求:a) 记录井口注水压力和日注水量;b) 仪器下至测量井段底部,上提测量自然伽马和磁性定位曲线;c) 在正常注水条件下,释放同位素示踪剂;d) 当同位素示踪剂进入目的层段后,经监测,待吸水层清楚并稳定时,上提测量两条同位素和磁性定位曲线,并记录替水量和所用时间。5.3.7 流量测井及要求a) 测试层位深度采用自然伽马、磁性定位跟踪校深,仪器下放到射孔层顶部后,应用测试资料校深;b) 连续测试过程中,采用5种测速上提、下放测量流量曲线,测速的选择应使测量的数据在回归线上分布均匀,若测量曲线异常,一致性和重复性差,必须调整速度重测;c) 进行点测过程中,选点原则:全流量、零流量、射孔层顶低界盲管处、盲管下与非射孔井段的筛管处选点,选点时避开变径和筛管处;电磁流量计选点时,零流量、全流量及层间必须选点,若层厚,在层间可加点。5.3.8 井温及压力测井及要求a) 测井温和压力恢复前,必须关井24小时;b) 在正常注水条件下,下放测量井温曲线,上提测量磁性定位曲线。5.3.9 测井曲线质量要求:a) 现场测量过程中,若发现资料有异常响应时,应分析造成异常响应的原因,若非客观因素造成,则需更换仪器重新测量;b) 自然伽马曲线、同位素曲线和井温曲线质量应符合SY 5132和SY/T 5597的有关规定;c) 流量曲线应能划分吸水层位,计算出总吸水量、分层吸水量;5.3.9同位素吸水剖面测试前应采取防止污染措施,测试后要进行污染校正。5.3.10测量完毕,小心上提仪器,严格控制速度。5.3.11 恢复井口流程,准备注水。6 地层压力测试规范6.1 基本条件及要求6.1.1 测压前生产稳定,日注水量不大于30m3的井,稳定注入7d以上;日注量大于30m3的井,稳定注入5d以上。6.1.2 测压期间,邻井工作制度保持稳定。6.1.3 新井投注、油井转注前必须测静压。6.1.4 测静压前,注水井需关井24小时。6.1.5 注水井每年测压降或地层压力一次,同时要求测流动压力和地层温度。6.2 测试前准备要求6.2.1地面设备同5.2.1。6.2.2井口装置同5.2.2。6.2.3 下井仪器及工具:a) 磁性定位器;b) 自然伽马测井仪;c) 电子压力计;d) 井温仪;6.3 现场施工程序6.3.1 依据地质设计的测试目的编程,确定测试各阶段的采样速率和采点数。6.3.2 连接地面设备和井下仪器且调试。6.3.3 同5.3.3。6.3.4同5.3.4。6.3.5同5.3.5。6.3.6 准备压力测试,压降测试及要求:a) 仪器停流压台阶及压力剃度台阶时间不应小于10min,采样速率不少于每分钟一点,台阶后期压力跳动值不应大于0.01MPa/min,且所有数据应打印出来。b) 测压力降落曲线时,数据采样时间间隔选取的原则是在以对数时间为横坐标的图上,除第一个对数周期外,每个对数周期不得少于30个数据点。6.3.7 测量完毕,小心上提仪器,严格控制速度。6.3.8 恢复井口流程,准备注水。7 安全与环保规定7.1 一般安全与环保问题严格按照天津分公司制定的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体系中有关条款执行。7.2 专业上的安全与环保问题严格按照中国海洋石油测井公司制定的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及生产测井作业安全规程中有关条款执行。8 测试报告编写要求8.1 报告内容,应包括:注水井情况简介、测试过程、测试数据、视吸水指数曲线图、测试结果分析、结论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