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的火灾风险及防火灭火措施解析.doc_第1页
雍和宫的火灾风险及防火灭火措施解析.doc_第2页
雍和宫的火灾风险及防火灭火措施解析.doc_第3页
雍和宫的火灾风险及防火灭火措施解析.doc_第4页
雍和宫的火灾风险及防火灭火措施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 , 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 5m ; 第5. 5. 2条规定: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一个火灾警报装置, 其位置宜设在各楼层走道靠近楼梯出口处; 第8. 3. 2条规定: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但实际设计中, 许多设计人员总是把扬声器、声光报警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设置于楼梯间内, 审核人员也总是“视而不见”。若将扬声器设置于楼梯间内, 火灾时, 楼梯间内将都听见应急广播, 而着火层却听不到, 这与报规第6. 3. 1. 6条规定的火灾时接通着火层及上下层应急广播的控制程序相违背, 可能导致着火层及上下层人员不知道疏散, 而其它楼层不需要最先疏散的却都紧急疏散并引起恐慌的严重后果。若将声光报警器设置于楼梯间内, 导致的后果与扬声器设置不当相似。火灾时人的疏散顺序是由起火房间, 到走道, 经过安全出口到前室、楼梯间, 最后到达室外地面, 所以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各楼层走道内靠近楼梯出口处、前室、大厅等场所, 而不是在楼梯间内, 才能达到明显和便于操作的要求。3结束语本文列举的几个容易忽视的问题, 只是经常忽视问题的一小部分, 涵盖的范围非常有限, 希望这类问题能引起审核人员的重视。设计、审核人员应加强对规范、标准的学习和研究, 熟练掌握其精神实质, 才能防止类似问题的出现。参考文献:1G B 500162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G B 5004521995(2005年版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3G B 500672199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S.4G B 5022221995(2001年版 ,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S.5G B 5008422001(2005年版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6G B 50116219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收稿日期:2008212211; 修回日期:2009203217作者地址:福建漳州芗城区漳响路消防支队电话:(0596 2972750E 2mail :lqr119119163. com雍和宫的火灾风险及防火灭火措施王新红(北京市消防总队, 北京100035摘要:利用火灾风险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古建筑进行安全评估、建筑自身现状、着火源控制、人员疏散及消防设施配备情况、灾危险性, 找出重点防范区域, 提出防火、灭火对策。关键词:雍和宫; 火灾风险分析; 火灾危险性1概述1. 1雍和宫基本情况雍和宫是北京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 位于北京市北二环东北角, 占地17亩, 约11300m 2, 南北长400m , 东西宽50m 。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 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官改庙有260年,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雍和宫由南向北依次为宝坊院(现为停车场 、辇道院、天王殿院、雍和宫殿院、法轮殿院、万福阁殿院、绥成殿院等7个院落,6座主殿, 目前有18个对外开放殿堂和展室。1. 2雍和宫防火现状雍和宫的安全保卫工作由雍和宫管理处负责, 设有保卫部专职负责雍和宫的安全保卫工作, 有消防保卫干部5人。同时组建有保安、僧人志愿消防队各20人。日常消防监督管理由东城消防支队负责。虽然雍和宫有无可估量的文物价值, 但火灾预防工作仍面临许多问题。长期以来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用火用电管理不力、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欠缺等问题。据中国火灾大典记载,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4年 二月二十发生一起较大火灾, 消防队扑救5h , 火灾损失白银约500万两;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4年 五月112009年第5期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二十又发生一起火灾, 烧毁房屋30间。一次又一次的惨痛火灾事故给消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因此, 有必要对该古建筑火灾防治进行研究, 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从而达到保护古建筑目的。通过调研分析, 当前雍和宫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 由于历史原因, 部分民用建筑和古建筑之间缺少防火分隔。目前, 雍和宫东西宽仅50m 。在雍和宫西侧为雍和宫大街, 东侧药师殿、密宗殿等古建筑与相邻的民用建筑之间, 无防火分隔, 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此外雍和宫建筑群内部通道狭窄, , 组群规模布置, 一旦着火, 了便利条件, (2 , 耐火等级低, 火灾荷载大。由于雍和宫文物古建筑多为土木或砖木结构, 单位面积火灾负荷大, 建筑的木屋顶、木柱、木楼板、木隔断等建筑构件均为可燃物, 有的已经变色或碳化, 有的出现裂缝, 再加上北方气候比较干燥, 木质材料含水量极低。此外, 雍和宫古建筑殿堂内空间大, 窗洞较多, 一旦着火, 供氧充足, 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 容易形成轰燃, 火势难以控制。再加上寺庙内悬挂的帐幔、字画等物, 进一步加大了火灾荷载。(3 人员疏散存在问题, 火源管理不严格。雍和宫是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每逢春节或节日因为香客、游客太多, 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制止游客吸烟, 燃香过盛大, 这些都带来很大的消防隐患。据统计, 每年春节期间日均客流量在6万人左右, 而游客出入口仅有3个,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容易发生人员疏散困难和集体踩踏事件。(4 雍和宫周边有大量的小商店、小餐馆等六小单位, 与雍和宫之间没有防火分隔。其中卖香户67家, 存在使用明火点香和在店内存放大量可燃物的现象; 餐馆16家, 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做饭, 没有构筑独立的储瓶间及相应的煤气报警和防爆排风设施, 一旦发生火灾或液化石油气爆燃等现象, 将给雍和宫的安全带来威胁。(5 雍和宫火灾报警系统主要包括:红外报警, 主要布控在雍和宫殿、法轮殿、大佛楼、戒台楼。等离子光电感烟报警, 主要布控在库房、殿堂区、僧舍、佛学院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使用10多年, 设备陈旧, 火灾探测器故障率高, 部分殿堂数量不够, 且安装不合理。(6 电气线路老化、超负荷用电现象严重。雍和宫许多古建筑的电气线路为20世纪70年代敷设, 多数敷设不规范, 在敷设之初仅仅考虑寺庙及僧人的照明用电。随着时代的发展, 大殿内使用的用电设备逐渐增多。特别是由于铺设的电线线路复杂, 部分电气线路没有穿管直接架设在木梁或木柱上, 用电器大多不符合规范; 随着岁月的流逝, 线路已严重老化, 使得电气线路安全隐患日益严重。(7 雷击也是造成古建筑火灾的重要因素。据统计, 1012%左右。雍和宫15, , 虽基本能满。根据雍和宫的现有建筑结构, 笔者主要对以下18个大殿进行火灾风险调查:天王殿、密宗殿、讲经殿、雍和宫、药师殿、时轮殿、永佑殿、法轮殿、东西配殿、班禅楼、戒台楼、永康阁、延绥阁、雅曼达嘎楼、昭佛楼、万福阁、绥成殿等殿逐一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物自身状况(面积、火灾荷载 、可燃物分布(文物数量及现状 、着火源的控制(灯具数量、电气线路布置 、消防设施配备(灭火器数量、通风口、报警系统 、灭火救援力量(消防中队距离、装备力量 、人员疏散设施(安全出口、疏散指示等 以及消防安全管理(摄像头 。逐一分析影响雍和宫火灾风险水平的各因素, 分析不同宫殿的相对火灾风险水平, 找出重点防范区域, 提出相应的对策。3防火灭火对策雍和宫火灾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雍和宫古建筑火灾荷载高, 建筑之间缺乏有效的防火分隔, 火灾一旦发生极易迅速蔓延。因此, 防治火灾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采取以下一些火灾防治对策。(1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进行可燃物控制, 降低或者减弱可燃物的燃烧性能, 为火灾扑救赢得时间。首先, 作为承重结构, 梁、柱等木结构均应采取防火处理, 提高梁、柱的耐火能力, 其次, 对于殿堂内极易燃烧的织物制品, 应该运用化学阻燃技术进行阻燃处理, 使部分可燃材料变为难燃材料。(2 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 降低和消除火患因素。主要包括严格火源管理、加强电气防火安全以及提高防雷能力。在雍和宫周围一定保护范围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在殿堂内严禁乱点灯和烧香, 对于为数不多的酥油灯和长明灯, 要加强管理, 确保火源不触及任何经幡等织物。21王新红:雍和宫的火灾风险及防火灭火措施2009年第5期雷击是古建筑发生火灾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要研究和配置合适的防雷装置, 合理安装避雷针、避雷网、引下线及接地电极等。(3 确保消防器材及消防供水系统的完好有效。雍和宫内部专门划定了消防车道, 春节等特殊时期专门在东北门停放1辆消防车, 以备万一发生火灾及时扑救。院内有消火栓20个, 其中室外地下式消火栓7个, 室内壁挂式消火栓13个; 消火栓箱11个, 内有斧、锹、钩、水带、钥匙等器材, 有530余具灭火器, 分布于雍和宫全院。供水管线接入市政管网, 入院管径为200mm , 常年水压3MPa , 消防水源充足。, 灾危险性大的殿堂量的灭火器, 。(4 火灾紧急状态下的人员安全疏散是雍和宫火灾安全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每年春节期间日均客流量在6万人左右, 共开设3个紧急出口, 但仍然不能满足需要, 由于古建筑的性质和内部结构特点, 不可能通过改变建筑结构来增设疏散通道和出口。因此, 必须严格控制雍和宫内的人员密度, 在重要出口增设疏散指示灯具, 封闭非旅游区的路线, 简化疏散路线, 使人员疏散路线简洁、明了。(5 对于火灾防治来说, 先进的消防安全技术并不能完全替代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特别是对类似于雍和宫的古建筑, 技术和管理同等重要。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和规章制度, 明确消防安全任务和职责, 加强雍和宫内僧侣和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 提高防火扑救技能。例如春节期间雍和宫管理处专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制度, 制定各项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客流高峰, 加大控制力度。4结束语对雍和宫开展火灾风险分析, 有助于火灾隐患的确定和消除, 提高古建筑的安全性, 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古建筑的防火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此外, 确定古建筑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和水平, 把火灾风险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古建筑。最终达到既提高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 又能保持其原有独特建筑风格的目的。参考文献:1范维澄, 孙金华, 陆守香, 等.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科学出版社,2004.2翁文国, 范维澄. 中国古建筑防火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20(5 :20222.3霍然, 胡源, 李元洲. 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M.中国科火灾分类国家标准修订发布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最近发布第131号公告, 批准发布G B T 496822008火灾分类推荐性国家标准, 该标准代替G B T 496821985, 于2009年4月1日起实施。火灾分类国家标准自1985年发布以来, 在消防, 广泛应用于防火为, , 这种分类已经2007年对火, 发布了IS O 3941:2007火灾分类, 因此我国火灾分类标准也应随之进行调整。结合我国国情, 在采用IS O 3941:2007时, 对1985版国标做了如下修改:不仅仅根据可燃物的性质定义火灾分类, 而是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六个不同的类别。根据G B 501402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中的定义, 增加了E 类火灾(带电火灾 。根据IS O 3941:2007中的定义, 增加了F 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G B T 496822008火灾分类国家标准新规定的六类火灾如下:A 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 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B 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 类火灾:气体火灾。D 类火灾:金属火灾。E 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 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 火灾。有关专家认为, 新规定的火灾分类更加科学、合理, 实用性强, 更能满足消防工作对火灾分类的需求。新的火灾分类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