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件工程 专业建设规划(2013-2015)教 务 处 制二一二年十月填 写 说 明1. 本表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各学院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2. 所有申报、建设内容均填入本表,无须另附建设方案。3. 文字部分请用小四或五号宋体,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4. 表格中蓝字部分为填表说明,填表后请清除。5. 本表请用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一、专业建设现状1.1专业基本信息专业名称软件工程专业代码080902专业英文名称Software Engineering学位授予门类工学所在院系计算机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系修业年限4年专业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置年度2006年首次招生年度2007年获学士学位授权年度2011年首届毕业生毕业年度2011年招生类别本二 本三 专转本 对口单招 合作办学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387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162专业荣誉教育部特色专业 批准文号:江苏省特色专业 批准文号:校级品牌特色专业 批准文号:承担“十二五”专业建设项目情况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项目 核心专业 校“十二五”重点专业(类)项目 核心专业 1.2教学力量:专业负责人与师资队伍专业负责人姓 名纪兆辉性 别男出生年月1971.06学历/学位研究生/硕士职 称副教授职 务系主任电 话办公:85895392 (6392 ) 手机:子信箱师资队伍人员总数教授副教授高职比博士硕士硕博比55岁以上35岁以下男教师比例专任教师261938.5%22396.2%0842.3%实验员100220%0660%00100%兼职及外聘教师404100%04100%01100%专任教师序号姓 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个人荣誉1董剑利男55教授硕士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2施珺女49副教授硕士校优秀教师/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3曲毅女39副教授硕士校优秀党员4纪兆辉男41副教授硕士校优秀教师,校优秀党员5汪前进男41副教授硕士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6马常霞女37副教授硕士/博士在读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有新西兰访学经历7顾勋梅女36副教授博士连云港“十一五”校企合作先进个人8侯明亮男36讲师博士连云港市优秀论文三等奖9胡云女34副教授硕士/博士在读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10胡文彬女36副教授硕士/博士在读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三等奖11潘祝山男47副教授学士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12黄霞女34讲师硕士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13张文娟女34讲师硕士发表SCI、EI论文多篇14王霞女34讲师硕士校优秀授课教师比赛一等奖15李慧女33讲师硕士国家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16杨玉女33讲师硕士有日本留学和工作经历17周立东男35讲师硕士校内多个教学管理平台的技术主管18宋世斌男34讲师硕士19杨世通男39讲师硕士高级程序员,有丰富产学研合作经历20原小艳女37讲师硕士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三等奖21陈艳艳女40讲师硕士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22樊宁女32讲师硕士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三等奖23朱敏男41讲师硕士软件系统分析师,有丰富产学研合作经历24周天源男36讲师硕士25陈云平女41讲师硕士26郁洪波男36讲师硕士实验员系列序号姓 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个人荣誉1马刚男42高级实验师硕士2张民强男39高级实验师硕士3杨寿海男39实验师硕士4张义胜男45实验师硕士5高勇男45讲师硕士6钱入庭男45实验师学士7宗卫泉男43实验师学士8朱海峰男36实验师硕士9顾陆益男50实验师学士10李庆怿男35实验师学士兼职教师(校内)序号姓 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个人荣誉1贾长云男51副教授硕士连云港市计算机专家委员会成员兼职教师(校外)序号姓 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工作单位1周作健男38高级工程师博士在读江苏正融科技有限公司2郑豪男36资深项目经理硕士中软国际有限公司3朱映男32高级讲师硕士中软国际有限公司1.3教学条件: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实验室实验室名称实验室面积资产总值(万元)主要开设课程软件工程实验室13263.9软件工程,软件测试,.NET/J2EE环境与程序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室132169.5虚拟现实技术 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室13236.8多媒体技术,动画设计云计算中心40139.5所有网络资源的支撑嵌入式系统实验室13226.7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总计568436.4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清单设备名称价值所属课程IBM Rational系列套件26万元软件工程系列课程中视典VR-Platform三维互动仿真平台软件V10.0.0-VRP-SDK三维仿真系统开发工具22.7万元虚拟现实、动画设计中视典VR-Platform三维互动仿真平台软件V10.0.0-虚拟现实物理引擎模块12万元虚拟现实、动画设计服务器刀片机箱-IBM BCH10.26万所有网络教学共享资源 TRS网络信息雷达软件-V4.612.6万Web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室对专业建设需求的满足情况(1) 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2)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基本可以满足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某些核心的工程实践能力,如软件项目管理能力、软件测试的分析设计能力培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实验资源的建设,如:软件项目管理实验室和软件测试平台实训室已经完成规划,正在稳步实施中,即将完成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基地数量14其中:与其他专业共享基地数量10本专业独立建设使用的校外实习基地基地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单位规模实习内容可接收学生数中软国际资源信息技术(无锡)有限公司无锡企业200课程、软件工程课程综合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产学结合实训50-100苏州市风云软件职业培训学校苏州企业200课程、课程设计、软件测试、毕业实习、毕业设计20-60江苏正融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企业100课程、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10-30南京中江软件实训基地南京企业150课程、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10-60上海华大锐志实训中心上海企业100课程、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10-401.4人才培养情况课程开设(2011-2012学年)开设课程门数及总学分数累计开课门次累计学生数其中: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门数41门,128学分14355008为本专业开设必修课程门数及总学分数为本专业开设选修课程门数及总学分数为外专业开设必修课程门数及总学分数为外专业开设选修课程门数及总学分数14门,46.5学分10门,27学分11门,49学分5门,12学分课程类别课程名称选用教材名称编者出版社累计学生数优秀教材为本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科学导论钟珞武汉理工大学116国家规划教材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李春葆清华大学116国家规划教材数据结构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二版耿国华西电科大116国家规划教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2实用教程第三版耿祥义清华大学116国家规划教材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西电科大116省级精品教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高等教育116教育部精品教材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概论第五版张海藩清华大学116教育部精品教材Web应用开发技术基于Web标准的网页设计与制作唐四薪清华大学116国家规划教材算法分析与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王红梅清华大学116国家规划教材J2EE环境与程序设计J2EE开源编程精要15讲邬继成电子工业116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朱少民人民邮电116国家规划教材编译原理编译原理第二版张素琴清华大学116教育部精品教材大型软件系统构造软件架构设计温昱电子工业76为本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NET环境与程序设计ASP.NET3.5动态网站开发基础教程韩颖清华大学116国家规划教材软件工具与开发环境软件开发这点事儿:软件开发工具手册邵志东电子工业76XML开发技术XML技术与应用彭涛清华大学116国家规划教材UML理论与实践面向对象技术UML教程王少锋清华大学76国家规划教材动画设计与制作3dsMax动画设计与制作李苏阳电子工业116全国主干课程标准教材手持设备软件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第2版)王向辉清华大学116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覃征清华大学76国家规划教材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基础教程朱福喜清华大学76国家规划教材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安淑芝清华大学76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霍宏涛机械工业116国家规划教材为外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科学导论钟珞武汉理工大学220国家规划教材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李春葆清华大学220国家规划教材数据结构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二版耿国华西电科大220国家规划教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2实用教程第三版耿祥义清华大学220国家规划教材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西电科大220省级精品教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王珊清华大学220教育部精品教材Java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与案例刘宝林高等教育160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清华大学120教育部精品教材VFP程序设计新编Visual Foxpro教程严明苏州大学1500省级精品教材VB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3版)龚沛曾高等教育2800国家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第五版张福炎南京大学4300省级精品教材为外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含公选课).NET环境与程序设计ASP.NET3.5动态网站开发基础教程韩颖清华大学120国家规划教材手持设备软件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第2版)王向辉清华大学120动画设计与制作Flash动画制作基础与上机指导缪亮清华大学13021世纪规划教材Andriod手机应用开发Ophone应用开发权威指南第2版詹建飞电子工业60Web程序设计基于Web标准的网页设计与制作唐四薪清华大学140国家规划教材教学评价2009201020112012团队平均分89.4689.4989.5390.19相对全校平均值偏差高于学校0.23高于学校0.48高于学校0.48高于学校0.56教材选用(2011-2012学年)开出课程门数41优秀教材比例54%选用教材种数33选用自编教材种数3自编教材与获奖情况序号教材名称完成人出版时间出版社教材荣誉1Java语言与课程设计指导施珺/12010南京大学2011江苏省精品教材2Visual FoxPro 二级考前强化指导(第二版)施珺/12009铁道工业2011校级精品教材3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学习与考试指导施珺/12009铁道工业4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 Server2005贾长云/12011大连理工规划教材5大型数据库系统概论(Oracle9i)纪兆辉/22006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教学获奖教学成果奖序号成果名称级别完成人批准文号1Java语言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省级精品教材省级施珺、纪兆辉/12软件测试技术教学课件省二等奖李慧/13软件测试技术教学课件国家二等奖李慧/14Education系列信息化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校级一等奖施珺/15Visual FoxPro 二级考前强化指导(第二版)教材校级精品施珺/1教学工作获奖序号成果名称颁奖单位完成人批准文号1淮海工学院“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淮海工学院施珺20112淮海工学院第四届科技节“优秀指导教师”淮海工学院施珺20113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淮海工学院王霞20104校优秀教师淮海工学院纪兆辉20125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淮海工学院顾勋梅等2011教学团队序号团队名称颁奖单位主持人批准文号1软件工程优秀教师群体淮海工学院董剑利20062教学名师序号姓 名颁奖单位批准文号1施珺淮海工学院2精品课程序号课程名称级 别主持人批准文号1VFP程序设计省级李存华施珺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校级纪兆辉3软件工程校级董剑利4数据结构校级施珺5软件测试技术校级陈艳艳双语课程序号课程名称级 别主持人批准文号1人工智能校级宋世斌2XML开发技术校级胡文彬精品教材序号教材名称级 别编 者获奖年度1Java语言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省级精品施珺20112Visual FoxPro 二级考前强化指导(第二版)校级精品施珺20113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序号实验区名称级 别主持人批准文号1淮海工学院考试改革实验区校级施珺教学改革与研究序号项目名称立项级别主持人批准文号1校外高端实训环境建设与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省级董剑利2009-20112省属高校软件本科专业高端实践环境建设与创新实践体系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项课题董剑利2010-20123基于云计算的e-Education系列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研究与实践,施珺,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省级施珺2011-20134“淮海工学院网络考试与题库管理平台”升级开发项目校级施珺20115淮海工学院考试改革实验区校级施珺20116本科大类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校级施珺20127本二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校级施珺2012近三年校级教改课题立项9 项,其中:一类 2 项,二类 3 项,三类 4 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近三年本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情况:国家级 2 项,省级 1 项,校级 3 项。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参加其他专业老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情况:国家级 0 项,省级 0 项,校级 1 项。1.5科研工作成果科研成果(限5项)序号获奖名称完成人获奖类别颁奖单位年度1基于云计算的高校网络办公平台施珺 周立东等软件著作权国家版权局20122数字化校园统一身份认证云平台施珺 胡云等软件著作权国家版权局20123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施珺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连云港市政府20104e-Education系列信息化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施珺 李存华 胡云 周立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淮海工学院20115Java语言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施珺 纪兆辉江苏省精品教材江苏省教育厅2011科研课题(限5项) 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项目来源类别批准经费(万元)年度1复杂环境下多Agent重叠联盟问题研究胡云江苏省教育厅面上320112基于云计算的e-Education系列平台构建关键技术研究施珺连云港市科技局科技攻关1020113江苏海域三维电子海图研制及相关关键技术研究李存华侯明亮连云港市科技局科技攻关1020124智慧型城市建设中渔业供应链管理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胡云连云港市科技局科技攻关1020125连云港港口集装箱码头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顾勋梅连云港市科技局社会发展62012国家发明专利(限5项)序号专利名称发明人专利类型专利号年度1网站架构与内容管理云平台 施珺 周立东等软件著作权2012SR12405620122普法学习与考试台系统 施珺 李存华等软件著作权2010SR0331020103e-Education系列云平台施珺等软件著作权2012SR12467320124数字化高校人事招聘管理平台系统施珺 顾勋梅等软件著作权2011SR01365120115基于本体的渔业信息服务与智能检索平台胡云 施珺 李慧等软件著作权2011SR0962062011科技论文(2012年度)公开发表论文总数57 篇,其中,SCI收录 1 篇,EI收录 30 篇。1.6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本项目只统计本二批次)近三年新生录取情况年 度2010年2011年2012年当年招生计划数767676当年实际招生数757975当年实际报到率96%100%98.7%当年省内生源第一志愿录取率25.4%30.6%17.8%当年省内生源实际录取分数线328320312当年省内生源录取平均分339.4329.4322.6当年转入率1.3%2.6%5.3%近三年毕业生情况年 度2010年2011年2012年毕业率无100%98.4%毕业生就业率无93.5%95.3%毕业生考研录取率无9.4%(含复读后数据)12.2%(含复读后数据)特色办学数据*(1)建成连云港市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与虚拟仿真实验室(2)建成云计算中心学生学科竞赛获奖序号姓 名获奖项目赛事名称级别等级年度1虞道清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省级二等奖20102刘清泉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省级三等奖20103刘玉绘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省级三等奖20114刘杰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省级三等奖20115肖克楠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国家级优秀奖20116王丽康淮海工学院软件设计大赛校级一等奖20127苟德宗淮海工学院软件设计大赛校级一等奖20128沈凯淮海工学院软件设计大赛校级二等奖20129郭宗豪淮海工学院软件设计大赛校级二等奖201210施涛第四届大学生科技节网站设计比赛校级二等奖2011学生发表学术论文(专利、作品等)情况软件071班 董磊 数字化高校人事招聘管理平台系统 获得软件著作权 2011年软件081班 张贵 高校网络办公云平台获得软件著作权 2012年新闻媒体报道情况序号姓 名年级报道标题媒体名称媒体规格年度12345杰出校友(不限于招生批次、学历层次,限五人,每人不超过300字事迹简介)陈道泉:2005届毕业生,资深软件架构师,现在微软中国(上海)科技园工作徐华: 2008届毕业生,江苏省优秀大学生村官,东海县工作王新华:2010届毕业生,连云港市开发区工作1.7近三年工作量完成情况2010年2011年2012年额定工作量实际完成工作量额定工作量实际完成工作量额定工作量实际完成工作量教学工作量总教学工作量99601424310287154801030615552其中:为其他专业授课工作量814083768438实验室工作量总教学工作量119851204311428其中:为其他专业授课工作量科研工作量290788929081262907705学生服务(班主任)工作量(人学期)3人,240人次4人,280人次4人,280人次二、专业发展规划2.1发展定位(准确定位:历史沿革、现有条件、社会需求目标、可以争取的发展环境、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和标志性成果等)一、办学历史软件工程专业是在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专业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1987年,为了支持苏北信息化建设,学校在共建单位南京大学的支持下首批招收培养了20名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生,此后,学校依托兄弟高校的支持和自身的师资队伍,陆续开设了计算机应用维护、计算机软件两个专科专业,招收培养了200余名计算机专业人才。1999年,学校正式申报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于2000年开始招生,200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2006年,学校正式申报并获批软件工程专业,并于2007年开始招生。自本专业招生以来,并于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到目前为止已连续招收本科生四届,首届招生79人,目前在校学生300余人,今年计划毕业77人。二、专业建设目前的发展情况软件工程专业开始招生以来,我们就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人才优质”的原则,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建设,使本专业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经过几年的建设,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如下成绩:(1)本专业紧紧围绕省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的建设目标,始终把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长抓不懈。通过人才引进和外送培养等方式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与结构,强化团队的综合素质,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和教授为龙头的专业师资队伍。(2)依托“苏北地区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全面探索与研究”等省教育教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通过深入的企业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形成了具有鲜明针对性的专业人才个性化培养方案。(3)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办学,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4)为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采取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一方面,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为他们参加工程培训提供机会并为他们的学历提升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有目标地引进博士等优秀人才,为本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5)本专业教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大力度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由施珺副教授带领的研发团队成功开发了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该系统平台于2006年通过省级鉴定,目前承载运行着全院600余门网络化课程,成为我校最重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6)本专业积极支持教师开发网络化课程,全面考核教学过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共享,全面要求教师通过网络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作业布置评价和课后交流与答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本专业绝大部分课程均建设了课程网站,网上师生交流与互动成为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环境。(7)积极引进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举办各类学术讲座,邀请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来校讲学,加强了与其他高校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三、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1)三年内,在保持本科专业培养规模适度增长的基础上,使专业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考研率等方面稳步增长。(2)按照专业发展的要求,建立一支具有观念新、师德高、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学科研型”教师队伍和教学骨干队伍,培养在国内同行中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3)紧紧围绕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构建兼顾本专业本科教学和学科科研要求的高水平实验平台,在充分满足本科教学的基础上,为未来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做好前期准备。(4)积极争取连云港市政府支持,建设能够适应区域信息化和信息相关产业需要的软件工程研发中心。为了保证以上建设目标的实现,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1)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通过加强激励、竞争和约束机制,大力度推进教学工作上水平、科研工作上层次。积极争取国家、省及地方各类教学与科研计划项目,推进教学改革,推动知识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紧密围绕海洋经济和区域信息化的关键难题,加强产学研合作,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专业办学开辟更广阔的外部资源。(2)注重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办学模式和质量监控体系,强化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的相互促进作用,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本科生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有效提高。(3)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指导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推进人才培养合作、学术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影响力。(4)切实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对专业建设的各项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强化过程管理,加强考核与评估,督促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认真投入专业建设工作,及时完成各项建设任务。(5)加强与科研院所、信息技术企业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际科研与开发项目,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能力型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6)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努力落实专业建设规划的各项措施,组织实施校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分解系级教学单位任务,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在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上争取新的成就。(7)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工程实践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与信息化发展特色。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等内容,加强教学改革的投入力度。(8)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推广应用,对已经通过验收的校级精品课程,加强优化和升级改造,并全面普及应用,发挥其价值;对已经立项建设的校级和院级精品课程,进行一次建设情况预验收;对新开专业课程深化研究,科学规划,加大建设与应用力度。(9)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其个人发展和尽快融入团队创设良好的政策条件和经费扶持。加大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与教学团队骨干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进修访问,为他们外出攻读高一级学位和开展联合研究创造有利环境。(10)紧紧跟踪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应用,结合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建设,特别是连云港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大机遇,规划、完善和挖掘实验室资源,促进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2.2建设目标(教学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等内容)(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内容)本专业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信息学科快速发展需要的人才和培养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胜任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总体培养目标。(1) 以核心专业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引领,全面规划和实施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能力提升计划, 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构建专业知识、工程实践和IT职业素养相互融合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充分反映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使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社会信息化和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大类专业课程教学前两年完全打通的基础上,允许并鼓励学生在第三学年根据个人发展方向在大类专业内任选,通过完全学分制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提高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发挥学生个人专长提供灵活的人才成长途径。(2) 依托省重点学科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学历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专业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师资队伍。每年积极引进来自专业研发机构和领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派出一定数量教师到信息技术企业挂职锻炼,积极探索社会服务“常态化”新机制,把本专业类师资团队建成区域信息技术研发、咨询和人才培养的领军队伍,力争形成1个优秀教学团队、1个创新科研团队。(3) 依托自主研发的eEducation系列云平台,积极开展大类核心课程群的共享教学资源建设,学习和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教学资源建设最新经验,建设适应学生自主学习、激励创新的开放课程体系,打造网络化学习、考试、竞赛、虚拟实验和师生交互环境,形成一项具有鲜明特色的省级优秀教学成果:轻量型区域性高校教育云平台“凌风e云”。(4)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手段和学习评价手段的改革,全面推进和实施项目驱动、案例引导、师生探究式教学法;推广考试改革实验区的建设经验,深化考试改革,实施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考核;积极组织开展以提升学生软件设计能力为目标的学科竞赛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平台。(5)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并利用好“软件工程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建立基于软件工程高端实践环境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围绕软件工程典型的技术平台和应用方向,为学生工程实训提供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并结合典型工程案例建设,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发展方向,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水平和层次。一、教学基础1.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关键。多年来,本专业围绕省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的建设目标,始终把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长抓不懈。通过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与结构,强化团队的综合素质。目前,已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和教授为龙头的专业师资队伍。近五年来,教师队伍共承担省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60余项,出版教材15部,获得省校级教学奖励60余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0篇,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网络化考试平台等通过省级鉴定,云计算中心的建立整合了现有的平台,为我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和考试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骄傲的是,在学校开展的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中,本专业教师累计获奖近30人次!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来累计承担各类纵向科研课题30多项,横向课题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近300篇,多项成果通过省市级鉴定,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申请并获得软件著作权10余项。2. 教学条件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一直受到学校的重视,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学科发展、教学改革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建设和改革,本专业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信息学科快速发展需要的人才和培养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胜任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总体培养目标,已经在办学思路、人才培养途径、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境等诸方面形成了优越的基础条件,凝练了鲜明的办学特色。(1)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研究,构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培养方案近5年来,专业教师先后参与了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计划项目“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承担了省教学研究课题“苏北地区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校外高端实训环境建设与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多项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极大地开阔了专业办学视野,形成了体现新世纪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培养方案。(2)高度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构建了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设施与环境本专业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采取“整体规划、完善措施、资金投入、效果评估”的策略,把课堂打造成为教师熟练、学生爱学、结构紧密、资源丰富、手段先进的人才培养重地。把课堂打造成教学乐教、学生乐学、师生互动、教学相彰的场所。教师团队自主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承载全院800余门网络化课程,更促进本专业全部课程的网络化,为学生课外学习和师生交流提供了优越的环境,7门课程建成校精品课程,一门入选省精品课程。本专业高度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探索中迈出了一大步。目前,本专业与无锡IBM、无锡ATA、上海达内、昆山安博、上海威迅、南京中江、南京东软等实训基地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合作关系。本地连云港港口集团、716研究所、连云港电信公司等10余家大型研究院所、企业和软件公司成为本专业学生分散实习和参与项目开发的常规基地。(3)大胆创新,探索了一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新路本专业把工程化素质培养作为学生培养过程中始终关注的主线。一方面设置多门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的课程;另一方面对传统的软件工程、C语言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工程化改造,充实了实践教学内容。同时,积极营造产学研互动的工程化人才培养环境,强调教师科研在学生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为了适应对日外包软件开发人才的需要,本专业专门开设了实用计算机日语课程,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专业致力于学生启发式学习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开发,进行实际的项目研发活动。学院每年都面向本专业和全校学生组织专业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能,挖掘潜力的平台。通过充分借鉴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探索完全学分制和本科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4)注重合作与交流,树立了良好的专业形象本专业注重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先后承担了4次省级计算机学会的学术年会,邀请20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校开展学术讲座与报告,聘请12名高校和企业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与客座教授,成功举办了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走进高校系列学术活动。广泛的学术交流不仅极大地开拓了师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力地提升了专业形象和影响力。3. 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本专业始终以保证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深入开展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院密切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科梯队的作用,使本专业学生既能扎实地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注重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本专业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注重夯实专业基础理论。核心课程进行分级设置,促使知识递进,不断深化。在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启发,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相结合,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积极组织国内外专家学术讲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因此,本专业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成绩突出,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操作与软件开发能力强。近几年,有多名同学获得了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证书,不少同学在实习单位出色的能力表现获得高度评价,充分证明了本专业以软件工程师核心能力与素质作为个性化培养目标的有效性。(2)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学科竞赛,创新型人才崭露头角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实施和贯彻。本专业通过积极开展多样化学科竞赛的方式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效果显著。本专业高度重视数学建模竞赛,采取普及参与和优秀选拔结合的组织方式,连年获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奖。 近几年,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获江苏赛区一等奖5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同时在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中也有5人获奖。学院高度重视机器人科技创新团队的成长,努力培养具有软硬件综合开发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机器人大赛是体现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综合性特色项目,涉及软件设计、人工智能、图象处理、人机交互等专业知识。学院作为学校训练基地的责任单位,积极组织团队,训练参赛学生。自2004年以来,在省和国家级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奖项6个,“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奖2个。实践证明,多样化专业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3)密切重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升本专业一直非常重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不断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开设职业生涯课程,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引导他们找到与个人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本专业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正在各自的工作和学习岗位上,满怀豪情,发奋工作,为未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奋斗。4. 社会评价本专业建有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较为合理的质量标准及督导评价体系,保证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含软件工程方向)已培养毕业生3届,先后有二十几名同学分别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从各校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些学生都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多年来,本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实用人才,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了各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普遍反映良好。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为江苏省及连云港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增添了亮点。(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高为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学院积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认真了解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反映,听取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仅2009年和2011年先后走访了100多家用人单位。调查结果显示,本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华星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年环保(环境保护)测试题库含答案
- 食堂从业人员培训试题及答案
- 法律咨询服务费协议
- 高校行政人员笔试试题(附答案)
- 供电设备运行维护课件
- 2026届广东省兴宁市一中化学高一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店铺代运营服务费协议
- 供热系统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6届徐州市重点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
- 护理优势专科汇报
- 放射科新技术介绍
- 银行职工反诈工作总结
- 设备安装管理培训课件
- 老年人转运照护-轮椅运转
-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
- 7-聊城东制梁场80t龙门吊安拆安全专项方案-八局一-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山东段)工程ZJTLSG-2标段
- 中兴 ZXNOE 9700 系统介绍
- GB/T 21475-2008造船指示灯颜色
-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300道-
- 园林绿化工高级技师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