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昆虫学纲要.doc_第1页
树木昆虫学纲要.doc_第2页
树木昆虫学纲要.doc_第3页
树木昆虫学纲要.doc_第4页
树木昆虫学纲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树木昆虫学1.有害生物的定义及类型有害生物(PEST)是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任务生命有机体(IPPC,1997)。有害生物的类型1、非限定的有害生物(Non-regulated pest,NRP):就是指已经广泛发生或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称谓“一般的有害生物”2、限定的有害生物(Rrgulated pest, R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未发生或虽然有发生,但分布未广、且官方正在积极控制中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2.害虫防治与危害类型及对应定义害虫防治是:“按照人们的利害关系去调节害虫数量的活动。”这些活动,有些是纠正性措施,有些是防治性措施。但所有这些措施都是针对同一目标。所有防治努力向人们提供好处,避免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而不是根除害虫,但当新的危险性害虫被输入时,最好的办法时在尚未扩散之前根除它。害虫的危害类型(一)、按其栖居地域分:1、本地(乡土)害虫,即当地原产害虫。这种害虫由于长期生存于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受一定生物与非生物因子的约束,基本上在无害的水平上保持生态平衡,故我们不应该根除它。其理由是:“任何一个留下空白的小生境立即会被其他某种昆虫所占据。”这种昆虫很可能是与原有昆虫相似的种类。以前的害虫以小量存在的。现在则竞争对手已被排除的另一种昆虫,有可能就在以前同伴所在地方成为害虫。故对当地昆虫,只有我们把他们约束在合理的范围内,但仍允许他们以一定的数量存在。这样,就可以理想地完成防治任务。2、迁飞性害虫是从别的地区定期或突然大量迁移进的害虫。如,东亚飞蝗、粘虫、稻飞虱等。对这类昆虫,要加强监测,掌握其动向,及时扑灭之。3、检疫性害虫是从国外会国内别的地区输入的当地原不存在的害虫。这类害虫,因入侵地无其原产地的天敌的控制。故极易酿成大灾。如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粉蚧、松材线虫病、松针褐斑病等。对这类害虫必须坚持果断、及时地不惜一切代价加以扑灭根除,否则后患无穷。(二)、按其危害特点分:1、直接性害虫(Direct pests):其危害与种群密度大小无多大关系,即使虫口密度很低,也能直接造成损害,使植株或产品经济价值收到显著损失。例如,林木钻蛀性害虫,天牛,小蠹,象甲、木蠹蛾、透翅蛾、吉丁虫、树蜂等。一株树木即使只有1条虫为害,就可使木材利用价值下降,造成经济损失(25以上)。2、间接性害虫(Indirect pests)其危害与种群密度密切相关。他们只对受害产品褐植株产生间接影响。虫口密度低时不会造成经济损失。只有在比较严重发生或大量危害后,才能引起显著的经济损失。例如,松毛虫、大袋蛾、美国白蛾等多数食叶性害虫;蚧壳虫、蚜虫等吸汁性害虫。他们在没有达到足够的数量之前虽有危害而不会使树木造成经济损失。(三)、按其种群数量消长特点及造成经济损失程度来分:1、有关名词:(1)平衡位置(“典型数量”)(general equilibrium position)是即使是在很不稳定的生态环境种,一种昆虫的虫口密度也会在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也可以说在一个平均水平线上上下波动。昆虫学家把这个平均水平叫做“平衡位置”或叫“典型数量”)。此理论由E.P.Odum(1971)提出,简称“EP”。 维持这个平衡位置,基本上受物理环境和种内及其种键的反馈作用的机制(指如:捕食、寄生、同种间竞争食物或营养场所,占地盘等)所制约。(2)经济损失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EIL)是指(某种特定生物学)引起经济损害(减产、品质降低)的害虫最低密度。(而是指采取人为防治措施时在经济上最和算的害虫的密度)每单位面积害虫数换言之在这个水平,防治所用的费用要比生产者(农民、造林者等)如果不防治所受的经济损失要少。(3)经济阀(阈)限(Economic threshold)(ET)或防治阀限(Control threshold)是指为防止害虫密度达到EIL以前应进行防治害虫的密度。2、非害虫(non Pest)有以下两类:(1)这些害虫,在生态系中,由于它们处于与资源有关的食物链的那种位置,没有潜在能力变成害虫(如捕食、寄生性昆虫、腐食性昆虫(埋葬虫),及传粉昆虫,蜜蜂等)。(2)不少昆虫,虽然他们以栽培作物为食,但这些昆虫的EIL比他们的EP高出许多(即其EP低于EIL,不会达到造成EIL的种群密度。故很少加以注意他们,也无需防治措施(如玉米黄毛灯蛾)。3、偶发性害虫(Occasional pest):这类害虫的EP于EIL下方,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受到异常气候条件,特大干旱,天敌减少,杀虫剂使用不当,大量杀伤天敌后等),有时虫口密度会达到EIL,这是偶发性害虫,有时需要采取防治措施(如美国白蛾在其原产地美国及我国黄二星舟蛾等)。4、多发性害虫:这类害虫其EP与EIL甚为接近。需要定期进行防治(如舞毒蛾等)。5、常发性害虫:这类害虫其EP在EIL之上。需要经常进行防治(如苹果蠹蛾等)。3.害虫防治作用原理1、立即降低害虫种群数量(即在产生时间内,杀灭猖獗害虫。暂时压低害虫种群密度。)2、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即在相当长时间内将害虫种群压住在低密度和小变幅的范围内)。3、彻底消灭(即用绝育技术,在局部地区使危害性害虫种群数量大量降低,以达到根治)。4.林业检疫性害虫14种红脂大小蠹、椰心叶甲、松突圆蚧、杨干象、苹果蠹蛾、美国白蛾、双钩异翅长蠹、蔗扁蛾、枣大球蚧、红棕象甲、青杨脊虎天牛、刺桐姬小蜂、枣实蝇、扶桑绵粉蚧。5.物理、生物、化学防治主要措施物理机械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是利用从简单器械到现代的光、电、声、热、微波、放射等物理技术成就来防治害虫的方法。1、捕杀:就是直接利用人力或简单工具(棍子、抹布、草把等)捕杀小面积苗圃、幼林、零散林木、果树上的害虫。特别是在卵块、结茧、越冬、幼虫群聚少时及成虫幼假死种类捕杀效果较佳。2、阻隔法:用开障碍沟,在树干上用胶环、捆扎塑料布、涂毒环等阻止越冬幼虫上树危害。如,杨树上的草履蚧,杨尺蛾等可利用其越冬后上树,捆扎塑料膜防治(10cm左右)效果显著。3、诱杀法:(1)潜所诱杀(地老虎幼虫)(2)食物诱杀(地老虎成虫等)(3)灯光诱杀:蝼蛄、松毛虫等(4)有色胶卷诱杀(蚜虫对黄色)(5)性外激素诱杀(大袋蛾、白杨透翅蛾、舞毒蛾、小蠹虫等)4、高温处理:利用一定的高温来杀死害虫。可用45-60热水浸种,杀灭种子害虫。对竹、木材害虫熏蒸等。5、放射性元素处理及其它新技术的应用(1)用r射线如Co60处理雄,造成害虫不育,还能直接杀死害虫。(2)还有用电击(高压电)、激光等来杀死木材和种子中的害虫。生物防治利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治害虫称生物防治。害虫天敌种类很多,利用方法各异,主要归纳有:1、以虫治虫:(如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应用天敌昆虫的途径和具体方法如下:(1)当地自然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移放提高天敌昆虫越冬存活率改善天敌昆虫的营养条件保护天敌(2)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天敌昆虫(利用肿腿蜂防治天牛)(3)从国外或外地引进天敌昆虫(引入澳洲瓢虫来防治吹绵蚧)2、以微生物治虫:利用各种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类菌质体、立克氏体氏等。3、以鸟治虫及其它动、植物治虫:保护和招引食虫鸟类(灰喜鹊)及其它食虫动物(黄鼠狼、刺猬、穿山甲等)化学防治:利用化学物质来毒杀害虫(化保)。根部害虫6.害虫定义、主要类群、危害特点苗圃根部害虫是指生活在土种危害苗木根部的害虫。又称地下害虫,幼苗害虫,根部害虫。主要类群:苗木种类繁多,固而其害虫种类组成也大不一样,就是在同一大区内,山区和平原地区,害虫种类也有很大的差别,再加上苗圃用地,苗圃地的周围环境、地势、土壤的理化性质,茬口,施肥、苗林覆盖等管理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据记载我国有根部害虫50余种,根部害虫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直翅目:蟋蟀类、蝼蛄类;鞘翅目:蛴螬类(金龟子幼虫)、金针虫类(叩头虫幼虫)、象甲类;鳞翅目:地老虎等;双翅目:种蝇(花蝇科)、根蛆;等翅目:白蚁类(黑翅大白蚁);同翅目:蝉(竹蝉)、蚧类(根粉蚧、地球蚧);半翅目:土蝽危害特点:1、绝大多数以幼虫为害(有些成、幼虫均可为害,如花金龟子,蝼蛄、蟋蟀等),其为害可分地上和地下两类:地上:害虫主要危害幼苗的嫩叶、刚出土的幼芽以及嫩茎。地下:害虫主要危害取食幼苗的根部和发芽的种子。它们的危害常常造成缺苗、断垄,影响苗木的产量和质量,给造林绿林带来影响。另外,地下害虫也危害幼树的根部,给幼林生产发育造成影响,也可降低造林成活率。2、地下害虫在一年中除成虫外,其他虫态,即其卵、幼虫、蛹都在土壤中生长发育。3、地下害虫大多有昼伏夜出的习性,还常有较强的趋光性,趋化性(为地老虎嗜糖醋液)和假死性(如象甲、金龟子成虫等)。4、苗圃害虫的发生量与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如土壤的质地、结构、含水量、温湿度、pH值等)。例如地老虎喜湿润粘土地发生,砂壤土少;蛴螬喜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碱性土中少。5、其发生与周围环境(如农林作物、杂草、灌木、前茬、施肥等)有密切关系。如在林间、果园附近建立苗圃,蛴螬必成为优势种。在杂草繁殖地,有利与地老虎成虫产卵,累积虫口数量。若以农耕地作为苗圃,则以为害前茬的害虫为主。7.重要种类的防治(虫齐虫曹、金针虫、地老虎、蟋蟀)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Melolonthoidea幼虫的统称,其中对林木有危害的属于鳃金龟科Melolonthidae、丽金龟科Rutelidae和花金龟科Cetoniidae。蛴螬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食害多种农、林、牧草、药用和花卉植物的幼苗和环剥大苗、幼树的根皮。幼虫食量大,在土内取食萌发的种子,咬断根、茎,轻则缺苗断垄、重则毁圃绝苗,食害幼苗后断口整齐平截,易于识别;成虫出土取食叶、花蕾、嫩芽和幼果,常将叶片食成缺刻和孔洞,残留叶脉基部,严重时将叶全部吃光。(2)林业技术防治 秋末深耕可增加蛴螬的越冬死亡率,招引食虫鸟寻食成虫和幼虫。蛴螬喜在腐殖质中生活,施厩肥时要腐熟,追施厩肥时避开蛴螬活动盛期,肥料要掩埋好。在蛴螬危害高峰期浇水,可溺死部分幼虫;秋末大水冬灌可减轻翌春的危害。金龟子喜在地边杂草处活动,及时清除田间及地边杂草可减少虫口数量;在成虫产卵期及时中耕也可消灭部分卵和初孵幼虫。(3)人工防治在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或其它引诱物诱杀。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于傍晚振落上树成虫捕杀。秋季耕翻时人工捕捉幼虫。(4)化学防治种子与50%75%辛硫磷2000倍液按1:10拌种、或20%甲基乙硫磷乳油1kg拌种250500kg防治蛴螬。用辛硫磷和甲基乙硫磷,在播种前将药剂均匀喷撒地面,然后翻耕或用将药剂与土壤混匀;或播种时将颗粒药剂与种子混播,或药肥混合后在播种时沟施,或将药剂配成药液顺垄浇灌或围灌防治幼虫。成虫盛发期喷25%西维因粉或15%的乐果粉10001500倍液或其它药剂防治。(5)生物防治 采用蛴螬乳状杆菌乳剂、大黑臀土蜂防治幼虫,可利用金龟子性腺粗提物或未交配的雌活体诱杀成虫。地老虎类属鳞翅目夜蛾科Noctuidae、切根夜蛾亚科Agrotinae中的切根夜蛾属Euxoa和地老虎属Agrotis的幼虫总称,俗称土蚕、切根虫等。其食性杂、危害重,以幼虫危害林木、果树以及农作物的幼苗,常咬断或咬食幼苗根茎,主茎硬化后也能咬食生长点,使植株难以正常发育或导致幼苗枯死。该类害虫也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无论年发生代数多少,在生产上造成严重危害的均为第1代幼虫。地老虎幼虫在3龄前群集于杂草或幼苗上,抗药力小,是防治的最佳时期。适时防治的关键是做好测报。一般应以压低第一代幼虫为重点,要采取管理和营林措施为主的、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1)地老虎的预测预报:地老虎幼虫在3龄前群集于杂草或幼苗上,抗药力小,是防治的最佳时期。适时防治的关键是做好测报。(2)压低越冬虫口密度:秋耕、冬灌、铲埂灭蛹。(3)调整播期:春季早播,秋季晚播,春季苗木提早木质化,秋季适当晚出苗,可以有效地减轻其危害。(4) 诱杀成虫:在发蛾期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也可将新从泡桐树浸以药液后直接诱杀。(5)苗地管理:杂草是地老虎产卵的主要场所及幼龄幼虫的食料,清除田间杂草对防治地老虎危害有一定作用。也可将嫩草散布在地面诱捕3龄以上幼虫,或用毒饵诱杀。用大水漫灌可杀死产在地面杂草上的卵及大量初龄幼虫。(6)人工捕杀:清晨巡视圃地如发现断苗时,刨土捕杀幼虫;地老虎老熟幼虫多在田埂上化蛹越冬,在其化蛹率达90%时,铲松田埂表土即可杀死大量蛹。(7)药剂防治蟋蟀的防治措施:(1)毒饵诱杀 可选用炒香的谷皮、米糠、油渣、麦麸等50kg,再将90%敌百虫0.5kg溶于15kg水中、或用40%的氧化乐果800倍液拌成毒饵,于傍晚前撒布于有松土的洞口附近诱杀。也可在苗圃内每隔45步堆放禾本科植物鲜叶,堆内放少量毒饵,诱杀。(2)坑诱捕杀每666m2挖0.30.5m的坑34个,坑内放入加上毒饵的新鲜畜粪,再用鲜草覆盖,可以诱集大量蟋蟀成、若虫,次晨进行捕杀。(3)挖洞捕杀 根据洞口有松土的标志,挖掘洞穴,捕杀成、若虫。顶芽嫩梢害虫8.分类及危害特点:刺吸类:一般危害状:针刺吸幼树顶芽、嫩叶、幼茎的汁液,呈现斑点或卷叶萎缩,或形成虫瘿刺伤皮层产卵;传播植物病害、排泄物污染枝叶、招致煤污病发生特点:种类多、繁殖潜能大、生活习性特殊;干旱发生重;化学防治控制在初发和点片阶段重要种类:1枣大球蚧2松突圆蚧3日本松干蚧 钻蛀类:为咀嚼式口器害虫,以钻蛀和啃食枝梢、嫩茎、幼芽,直接影响主梢、枝条的生长和主干的形成;这一类多属鳞翅目的螟蛾类、麦蛾类、卷蛾类,鞘翅目的象甲类、天牛及某些叶甲;如梢斑螟的大量为害,可使主干扭曲或顶梢丛生。 幼虫钻蛀幼树枝梢、嫩芽,在木质部或隧部钻蛀隧道,致嫩梢枯萎,甚至树木死亡。刺激导致畸形(多头、瘿瘤),影响树势及生长(梢螟等)。有些还可吐丝缀叶取食,或蛀入幼果,影响果实产量和质量(卷蛾等)。隐蔽难防,可人工剪除虫梢、及早合理化防梢螟、卷蛾、其它蛾、蝇、象甲、蜂等虫瘿类:瘿蚊科Cecidomyiidae、瘿蜂科Cynipidae的部分种类。其危害特点是在危害部位形成虫瘿,造成枝芽、梢枯死。10.钻蛀嫩笋、嫩竹类的危害特点及防治这类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笋肉,使竹笋腐烂退孙,或使笋成竹后节间距缩短,竹材变形,干脆易被风折断,或者纵裂成沟,引起菌类寄生,加速嫩竹腐烂,严重影响竹笋及竹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防治措施检疫:对危害枝梢的蛾类应实施检疫,以防止其进一步蔓延。营林措施: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加强管理以增强树势,合理密植以创造适于树木生长而不利于蛀梢蛾类发生的环境。搞好幼林抚育,促使幼林提早郁闭;禁牧,修枝时留桩短、切口平、减少枝干伤口,以防止成虫在伤口产卵。对以卵块在枯枝上越冬蛾类,可在冬季剪除干枯枝以减少越冬卵。生物防治:保护各种天敌,也可释放长距茧蜂防治低虫口密度下的微红梢斑螟,释放跳小蜂防治桃条麦蛾幼虫。化学防治:对幼龄幼虫可用农药喷杀。对l2年生幼林中的楸螟幼虫可于4月下旬在树干基部约30cm范围内进行土深20cm处三点埋药、浇水、然后封土。成虫羽化盛期末即产卵前可烟雾剂以杀死部分害虫,对有趋性的成虫也可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11.刺桐姬小蜂的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刺桐姬小蜂 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胯姬小蜂属刺桐姬小蜂仅为害刺桐属植物,造成叶片、嫩枝等处出现畸形、肿大、坏死、虫瘿,严重时引起植物大量落叶、植株死亡。生物学特性: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该虫繁殖能力强,成虫羽化不久即能交配,雌虫产卵前先用产卵器刺破寄主表皮,将卵产于寄主新叶、叶柄、嫩枝或幼芽表皮组织内,幼虫孵出后取食叶肉组织,叶片上大多数虫瘿内只有1头幼虫,少数虫瘿内有2头幼虫:茎、叶柄和新枝组织内幼虫数量可达5头以上。幼虫在虫瘿内完成发育并在其内化蛹,成虫从羽化孔内爬出。该虫生活周期短,1个世代大约1个月左右,1年可发生多个世代,世代重叠严重。食叶害虫12.定义、主要类群、防止原则所谓食叶害虫即以林木的叶为主要营养的植食性害虫。一、鳞翅目Lepidoptera 以蛾类最为重要。1 枯叶蛾科 10 灯蛾科2 毒蛾科 11 卷蛾科3 舟蛾科 12 大蚕蛾科4 袋蛾科 13潜蛾科 5 刺蛾科 14 鞘蛾科6 尺蛾科 15 凤蝶科7 螟蛾科 16 粉蝶科 8 斑蛾科 17 蛱蝶科9 天蛾科 18 眼蝶科 二、鞘翅目1 叶甲科2金龟科(成虫)三、直翅目 蝗科竹蝗类四、膜翅目1、叶蜂科2、松叶蜂科3、扁叶蜂科 防治原则对食叶害虫而言,处于以下一些情况下就不需要防治:1、食叶量(即林木失叶量)在30%以下;2、食叶害虫的大发生后期(即衰退阶段);3、食叶害虫的寄生率已达60%以上;4、食叶害虫的虫情已迁移到林相复杂的林分;5、食料蓄积量与害虫可食量严重失调;6、雌雄性比差异很大;7、关键虫期不利气候的出现以上情况均无需要用化学防治,否则会适得其反,加速害虫的大发生。防治的适宜阶段:由于食叶害虫的突发性很强,一旦虫灾已经形成,再采取应急的防治措施,即使局面得到控制,往往也会因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对生态条件的不良影响,同时已大量伴随增殖或集聚的天敌被杀死而强烈削弱其调节作用。因此研究了解害虫种群动态,将害虫种群控制在初始的低水平阶段(初始阶段、增殖阶段),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潜能,使害虫种群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那种以歼灭大量害虫种群作为解除灾害的所谓救急措施,不能认为是害虫综合防治的规范性方法。 13.发生规律(特别注意有关害虫大发生的内容)食叶害虫大发生及其一般规律食叶害虫的有些种类具有间歇消长特性,即周围环境条件适宜时猖獗发生,反之生态条件不适宜时将显著下降;不同地区、林分中,种群数量消长变动很大,常表现出此起彼伏的猖獗规律(周期性)。1、害虫大发生的概念 即昆虫发生数量之大往往可毁坏其本身的生存环境,并对人类造成经济危害,称为害虫大发生。2、害虫发源地 是指在害虫分布区内,经常有利于害虫大量繁殖并在此首先爆发,由此逐渐向外扩展蔓延的栖境,称害虫发源地(第一发生基地或 食叶害虫大发生基地)。 其特点是:害虫繁殖快,大发生时首先成灾,林木受害严重,食料不足,幼虫大量死亡或向临近林分扩散。其它则为次要发生地(二级发生地或不发生地)3、食叶害虫大发生的原因 内因 取决于害虫“种”的生物学特性。只有那些在系统发育过程种处于兴旺阶段并具有强大的繁殖力及生命力的种类才有大发生的可能,造成短期内该物种数量大量增殖,猖獗成灾。 外因 具有大发生可能的种群还必须配合有利于其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特别是主导因子的适宜才可能大发生。4、食叶害虫大发生的过程 森林害虫的每次爆发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数量积累过程,从理论上讲害虫大发生可以划分为以下不同的阶段。(1)初始阶段(2)增殖阶段(也称准备阶段):在栖境内可能小面积“暴发”(既为发源地)。两种可能:猖獗若食料充足、营养良好、气候条件适宜,可以连续数代上升;衰弱或平衡若某种不利条件使种群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3)猖獗阶段: 虫口大量增殖,突然暴发成灾;相继出现食料短缺,幼虫被迫迁移造成大量死亡;或提前结茧化蛹使生殖力大大减退,天敌数量增加,起到明显的以致作用。(4)衰退阶段:由于虫口数量锐减,预示大发生过程的基本结束。14.各主要类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特别蛾类、美国白蛾)食叶害虫防治方针与策略:1、以林业技术为预防基础2、以预测预报为关键3、以生物防治为指导4、以大面积化学防治为救急措施(压低虫口)5、以综合防治为纽带,协调各种防治措施,将害虫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松毛虫是我国针叶树最主要的食叶害虫: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袋蛾类的发生规律与治理1、生物学习性:华南年2代,其余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中过冬。2、生态学习性:该虫趋向于在阳光较充分的枝条上危害,林木稀疏的灌木和林缘虫口较多。初孵幼虫造袋时如适逢大风雨常大批死亡,危害期间如遇连阴雨易感病死亡。幼虫自身负袋爬行距离不远,初孵幼虫吐丝下垂随风吹移距离与风力有关,越冬期随苗木外运可造成大范围扩散。 3、袋蛾的治理措施:(1)人工摘除护囊(2)诱杀成虫:利用大袋蛾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用大袋蛾性外激素诱杀成虫,效果也很显著。(3)生物防治:幼虫和蛹期有多种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4)化学防治:在幼虫初龄阶段尺蛾类的发生规律与治理1、主要习性共同习性: 均以蛹在树干基部土中越冬; 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风传播;成虫飞翔能力不强,有趋光性,成虫补充营养习性。2、治理措施:(1)杀成虫,黑光灯诱杀、烟雾剂(2)老熟幼虫下树化蛹,涂干,树基挖蛹或冬季翻土(3)杀幼虫,三龄前。刺蛾类的发生规律与治理1、主要习性 华北1代/年;长江流域以南2代,少数3代,以老熟幼虫在茧中越冬(土中或在小枝、树干上)。2、治理措施:(1)消灭茧(2)幼虫群集时消灭(3)成虫有趋光性,诱杀蛀干害虫15.天牛科主要种类及危害特点(尤其松墨天牛)天牛科松墨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双条杉天牛指明亚种、云杉大墨天牛、云杉小墨天牛、光胸断眼天牛、 (云杉光胸幽天牛)杉棕天、星天牛 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云斑白条天牛桑天牛:锈色粒肩天牛、桃红颈天牛、家茸天牛青杨脊虎天牛:竹红天牛、薄翅锯天牛杨树天牛、松墨天牛:国际性松墨天牛又名松褐天牛。分布于河北、江苏、山东、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台湾、四川、云南、西藏及日本、老挝。主要危害马尾松,其次危害冷杉、云杉、雪松、落叶松、红松、刺柏和桧属等生长衰弱的树木或新伐例木。在南方常由于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使树势衰弱后引起该虫大量危害、传染松材线虫而成片枯死。生物学及习性:1年l代,以老熟幼虫在本质部坑道中越冬。5月越冬幼虫在虫道末端蛹室中化蛹。湖南于4月中旬即有少数成虫开始羽化出孔啮食嫩枝、树皮补充营养。羽化孔圆形,直径8l0mm,5月为活动盛期。 但在广东9、10月成虫还可活动、产卵。产卵刻槽眼状,每槽产卵l至数粒。幼虫孵出后即蛀入皮下,在内皮和边材形成宽而不规则的浅坑,使树木输导系统受到破坏,蛀道充满褐色虫粪和白色蛀屑;秋天穿凿扁圆形孔侵入木质部34cm,即向上或下纵向蛀食、蛀道长约510cm,然后向外蛀食至边材,在坑道末端筑蛹室化蛹,整个坑道呈“U”字形。蛀屑纤维状,在坑道内除靠近蛹室附近留下少数外,大部均推出堆积树皮下。一、松墨天牛防治采取春季涂白,阻止产卵; 6 月下旬树干喷 250 倍绿色威雷溶液,触杀成虫;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可用 800 倍杀螟松喷洒或 50 敌敌畏、 40 氧化乐果喷洒树干树冠。 4 月树干涂药环,杀幼虫,涂白剂配方为生石灰 2 公斤、硫磺 0 . 1 公斤、敌敌畏 0 . 025 公斤,食盐 0 . 05 公斤、桐油 0 . 01 公斤、水 5 公斤。 5 月下旬,磷化铝片塞孔法:每孔塞入 0 . ,克磷化铝片,然后用泥封住排粪孔。化学药剂注孔法:用注射器吸取 80 敌敌畏戴 40 氧化乐果或 50 辛硫磷 40 倍液,注入虫孔,至药液自孔中流出时封住虫孔。药剂涂孔法:用敌敌畏、煤油(或柴油) , : 20 混合液涂抹蛀孔。二、在松墨天牛危害严重的地区,按照松墨天牛除治要求,全面采伐被害枝条及病死木,被害木、枯枝要集中下山清理烧毁。三、人工捕杀。在成虫羽化期,可以经常捕杀,对有明显产卵刻槽痕迹的地方,可用钢丝钩杀或用注射器将药剂注入孔内,用湿泥土封堵孔口即可。也可将蘸有药的棉球塞入虫孔。另外,在天牛羽化高蜂期,人工捕捉刚羽化的成虫也是阁氏虫口的有效措施。四、熏杀法。在新鲜排粪孔内,将 60 磷化铝冲剂或磷化锌毒签塞入,然后用泥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